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枯病特效杀菌剂(吡唑醚菌酯能治纹枯病吗)

海潮机械 2023-02-11 03:59 编辑:admin 95阅读

一、吡唑醚菌酯能治纹枯病吗

可以混用。

当夏玉米田主要有棉铃虫、玉米螟、粘虫、玉米蚜、弯孢菌叶斑病、褐斑病、纹枯病、锈病等。新发害虫草地贪夜蛾也将对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后期的穗腐病产生的毒素,严重影响玉米品质,引起人和家畜、家禽中毒。

可以用每亩5%高氯·甲维盐 40 克+25%吡唑醚菌酯 20 克+芸苔素内酯 10 克进行防治。

二、噻呋酰胺对纹枯病效果

噻呋酰胺不能治玉米的锈病

噻氟酰胺,又叫噻氟菌胺、噻呋酰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属于噻唑酰胺类除菌剂,具有强内吸传导性和长持效性。噻呋酰胺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属、核腔菌属等致病真菌均有活性,尤其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纹枯病、立枯病等有特效。

三、吡唑醚菌酯治疗锈病怎么样?

预防锈病,最佳的方案是吡唑醚菌酯+氟环唑,这是一个治疗加保护的方案,适用于往年锈病高发的地块,提前用效果更好!

锈病发生以后,常用的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多菌灵、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效果都不是很理想,不建议用它们去治疗,但可以用它们复配。

四、嘧菌酯对纹枯病的效果如何

   苯甲嘧菌酯好。该剂是高科技复配的杀菌剂,有很好的渗透性及局部内吸活性,持效期长,高效、广谱且低毒环保,是绿色无公害产品的最佳选择。它能有效抑制病原真菌菌丝体的正常生长或直接杀灭病菌,能控制治疗丝核菌、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纲、白粉菌科,锈菌目、卵菌纲等真菌引起等大多数病害,如炭疽病,蔓枯病,枯萎病,纹枯病,白腐病、锈病、黑星病、旱疫病、斑点落叶病、疮痂病等。特别是西瓜炭疽病,蔓枯病有特效。另外叶面处理或种子处理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保证品质。

     咪鲜胺能提高植株体内叶绿素,蛋白质,核酸的含量和光合速率,提高过氧化物酶及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促进植株的碳,氮代谢,增强植株对水肥的吸收和干物质的积累,调节体内水分平衡,增强作物,果树的抗病,抗旱,抗寒能力;延缓植株衰老,促进作物早熟、增产、提高作物的品质,所以苯甲嘧菌酯和咪鲜胺可以混用。

五、吡唑醚菌酯治蔓枯病怎样

①葡萄:可用于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褐斑病、穗轴褐枯等病症的防治,正常情况用量15毫升兑水30斤。

②柑橘:可用于炭疽病、沙皮、疮痂病等病症,用量15毫升兑水30斤。对柑橘疮痂病,树脂病,黑腐病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如果和其他药剂交替使用,还能改善柑橘品质。

③梨树:一亩地用20~30g,兑水60斤均匀喷雾,预防梨树黑星病,也可复配苯醚甲环唑等剂

六、吡唑醚菌酯治疗纹枯病吗

氟环唑加吡唑醚菌酯不是控旺的,是防治玉米病害的。玉米有专用控旺药。

氟环唑+吡唑醚菌酯,这个配方是目前市面上最主流的配方,安全性很高,防病治病保叶效果一流,三唑类杀菌剂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复配,可高效防治锈病、赤霉病、纹枯病等。

七、氟环唑对纹枯病有效吗

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均为90~112.5克,折合每亩用氟环唑纯药6~7.5克,折合每亩用制剂48~60毫升

氟环唑为三唑类杀菌剂,内吸传导性强,具有很好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并能提高作物对病害的抗耐性,对小麦锈病、纹枯病、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效。目前还没有氟环唑产品登记用于小麦防治纹枯病,12.5%氟环唑悬浮剂,登记用于小麦防治锈病,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均为90~112.5克,折合每亩用氟环唑纯药6~7.5克,折合每亩用制剂48~60亳升。

    用12.5%氟环唑悬浮剂防治小麦纹枯病,一般可以每亩用制剂20~30毫升,发病重时应适当增加用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