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辕犁还是曲辕犁(曲辕犁有何特点)

海潮机械 2023-01-20 11:12 编辑:admin 79阅读

1. 曲辕犁还是曲辕犁

铁犁,耦犁,犁壁,曲辕犁这些都是农业生产工具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变化因素:生产工具、耕作技术、水利建设

变化:石器、青铜、铁器;犁壁、曲辕犁。

阶段:石器锄耕(原始农业)、铁犁牛耕(传统农业)

工程与工具:都江堰、白渠等;翻车、筒车

2. 曲辕犁有何特点

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曲辕犁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曲辕犁的优点:

1、使犁架变小变轻。

2、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

3. 曲辕犁地位

历史意义、社会意义影响深远,是汉代犁耕之后的又一次革新,是唐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

曲辕犁,也称江东犁,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江南地区,它是江南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晚唐人陆龟蒙所著《耒耜经》有详细记载。唐以前的步犁用直辕,犁架庞大笨重,唐代农民将它改革成为曲辕犁,操作时利用犁抨可调整犁铧入土的深浅;装置犁壁可以自由碎土、松土和起垄作亩,还能将翻起的土堆推往一边;减少犁的阻力,提高耕地速度。操作灵巧轻便,尤适合于江南水田耕作。

4. 曲辕犁还在用吗

【我国犁耕具的发展】

犁是由一种原始双刃三角形石器发展起来的,被称作“石犁”.

夏,商、西周,是我国农业技术的初步发展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栽培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和创造,出现了青铜农具.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农具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

汉代,产生了犁壁汉代的犁是直辕犁,有双辕和单辕之分,基本上是二牛抬扛式,特别适合在平原地区使用,能保证田地犁得平直,比较容易驾驭,效率也较高.

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生产已经全面进入牛拉犁耕的阶段,以耕—耙—耱为体系的精耕细作技术越来越成熟,直辕犁结构已经相当完善,应用更加广泛.

隋唐是我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扩展时期,其农业技术最重大的成就是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曲辕犁的应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耕地的质量.曲辕犁的发明,在中国传统农具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它标志着中国耕犁的发展进入了成熟的阶段.我国的传统步犁发展至此,在结构上便基本定型.此后,曲辕犁就成为中国耕犁的主流犁型.

宋元时期的耕犁是在唐代曲辕犁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完善,使犁辕缩短、弯曲,减少策额、压镵等部件,犁身结构更加轻巧,使用灵活,耕作效率也更高.

明清时期,耕犁已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只是到清代晚期由于冶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些耕犁改用铁辕,省去犁箭,在犁梢中部挖孔槽,用木楔来固定铁辕和调节深浅,使犁身结构简化而又不影响耕地功效,也使耕犁更加坚固耐用,既延长了使用时间,又节约了生产成本,也是一种进步.

5. 曲辕犁是什么样的

“劳动工具是社会发展的尺度”——马克思。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漫长的,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中国人发明了各种先进的农具,作为一个农业发达的泱泱大国,农具的发展同时也代表着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力也反作用于农业的发展。从当代出土的各个时期的农具来看,中国的生产力水平除清朝闭关锁国有所下降之外,是一直处于巅峰状态的,从原始社会到近代的清朝,农具是如何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呢?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

一、祖先的智慧,你想不到

疯狂原始人:农业巅峰领导者

根据考古工作者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来看,我们的祖先从七八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发展农业了,最初的原始人已经学会了用木头制成的工具和野兽骨头磨成的尖锐物来进行狩猎活动和进行简单的农业操作。由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地理位置的不同,逐渐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局面。

他们还懂得培养和驯化农作物,在著名的半坡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残存的粟、菜籽的种子,他们很可能已经学会了培育优良的种子,并且种植下去以供明年食用。而这时候的人们也有了播种的工具:尖木棒和穿孔重石,尖木棒为三棱锥形,使用时把竹锥放在地面上,从里面倒取种子,以点播的形式撒在地上,再用扫帚扫匀,让谷物自由生长。

穿孔重石则是安装在尖木棒上,增加其重量,方便播种。此外,他们还懂得用窖藏的方式保存种子,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原始稻米,就是那个时代保存下来的。

在半坡遗址中,人们发现了大量的石铲、石斧、石锄、磨石、石盘等原始工具,还有很多渔猎、炊具、纺织具等等。这些石制器具大部分都是用来进行农业生产的,新石器时代人们普遍刀耕火种,其中有一种著名的“鹤嘴锄”,就是人们在用火焚烧过土地之后,土地上会留下灰烬,他们用鹤嘴锄砍来草木,堆积在灰烬处,使草木和灰土混合发酵形成肥料,用来生产农作物。

后来人们又发明了耒耜,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翻耕工具,发明了铁锹、石犁、碎土农具,使原始农业向犁耕农业转变。他们还懂得引水灌溉农田,江浙地区发现的开沟犁和竖井,都是原始农业的见证者。

二、青铜时代:“木头、骨头”都扔掉,铁质农具呱呱叫

进入商周时期,大量的青铜器出现,青铜器制作的农具也屡见不鲜,在出土的文物中,有铜铲、铜斧、铜犁等农业用具,总体上呈多样化,比起原始社会的石头和骨制器具,进步了很多。

后来人们发现铁制的农具比青铜制作的农具更加好用,并且价格也很便宜,于是就开始使用铁制农具,极大的提高了耕种的效率。而牛耕的出现,更是解放了大批奴隶,用牛代替人犁地耕种,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又一大表现。

而铁器和牛耕的出现,使人们开阔山林、修建水利工程,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农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井田制开始瓦解,那种“千耦其耘”的景象也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兴起,铁器和牛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封建经济初具规模。

三、春秋战国:有犁又有牛,种地不用愁

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修建瓦解,人们形成了一家一户的家庭生产模式,生产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而由于百家争鸣的学说,强调民众对国家的作用,于是大量的奴隶从桎梏中被解放出来,他们在土地上不断钻研,发明了新的农业器具。

春秋时期冶铁业已经广泛发展,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从出土农具来看,铁梨铧和铁犁壁都是当时比较先进的耕种农具,而欧洲人在17世纪才使用犁铧耕地,比中国晚了两千三百多年,可见中国人在农业方面的贡献是非常卓越的。

犁铧呈“V”字型,在耕种的时候套在犁上,用来在土地上豁沟和向两边翻土,达到松土的效果,以便于农作物有一个适宜的生长土壤,长势更强壮。为了提高耕地的效率,人们一般用牛来耕地,通常把把犁具套在牛的身上,用两头牛或者三头牛拉着犁具,农夫在后面扶犁,牛在前面依靠犁铧拉出一道道土沟,在土沟里播撒粮食。

铁犁牛耕的出现,是从原始社会到先秦时期生产力的一次大飞跃,不仅使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小农经济基本确立了主导地位,还极大的改变了原始的耕种方式,发明了更加实用的农具,这些农具的发明使人们的生产效率提高,也使土地的利用率大幅提升,从而奠定了以精耕细作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成为贯穿整个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

四、秦汉大一统 ,农具少不了

秦国最初只是一个蕞尔小邦,从秦襄公到秦穆公,经过百年的发展,才使秦国成为一个生产力水平有所提升的农业大国。自从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农业水平更上一层楼,他们也制造了铁犁、铁铧、铁铲、铁锄、铁斧等先进的农业工具,在生产中也使用铁犁牛耕的耕种方式。

在陕西凤翔发掘的秦公一号大墓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铁铲和铁锸,这些农具大部分为锻炼工艺制成的,秦国人同时也掌握了冶铁的技术,反映了秦国对农业的重视和生产力水平的飞速发展。而秦国在一统天下的进程中,与赵国对峙数年的长平之战、和耗时巨长的灭楚战争,都是由于农具的先进和耕种模式的更新,才使得数十万大军粮食无忧,安心在前方作战。

而汉代的冶铁业和农业是前朝的又一大发展变革。汉代铁质农具设施齐全,除了常见的耒、耜、镰、锄、犁等,还增加了耧车、耙、镰刀、铡刀等翻土和砍伐工具;汉石臼、脚踏磟、槽磟、连磨等脱种工具;还有辘轳、翻车等水利灌溉工具,可以说现代农业中所拥有的农具,在汉代就已经初具规模。

如耧车,东汉崔寔在《政论》中说,用耧播种,具有“日种一顷”的效果。又比如翻车,据《三国志·魏志·方技杜夔传》裴松之注说,翻车“灌水自覆,更人更出,其功百倍于常。”通过史书对耧车和翻车的记载,我们可以发现汉代就有了初步的机械化操作,极大的减少了人力的消耗,同时还增加了生产效率,是生产力的又一大进步。

四、魏晋南北朝,农具又改良

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农业发展的巅峰时期,司马懿曾经让他的儿子司马昭去做大司农,司马昭非常不情愿,询问父亲缘由,司马懿大怒:“农业是立国之本,你如果连种地都学不会,将来还能有什么作为?”可见魏晋时期人们对农业的重视并未因战乱而有所松懈。史书记载魏晋时期在两汉农具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铁锹、磟碡等整地工具,中耕农具和脱粒农具自己水利方面的农具都有所增加,且更为全面。魏晋时期还诞生了著名的农书《齐民要术》,详细记载了北魏时期农具的更新和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下,人们的生活百态,突出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的长足进步。

五、隋唐到五代,农具不一般

从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开始,各地的农业技术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不断促进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隋朝短命而亡,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又涌现出了许多新奇的农具。唐代的灌溉技术十分发达,在早期的翻车、辘轳之上,又增加了水车,只要在提水时拉动木头上的套杆,就可以使水车转动,源源不断的提水上来。

长江流域的人们更是发明了高筒转车,用来进行大水漫灌,高筒转车一次可以引水数十丈之高,灌溉方圆几里的庄稼都不成问题。在耕地的农具革新上,唐代出现了曲辕犁,它是初期的犁壁和犁铧的改良版,它将早期的直辕和长辕改成了曲辕和短辕,这样的曲辕犁安装在辕头上,不仅改变了以往笨重难以运行的缺点,而且可以自由灵活的转动辕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畜力。

同时犁的种类和组成部分也变得非常复杂,相比于之前的朝代,可以说是非常完善了。这些先进的农具在今天的广大农村中,还一直被沿用着。唐代由于政治的清明、经济的繁荣,农业的发展水平也是史无前例的,万国来朝,将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传播到了很多国家,比如日本和朝鲜。隋唐五代的生产力水平,也是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

六、宋代:农业、商业、手工业,三大“巨头”齐头并进

宋代是一个传奇的时代,在这一时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的手工业和商业也不断发展,然而你以为农业就此衰落了吗?当然没有,宋代的农业依然很强。宋代在唐代发明犁刀的基础上,发明了新式犁具,并把犁刀插在犁辕上,方便耕种。在播种方面,宋人发明了条播、点播、撤播等,同时还发明了砘车,其远离主要是通过砘车和耧车结合播种,耧车将种子均匀的撒在地上,然后砘车经过,用力碾压,使种子深入土层,以便于农作物生长的更加健壮。

灌溉农具方面,宋人发明了更加先进的人力翻车、水转翻车、牛转翻车,高转水车,利用这些力量将江河湖泊的水引入农田,大田灌溉。这种方法可以说是将自然资源利用的淋漓尽致。在收割方面,发明了推镰,比普通的镰刀收割速度更快,上面的推轮还可以将收割后的麦子修剪成整齐的茬口,即方便收割又方便留种。

在农业、商业、手工业齐头并进的年代,农具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宋代的生产力水平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要迅速,而宋代的GDP水平,完全碾压唐朝,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一。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和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在宋代也达到了顶峰。

七、明清时期:盛世余晖下的农具改革

明清时期封建经济逐渐解题,但是由于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原始的生产关系还是存在的,并且这一时期重农抑商的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农业的发展水平还是很高的。明清时期的人们已经发明了“木牛”来取代牛的耕种地位,节省了人力和畜力;在水利方面,发明了动力水车,使水车机械化,提高了灌溉效率。在收割农具方面,还增加了带尺的镰刀,使收割速度更快。

虽然这一时期的农具还是有所进步的,但是生产力的水平却是低下的,此时的西方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全部用机器代替人力,并且由传统的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转变,生产力水平开始赶超中国。而中国只是在“闭关锁国”之下改进农具,自我感觉良好,却已经脱离了和世界的联系,直到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在近百年不断的促进中,生产力水平才又一次提升,形成了农业耕种、机械一体化的现代农业。

总结

中华上下五千年,农具的发展史就是生产力水平升降的缩影,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具是从古至今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农具的不断发明促进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又反作用于农业,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伟人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今天农业机械化的时代,中国人应该将灿烂的农具文化和科学技术相结合,使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再一次赶超世界,站在峰峦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