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杀菌剂(农作物杀菌剂耐药性)

海潮机械 2023-01-31 15:40 编辑:admin 298阅读

1. 农作物杀菌剂耐药性

吡唑醚菌酯属于广谱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的作用,杀菌谱广,作用迅速,持效期长,在推荐剂量下对作物高度安全,对环境友好,可促进植物对氮的吸收,增强作物抗逆性,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适合玉米任何生育期时使用,但其容易产生抗药性,所以玉米一季可以用3-4次。

2. 耐药菌药物

多重耐药菌的产生,那么这种患者就需要通过药物敏感实验来确定具体敏感的药物,根据敏感药物治疗,肯定是效果比较好的其他方式,主要就是护理上面注意隔离,避免其他病原体的接触,也避免将患者身体的多重耐药菌传染给其他正常病人,避免交叉传播。

3. 农作物杀菌剂耐药性强吗

最好的巴斯夫杀菌剂有百泰、凯润、凯特、翠贝、翠泽、凯泽这几种。1、防止病菌抗药性发展。不能连续用一种巴斯夫杀菌剂,也不能一个生长期连续数次用同一类杀菌剂,对内吸剂应限制使用次数。2、要根据传病规律,采取相应对策。农作物病害有空气传播病原、种子苗秧带菌传播土壤或土杂肥带菌传播有害昆虫和螨类传播等几大类。如蚜虫、飞虱等传播病毒造成的病害,则应在带毒害虫危害作物前使用巴斯夫系列治虫。若带毒昆虫已吸食寄主汁液,再治虫已不能防病。

4. 农作物杀菌剂耐药性大吗

腐霉利又叫二甲菌核利是内吸剂,具有保护和作用,对孢子萌发抑制力强于菌丝生长的抑制,表现为使孢子的芽管和菌丝膨大,甚至胀破,原生质流出,使菌丝畸形,从而阻止早起病斑形成和病斑扩大。对有低温、高湿条件下发生的多种作物的灰霉病、菌核病有,对由葡萄孢属、核盘菌属所引起的病害均有显著效果,还可防治对甲基硫菌病、多菌灵产生抗性的病原菌。

嘧霉胺为新型杀菌剂,属苯胺基嘧啶类。为当前防治灰霉病活性最高的杀菌剂。其作用机理独特,通过抑制病菌浸染酶的产生从而阻止病菌的侵染并杀死病菌。作用机理独特,对常用的非苯胺基嘧啶类(苯并咪唑类及氨基甲酸脂类)杀菌剂已产生抗药性的灰霉病菌有效。同时具有内吸传导和熏蒸作用,施药后迅速达到植株的花、幼果等喷雾无法达到的部位杀死病菌,药效更快、更稳定。对温度不敏感,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施用不影响药效。

5. 农作物抗药性

1)埋入活性炭,降低磺乐灵或伏草隆在土壤中的活性。

(2)接种某些微生物,促进草乃敌、麦草畏和草灭平等除草剂在土壤中的分解。

(3)施用农药降解菌,降解土壤中残留的农药。

(4)施入大量有机肥、植物残茬、垃圾堆肥和绿肥,减轻残留农药的毒性。

(5)利用化学添加剂,改变农药的吸附、吸收、迁移、淋溶、挥发、扩散和降解,以减少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和积累。

(6)选种耐药作物或改种经济作物,可防止毒性强的残留农药进入食物链。

(7)耕翻将植物残茬翻入土壤,使土壤变松、通气,增强水分渗透,促进农药降解。

(8)通过灌溉控制土壤湿度,可为微生物降解农药创造最佳的水气条件。洗除作物根系表面上的除草剂,从而保证其正常生长。

6. 细菌如何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

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主要有四种:

一是细菌产生一种或多种水解酶或钝化酶来水解或修饰进入细菌胞内的抗生素使之失去生物活性;

二是抗生素的靶位由于发生突变或被细菌产生的某种酶修饰而使抗菌药物无法发挥作用,以及抗生素作用的靶酶的结构发生改变使之与抗生素的亲和力下降;

三是由于细菌细胞膜渗透性的改变或其他有关特性的改变;四是细菌具有一种依赖于能量的主动转运机制,即它能够将已经进入胞内的药物泵至胞外.对控制耐药性出现的一些成功策略:严格控制与耐药菌出现有关的抗生素,不限制低潜在耐药性的抗生素的使用,不使用无效的抗生素,抗生素治疗的周期不宜过长,不连续使用抗生素来治疗持续性白细胞增多的低烧,不使用抗生素治疗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高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