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阻率量纲
13.2.1 洁净厂房防静电环境中,防静电地面的面层结构和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防静电地面面层的选择,应满足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要求;
2 防静电地面的表层应采用静电耗散性材料,静电耗散性材料表面电阻率应为2.5×104~1×109;
3 防静电地面应设置导静电泄放设施和接地连接,其地面对地泄放电阻值应为1×105~1×108Ω。
13.2.2 洁净厂房防静电环境的吊顶、墙面和柱面的装饰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一级防静电工作区的地面、墙面和柱面应采用导静电型。导静电型地面、墙面、柱面的表面电阻、对地电阻应为2.5×104~1×106Ω,摩擦起电电压不应大于100V,静电半衰期不应大于0.1s;
2 二级防静电工作区的地面、墙面、柱面、顶棚、门和软帘应采用静电耗散型。静电耗散型地面、墙面、柱面和顶棚、门的表面电阻、对地电阻应为1×106~1×109Ω,摩擦起电电压不应大于200V,静电半衰期不应大于1s,但软帘的摩擦起电电压不应大于300V;
3 三级防静电工作区的地面、墙面和柱面宜根据生产工艺要求采用静电耗散型材料或低起电材料,顶棚、门等宜采用低起电材料。选用静电耗散型材料的地面、墙面和柱面,应符合本条第2款的要求;选用低起电材料的地面、墙面、柱面、顶棚、门等的摩擦起电电压不应大于1000V。
13.2.3 洁净厂房防静电环境的门窗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选用静电耗散材料制作门窗或采用耗散材料贴面;
2 金属门窗表面应涂刷静电耗散性涂层,并应接地;
3 室内隔断和观察窗安装大面积玻璃时,玻璃表面应粘贴静电耗散性透明薄膜或喷涂静电耗散性涂层。
13.2.4 洁净厂房防静电环境的装修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各类装修材料应具有表面静电耗散性能,不得使用未经表面改性处理的高分子绝缘的装饰材料;
2 各类装修的饰面应平整光滑。
13.2.5 洁净厂房防静电环境的净化空调系统送风口和风管,应选用导电材料制作,并应接地。
13.2.6 洁净厂房防静电环境的净化空调系统、各种配管使用部分绝缘性材质时,应在其表面安装金属网,并应将其接地。当使用导电性橡胶软管时,应在软管上安装与其紧密结合的金属导体,并应采用接地引线与其可靠连接接地。
13.2.7 洁净厂房防静电环境中,应根据生产工艺的需要设置静电消除器、防静电安全工作台。
条文说明
13.2 防静电措施
13.2.1 本条是对防静电环境中防静电地面的规定,其主要依据是:
1 防静电地面是防静电环境控制的重点部位,防静电地面面层类型的选择,首先应满足不同的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的要求,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一般防静电地面有导静电型活动地板、静电耗散型活动地板、贴面地板、树脂涂层地面、水磨石地面、移动式地垫等。
2 随着防静电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实践经验,在防静电工程领域,采用表面电阻值、表面电阻率或体积电阻率等作为量纲单位,国内(如电子行业)、国外(如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防静电协会)近年来发布的标准都使用了上述量纲单位,本规范采纳表面电阻率作为量纲单位。
本条规定的材料名称、性能指标主要依据《地板覆盖层和装配地板静电性能的试验方法》SJ/T 11159、《防静电地面施工及验收规范》SJ/T 31469,并参考国际、国内相关规范、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确定。
13.2.2 本条是对防静电环境中的吊顶和墙、柱面的防静电要求。制定的理由是:
1 在电子工业洁净厂房防静电环境中的顶棚和墙、柱面采用防静电装饰,对控制环境质量的作用主要是:抑制尘埃的带电吸附,改善环境的清洁度;抑制静电噪声的空间传导及其与电噪声的耦合,净化工作区的电场环境。故本条规定防静电环境中的吊顶和墙、柱面的装饰应按设计分级标准选择。
为确保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静电电位不大于规定值,一、二级防静电环境的墙、柱面应设置导电层,有利于静电的可靠泄导。
2 本条规定主要依据行业标准《防静电地面施工及验收规范》SJ/T 31469、地方标准《防静电工程技术规程》DGJ 08—83,并参考国内、国外相关标准以及近年来大量大工程实践经验制定。
由于软帘的放电机理比较特殊,在静电泄放过程中会形成多次放电,参照国外标准,软帘的摩擦起电电压可适当放宽。
三级防静电工作区提出了低起电材料的应用,根据有关标准和文献的一般提法,低起电材料界定为摩擦起电电压不大于2000V,为满足三级防静电工作区的静电电位要求,用于防静电环境的材料仍不应大于1000V。
13.2.4 未经表面改性处理的高分子绝缘材料,是环境中产生静电的主要静电源,因此本条明确规定电子工业洁净厂房中的防静电环境不得使用这类材料。
由于装修饰面的平整光滑对于抑制静电的产生和积聚有积极作用,所以防静电环境不宜设计的过于复杂。
13.2.5、13.2.6 制定这两条的理由是:
1 由于净化空调系统送、回风口和风管管壁是易于产生静电的部位,因此规定了在防静电环境中的送、回风口和风管制作应采用导电材料,并应接地的要求。
2 在防静电环境的净化空调系统、各种配管系统中使用部分绝缘性材质、导电性橡胶软管时,应采取相应的导电措施,以泄放可能产生的静电,并采取可靠接地的措施。13.2.7 由于在一些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和积聚静电,虽然在防静电环境中采取了
2. 电阻和电导的量纲
相对介电常数 εr (有时用κ或K表示)定义为如下比例:
其中εs 是指介质的静电介电常数, 而ε0 是指真空介电常数。 这里的自由空间介电常数是由电场强度E和导电通量密度D通过麦克斯韦方程式导出. 真空下的(自由空间)介电常数ε 为ε0, 所以介电常数为1(ε0是基本量纲).
3. 电阻率定义
电阻率小于10^(-5)Ω•m的称导电体,如金属材料等。
电阻率大于10^8Ω•m的称绝缘体,如陶瓷、橡胶、塑料等材料。
介于两者之间的称半绝缘体或半导体。
4. 电阻率参数
电阻计算公式是:R=U/I,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ρL/S,其中ρ表示电阻的电阻率,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L表示电阻的长度,S表示电阻的横截面积。
电荷在导体中运动时,会受到分子和原子等其他粒子的碰撞与摩擦,碰撞和摩擦的结果形成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这种阻碍作用最明显的特征是导体消耗电能而发热(或发光)。物体对电流的这种阻碍作用,称为该物体的电阻。
重要性
内阻作为电池最重要的参数之一,与容量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不仅反映电池当前的荷电状态,而且还反映电池的劣化程度,其变化反映电池的性能和寿命。因此采用内阻检测法测量电池的性能,实现对蓄电池的维护,是目前公认的蓄电池维护的有效方案之一。
内阻测量不仅可以用于蓄电池的日常维护,而且可以用于蓄电池组的工程验收,尤其适用于各通信运营商的电池组选型工作中。
单纯依靠验收时测量电池的电压和容量两个指标很难反应出电池的真实质量状况,如果在电池验收时加上内阻均衡性指标,将其中内阻值偏高或偏低的单体排除,选择电压均衡、容量充足和内阻值均匀的单体来组成电池组,就可以大大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同样,不同技术水平的蓄电池厂家生产的同等标称容量的蓄电池,其内阻是不一样的,内阻值越小,一般来说,说明工艺水平越高,技术含量也越高,因此通过测量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等标称容量的蓄电池的内阻值,可以作为蓄电池选型的一项有参考价值的指标依据。
5. 阻力系数的量纲
粘度
1、动力粘度μ:在流体中取两面积各为1m2,相距1m,相对移动速度为1m/s时所产生的阻力称为动力粘度。单位Pa.s(帕.秒)。过去使用的动力粘度单位为泊或厘泊,泊(poise)或厘泊为非法定计量单位。
1Pa.s=1N.s/m2=10P泊=10³cP
ASTM D445标准中规定用运动粘度来计算动力粘度,即μ=ν*ρ,式中 μ-动力粘度,Pa.s;ρ-密度,kg/m3;ν-运动粘度,m2/s。我国国家标准GB/T506-82为润滑油低温动力粘度测定法。
6. 电阻率的量纲
意思是指一些材料具有导磁的能力或性质。导磁性的大小用导磁率来表示,导磁率又称导磁系数,是衡量物质的导磁性能的一个系数,以字母μ表示,单位是亨/米。
常指的导磁率是相对导磁率,是材料导磁率与真空导磁率之比值,它是没有量纲的;而磁感应强度是指通过磁性材料单位截面的磁力线根数,计量单位是T(特斯拉)或Gs(高斯)。
扩展资料:
导磁体的分类:
1、高频导磁体:由于频率高达500kHz,高频导磁体只能用粉末制造。其粉末颗粒极细,经压制烧结而成,但在高频电流下,还会发热。铁氧体高频导磁体,国内有多家导磁体厂生产,除此之外,无线电器材厂生产的软磁铁氧体材料,有更高的居里点温度( 500℃)与工作频率(300~700MHz)。
2、可加工导磁体:工业发达国家发展了可加工导磁体,美、德、日等国家均有产品。表7 -12列出美国的可加工导磁体的主要性能。
可加工导磁体以圆柱体、矩形长条及板块供应,可以机械加工成所需形状。可加工导磁体一般由羰基铁制造,又称磁电介质,由极细的铁粉与粘接剂经模压烘干而成。铁粉颗粒之间是绝缘的。
使用频率愈高的导磁体,要求越细的铁粉;可力口工导磁体的密度越大,磁导率亦越高。导磁体的耐热性取决于粘接剂的材料。现在人们认识到粘接剂的热导率也十分重要。试验证明,粘接剂的热导率越高,导磁体降温越快。
可加工导磁体的使用寿命与它的使用温度有关。与硅钢片导磁体一样,感应器设计上要使有效圈能良好地将导磁体上的热带走。
3、手成形导磁体:
手成形导磁体也称泥糊状导磁体或导磁泥,是导磁粉与粘接剂的混合物,有点像橡胶泥,用手可捏成所要求的形状,挤压到需要贴的铜管上,再通过包扎、烘干,可以与铜管结合成一体。
手成形导磁体应用实例有小内孔及盘香型平面感应器,小内孔是多匝的,由于有中心回路导管,因此,从截面上计算,3个管外径加2个绝缘间隙即等于内孔感应器外径;
而此绝缘间隙一般不小于2mm,用手成形导磁体充填此间隙,起到绝缘层与提高感应器效率的双重作用,因此,要求手成形导磁体有良好的电阻率。
7. 电阻率规范
一、二类防雷建筑物每根引下线接地电阻≤10欧姆,三类建筑物要求≤30欧姆。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一类建筑,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应有独立的接地装置,每一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可适当增大冲击接地电阻。
二类建筑,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防直击雷接地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并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用、不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要求,但不应小于2m。
三类建筑,对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端将电绕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当电缆转换为架空线时,应在转换处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