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犁耙村歌(歌手老犁耙)

海潮机械 2023-01-24 18:05 编辑:admin 242阅读

1. 老犁耙村歌

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清平乐·村居》宋代:辛弃疾释义: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悯农二首》唐代:李绅释义: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3.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陌上桑》两汉:乐府诗集

释义: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

4.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兵车行》唐代:杜甫释义: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行列。

5.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桃花庵歌》明代:唐寅

释义:还记得五陵豪杰的墓前没有花也没有酒,如今都被锄作了田地。

6.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清代:姚鼐释义:布谷飞来飞去的劝说人们早些耕种,白鹭趁着天晴在天上扑打着翅膀。

7.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农父》唐代:张碧释义:每天星星还没有坠落(披星戴月去劳动),就去田间劳动,辛辛苦苦,待到庄稼丰收在望的时候,全家是多么高兴呀!

8.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野老歌》唐代:张籍释义:一年到头,家中只剩下锄头、犁耙靠在空房子里面,只好叫儿子上山去拾橡子充饥。

9.古来一人耕,三人食犹饥。如今千万家,无一把锄犁。——《庄居野行》唐代:姚合释义:古来一人耕种,三个人还吃不饱。现在成千上万的人家,竟没有一个人拿着犁锄耕田。

10.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空卷舒。——《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唐代:李白释义:兰生谷底人不识人不锄,云在高山空翻卷空舒展。

2. 歌手老犁耙

壮族古代英雄传说《岑逊王》、壮族歌王传说《刘三姐》、毛南族英雄人物传说《谭福旺的传说》等。

1、《岑逊王》 杨士衡、覃建才搜集整理,收入《壮族民间故事选》第一集。岑逊走遍南方壮区,挖通了两江一河,消除了洪水,造稻田鱼塘,教人制犁耙,播五谷和养鱼、打猎,使百姓安居乐业。土司欺压百姓,横征暴敛,他又召集大家起来反抗,杀了土司,踏平土司衙门,筑城建寨,当了壮王。皇帝调兵来攻打,他用铁扁担作武器杀退官兵,血把河水染红,成了红水河。还杀败皇帝从天上请来的天将,激怒玉皇亲下凡间与岑逊王决战,用从王母处借来的宝剑施用诡计,砍杀了岑逊王。百姓把岑逊王当作神来祀奉。

2、《刘三姐》 覃桂清、肖甘牛搜集整理,载《宜山民间故事集》。讲刘三姐从罗城搬到宜山下枧村居住,砍柴为生,极善唱歌。有陶、李、罗几个秀才闻名前来对歌,不是三姐的对手。其兄端凳搁门而睡,阻止三姐出去对歌,三姐却半夜俟其兄睡熟,轻手轻脚溜出门。第二天,其兄知道了,拿石头让三姐用手板当锅煎软,言煎不软就不准出去。三姐把石头放在手心,下烧红火,把石头煎软了。三姐每天到山上攀葡萄藤与男歌手对歌,其兄气极,发誓要砍断葡萄藤跌死三姐。谁知藤砍断后,摇几摇又接上了。其兄用铜盆隔住断藤,使断藤接不起。三姐从悬崖掉进下枧河,葡萄藤随之落下围成一圆圈,托起三姐顺水飘流下柳州鲤鱼岩。

3、《谭福旺的传说》 谭美足记录,汪骏、谭贻生整理,载《毛南族民间故事集》。相传曾把黑熊两腿撕成两半的谭福旺,得知盗匪前来骚扰寨子,他舞动一棵金刚树,吓得众盗丢下财物,抱头鼠窜。他又设法,做一双1尺2寸长的草鞋挂城墙上,吓跑想来寨子抢劫的匪徒。朝廷为了抵御番佬的侵扰,派钦差大臣来请福旺。福旺跳进牛栏,抓住四条腿,将一头菜牛举起,吓得官兵目瞪口呆。当官的怕他进京当了将官,打胜仗立战功,没自己的地位,不愿带他上京,散播他睡觉成丁字形,没福份,当不得武将。

3. 《村歌》孙犁

作者孙犁的简介及作品

孙犁的生平简介:

孙犁(1913年5月11日一2002年 7月11日),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现当代著名散文家,小说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12岁开始接受新文学,受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影响很大。“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孙犁的代表作品:

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等

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短篇小说《荷花淀》等

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论》等

另有《孙犁文集》正续编8册和《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尺泽集》、《远道集》、《老荒集》、《陋巷集》、《无为集》、《如云集》、《曲终集》10种散文集。

4. 村歌 孙犁

勤俭节约:勤劳而节俭,形容工作勤劳,生活节俭。出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俭节约的双重生活方式。”如她勤俭节约,含辛茹苦,最终把一双儿女拉扯大。

分斤拨两:同分斤掰两。比喻过分计较。出自孙犁《村歌》上篇:"可是俺们那组,都说大家既是合适,才组到一块,不愿意分斤拨两的,显着薄气。"如你俩亲兄弟,没必要分斤拨两。

5. 老犁耙歌曲谱

一、生物特征

法国青刀豆属矮生型豆科作物(不需爬架),具有生长快、周期短、耐肥、怕旱、怕高温、怕低温、喜湿润、不耐涝等特点,适宜气温15-28C之间,宜选择排灌方便的砂质土壤种植。一年可种多季,一般播种后5-7天出苗,35天左右开花,45-90天为鲜豆采摘期。

二、整地播种

将土壤翻犁、耙平、敲细;一米开墒,墒宽70厘米,沟宽30厘米(沟口),沟深25至30厘米,沟底宽不少于15厘米并能流畅排水。

三、施肥播种

1、底肥:施肥沟顺墒开挖,离墒边10厘米,深10厘米共开2条,每亩用40公斤复合肥均匀撒入施肥沟后盖土5厘米。同时亩用2-3公斤地虫光拌少量细土撒施于定植沟内防治地下害虫。有条件的农户可在犁耙开墒前每亩施1000-1500公斤腐熟农家肥于田面后进行犁耙。

2、播种:在施肥沟内侧一边(在离墒边15厘米)的直线上均匀地按12至15厘米的株距摆上种子(单株种植),盖土平墒(盖土厚度不超过5厘米)。

四、田间管理

1、补种:播种后5天进行查苗补齐工作,凡缺塘者及时补入豆种。

2、病虫防治:播种后6-7天内,亩用70%甲基托布津100克兑水45公斤(每喷桶用药33克)将喷头片旋去,用喷头将药液淋于豆株茎杆及根部防治根腐病,播后9-10天亩用98%巴丹50克兑水3喷桶,搅拌均匀后喷于叶面防治斑潜蝇。

3、追肥:第一次追肥为播种后11-12天,亩用20公斤普钙+20公斤碳铵兑清粪水60挑(或沼气水)均匀浇施在豆株根部提苗(每20公斤左右的水桶内加入150克普钙、150克碳铵)。第二次追肥为播种后24-25天,亩用40公斤复合肥+12公斤硫酸钾充分拌匀后施于离根5-10厘米处,并及时在青刀豆根部浇一次水(浇透为宜,但不灌水)后进行中耕锄草,至播种后40天,用0.2%磷酸二氢钾+0.1%尿素(每喷桶水中加入30克磷酸二氢钾、15克尿素)进行叶面喷施,每7-10天喷一次,共喷3-5次。

4、培土:结合第二次施肥进行大培土,将小行培成浅沟,并将大行沟清理培土,使沟内排水流畅。

5、灌水:一般以墒面湿润为宜,如出现干旱应及时浇水或沟灌(沟灌至离墒面3-5厘米时马上排干、水不上墒面)。

五、采摘交售

播后45天可开始采摘鲜豆出售,采摘标准为长度10厘米以上,直径5.8毫米至6.5毫米。当天采当天交售,不能泡水,同时要求豆荚无虫眼、无斑疤、无畸形、无损伤、无污染。

六、注意事项

1、从45天左右开始采豆起,必须坚持天天采摘直至收获结束。

2、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时间和数量施肥打药。

6. 老犁耙村歌是不是专业歌手

很高兴为您回答:

陇东唢呐现在已经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到过陇东的人都会为这里特殊的地形地貌而感叹。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了沟、塬、梁、峁等复杂丰富的地形地貌。

而艰难的农耕生活就是在这样的地形和更为严酷的节令条件下进行,深厚的农耕文化因此而形成并积淀。农耕活动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是有生命的活动,有生命的活动就要抒发感受,抒发中产生了艺术。这里近邻陕北,相近的生存环境和生命感受产生了相近的抒情。陕北产生了民歌,陇东不但产生了陇东民歌、陇东歌谣、还有陇东道情、陇剧等艺术形式。

 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一辈子有爬不完的山,种不完的地,唱不完的信天游,吹不完的唢呐。这点,也恰恰印证和练就了陇东人骨子里天生的豁达直率的性格,对生活和生命乐观坚韧的态度。

 打我记事起,唢呐就在我的心底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时候,喜欢和小伙伴们围着看那些吹鼓手吹唢呐。他们吹唢呐的时候,聚全身肺腑丹田之力,面红耳赤,两边的腮鼓的肿胀,吹得严谨迈力。吹出的曲子厚重嘹亮,仿佛天生就能诠释陇东人深情的往事和深沉的喜怒。

  一座塬上的唢呐声响起时,方圆沟壑峁塬上的人,都能听到。红白喜事,都能听得出。生活在陇东高原上的人,一生的喜怒哀乐,离不开唢呐深情嘹亮的演绎和表达,儿孙满月贺喜,婚丧嫁娶,各种民俗活动,都离不开唢呐。

而陇东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绣金匾》,以及由民歌改变的《东方红》不但当年唱红了解放区,而且以后唱遍了全中国。有歌的土地,必然是有音乐的土地。千百年来,黄土地上的人们一边耕作,又一边歌唱,歌唱自己对生命的感情,歌唱自己的喜、怒、衰、乐,从而产生了陇东的民间乐曲。

而这些乐曲按其来源大体有三种类型:一种是传统的曲牌,如《终南山》、《担水》、《黄鹤楼》、《辞朝》;第二种是与陇东地方戏曲音乐有紧密联系同名曲牌,如《元号令》、《水龙吟》、《水落玉》、《将军令》等;第三种是由陇东地方民歌演变而来的曲牌,如《绣荷包》、《小放牛》、《九连环》、《珍珠倒卷帘》等。这些乐曲在陇东总共有400多首。

我们村上有一对张姓父子,住在北山生产队。父子俩边种地边当吹鼓手。农忙的时候在家种地,农闲有人请他们时,就帮人顾事。名气七里八乡的人都知道,也喜欢请他们。他们吹的时间长、技术好,人憨厚老实,吹的时候也很卖力。

那时唢呐作为一种代代相传的手艺,传男不传女,所以当时会吹唢呐或吹得好的不多。而那个时候吹鼓手的酬劳也并不高,他们吹一天,主家一般会给他们端个“花红”,一般就是一瓶酒和两包烟,然后管上两顿饭。遇上家境富裕的主家,再给上一些钱财,后来大家日子过得富裕些的时候,酬劳也随之高了一些,一次二十、三十或五十。

唢呐从明朝传入陇东以后,就成为陇东人民抒发感情,呐喊生命,传承汉族乐曲的一种基本的乐器。

那些平时与父老乡亲们一道,吆着犁地的牛,喊着秦腔或者民歌的汉子们,遇上红白喜事,放下手中的犁耙,拿上心爱的唢呐,叫上伙伴们一道组成了“吹手班子”。走到一家家喜庆或悲哭的院落,把事主家的感受和他对生命的情绪透过那一个铜制的唢呐头,或雄宏苍凉,或细腻柔慢地吹向天空,吹到沟梁,吹进陇东人粗坜的耳膜,铺在他们那颤动了心田上,扎下那歌哭的根。

红事上可听到《状元游街》、《粉红莲》、《地里兔》《鬼推磨》、《寄生草》、《雪花飘》、《十二道春》、《太平年》、《相亲》、《四页瓦》、《张良卖布》、《得胜回营》。那热闹、豪放的乐曲,就是陇东人心灵上的“喜神”。白事上则可听到《雁落沙滩》、《抱灵牌》、《抑春》、《祭灵》、《吊孝》、《哭长城》、《悲调》、《反平调》、《哭皇天》、《观影谱》、《奠酒词》、《抑金娘》等,那痛苦悲怆的曲调,就是陇东人千百年来生命中所积淀了悲苦之情。黄土地上这些土生土长的泥腿子艺术家,就这样把陇东的民间乐曲一首首地耳听心记的传承下来,并且在不懂乐谱的情况下,唢呐手一代传给一代。

四百多年来,代代相传,从不间断。并且逐渐发展成为一支六千多人的庞大的音乐队伍。他们吹奏在陇东的沟沟塬塬上,滋润着、活泛陇东人干竭的心田, 陇东唢呐已经成为一个民间音乐艺术的活化石和博物馆。

 如今,人们过事的方式也都讲究了,吹拉弹唱的器乐工具也更先进高级了。村里人过红白喜事的时候,开始喜欢请电子乐队,配上主唱,看起来是热闹,可总让人觉得缺少了什么。吹鼓手这个行业,在被时代淘汰,从事吹鼓手的人也越来越少。可陇东唢呐,是陇东民俗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陇东民俗文化中一块瑰丽的宝石和活化石。

  令人欣慰的是,2006年庆阳唢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陇东唢呐的申遗成功,实现了对陇东唢呐的有效保护和传承。我想,做为一名庆阳人,不论何时,都会怀念深深融入陇东人血脉的陇东唢呐。

以上就是陇东唢呐的历史渊源,以及发展现状。

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