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判断电压表测谁的电压讲解视频
使用万用表判断单相电火线有如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电压对比法
一般待测电线比较少的时候(大于两条),我更喜欢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最简单,直接测待测线就行了,不需要找其它辅助的东西。
测量方法为:万用表选择700V~档(具体数值看实际使用的万用表,只要大于380或220即可)。两支表笔分别测量电线两两之间的电压——一边测量,一边分析和记录。
测量结果为380V左右时,所测量的两根电线都是火线;
测量结果为220V左右时,所测量的两根电线中有一根是火线;
测量结果为0或很小时,所测量的两根电线都不是火线。
通过对比数据,我们还可以知道进一步的结果——找到其中任意一根火线后,分别与所有非火线两两测量,所得数据较大的,非火线是地线;所得数据较小的,非火线是零线。
方法二,万用表变身电笔
其实原理和对地电压测试是一样的,方法是将其中一只表笔放在一边(不要用手接触表笔),再用另一只表笔进行测量。
测量所得数值较大的,就是火线(一般是十几V或几十V);测量所得数值较小的,就是零线(一般不足十V);测量所得数值为0的(也有的不为0,但是一定比零线更小),就是地线。
方法三,先选择交流电压档位
既然我们测的交流,先把万用表选指交流电压档,所选的量程可以和测该电压时的量程相同,比如视频中的这个是以220V交流电为例的,可以选一个比这个电压大的量程。
把黑表笔打个弯
下一步把黑表笔打一个弯,大概两三圈左右就可以。
红表笔依次去测量
红表笔分别插入待测的两个电源端口,如果在插入的过程中发现在万用表上有一个插孔能够显示出数字,那这个插孔就是火线,相反如果在测试过程中并没有发现在万用表上出现数字,就说明是零线,前提是所测插孔有电且是交流,如果没电或直流就没有这种现象。
2. 物理怎么看电压表测的谁的电压视频
根据AC/DC变换(检波)电路的先后顺序不同,模拟式交流电压表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直接检波式电压袁直接检波式电压表,它是将被测电压检波后,直接由电压表指示出被测电压值。万用表的交流测量就属此类,另钋,该类型的表通常作为电子设备内部自备的指示仪表。
2.放大一检波式电压表放大一检波式电压表,被测交流电压先经宽带放大器放大,然后再检波变成直流电压,驱动电流表偏转。由于先进行放大,可以提高输入阻抗的灵敏度,避免了检波电路工作在小信号时所造成的刻度非线性及直流放大器存在的漂移问题。但是测量电压的频率范围因受放大器频带限制,一般这种电压表的上限频率为兆赫级,最小量程为毫伏级。
3.检波一放大式电压表检波一放大式VI-242-CX电压表。它将被测电压经检波器检波变成直流电压,经直流放大器放大后驱动直流微安表偏转。该类电压表放大器的频率特性不影响整个电压表的频响,因此测量电压的频率范围主要决定于检波电路的频响,其上限频率可达1GHz,此类电压表称为高频毫伏表。
由于检波二极管导通时有一定的起始电压,刻度有非线性,且输入阻抗低,采用普通的直流放大器又有零点漂移,所以灵敏度不高。例如,DYC-5型电压表就属于此类。
4.调制式电压表调制式电压表。为了使被测的高频电压在数值很小的情况下,仍能驱动微安表产生较大偏转,这就要求直流放大器具有较高的增益。但足一般情况下高倍直流放大器的零点漂移严重,所以采用调制式放大器。其工作原理是,被测的高频电压经过探极中的峰值检波器变成直流电压,送到仪器的输入端;经过量程转换和滤波器,再通过斩波器将直流电压变成交流(一般为50Hz)电压,然后进行交流放大;最后经检波器解调,变成与输入相对应但被放大了的直流电压,驱动微安表指针偏转,从而实现测量高频的目的。DA-1高频毫伏表就属于此类。
从以上讨论可知,不管哪一种类型的交流电压表,它们的核心都是检波器。一个交流电压的大小,可用它的峰值(U,)、平均值(U)或有效值(U)来表征。根据交流电压的3种表征,电压表又可分为峰值电压表、均值电压表和有效值电压表。但不管是哪一种检波器做成的电压表,其电流表的刻度,除特别情况外,一般都是按正弦波有效值来度量的。因此,在使用模拟交流电压表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也就是说,一般模拟交流电表只能用来测量正弦波电压,而对于非正弦波或失真的正弦波用模拟交流电压表测量时,其示值是没有意义的。
5.外差式电压表对于放大一检波式电压表,由于宽频带放大器增益和带宽的矛盾,很难把频率上限提得更高;而检波一放大式电压表的灵敏度由于非线性失真等原因受到限制。在实际测量中,常需测量那些频率范围宽、频率又高而信号电平较弱的电压,以上两类电压表均无法胜任,特别是在弱信号测量时受到噪声和干扰的限制。
噪声的频谱很宽,而被测的正孩电压是单频的。因此,在一定的高频范围内,测量线路必须具有很好的频率选择性,以便于将各种不同频率的电压转换成频率固定的视频或中频电压;同时,由于中频放大器的带通滤波器可以做得很窄,即在高增益的情况下,大大削弱内部噪声的影响。利用以上原理组成的电压测量线路就是外差式电压表(又称测量接收机)。
3. 如何判断电压表测的是谁的电压视频
个人推荐石群,石群老师的电路和自控讲的都非常透彻,当然缺点就是课多,这个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快进跳过某些知识点。
专业课和数学一样,一定要把知识点吃透,只刷题是没卵用的。
电路的难点题型在三相题和求电路元件参数题(比如给你一个电路某些支路的电压电流,让你求电感电容电阻的参数,这个是很经典的题,同时有些也很难)
4. 电压表怎么看测哪个的电压视频
下面介绍判断液晶彩电逻辑板故障的方法。
1)电阻检测法。电阻检测法就是利用万用表的电阻挡测量逻辑板上的一些可疑元器件、可疑点及集成电路各引脚对地的电阻值,对所测的数值与正常值作比较来确定故障。如检测逻辑板上的熔断电阻器是否开路、逻辑板上的晶体管是否漏电或接触不良、逻辑板上相关集成电路的电源和地间是否击穿等。
提示:电阻检测法是在驱动板不通电的情况下进行检测的。
2)电压检测法。电压检测法是用万用表通过测电路或电路中元器件的工作电压并与正常值进行比较来判断故障部位或故障元器件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电压相差明显或电压波动较大的部位,就是故障所在部位。电压检测法一般是检测关键点的电压值。根据关键点的电压情况,来缩小故障范围,快速找出故障元器件。检测逻辑板电压(采用上电测试法)主要有以下几个部位:
①检测上屏电压(就是给屏上逻辑板供电的电压)是否正常。不同型号的屏,上屏电压存在差异,一般有5V与12V两种。
②检测逻辑板上DC-DC转换电路产生的3.3V、2.5V、1.8V供电电压是否正常。
③检测逻辑板上DC-DC转换电路产生的VDA、VGH、VGL电压是否正常。对这三个电压,不同屏厂商的标注不相同,电压也有些差异,通常VDA电压为15.8V左右、VGH电压为18~27V、VGL电压为-6.3~-5.3V。
④检测逻辑板上伽玛电路产生的伽玛电压是否正常。不同屏的伽玛电压各不相同,通常是以VDA电压为基准,逐渐递减。
⑤检测逻辑板上时序控制芯片产生的各控制信号(POL、OE、TPl、STH、STH-R、STV、STV-R、CKV、VSCM)是否正常。
3)逻辑板电路判断法如下:
①逻辑板上数字图像处理电路的判断。检测逻辑板上由数字图像处理电路送来的输入视频信号波形是否正常,有正常的波形输入则说明前面的数字图像处理电路工作正常。
②电源供电电路的判断。检测逻辑板上由电源输入的电压是否正常,若输入电压正常,说明电源供电电路工作正常。
③逻辑板电路的判断。检测逻辑板上屏线接口输出的液晶屏驱动信号波形是否正常,若无正常的液晶屏驱动信号波形输出,则有可能是逻辑板电路有故障。
4)对照法。对照法就是用一块好的逻辑板与坏逻辑板进行对比测试。此方法可获得第一手维修资料,迅速地排除故障
5)替换法。如检测逻辑板上各检测点电压正常,屏幕出现很多无规则的竖线、灰屏或只有一半图像,则需要更换逻辑板来判断是屏的问题还是逻辑板的问题。
5. 怎样判断电压表测谁的电压讲解视频教程
电压是人用来描述电特性的一种单位。并不是被发现的。或者电压这种说法和电压这种观测手段是人用来研究和描述电而发明的。至于你的意思可能是说 电 是谁 以及怎么发现的, 后面就是相关内容。
人们对电现象的初步认识很早就有记载,早在公元前585年,古希腊哲学家塞利斯,已经发现了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碎草等轻小物体.我国在东汉时期的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提到"顿牟掇芥"等问题,所谓顿牟就是琥珀,掇芥意即吸引籽菜,就是说摩擦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
西汉末年,有关于"玳瑁吸(细小物体之意)的记载,以及"元始中(公元三年)……矛端生火",即金属制的矛的尖端放电的记载。
晋朝(公元三世纪)还有关于摩擦起电引起放电现象的记载:"今人梳头,解著衣,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声。 在对电现象的早期研究中,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首推英国医生威廉.吉尔伯特,他在文章中说:"随便用一种金属制成一个指示器……在这个指示器的另一端,移近一个轻轻摩擦过的琥珀或者是光滑的磨擦过的宝石这指示器就会立即转动",他通过大量的实验驳斥了许多关于电的迷信说法,并且发现不仅摩擦过的琥珀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而且其它物质象金刚石、水晶、硫磺、硬树脂、明矾等也有这种性质,他把这种性质称为电性。
1660年,马德堡的盖利克发明了第一台摩擦起电机,他用硫磺制成形如地球仪的可转动物体,用干燥的手掌擦着干燥的球体使之停止可获得电,盖利克的摩擦起电机经过不断改进,在静电实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8世纪中叶,电学实验逐渐普及,在法国和荷兰有不少人公开表演认为娱乐。
1731年,英国牧师格雷从实验中发现,由摩擦产生的电在玻璃和丝绸这类物体上可以保持下来而不流动,而有的物体如金属,它们不能由摩擦而产生电,但却可以用金属丝把房里摩擦产生的电引出来绕花园一周,在末端仍具有对轻小物体的吸引作用,他第一次分清了导体和绝缘体,并认为电是一种流体。
电既是一种流体,而流体比如水是可以用容器来蓄存的,1745年,德国牧师克茉斯脱,试用一根钉子把电引到瓶子里去,当他一手握瓶,一手摸钉子时,受到了明显的电击。
1746年,荷兰莱顿城莱顿大学的教授彼得.冯.慕欣布罗克无意中发现了同样的现象,用他自己的话说:"手臂和身体产生了一种无形的恐怖感觉,总之,我认为自己的命没了",。
就这样穆欣布罗克公布了自己意外的发现:把带电的物体放进玻璃瓶里,就可以把电保存起来。
穆欣布罗克 的发现,使电学史上第一个保存电荷的容器诞生了。它是一个玻璃瓶,瓶里瓶外分别贴有锡箔,瓶里的锡箔通过金属链跟金属棒连接,棒的上端是一个金属球,由于它是在莱顿城发明的。所以叫做莱顿瓶,这就是最初的电容器莱顿瓶很快在欧洲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电学家们不仅利用它们作了大量的实验,而且做了大量的示范表演,有人用它来点燃酒精和火药。
其中最壮观的是法国人诺莱特在巴黎一座大教堂前所作的表演,诺莱特邀请了路易十五的皇室成员临场观看莱顿瓶的表演,他让七百名修道士手拉手排成一行,队伍全长达900英尺(约275米)。
然后,诺莱特让排头的修道士用手握住莱顿瓶,让排尾的握瓶的引线,一瞬间,七百名修道士,因受电击几乎同时跳起来,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口瞪目呆,诺莱特以令人信服的证据向人们展示了电的巨大威力。 莱顿瓶的发明使物理学第一次有办法得到很多电荷,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1746年,英国伦敦一名叫柯林森的物理学家,通过邮寄向美国费城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赠送了一只莱顿瓶,并在信中向他介绍了使用方法,这直导致了1752年富兰克林著名 的费城实验。 他用风筝将"天电"引了下来,把天电收集到莱顿瓶中,从而弄明白了"天电"和"地电"原来是一回事。 十八世纪后期,贝内特发明验电器,这种仪器一直沿用到现在,它可以近似地测量一个物体上所带的电量。另外,1785年,库仑发明扭秤,用它来测量静电力, 推导出库仑定律, 并将这一 定律推广到磁力测量上 。 科学家使用了验电器 和扭秤后 ,使静电现象的研究工作从定性走上了定量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