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光学拍(什么是光学拍摄技术)

海潮机械 2023-01-15 07:18 编辑:admin 299阅读

1. 什么是光学拍摄技术

手机上的潜望变焦只是华为讲出来的概念而已,之所以叫潜望,是因为它光路形式类似潜望镜的样子。

手机里面的镜头,目前全部是定焦镜头,全部是定焦镜头。所说的变焦,是通过接力的形式拍照,广角拍完主摄拍,主摄拍完2倍拍(等效焦距),接着3倍(真实焦距7.48左右,等效80mm),到了p40,十倍了。最后是通过算法把图像展示出来。

因为焦距长了,所以光路得长,放不下,用棱镜折转一下,就成了潜望。

正负组移动补偿的光学变焦目前体积,总长等等原因,手机没法放进去。

2. 光学摄影技术

20倍。

一加ace支持20倍光学变焦。

拍照能力方面,一加ace这款手机采用的是前一后三的相机组合,前置摄像头的像素为“1600万像素”而后置相机则采用的是“5000万像素镜头(IMX766)+8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200万像素微距镜头”相机模组,支持OIS光学防抖功能,整体呈现效果非常不错。

3. 什么是光学拍摄技术专业

这个问题问的太拧巴了,完全的概念混乱。首先要明白这些名词的意义。光学变焦是指镜头具有可变焦距的功能,通过镜头的变焦倍率在一定范围内可实现望远望近。

电子变焦通常被称作数码变焦,是通过图像放大裁切来实现变焦,是伪变焦。因此数码变焦拍摄的照片画质不如光学变焦完成的照片。至于手动变焦,没有这个概念,只要变焦都得动手,除非是声控的人机对话。我猜测你可能想问的是手动对焦,这是区别于自动对焦功能的对焦方式,通过目测取景器内焦点范围的清晰程度手动旋转镜头上的对焦环直到合焦即可按下快门完成拍摄。

4. 光学摄影与电子摄影的区别

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区别是:光学显微镜只能看到某些细胞结构,如细胞壁、叶绿体、染色后的染色体、线粒体、细胞核等,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到细胞器的内部结构以及象核糖体这样较小的细胞器。

  电子显微镜所用的照明源是电子枪发出的电子流,而光学显微镜的照明源是可见光(日光或灯光),由于电子流的波长远短于光波波长,故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及分辨率显著地高于光镜。

  电子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物镜是电磁透镜(能在中央部位产生磁场的环形电磁线圈),而光学显微镜的物镜则是玻璃磨制而成的光学透镜。电子显微镜中的电磁透镜共有三组,分别与光学显微镜中聚光镜、物镜和目镜的功能相当。

  总之,光学显微镜看到细胞的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到亚显微结构。

5. 摄影光学与镜头

  就是光学变焦.  光学变焦的倍数,指的是数码相机镜头的变焦比。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玻璃透镜为介质在光学成像上“有所放大”,使用高倍变焦时简单点说就象是望远镜。虽然相机光学镜头和望远镜成像原理一样,但在解析度上,光学镜头要比望远镜高很多倍,特别在数码相机里,越高像素的数码相机对镜头的解析度要求越高。因此大变焦的光学镜头非常难制造,从而镜头的成本也就随之上升了。  一般情况下,3X光学变焦是最适合于家庭用户和初学者,因为这些用户主要是拍摄人物生活为主,既然是家庭用户,对于一般的拍摄足够。大家也明白,其实在很多人出去拍照,一个38mm定焦的傻瓜相机足矣;如果拥有3X光学变焦的话,更是如虎添翼,这样整个相机的价格也不会太贵。  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3X光学变焦是远远不够的,这里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变焦,而变焦中还要涵盖广角、望远等问题。在镜头的焦距越小,如28mm,则拍摄的面越广,无论对于风景也好,人物也好,可以达到很好的视觉冲击;而如果在使用长焦,例如将焦距调整到200mm后,则可以拍摄到更远,这样拍摄的对象就越多,能将远处的东西通过镜头而放大,小鸟啊,动物啊,不能靠近拍摄的遥远的事物竟能尽收眼底,这就是长焦的优势,这样的长焦镜头价格就相对贵一点。  数码相机的光圈同传统相机一样,均安放在镜头的几片透镜中,由几片金属薄片组合而成,利用金属薄片的移动来调节光圈的大小。使用过传统反光相机的人都知道,在镜头上,我们可以找到光圈值f,通常所标的光圈刻度为:1.4、2、2.8、4、5.6、8、11、16、22……光圈级数f越大,表示镜头的口径越小。f值是镜头的焦距与光圈的口径(孔的大小)相除而得的数字,因此数值越大,口径也就愈小。快门速度值通常标为:1、2、4、8、15、30、60、125、250、500……,这些所代表的实际意义是1秒的倒数,所以15是指1/15秒,250是指1/250秒,这比光圈要令人好理解多了。它和光圈一样,每一格的快门速度间所相差的光量值也是两倍,例如,1/500秒快门的光量值为1/250秒的一半,是1/125秒的1/4。

6. 摄影是用光的技术

摄影用光的六大基本因素

摄影用光的六大基本因素是光度、光位、光质、光型、光比和光色。掌握这六种因素是摄影用光的基本功。

1.光度

光度是光源发光强度和光线在物体表面的照度以及物体表面呈现的亮度的总称(光源发光强度和照射距离影响照度;照度大小和物体表面色泽影响亮度)。在摄影中,光度与曝光直接相关。从构图上来说,曝光与影调或色彩的再现效果密切相关。丰富的影调和准确的色彩再现是以准确曝光为前提的。有意识的曝光过度与不足也需以准确曝光为基础。所以,掌握光度与准确曝光的基本功,才能主动地控制被摄体的影调、色彩以及反差效果。

2.光位

光位是指光源相对于被摄体的位置,即光线的方向与角度。同一对象在不同的光位下就产生不同的明暗造型效果。摄影中的光位可以千变万化,但是,归纳起来主要有正面光、前侧光、侧光、后侧光、逆光、顶光与脚光等七种。

(1)正面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面,随角度高低分别称“为平射光、顺光和高位顺光。正面光照射的被摄体令人感觉明亮,但立体感较差,缺乏明暗变化,利用正面光拍摄时的曝光宽容度较大。在灯光人像中,正面光常用作辅光。

(2)前侧光:指45度方位的正面侧光。这是最常用的光位,前侧光照射的景物富有生气和立体感。在灯光人像中,前侧光常用作主光,通常位于人物脸部朝向的另一侧,脸朝左用右侧光,脸朝右用左侧光。

(3)侧光:又称90度侧光,侧光下被摄体呈阴阳效果,是一种人像摄影中富于戏剧性效果的主光位置,它能突出明、暗的强烈对比。

(4)后侧光:又称“侧逆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侧后方,能使被摄体的一侧产生轮廓线条,使主体与背景分离,从而加强画面的立体感、空间感。

(5)逆光:又称“背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后方,逆光能使被摄体产生生动的轮廓线条,使主体与背景分离,从而使画面产生立体感、空间感。逆光构图很重要的一条是使画面产生深色背景,否则轮廓线就不醒目。逆光在造型上还有利于表现动物的群体。

(6)顶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上方,如正中午的阳光、顶光会使人物脸部产生不讨巧的浓重阴影,通常忌拍人像。

(7)脚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下方,常用于丑化人物的一种灯光方向。自然光中没有脚光的光位。

3.光质

光质指光线聚、散、软、硬的性质。聚光的特点是来自一种明显的方向,产生的阴影明晰而浓重;散光的特点是来自若干方向,产生的阴影柔和而不明晰,光的软硬程度取决于若干因素,光束狭窄的比光束宽广的通常要硬些。例如,晴天的太阳从某一有明显方向性的角度照射被摄体,这就是一种直射的硬光;当天空中有雾,阳光就被扩散在一种广阔的区域上,从许多角度发出光线,这、就是一种软光。又如电子闪光灯的直接闪光是一种硬光,反射闪光就是一。种软光。硬光能使被摄体产生强烈的明暗对比,有助于质感的表现;软光善于揭示物体的外形、形状和色彩,但不善于表现质感和细节。硬光又往往比软光的照明更富有生气。

4.光型

光型指各种光线在拍摄时的作用。

(1)主光:又称“塑形光”指用以显示景物、表现质感、塑造形像的主要照明光。

(2)辅光:又称“补光“用以提高由主光产生的阴影部亮度,揭示阴影部细节,减小影像反差。

(3)修饰光:又称”装饰光“指对被摄景物的局部添加的强化塑形光线,如发光、眼神光、工艺首饰的耀斑光等。

(4)轮廓光:指构划被摄体轮廓的光线,逆光、侧逆光通常都用作轮廓光。

(5)背景光:灯光位于被摄者后方朝背景照射的光线,用以突出主体或美化画面。

(6)模拟光:又称”效果光“用以模拟某种现场光线效果而添加的辅助光。

5.光比

光比指被摄体主要部位的亮部与暗部的受光量差别,通常指主光与辅光的差别。光比大,反差就大,有利于表现“硬”的效果;光比小,反差就小,有利于表现“柔”的效果。如拍老年人常用大光比,拍儿童常用小光比。调节光比的手段主要有三种:调节主、辅光的强度;调节主、辅灯至被摄体的距离;用反光板、闪光灯对暗部进行补光。

6.光色

光色指“光的颜色”或者说“色光成分”。通常把光色称为“色温”。光色无论在表达上还是在技术上都是重要的,光色决定了光的冷暖感,这方面能引起许多感情上的联想。光色对构图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彩色摄影中。

7. 光学成像技术有哪些

光学系统的分门别类太多了,大类上有两个,成像与非成像;从镜头的设计指标和评价标准可以很好的区分,例如常见的准直透镜,望远镜,安防监控镜头就很明显从评价方式上看出他们的不同;成像透镜又以实现方式和功能上也分为很多种,例如可见光段的常规镜头和日夜共焦镜头、变焦镜头可以很明显的区分;从成像原理上也可以分为几种,常见的折射系统以及折衍混合透镜也可以很明显的区分。

从光学系统的空间结构上看,共轴的的常规镜头和离轴的例如hud等也可以很好划分;从镜头系统发展的经典架构上也可以区分,例如最常见的双高斯结构,库克三片式架构,反摄远式结构等也可以很明了的区分;总之,光学系统的分类上五花八门,周海宪译的《光学系统设计》包含了大部分的光学系统,可以查阅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