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两电路是电容器(两个电容器c1和c2)

海潮机械 2023-01-04 08:27 编辑:admin 190阅读

1. 两个电容器c1和c2

利用公式“C1*C2/(C1+C2)”进行计算。

例:两个50uf串联起来就变成25uf。

电容串联后容量是减小了,但是这样可以增加他的耐压值。两个或两个以上电容器串联时,相当于绝缘距离加长,因为只有最靠两边的两块极板起作用,又因电容和距离成反比,距离增加,电容下降。

2. 两个电容器c1和c2各充以电荷q1和q2,然后移去电源

串联的特点:流过每个电感的电流都是同一的;

L总=L1+L2+L3

各个电感的电压等于各自电感值与电流的乘积;

总的电压等于各个电感的电压之和。

并联的特点:每个电感两端的电压是同一的;

1/L=1/L1+1/L2+1/L3

各个电感的电流等于各自电感电压与自电感值的商;

总的电流等于各个电感的电流之和。

电容器串联时,相邻板上的电荷均由感应产生,所以各个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是相等的。串联时有U总=U1+U2+……+Un,又因为Q=CU,Q1=Q2=……Qn,所以Q总/C总=Q1/C1+Q2/C2+……+Qn/Cn,两边同时约去Q,得到1/C总=1/C1+1/C2+……1/Cn。

并联时各个电容器两端电压相等,根据电路中电荷守恒可得出Q总=Q1+Q2+……+Qn,又因为Q=CU,所以C总U=C1U+C2U+……CnU,两边同时约去U,就得到了C总=C1+C2+……Cn。

电容器的串并联与电阻的串并联比较相似,但是电阻串联时的情况与电容器并联的情况相同,电阻并联与电容器串联情况一样。

3. 两个电容器c1和c2并联在一起

  

一是:同种类型的电容并联作用主要是扩容。  

二是:不同种类型的电容并联一般是一个感性强、一个感性弱。  小容量电容高频信号易通过,大容量电容低频信号易通过。  大电容在低频时能提供好的通路,而在高频时由于其寄生电感的存在阻抗将变大而无法提供滤波通路,所以大电容不能滤高频,而小电容在低频时阻抗太大而无法提供滤波通路,所以不能共同一电容滤高频和低频。  电容并联的好处在于增大容值,减小容抗。  并联数量越多,效果越明显,不过成本就越高。  电解是用来滤低频,陶瓷是用来滤高频的。此外,电解有漏电电流,所以后面在接陶瓷来消除漏电流的。  在开关电源中,两个电容并联的作用为电容大的那个是用来滤波的,小的那个电容是用来消除大的电容在高频时产生的感性特性的。

4. 两个电容器c1和c2串联后与电源连接

两个电容串联是不会倒相的。

我们都知道,串联电路的电流是相等的,对电容串联也不例外,也就是说,两个电容充、放电电流的大小相同,方向一致,每个电容的电压也是同步建立。

我们可以从电容极板电荷运动来理解。

设C1C2串联,串联支路两端接交流电源。当电源电压0~T/4,(T周期),C1正极板积累正电荷,C2负极板从电源得到等量的负电荷,由于电场的作用,C1负极板积累等量负电荷,负电荷的来源是C2的正极板,C2正极板负电荷被移走,从而剩下等量的正电荷。这个过程是同步进行的,不同形成相位差。

5. 两个电容器c1和c2串联以后接上电动势恒定的电源充电

您好!电磁式的全称为电磁感应式电压互感器。

电磁感应式电压互感器:其工作原理与变压器相同,基本结构也是铁心和原、副绕组。特点是容量很小且比较恒定,正常运行时接近于空载状态。电压互感器本身的阻抗很小,一旦副边发生短路,电流将急剧增长而烧毁线圈。为此,电压互感器的原边接有熔断器,副边可靠接地,以免原、副边绝缘损毁时,副边出现对地高电位而造成人身和设备事故。测量用电压互感器一般都做成单相双线圈结构,其原边电压为被测电压(如电力系统的线电压),可以单相使用,也可以用两台接成V-V形作三相使用。实验室用的电压互感器往往是原边多抽头的,以适应测量不同电压的需要。供保护接地用电压互感器还带有一个第三线圈,称三线圈电压互感器。三相的第三线圈接成开口三角形,开口三角形的两引出端与接地保护继电器的电压线圈联接。正常运行时,电力系统的三相电压对称,第三线圈上的三相感应电动势之和为零。一旦发生单相接地时,中性点出现位移,开口三角的端子间就会出现零序电压使继电器动作,从而对电力系统起保护作用。线圈出现零序电压则相应的铁心中就会出现零序磁通。为此,这种三相电压互感器采用旁轭式铁心(10kV及以下时)或采用三台单相电压互感器。对于这种互感器,第三线圈的准确度要求不高,但要求有一定的过励磁特性(即当原边电压增加时,铁心中的磁通密度也增加相应倍数而不会损坏)。电磁感应式电压互感器的等值电路与变压器的等值电路相同。电容式的全称为电容分压式电压互感器。电容分压式电压互感器:在电容分压器的基础上制成。其原理接线见图2。电容C1和C2串联,U1为原边电压,为C2上的电压。空载时,电容C2上的电压为: 由于C1和C2均为常数,因此正比于原边电压。但实际上,当负载并联于电容C2两端时,将大大减小,以致误差增大而无法作电压互感器使用。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在电容C2两端并联一带电抗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YH,组成电容分压式电压互感器(图3)。电抗可补偿电容器的内阻抗。YH有两个副绕组,第一副绕组可接补偿电容Ck供测量仪表使用;第二副绕组可接阻尼电阻Rd,用以防止谐振引起的过电压。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多与电力系统载波通信的耦合电容器合用,以简化系统,降低造价。此时,它还需满足通信运行上的要求。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用英文字母简称为CVT。110kV电压等级只用一节电容,220kV电压等级用两节电容,500kV电压等级用三节电容。

6. 两个电容器c1和c2并联

如果接在交流电路的负载是一个感性负载,那么在负载上的电压与电流之间存在一个相位差φ,此时负载上消耗的功率为P=UIcosφ,意思是只有Ucosφ的电压与电流产生了有用功率,其它的电压没有产生有用功率。举例来讲,如果相位差φ为60°,电压为220伏,那么只有220xcos60°=220x1/2=110伏才与电流产生了有用功率,而另外110伏就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如果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一个电容,由于感性与容性相位特性相反,结果可使负载上的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减小,即使cosφ增大,使Ucosφ增大,就是提高了电压的利用率,相对讲就是减少了电压的损失。

7. 两个电容器的电容关系C1=2C2

电容单位(法拉、毫法、微法、纳法、皮法)的转换关系如下:

1法拉(F)=1000毫法(mF)=1000000微法(μF);

1微法(μF)=1000纳法(nF)=1000000皮法(pF)。

0.1uf一般直标是100nf,数字是104.

8. 两只电容器,c1=8μF

1.计算公式:一个电容器,如果带1库的电量时两级间的电势差是1伏,这个电容器的电容就是1法拉,即:C=Q/U 。但电容的大小不是由Q(带电量)或U(电压)决定的,即电容的决定式为:C=εS/4πkd 。其中,ε是一个常数,S为电容极板的正对面积,d为电容极板的距离,k则是静电力常量。常见的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εS/d(ε为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S为极板面积,d为极板间的距离)。

2.电容器的电势能计算公式:E=CU^2/2=QU/2=Q^2/2C

3.多电容器并联计算公式:C=C1+C2+C3+…+Cn

4.多电容器串联计算公式:1/C=1/C1+1/C2+…+1/Cn

5.三电容器串联:C=(C1*C2*C3)/(C1*C2+C2*C3+C*C3)

9. 有两个电容器c1和c2

并联电容器组的等效电容比电容器组中任何一个电容器的电容都要大,但各电容器上的电压却是相等的,因此电容器组的耐压能力受到耐压能力最低的那个电容器的限制电容器并联计算方法

两个不同电压的电容并联后,其总耐压能力不变。按最低电压的电容计,(按12v计)。串联后其总耐压能力是两个电容的额定工作电压的和。16+12=28v。当然串联后要考虑2个电容因不同容量而产生的分压,不要超过这个电容本身的额定工作电压。

对容量的变化,并联后总容量为2者直接相加。串联后1/c1+1/c2=1/c总,即C总=(100*50)/(100+50)=33.33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