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方便的磷肥(磷肥高效利用)

海潮机械 2023-01-21 16:22 编辑:admin 218阅读

1. 磷肥高效利用

不同磷肥品种特性不一样: 1、水溶性磷肥。

主要有普通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和磷酸铵(磷酸一铵、磷酸二铵),适合于各种土壤、各种作物,但最好用于中性和石灰性土壤。

其中磷酸铵是氮磷二元复合肥料,且磷含量高,为氮的3~4倍,在施用时,除豆科作物外,大多数作物直接施用必须配施氮肥,调整氮、磷比例,否则,会造成浪费或由于氮磷施用比例不当引起减产。

2、混溶性磷肥。

指硝酸磷肥,也是一种氮磷二元复合肥料,最适宜在旱地施用,在水田和酸性土壤施用易引起脱氮损失。

3、拘溶性磷肥。

包括钙镁磷肥、磷酸氢钙、沉淀磷肥和钢渣磷肥等。

这类磷肥不溶于水,但在土壤中被弱酸溶解,被作物吸收利用。

而在石灰性碱性土壤中,与土壤中的钙结合,向难溶性磷酸方向转化,降低磷的有效性,因此,适用于在酸性土壤中施用。

4、难溶性磷肥。

如磷矿粉、骨粉和磷质海鸟肥等,只溶于强酸,不溶于水。

施入土壤后,主要靠土壤的酸使它慢慢溶解,变成作物能利用的形态,肥效很慢,但后效很长。

适用于酸性土壤用作基肥,也可与有机肥料堆腐或与化学酸性、生理酸性肥料配合施用,效果较好。

磷肥在轮作中的合理分配: 1、水田轮作磷肥分配。

稻稻连作时,磷肥重点用于早稻,晚稻少施或不施。

因为早稻生长前期气温底,土壤供磷能力弱,如底肥磷肥施用不足,将影响禾苗早发。

在较缺磷水田中,早、晚稻磷肥分配比例以2:1为宜,在不太缺磷的水田中,磷肥可全部施在早稻上,晚稻利用后效。

2、水旱轮作磷肥分配。

水旱轮作通常是指麦类、油菜、绿肥与单季稻或双季稻轮作。

水稻土由旱地条件转变为淹水条件时,可以促进有效磷的释放,并增加磷的扩散,从而提高土壤磷素供应强度,磷肥应首先用于旱作,可使同样数量的磷肥增加更多的农产品。

3、旱地轮作磷肥分配。

在旱地作物轮作中,由于冬、夏温度不同,土壤磷素释放数量差异大,冬天温度低,土壤磷素释放少,夏天温度高,土壤磷素释放多,磷肥应重点用于冬作上。

豆科作物或绿肥与粮食作物轮作时,磷肥应重点用在豆科或绿肥上,可以促进固氮作用,达到以磷促氮的目的。

2. 如何高效施用磷肥

磷肥是以磷为主要养分的肥料。肥效的大小和快慢,决定于有效五氧化二磷含量、土壤性质、放肥方法、作物种类等。 根据来源可分为: (1)天然磷肥,如海鸟粪、兽骨粉和鱼骨粉等; (2)化学磷肥,如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 根据所含磷酸盐的溶解能性可分为: (1)水溶性磷肥,如普通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等。其主要成分是磷酸一钙。易溶于水,肥效较快。 (2)枸溶性磷肥,如沉淀磷肥、钢渣磷肥、钙镁磷肥、脱氟磷肥等。其主要成分是磷酸二钙。不溶于水而溶于水2%枸橼酸溶液,肥效较慢。 (3)难溶性磷肥,如骨粉和磷矿粉。其主要成分是磷酸三钙。不溶于水和2%枸橼酸溶液,须在土壤中逐渐转变为磷酸一钙或磷酸二钙后才能发生肥效。 根据生产方法又可分为湿法磷肥和热法磷肥。 磷肥施用适量时,能促进作物分蘖和早熟,加强其抗寒能力,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3. 磷肥的应用

磷酸钠在纺织、印染、造纸、发电、化工等行业中常用作软水剂和锅炉清洁剂,还用作金属除锈剂、糖汁净化剂以及橡胶乳汁的凝固剂。

磷酸盐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作为磷肥是其最主要的应用之一,其他一些领域包括磷酸盐分子筛、电子、材料、生物等。磷酸三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磷酸盐。工业级磷酸三钠在化工、纺织、印染、造纸、发电等行业中用作软水剂和洗涤剂、金属除垢剂、锅炉防垢剂,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 它能使水中的钙、镁、铁等金属离子成为相应的不溶性磷酸盐沉淀,从而从水中除去。而且多余的磷酸三钠能够与已生成的锅炉炉垢起作用,使其渐渐松软而脱落。能够金属除垢、洁净剂,是因为磷酸三钠在水中能够增强水的润湿能力,具有一定的渗透和乳化作用,因而能够有效除去金属表面的污垢。

4. 磷肥有机肥

单独使用磷肥,在碱性土壤中植物不容易吸收,在酸性土壤中容易流失。与有机肥混合后,钙镁磷肥与有机肥混合,可使磷肥中那些难溶性的磷转化为农作物易吸收的有效磷。

同时, 有机肥富含有机质、磷酸和多种有机弱酸,能使不溶性的磷素变为可溶性磷素。同时,有机肥与磷肥混合后,可大大减少磷肥与土壤接触面,从而减轻了土壤对磷素的固定。

5. 肥料有效磷

我国磷肥生产主要集中在湖北、云南、贵州,这些地区磷矿资源优势明显,磷产品产能高,有利于企业进行生产。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磷肥行业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总计1086.2万吨。其中,云南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磷肥产量最高,达到276.9万吨,其次是贵州磷化,磷肥产量为254.1万吨,新洋丰磷肥产量为100万吨,排名第三,其余企业磷肥产量均低于100万吨。

2019年中国磷肥产量(折纯)TOP10企业

数据来源: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