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避雷针是常用的避雷装置
避雷针是引雷。
避雷针表面带的是正电荷,能提前把雷吸引过来,这样云层里的电流就会通过避雷针顺着导线直接引入到地下,这样一来,高层的建筑就不会发生被雷劈坏或者是触电的危险。
避雷针主要是利用了正负电荷相吸的原理,雷电是由于云层的摩擦产生的,云层摩擦后会产生大量的负电荷,这些负电荷聚集起来就是我们常说的闪电。
建筑物的表面带有的电荷恰好是正电荷,负电荷很容易被正电荷吸引,所以把建筑建得很高就容易引雷,这时候就需要用到避雷针。
在专业术语上面,现在的避雷针叫做接闪杆,这个词更加贴切,但是由于人们称呼避雷针许多年了,所以许多人仍然是把它称作避雷针
2. 避雷针最常用的防雷装置避雷针防雷的原理是
避雷针的原理并不是阻挡雷电,而是引雷,沿着安全的路径使云层里的电荷和地面的电荷中和,从而保护建筑物免受雷电的袭击。
扩展资料:
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接闪杆,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在被保护物顶端安装一根接闪器,用符合规格导线与埋在地下的泄流地网连接起来。避雷针规格必须符合GB标准,每一个防雷类别需要的避雷针高度规格都不一样。
唐代《炙毂子》一书在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汉朝时柏梁殿遭到火灾,一位巫师建议,将一块鱼尾形状的铜瓦放在层顶上,就可以防止雷电所引起的天火。
屋顶上所设置的鱼尾开头的瓦饰,实际上兼作避雷之用,可认为是现代避雷针的雏形。而早在以前,中国已经有了避雷针,一般以龙头为装饰,龙嘴里有避雷针头。
3. 避雷针一般采用
避雷的检测:
1、避雷针使用的金属电气性能应满足通过预期的雷电流不应损坏.
需要实验室实验得出数据.
2、避雷针安装检测
避雷针(接闪器)的材料、结构和最小截面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针的保护范围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一般避雷针保护范围确定方法通常采用滚球法计算.
关于防雷系统的检测国家也有相应的标准.
4. 避雷针是一种专门的防雷装置
防雷包括电力系统的防雷和建筑物与构筑物的防雷。电力系统的防雷主要包括发电机的防雷、变配电装置的防雷和电力线路的防雷。建筑物与构筑物的防雷分工业和民用两大类。工业和民用又各按其危险程度、设施的重要性分别分成三个类型和两个类型。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对防雷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避雷器都是通常采用的防雷装置。一个完整的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上述的针、线、网、带都是接闪器。而避雷器是一种专门的防雷设备。
避雷针
装设避雷针是防止直击雷的有效办法。避雷针可以用来保护露天变配电装置和电力线路,也可以用来保护建筑物和构筑物。就其本质而言,避雷针不是避雷,而是利用其高高耸立在空中的优势,把雷电引向自身,承受雷击,把雷电流泄入大地,从而保护其他设备免遭雷击。
避雷线
避雷线的功用与避雷针相似,它是沿线路架设在杆塔顶端,并有良好接地的金属导线,它主要是用来保护电力线路的,这时的避雷线也叫架空地线。避雷线也可用来保护狭长的设施。
避雷网、避雷带
避雷网、避雷带主要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物对直击雷的防护,也作为静电感应的安全措施。它是在建筑物上沿屋角、屋脊、檐角、屋檐等易受雷击部位敷设的金属网格。
避雷器
避雷器有阀型避雷器、管型避雷器和保护间隙之分。主要用来保护电力设备,也用做防止雷电波侵入室内的安全措施。
阀型避雷器是保护发、变电设备的最主要的基本元件,主要由放电间隙和非线性电阻两部分组成。当高幅值的雷电波侵入被保护装置时,避雷器间隙先行放电,从而限制了绝缘设备上的过电压值,起到保护作用。
管型避雷器和保护间隙的结构都比较简单,其保护性能都不如阀型避雷器好,可用于要求不太高的场合,或者作为辅助防雷措施。
管型避雷器实质上是一个具有熄弧能力的保护间隙。当雷电波侵入放电接地时,它能将工频电弧很快吹灭,而不必靠断路器动作断弧,保证了供电的连续性。
保护间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过电压保护元件,它是由带电与接地的两个电极,中间间隔一定数值的间隙距离构成的。将它并联接在被保护的设备旁,当雷电波袭来时,间隙先行击穿,把类电流引入大地,从而避免了被保护设备因高幅值的过电压而被击毁。
电离防雷
电离防雷是一种新技术。它由顶部的电离装置、地下的电流收集装置及连接线组成。
电离防雷装置不是通过控制雷击点来防止雷击事故,而是利用雷云的感应作用,或采用放射性元素在电离装置附近形成强电场,使空气电离,产生向雷云移动的离子流。这样,雷云所带电荷便得以缓慢中和并泄漏,从而使空间电场强度不超过空气的击穿强度,消除落雷条件,抑制雷击发生。
5. 避雷针是常用的避雷装置,安装时,避雷针宜
20米。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接闪杆,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在被保护物顶端安装一根接闪器,用符合规格导线与埋在地下的泄流地网连接起来。避雷针规格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每一个防雷类别需要的避雷针高度规格都不一样。
20米。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接闪杆,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在被保护物顶端安装一根接闪器,用符合规格导线与埋在地下的泄流地网连接起来。避雷针规格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每一个防雷类别需要的避雷针高度规格都不一样。
现代避雷针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富兰克林认为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在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冒着被雷击的危险,将一个系着长长金属导线的风筝放飞进雷雨云中,在金属线末端拴了一串银钥匙。当雷电发生时,富兰克林手接近钥匙,钥匙上迸出一串电火花。手上还有麻木感。幸亏这次传下来的闪电比较弱,富兰克林没有受伤。
6. 避雷针是常用的避雷装置对吗
避雷针只用于避免雷击,是一种仅用于避雷的装置,而不同地方因需要不同装置设备都有不同。
7. 避雷针属于什么装置
避雷针采用的是尖端能够放电的原理,达到保护作用,保护某一个区域,所以设置了非常高的高度,并且具有很高的强度要求,它能够吸收雷电,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建筑物。
接闪器的主要作用就是将自己高出建筑物的部分用来承接雷电,最终将雷电的电流引向自身,最终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传输给地面。所以避雷针是接闪器的一个部分,单独成为接闪器,或者和构筑物金属结构、避雷带等形成接闪器。接闪器就是在防雷装置的最顶部,它的作用是利用它的高度能够相应的突出部位,把雷电引向于自身,同时也可以直接承受雷闪放电,在接闪器的某一部位,它是突出于雷电装置的。
其实就目前的接闪器和避雷针来讲的话,避雷针是属于接闪器的某一部分的,接闪器的主要用途是为了接收雷电电流的部分,它的组成形式主要有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等相关的金属构件,那么这样的金属构件就组成了相应的接闪器。
8. 避雷针是常用的避雷装置安装时避雷针e
避雷针——直接接地。
利用电荷尖端放电现象不让雷击发生。避雷针和被保护物体是分开的,可以保护比较集中的重要物体。避雷针实际是引雷针,一般避雷针比所有的被保护物体高,避雷针的顶部为金属尖端,底部与接地网作良好连接,接地电阻一般在10欧姆以下。在雷雨天气,由于顶部尖端对电场的强烈畸变作用,吸引附近雷云对避雷针尖端放电,通过良好的接地中和雷云电荷,从而保护其它物体免遭雷击。避雷器——间接接地。利用过电压放电现象让雷击电压通过避雷器进入大地。避雷器和被保护物体是连接的,可以保护带电物体,如输电线路。在正常状态下避雷器内部是不导电的,遇到雷击的时候,它是导电的。避雷器实际上是一种非线性极好的电阻,在高电压下电阻很小,在低电压下电阻很高,作用类似于稳压二极管。目前避雷器一般为氧化锌避雷器,主要元件为氧化锌阀片。避雷器在电力系统中与被保护设备并联,正常时泄漏电流很小,不影响系统运行。当系统有过电压时(即超过正常运行电压的高电压),避雷器即呈现低电阻泄放能量,同时限制系统电压的幅值,确保电气设备的绝缘不被击穿。
9. 避雷针是常用的避雷装置避雷针防雷的原理是什么
建筑物和种种重要设施的行之有效的避雷措施——避雷针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他用科学实验证明了闪电就是静电高压放电,之后避雷针防雷的技术也就
有了科学的基础。
200年来人们的长期实践,进一步证明了避雷针是可靠的。
在世界各地,处处可见避雷针的踪迹。楼层、厂房、烟囱、火箭航天器发射塔、卫星天线等的顶部高高地耸立着一根,甚至几根金属杆,那就是避雷针。 我国古建筑物中的宝塔,有些用铁链从塔顶引下,末端埋入水井中,这样的宝塔很少被雷击毁。中世纪,欧洲许多教堂的尖顶由于高耸于云端,常
常是雷击的目标。但也有个别的高大建筑却能幸存下来。如有一座大教堂,以镀金的金属覆盖了教堂的圆顶,圆顶四周又竖起了一些尖头长铁棒。金属圆顶通过泄水
有人认为,避雷针在雷雨云的感应下产生尖端放电,能中和掉雷雨云中所带的电荷,从而避免发生雷击。也有人认为,避雷针是吸引闪电电流,并把它导入地下。我们必须弄清楚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才能设计避雷针,有效地避免雷击。
实验测量表明,避雷针在雷雨云的电场作用下所释放的电量是微不足道的。一根避雷针的尖端放电电流一般只有几个微安,而一次中等的雷
击能释放大约25~30库仓的电量。这相当于几千根避雷针在几十分钟内放电的总电量。 富兰克林指出,避雷针在雷暴期间的放电电流太小了,它的作用是把闪电引向自身,并沿着它流入大地,不让闪电电流窜到建筑物的各部分去。 避雷装置一般地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三部分组成。避雷针只是接闪器的一种形式,是吸引闪电电流的金属导体,然后通过引下线把闪电电流
引到接地体上。接地体是埋设在地下的导体,它可把闪电电流泄放到大地中去。 避雷针对于保护建筑物是很有益的,从安全角度看,最好对所有建筑物都进行防雷。高大的建筑物较易受雷击,然而,据国外一份资料统计,低矮
民房受雷击的事例还是不少的,美国每年平均有2000多户民房遭雷击。为此,对一般居民来说普及有关防雷的知识还是很必要的。 安装避雷装置,要遵守下列主要原则。避雷针必须高于一切被它保护的建筑物。装置的各部分连接要牢靠,应采用电焊或气焊,不许采用绑接和锡
焊。如果避雷装置接地下不好或安装不合规格,那么被它吸引的闪电电流就可能流窜到建筑物的其它部分,从而造成破坏。现代建筑就采用一种新的既经济又安全的
防雷设施,称之为"暗装笼式避雷网"
。把建筑物中的金属结构沿钢筋连成一整体,构成一个大型金属网笼。这种笼式避雷网既起屏蔽作用,又充当引下线,是一种
更加经济、美观的安全的防雷方式。你到大街上转一转,可看到很多新楼的屋顶上不再有高耸的金属杆和引下线了,那就是因为它们已用上笼式避雷网了。屋顶的各
种金属物都用导体连到笼式避雷网上。在屋顶四周还应布设一条金属带,称避雷带,把它与避雷网接上。 安装了避雷装置的建筑物是否就万无一失不遭雷击了呢?那不一定。有些高大建筑物虽安装了避雷装置,但因接地线断裂等原因而"有形无用"了。可见要确保避雷装置发挥效能,不但要正确设计、正确安装,还要经常保养,使它经常处于良好状态,这样一般就可免受雷害了。这里我们对读者提出一个忠告:一定要重视科学,不要轻视避雷技术各种环节的科学原理。更不可自以为是地自行安装避雷针,那是危险的,弄不好,反而会"引雷入室"
,反倒遭了雷击灾
祸,这种事例不少。科学是马虎不得的,对雷电不能存侥幸心里。黄岛特大火灾就是一具惨痛教训。
10. 避雷针是最常用的防雷装置避雷针防雷的原理是
避雷针发明者
富兰克林。
现代避雷针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富兰克林认为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在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冒着被雷击的危险,将一个系着长长金属导线的风筝放飞进雷雨云中,在金属线末端拴了一串银钥匙。当雷电发生时,富兰克林手接近钥匙,钥匙上迸出一串电火花。手上还有麻木感。幸亏这次传下来的闪电比较弱,富兰克林没有受伤。
注意:这个试验是很危险的,千万不要擅自尝试。1753年,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雷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
在成功地进行了捕捉雷电的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在研究闪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的一致性时,他就从两者的类比中作出过这样的推测:既然人工产生的电能被尖端吸收,那么闪电也能被尖端吸收。他由此设计了风筝实验,而风筝实验的成功反过来又证实了他的推测。他由此设想,若能在高物上安置一种尖端装置,就有可能把雷电引入地下。富兰克林把这种避雷装置:把一根数米长的细铁棒固定在高大建筑物的顶端,在铁棒与建筑物之间用绝缘体隔开。然后用一根导线与铁棒底端连接。再将导线引入地下。富兰克林把这种避雷装置称为避雷针。经过试用,果然能起避雷的作用。避雷针的发明是早期电学研究中的第一个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技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