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旱轮作中,磷肥施用应(水旱轮作体系中磷肥应该如何合理分配)

海潮机械 2023-01-20 19:07 编辑:admin 178阅读

1. 水旱轮作体系中磷肥应该如何合理分配

1、因土施用磷肥。

要依据土壤类型、土壤样品分析结果确定土壤施磷量。土壤有效磷含量较高的田块施用磷肥效果小,含磷量低的土壤施用磷肥效果显著。一般有效磷含量在8mg/kg以上的土壤施磷效果较差。水溶性的过磷酸钙施于中性和石灰质的碱性土壤;钙镁磷肥、钢渣磷肥、脱氟磷肥等属于弱酸溶性磷肥,应施于中性或酸性土壤;磷矿粉、骨粉等难溶性磷肥,只有在酸性土壤中施用才能发挥肥效。 

2、根据磷肥的特性及作物的需磷特性,合理施用磷肥。

一方面不同作物对磷肥的敏感性和吸收能力很不相同,应根据作物的需磷特性确定磷肥施用量,如块根、瓜类等作物需磷较多,应注意多施;另一方面应结合作物的轮作制合理分配磷肥,如小麦-豆类、棉花、绿肥轮作,可把磷肥重点施在豆类、棉花、绿肥作物上;若是小麦-玉米轮作,磷肥应重点施在小麦上,玉米利用其后效。

磷肥的正确使用方法

3、氮、磷配合施用。

过磷酸钙与尿素、硝酸铵等氮肥配合施用,可提高肥效。无论施用水溶性磷肥,还是难溶性磷肥,只有在施足氮肥的基础上合理施用,才能发挥其增产作用,单纯施入磷肥效果不显著。氮肥与磷肥配合施用,可互相促进,尤其是土壤中有效氮比较丰富,有效磷相对偏低,配合施用磷肥效果更佳。

4、磷肥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

一方面由于磷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较差,磷肥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可减少磷肥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减少磷的固定。另一方面有机肥料能为微生物活动提供能源,促进微生物活动旺盛,有利于土壤中难溶性磷的释放、吸收。所以在磷肥施用前与优质有机肥料或富含腐植酸的泥炭等混合堆沤。据试验,磷矿粉与厩肥堆沤30天,堆中弱酸溶性磷的含量比不加磷矿粉的堆肥增加4倍多。堆沤时加入的磷肥,一般为有机肥料的5%左右。

5、集中、分层施用。

磷容易被土壤中的铁、铝、钙等元素固定而失效,一般利用率只有15%--20%,特别是在石灰性土壤以及淤泥、黄泥土等各种黏质土壤上撒施磷肥,利用率更低。试验证明:过磷酸钙集中深施比撒施效果好,便于作物根系吸收利用。一般集中采用沟施、穴施、粘秧根等方法,可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6、适量施用。

由于盲目施用磷肥会造成投入成本加大,所以磷肥的施用要结合土壤、作物等综合因素的基础上因缺补缺、合理施用。一般作物每亩施磷肥40千克-50千克为宜,用量过小增产不显著,过大不经济。

2. 为什么水旱轮作中磷肥要旱重水轻

作物为什么会缺磷 缺磷原因

1.

土壤因素 磷在土壤中易形成不溶或微溶性磷酸盐而被固化,比如在酸性土壤(pH<5.5)中易与铝、铁离子生成不溶于水的磷酸盐;在碱性土壤(pH>6.5)中易与镁、钙离子生成不溶于水的磷酸盐。 早春低温、高寒山区、冷浸田、水旱轮作冬季种植旱田作物等情况,作物也容易缺磷。 偏施氮肥、土壤板结的地块和低温干旱或潮湿的气候也会加重作物缺磷。

2.

作物因素 易缺磷作物如十字花科、豆科、茄科作物中的许多种,油菜、玉米、番茄、洋葱、水稻(旱稻)、麦子(冬作)等都容易或较容易发生缺磷症状。 作物根系吸收能力弱导致缺磷。

3.

磷肥不足 农户施用的磷肥不足或未施用,导致作物出现缺磷症状。

3. 水旱轮作中磷肥应重点施在水作上

一、科学施用磷肥

  磷肥施人土壤后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其移动半径多在0.5cm—lcm以内;二是容易被土壤中两价阳离子固定。这就造成作物根系吸收利用的困难,降低了肥效。其利用率只有12%-15%,提高磷肥利用率主要注意以下技术环节。

  1、因土施肥水溶性的过磷酸钙最好施在中性和石灰质的碱性土壤上。磷矿粉、骨粉等难溶性磷肥,只有在酸性土壤上施用才能发挥肥效。

  2、集中施用尽量减少与土壤的接触面,这是减少磷肥中有效磷被钙、镁或铁、铝固定的最有效的施肥方法。如条施、穴施及叶面喷施等施肥方法,都是降低和杜绝磷肥被土镶固定的好办法。

  3、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磷肥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不但可以减少磷肥与土壤的接触面,而且有机酸类物质有助于提高钙镁磷肥的有效性。磷肥与优质厩肥、堆肥以1:1O的量混合施用效果甚好,若先堆沤后施用,效果更佳。

  4、重点施在前茬豆科作物上将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直接施在前茬豆科作物上,比施在后茬禾本科作物上经济效益高,增产幅度大。豆科作物对磷有特殊的吸收利用能力,并可起到以磷增氮,以小肥养大肥和以无机肥换有机肥的目的。具体施肥方法是种大豆时,每亩施磷肥30k~;种小麦时,每亩施30kg。实践证明:这种施肥方法,两季作物都增产,比把磷肥全部施在小麦上,效果要好。

  5、在水旱轮作中,重点施在旱作物上磷肥应掌握“早重水轻”的施用原则,在水旱轮作区,应重点将磷肥施在旱作物上,再利用旱作田磷肥后效,供应后茬水稻利用,这种将有限的磷肥重点施在旱作物上的方法,对旱作物和水稻都有好处。

4. 水田和旱地磷肥管理的差别

(1)根据土壤供磷能力,掌握合理的磷肥用量。

土壤有效磷的含量是决定磷肥肥效的主要因素。一般土壤有效磷(P2O5)小于5毫克/千克时,为严重缺磷,氮、磷肥施用比例应为1∶1左右;有效磷(P2O5)含量在5~10毫克/千克时,为缺磷,氮、磷肥施用比例在1∶0.5左右;有效磷(P2O5)含量在10~15毫克/千克时,为轻度缺磷,可以少施或隔年施用磷肥。当有效磷(P2O5)含量大于15毫克/千克时,视为暂不缺磷,可以暂不施用磷肥。

(2)掌握磷肥在作物轮作中的合理分配。

在水田轮作时,如稻稻连作,在较缺磷的水田,早、晚稻磷肥的分配比例以2∶1为宜;在不太缺磷的水田,磷肥可全部施在早稻上。在水、旱轮作时,磷肥应首先施于旱作。在旱地轮作时,由于冬、秋季温度低,土壤磷素释放少,而夏季温度高,土壤磷素释放多,故磷肥应重点用于秋播作物上。如小麦、玉米轮作时,磷肥主要投入在小麦上作基肥,玉米利用其后效。豆科作物与粮食作物轮作时,磷肥重施于豆科作物上,以促进其固氮作用,达到“以磷增氮”的目的。

(3)注意施用方法。

旱地可用开沟条施、穴施;水田可用蘸秧根、塞秧蔸等集中施用的方法。同时注意在作基肥时上下分层施用,以满足作物苗期和中后期对磷的需求。

(4)配合施用有机肥、氮肥、钾肥等。

与有机肥堆沤后再施用,能显著地提高磷肥的肥效。但与氮肥、钾肥等配合施用时,应掌握合理的配比,具体比例要根据对土壤中氮、磷、钾等养分的化验结果及作物的种类确定。

(5)过磷酸钙和重过磷酸钙的施用,由于游离酸含量较多,作种肥时应先与草木灰中和酸性后再施用,否则会发生烂种,影响全苗:不宜与碱性肥料混用,以免降低磷肥的有效性。

(6)沉淀磷酸钙的施用,由于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小,施用时尽量接近作物根系,便于作物吸收。

(7)磷矿粉与有机肥料共同堆腐沤制后施用,可提高磷矿粉的肥效;磷矿粉与生理酸性肥料配合施用,能提高磷矿粉的溶解度,增进肥效。

(8)钙镁磷肥在土中的移动性小,应施用到根系分布最广的土层,以利于作物吸收。

(9)钢渣磷肥含有10%的游离氧化钙,在储存和施用时不能与铵态氮、硝石、氯化镁混合。

5. 整地轮作施肥对提高土壤肥力的相互关系

农作物实行轮作倒茬可以:

1、合理轮作倒茬可以均衡利用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减少肥料施加量,并将用地和养地结合起来,不会过度损耗土壤肥力,甚至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2、合理轮作倒茬可以改变农田生态条件,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增加生物多样性。

3、合理轮作倒茬可以改变病虫害、杂草的生活环境,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提高作物产量。

轮作倒茬利用什么原理

1、每年选择不同科的农作物进行种植,比如可以按照小麦-葫芦-大豆,玉米-瓜类-大豆,向日葵-玉米-葫芦等轮作方式。

2、不同作物对于养分的需求不同(比如玉米对于氮肥的需求较大,瓜类对于磷肥的需求较大),因此不宜连续种植对某种元素需求量较大的作物。

3、不同科农作物轮作可以改变害虫的生活环境或使其失去寄主植株,从而达到减轻或消灭病虫害的目的。

4、不同农作物的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深度不同。一般可以安排深根性作物与浅根性作物轮作,从而保证土壤中不同层次的肥料得到充分利用。

5、不同作物对于土壤的影响不同。比如豆科植物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氮元素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油菜可以溶解、吸收土壤中的难溶性磷、钾,从而提高土壤肥效。

6、不同作物对于杂草的抑制作用不同。其中生长迅速,生长周期长,叶片覆盖面积较大的作物可以有效抑制杂草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