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接触轴承预紧(角接触轴承预紧力的调节)

海潮机械 2023-02-09 16:18 编辑:admin 279阅读

一、角接触轴承预紧力的调节

打磨内外圈端面

  

  角接触球轴承的预紧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消除角接触球轴承间隙。采用磨窄内 (或外)圈来预紧,将内圈或外圈相靠的侧面磨去适当的厚度,然后用螺母将内圈或外圈拧紧。也可以在两个轴承的内外圈之间都装有隔套,并使内隔套厚度比外隔套小,装配时用螺母拧紧。反装,即“背对背”安装时,磨窄内圈;正装,“面对面”安装时,磨窄外圈(详情可见:角接触球轴承怎么看正反)。

  

  调整轴承的游隙或预紧时,可以在轴承达到零游隙后, 通过拧松或锁紧轴上的螺母或轴承座中某些带螺纹的部件,如挡圈。另一个方法是在内圈或外圈与挡肩之间的位置加上一些厚度经过计算的垫片或垫圈。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来进行游隙的测量或调整,通常是根据需要调整的数值来进行考虑和决定。

二、轴承预紧力的概念

角接触球轴承预紧力一般是轴承额定动载荷的1% 。

三、滚动轴承间隙的调整或预紧

通常,金杯车前轮轮载轴承轴向间隙的标准极限值为0.05 mm ,不能超出;如果有偏差应重新调整、检查。

汽车轮轴承轴向间隙也称预紧度,过小会增加滚动摩擦阻力、降低汽车滑行性能,严重时会使轴承发热造成高温烧结;过大则行车时车轮产生偏摆及摆头故障、增加轮胎及相关零件的不正常磨损,严重时会引起"飞轮”现象,危及行车安全;

四、角接触球轴承预紧力

轴承的预紧力是在连接中(连接的方式和用途是多样的),在受到工作载荷之前,为了增强连接的可靠性和紧密性,以防止受到载荷后连接件间出现缝隙或者相对滑移而预先加的力。

预紧力的大小,除了受限于螺钉材料的强度外,还受限于被联接件的材料强度。当内外螺纹的材料相同时,只校核外螺纹强度即可。

对于旋合长度较短、非标准螺纹零件构成的联接、内外螺纹材料的强度相差较大的受轴向载荷的螺纹联接,还应校核螺纹牙的强度。

五、轴承预紧度调整的目的是

滚动轴承预紧方法分为径向预紧法和轴向预紧法两大类,分述如下。

1.径向预紧法

径向顶紧法多使用在承受径向负荷的圆锥孔轴承中,典型的例子是双列精密短圆柱滚子轴承,利用螺母调整这种轴承相对于锥形轴颈的轴向位置,使内圈有合适的膨胀量而得到径向负游隙,这种方法多用于机床主轴和喷气式发动机中。

2.轴向预紧法

轴向预紧法大体上可分为定位预紧和定压预紧两种。

在定位预紧中,可通过调整衬套或垫片的尺寸,获得合适预紧量;也可通过测量或控制起动摩擦力矩来调得合适的预紧; 还可直接使用预先调好预紧量的成对双联轴承来实现预紧的目的,此时一般不需用户再行调整,总之,凡是经过轴向预紧的轴承,使用时其相对位置肯定不会发生变化。

定压预紧是用螺旋弹簧、碟形弹簧等使轴承得到合适预紧的方法。预紧弹簧的刚性—般要比轴承的刚性小得多,所以定压预紧的轴承相对位置在使用中会有变化,但预紧量却大致不变。

定位预紧与定压预紧的比较如下:

(1)在预紧量相等时,定位预紧对轴承刚性增加的效果较大,而且定位预紧时刚性变化对轴承负荷的影响也小得多。

(2)定位预紧在使用中,由于轴和轴承座的温度差引起的轴向长度差,内外圈的温度差引起的径向膨胀量以及由负荷引起的位移等的影响,会使预紧量发生变化;而定压预紧在使用中,预紧的变化可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