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水蛭养殖基地(水蛭养殖技术基地)

海潮机械 2023-01-15 21:36 编辑:admin 288阅读

1. 水蛭养殖技术基地

选塘:选择避风向阳、无污染、进水与排灌方便的地方作为养殖用池。

大规模养殖可利用池塘或低产田修造。整塘:将选定的池塘底部推平, 去除底部过多的淤泥,池宜小不宜大,宽3m、深1m,长度不限。池边坡度为1∶1.5,若所选池塘大,可用筑土埂的方法,将池塘隔成600m2左右的一个个小池,每2-3池为一组,每池对角留出进排水通道,每组池相通连,池底铺石块,石子,约占池底的1/5左右。供水蛭栖息。池四周用富含腐殖质的疏松砂壤土建1m宽的平台,平台高于水面10~20cm,便于水蛭打洞产茧。每隔2m用瓦片正反相叠,从池底直至平台,1组两摞,供水蛭栖息及躲避高温、强光。养殖池中种植一些水草或浮萍等青绿饲料,以便于田螺生长。池上口斜竖防逃网,可选用孔较粗的白色尼龙纱。支架选用窄铁板、钢筋或竹篾,使其端部下弯。在支架折弯部横向固定细铁丝,沿池口一周。清塘:用生石灰75-100kg/600-700m2,均匀撒于池底,而后注入20cm深清水,24小时候后,将水加深至1m。试水:10天后,将待放入塘中的水蛭,取10条,放于纱网中,置于水中,每隔数小时观察纱网中的水蛭情况,连续观察24小时,若无异常,即可将待养水蛭放入塘中。

2. 水蛭人工养殖技术

地形的选择应以背风向阳、环境优良为好,延长水蛭的生长期,冬季可防风抗寒,使水蛭能安全越冬。同时优美的环境,夏季既可以防暑,又可以增加动植物的活体数量。

受地域影响,北方水蛭养殖应建立人工条件下的日光越冬温室,以打破其冬眠习性,增加养殖时间,缩短上市周期。在严寒雪封季节,还应做好除雪和人工增温措施。较高级的温室可用塑钢无立柱方式,只是造价相对要高。

通过建造日光温室,有计划地捕大留小,集中越冬,期间日常管理应密切注意温室内外温度变化,及增氧防风、抗寒等,以保障水蛭的正常生长和越冬,和为次年准

3. 水蛭的养殖基地

去当地正规、大型的水蛭养殖基地去学。

养殖水蛭技术一般在当地正规、大型的水蛭养殖基地都有。水蛭又称蚂蟥,是中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晒干后可炮制成中药材。养殖水蛭的前景还是非常好的。

4. 养殖水蛭养殖

水蛭,养在池里,水里细菌多,水要长流一般水蛭都是喝血的

5. 水蛭养殖技术基地地址

水蛭人工繁殖技术

⑴繁殖池的建造:

池面积宜为30平方米左右,宜建成5米×5米或6米×6 米的正方形,池四周靠池壁设1~1.5米的平台,中间为水面,水深50厘米,平台高出水面2厘米,平台面保持湿润。做平台的土应为高含腐殖质的疏松沙质土壤, 便于蚂蟥打洞,切忌用黄粘土,齐平台面应设溢水口,防止下雨水淹没砰台造成繁殖失败。一般分为小型养殖池与大型养殖池两种:

① 小型养殖池的建造一般修建宽3米,深1米的池沟,长度不限。也可建若干小池共硬,池埂宽40厘米,每一池内设出、入水口。池中间必须有50—100厘米宽的产卵平台,平台与水面在一个水平面上,平台上面堆放一层20厘米厚的腐殖土壤。作为水蛭产卵繁殖的场所。水位50—60厘米为宜。

② 大型养殖池的建造大型养殖池的建造一般根据实际的地理环境情况而建成不同的规格的池子。如果水源不方便,还可以在池的底部铺上一层塑料薄膜。池底应放入适量的河泥,以增加水的有机质含量。水中栽植一些水草,可以净化水质,增加水中含氧量。池岸上最好再埋上一圈尼龙网纱(高0.5—0.6米),用以阻挡蛙、蛇等天敌进入养殖池。为了防止夏季水温过高、光线太强,可在池的岸上栽培垂柳等树木遮阳。

⑵ 种蛭的选择:

用于作种繁殖和种玛蟥,年龄应在2年以上,体重30克左右,体质健壮,活泼好动,用手触之即迅速缩为一团。这样的蚂蟥怀卵量多,孵化率高,种蚂蟥的投放量按池中平台陆地面积计算,一般每平方米放1.5千克左右。种蚂蟥入池后要保持水质肥厚,要有充足的浮游生物和螺狮供其取食。

⑶ 繁殖:

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蚂蟥产卵茧的时间从5月初开始,持续到6 月中旬(随个体差异而不同),5月中旬为其繁殖高峰期。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避免在岸边走动震动,否则,正在产卵茧的蚂蟥会受惊而逃走,造成空茧。

⑷ 孵化管理:

蚂蟥产卵茧后即可收取捕捉另池饲养或加工,繁殖池兼作孵化池,卵茧让其在穴道中自然孵化,卵茧产出后约11~15日孵出幼蛭。刚孵出的幼蛭体形很象成体,呈软木黄色,体背部的两侧各排列着7条紫灰色的细纵纹。随着幼蛭的生长,纵纹间的色泽逐渐变化,形成5 条由两种斑纹相间组成的纵纹而变化成成体的色纹。在孵化阶段,应尽量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平台面要保持湿润,可覆盖一层水草,若碰到下雨天气要疏通溢水口,水面不能没过平台, 保持差距3厘米左右。把繁殖后的种蚂蟥捞出后,即可投放幼嫩的蚌类和螺狮供幼蚂蟥取食,幼蚂蟥孵出后两,三天内主要靠卵黄维持生活,三天后即可采食。初孵出的幼蛭主要取食蚌、螺狮的血液和汁液,在一个蚌的体内,会钻入数10~100条幼蚂蟥, 随着幼体的长大,它们会吞食蚌、螺狮的整个软体部分,幼蚂蟥生长迅速,半个月后,平均增长达15毫米以上,即可转入大池中饲养成成蚂蟥。

二.水蛭饲养技术

蚂蟥生命力强,粗生易长,极易管理。主要管理是投饵和调节水质。

⑴ 投饵:

金钱蛭主要取食螺类、蚯蚓等无脊椎动物及哺乳动物的血液, 人工饵养天然饲料以来源广泛的螺蛳为主,辅以蚯蚓、昆虫的幼虫等,人工饲料主要是各种动物血。螺蛳可以一次性投放,即在养殖池内放养一定数量的螺蛳(每亩25 千克左右),让其自然繁殖,供蚂蟥自由取食。投放螺蛳不宜过多, 以免与蚂蟥争夺空间,动物血每星期喂一次,对蚂蟥的迅速生长有显著的作用。把猪、牛、羊等动物鲜血凝块放入池中,每隔5米左右一块,蚂蟥嗅到腥味后很快就会聚拢来,吸饱后自行散去。要及时清除凝血残渣,以免污染水质。

⑵ 调节水质:

蚂蟥对环境和水质要求不严。水温宜保持15~30 ℃以下便停止摄食,过高也影响生长,在污秽水中亦能生长。但人工养殖密度高,水质保持清洁为好,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7~8月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

⑶ 越冬管理:

要保证种蚂蟥安全越冬。入冬后,气温降到10℃以下, 蚂蟥停止摄食,钻入土中或树叶下冬眠,早春放养的蚂蟥一般都已长成成体,可加工出售。捕捞时,先将水排完,然后用网捞起,选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每亩应留种15~20千克,集中投入育种池中越冬。可以排水越冬。排水后,可在池面上加盖稻草或木杆以防冻并保持泥土湿润。也可以带冰越冬,要将池水适当加深,以防止完全结冰。

场地建设:

沼泽、泥塘养殖:

  沼泽、泥塘水生植物茂盛,有机物质、腐殖质含量较多,浮游生物、水生植物丰富,因此,只要建好围栏,防逃、御天敌侵害即可。此种模式投资成本较低,管理、捕捞较麻烦。

  稻田套养

  在稻田中挖沟渠、溜沟作为水蛭主要活动场所,一般按“井”,“十”等形状开挖,分沟溜式和泥塘式两种。溜沟要求分布均匀,四通八达,有利于水蛭的生长和觅食,一般宽0.4米,水深0.3-0.5米,溜沟面积占总面积10%左右;泥塘式是在稻田内部开挖泥塘,泥塘与稻田沟渠相通,沟宽、沟深均为0.4米左右,深为0.5-0.6米,占稻田面积15%左右,注意稻田施农药对水蛭危害。一般选择高效低毒农药,也不要使用化肥,最好用动物粪便较理想,不仅有利于稻子丰收,也是水蛭的好饲料。

  水泥池养殖

  建水泥池20平米左右,宽3米,长7米,高度1米—1.2米,水深0.5米,做好进、排水设施,室外水泥池中需投放水草等植物,以便水蛭栖息。新建的水泥池不能立即投放种蛭,其池体的碱性物质(硅酸盐水泥、氢氧化钙等)需经过20天的淡化后才能投苗,不能一次性投苗,待养殖池总体环境条件趋向食物链总体平衡以后,才能逐步加大投种量,一般每平米投放100条。

  标准化集约精养:

  建议池塘长90米,宽7-8米,池深1.2米--1.5米,水深0.5米--0.6米,做好进、排水设施,建设泥土栖息地,高出水面0.3米,上面种水草,以遮阴防晒,使用40目聚乙烯网布做好防逃措施。一般每亩水面积投放种蛭2000条。

6. 哪里有养水蛭基地

水蛭,俗称“蚂蟥”,还有人称之为“吸血虫”,听起来挺可怕的,但其实它还是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中药药材。在江苏连云港徐圩新区徐圩街道东陬山村,有一个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水蛭养殖基地,专门用来养殖用作中药药材的水蛭。水蛭养殖,对生态环境要求高,不仅要水质好,而且要求地质稳定,土地承载力高,喂养水蛭的食材资源丰富。

7. 水蛭养殖技术基地在哪里

水蛭苗的价格现在市场价为2-3.5元/只,如果你想养殖水蛭可以和秦皇岛中国林蛙、水蛭养殖基地联系,他们公司对加盟养殖户免费供应苗种和养殖技术。

8. 水蛭养殖培训基地

牛坨,即水蛭就是蚂蟥的一种,可作为中药,还可以用作原料药。经济效益比较好,听别人说一亩地养得好一年的收益可达到2万元。

组织有养水蛭的新型职业培训(每个学员补助3000元,吃住免费,学成颁发证书)。着手改造池塘,搭大棚,买水蛭种,育苗,抽水,苗下水,投喂食料,防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