1. 除草剂占比
在药效测试中,常根据病、虫、草等不同的测试对象而采用不同的指标和药效计算公式,但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有几个基本参数在计算药剂防治病、虫、草的防效时是必须了解的。如杀虫剂的死亡率、杀菌剂的发病率、病情指数等。
死亡率常为反映杀虫剂药效的一个最基本的指标,是指药剂处理后,在一个种群中被杀死个体的数量占群体(供试总虫数)的百分数。
但在不用药剂处理的对照组中,往往出现自然死亡的个体,因此需要校正。
一般采用Abbott氏校正公式这个公式的基本根据是假定自然死亡率及被药剂处理而产生的死亡率是完全独立而不相关的,并且自然死亡率在20%以下才适合此公式,而将自然死亡率所造成的影响予以校正。
如果自然死亡率过低(5%以下),一般情况下可不校正。
杀菌剂药效表示方法则常以病害种类及为害性质而定。如发病率、病情严重度、作物产品的产量、质量等,但最常用的是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等。
病害分级的标准可根据病害种类及症状、为害特点而灵活确定。
对杀虫剂、杀菌剂以及除草剂防效的计算,可用HendersonTilton公式进行统一,只是参数代表不同的意义。
杀虫剂式中:Ta为处理区防治后存活的个体数量;Tb为处理区防治前存活的个体数量;Ca为对照区防治后存活的个体数量;Cb为对照区防治前存活的个体数量。
杀菌剂式中:Ta为处理区防治后的病情指数;Tb为处理区防治前的病情指数;Ca为对照区防治后的病情指数;Cb为对照区防治前的病情指数。
如果药前均不发病,即Cb=Tb除草剂式中:Ta为处理区防治后的株数;Tb为处理区防治前的株数;Ca为对照区防治后的株数;Cb为对照区防治前的株数。
2. 除草剂每亩使用量
1、药剂。一般来说,触杀型除草剂的对水量>内吸型除草剂,土壤处理剂>茎叶处理剂。有些除草剂的对水量还要根据其理化性质来定,如凯米丰原药不溶于水,当喷液浓度低于2%时,有效成分会结晶析出,故对水量不能太大,以13-20升为宜;又如2,4-D丁酯挥发性强,它虽是内吸型茎叶处理除草剂,但对水量不能太低。百草枯毒性较高,对水量大(使用手动喷雾器喷药,稀释一份制剂应对水40倍以上)有利于提高对人畜的性。
2、杂草。若田间草稀草小,对水可少些;反之,对水要多些。以药液能完全覆盖杂草为准,避免药液流淌浪费。
3、环境。当天气、土壤干旱时,对水量要适当加大。
4、使用。对水量与施用方式、施用方法、施药器械等密切相关,如盖草能用背负式喷雾器施用每亩对水量为20-30升,用喷杆式喷雾机为7-14升;单用时对水量取低量,与阔叶除草剂混用时取高量
3. 全国农药除草剂占比
1、先预备一个两公升水桶,可以到商店去购买。
2、配方是将2公升的热水加约0.25公斤的盐,然后再加少许洗洁精或肥皂水,便做成除草剂。
3、将自制除草剂倒进两公升的水桶中加水稀释,便可以用来清除杂草。
4、选择在天气干热的中午进行喷洒,除草效果更明显。
农田化学除草的开端可以上溯到19世纪末期,在防治欧洲葡萄霜霉病时,偶尔发现 波尔多液能伤害一些十字花科杂草而不伤害禾谷类作物;法国、德国、美国同时发现硫酸和硫酸铜等的除草作用,并用于小麦等地除草。有机化学除草剂时期始于1932年 选择性除草剂 二硝酚的发现。20世纪40年代2,4-滴的出现,大大促进了 有机除草剂工业的迅速发展。1971年合成的草甘磷,具有 杀草谱广、对环境无污染的特点,是有机磷除草剂的重大突破。加之多种新 剂型和新使用技术的出现,使除草效果大为提高。1980年时世界除草剂已占农药总销售额的41%,超过杀虫剂而跃居第一位。
其中有O-异丙基-N-苯基氨基甲酸[O-isopropy-N-phe-nylcarbamate,缩写IPC:C6H5NHCOOCH-(CH3)2],二硝基-O-甲酚钠(sodium dinitro-O-cresylate)等。具有生长素作用的除草剂最著名的是2,4-D,认为它能打乱植物体内的激素平衡,使生理失调,但对禾本科以外的植物却是一种很有效的除草剂。一般认为这种选择性是决定于植物的种类对2,4-D解毒作用强度的大小,或者由于2,4-D的浓度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
4. 除草剂的应用现状
对于不具备内吸作用的除草剂,使用一周左右就安全了,如果使用具有内吸作用的除草剂,残留期将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主要根据除草剂的类型和喷洒方法来决定。
一般来说,除草剂的安全性,主要看除草剂的类型和喷洒方法,不同情况下,安全性不同。对于茎叶除草剂,不具备内吸作用,一般一周就比较安全了,而对于具有内吸作用的除草剂,残留期长,其药效持续时间有的甚至可达数年。
如果除草剂持效期很长,一般建议使用除草安全添加剂,加入了添加剂的除草剂,其安全性大大提高,并且有的除草剂不能应用于田间,所以用除草剂除草,应强调规范性。
5. 除草剂的用量比例
使用方法:
1、用于水稻直播田一般在播后30-40天使用,插秧田则可在插秧后20-30天使用,当杂草长至3-5叶时,每亩用64-96g药液兑水30L,一天喷3次,连续喷3天,可防治部分稻田杂草。
2、用于小麦等农作物每亩用48%灭二甲草松100-122ml兑水30-40千克,每隔2天喷一次,每次间隔时间为4小时,可以防除猪殃殃、麦家公等阔叶杂草。
3、花生田除草可以在杂草2-5叶期施药,用48%二甲灭草松水剂133-200ml/亩,兑水30千克,做茎叶处理,防除花生田阔叶杂草反枝苋等具有很好的效果。
4、用于大豆等作物是可在苗后1-3片复叶期、阔叶杂草3-5叶期、株高为5-10厘米时使用,每亩用48%灭草松1-2L兑水喷雾,喷施时要确保均匀地将药液喷到所有杂草的叶片上,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治。
6. 除草剂产量
主要是土壤污染、土质下降,作物生长抑制等。
1.除草剂有一定的副作用,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危害,一般来说,除草剂对植物、病原体、土壤微生物及环境等都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它不止会造成环境污染,也会间接对人体造成伤害。
2.土地污染:农田喷施除草剂后,不被杂草吸收的的除草剂成分会游离存在于土壤中。目前,使用的化学除草剂有多数是长残留型,它们在土壤中的残留期一般可达36个月以上。根据调查,目前生产中普遍使用的除草剂中有20%~70%会长期残留于土壤中,从而使土壤、地下水、粮食受到污染。
7. 除草剂占比最大
一、尿素的基本特牲
尿素是酰胺态氮肥,目前是氮肥的主要品种,在所使用的氮肥品种中,尿素占到60%以上。它的基本特性如下。
1、尿素是含氮量高(将近50%)的水溶性的速效氮肥。尿素在施入土壤前,它的化学性质稳定,不像碳酸氢铵那样在空气中易分解,把它用做追肥,用量少,见效快。
2、尿素是中性分子态有机氮化物,作物根系能够直接吸收的分子态尿素,但数量不多,尿素施入土壤后,只有在土壤中脲酶的作用下,被水解转化成铵态氮以后,才能大量地被作物根系所吸收。 尿素在土壤中转化的产物是碳酸铵和碳酸氢铵,因此,尿素施入土壤后的农业化学性状与碳酸氢铵相似,它同样也会发生氨的挥发损失,所以要深施覆土。
3、尿素是有机态氮肥,但它不是有机肥,它们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尿素主要为植物补充氮肥,而氮肥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植物快速生长。不过如果尿素充当叶面肥的话,就会对农作物的叶片有一定的灼伤,所以农民用尿素往往都是直接洒在土里面,不会将尿素溶解于水里面,然后喷洒在农作物身上,否则就很容易导致农作物灼伤,甚至直接被烧死。但它的中性分子非常的小,可裹挟其它离子进入植物体内,又有一定的湿润性,因而它又是很多含氮叶面肥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
二、除草剂使用的基本趋势
酰胺类除草剂在近代农田化学除草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其应用作物种类与使用面积均居除草剂的前列,尤其是在玉米田除草剂中,酰胺类产品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该类除草剂主要包括异丙甲草胺、精异丙甲草胺、乙草胺、甲草胺、丙草胺等。且异丙甲草胺(包括精异丙甲草胺)约占酰胺类除草剂市场份额的30%左右。精异丙甲草胺纯度高、污染小、安全性高,毒性小,且对玉米具有明显增产效果。
如异丙甲草胺是选择性芽前土壤处理剂,它被芽鞘(单子叶)或幼芽、幼根(双子叶)吸收;用于花生、大豆、蔬菜、玉米、甘蔗、瓜地等旱地作物除草;用药后要注意保持土壤湿度。
三、除草剂里加尿素它们各自的作用发挥得更好
1、湖南农业大学用尿素分别与三种酰胺类除草剂,通过盆栽和田间小区对比试验及实验室测试分析,对三种酰胺类除草剂(丁草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分别与尿素混用后得出的结论是:①酰胺类除草剂分别和尿素混用时在室内抑制稗草的生物活性显著高于这三种除草剂单独使用时抑制稗草的生物活性,同时除草剂与尿素混用对一叶一心期水稻的安全性也显著地提高,且除草剂与尿素混用有延缓除草剂药效残效期的趋势。
②在田间小区试验中,这三种酰胺类除草剂分别和尿素混用处理对水稻的生长,株高与除草剂单独施用的处理相比表现为“前控后促”的现象,在收获时水稻的各农艺性状明显高于除草剂单独使用的处理区,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延缓尿素在土壤中释放时间的趋势。
③在盆栽条件下,除草剂丁草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和尿素混用处理的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和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都要显著高于除草剂单独施用,其中氮素的吸收利用率分别得到了提高,且混用后使尿素的氮素释放较平缓,具有缓效和长效的作用。
2、如果我们将尿素溶解于水当中,与除草剂同时使用,杂草在吸收尿素肥之后快速生长,那么除草剂的作用就可以发挥到极致,除草剂的作用就可以直达根系。虽然尿素也具有一些的除杂草的效果,但对杂草的杀伤力还是不足,只会对杂草的叶片有一定的灼伤性,导致叶片枯萎等,没有办法达到杂草的根系,因此并不能达到去除杂草的作用,所以必须要借助除草剂,才能达到从根本上解决杂草的问题。
3、尿素溶解在除草剂当中,也能够为农作物同时补充氮肥,还能起到促进杂草生长,提高除草剂的药效作用。在尿素的作用之下,农作物快速生长,这样一来,其他的杂草就没有办法与农作物争夺养分,如此一来,农作物就可以快速生长,不会担心被杂草干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