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绝缘和双重绝缘
Ⅰ类工具 classⅠtool指这样的一类工具:它的防触电保护不仅依靠基本绝缘、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而且还包含一个附加安全措施,即把易触及的导电部分与设备中固定布线的保护(接地)导线连接起来,使易触及的导电部分在基本绝缘损坏时不能变成带电体。具有接地端子或接地连接器的双重绝缘和/或加强绝缘的工具也可认为是I类工具。Ⅱ类工具 class Ⅱ tool指这样的一类工具:它防触电保护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依靠提供的附加的安全保护措施,例如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但即不提供保护接地也不依赖安装条件。以上解释引用GB3883.1标准中的名词解释。简单的来说,Ⅰ类工具是带接地的,电缆插头是三插的,工具只有简单的基本绝缘,漏电要靠要靠接地线来保障安全,该种类型的工具是金属外壳的。Ⅱ类工具是不带接地线的,电缆插头是二插,工具除了基本绝缘外,塑料外壳可以作为附加绝缘来防止触电,也有金属外壳的工具可以作成Ⅱ类工具,通常在铭牌上标有“回”符号。
2. 什么是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
1、基本绝缘-加在带电部件上提供防止触电基本保护的绝缘
2、附加绝缘-当基本绝缘失效时为防止触电而提供保护的独立的绝缘
3、双重绝缘-由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组成的绝缘
4、加强绝缘-加在带电部件上的一种单一绝缘系统,它提供相当于双重绝缘的防触电保护等级
3. 什么是双重绝缘
电动工具按照绝缘类型分为I类工具、II类工具和III类工具,双重绝缘的是II类,用的是两脚插头,铭牌上有“回”型标志;I类工具就是有接地的,很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I类工具用的是三脚插头,中间的是接地;III类工具就是以安全特低电压供电的工具,一般就是电池式工具。
所以I类和III类就是“没有双重绝缘的情况”。
4. 基本绝缘和双重绝缘的区别
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区别:含义不同,组成不同。
一、含义不同:
基本绝缘-加在带电部件上提供防止触电基本保护的绝缘
附加绝缘-当基本绝缘失效时为防止触电而提供保护的独立的绝缘
双重绝缘-由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组成的绝缘
加强绝缘-加在带电部件上的一种单一绝缘系统,它提供相当于双重绝缘的防触电保护等级
二、组成不同:
加强绝缘是单一的绝缘结构,构成绝缘层的绝缘材料不能够拆分成基本绝缘、附加绝缘等。
加强绝缘使用的例子如:一般电器产品的塑胶外壳
双重绝缘是多个绝缘合起来组成的。双重绝缘可以拆分成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
双重绝缘使用的例子如:具有两层护套的电线。一根电源线(如1015,1332等)有基本绝缘,如果再套一层纤维管或热缩管,那么增加的这一层绝缘叫做附加绝缘,加强绝缘从形式上看是一层绝缘,但本质上相当于双重绝缘的功能。
5. 双重绝缘等效于哪种绝缘
家用电器都是在通电后才能工作,而且大多数家用电器使用的都是220V交流电,属于非安全 电压。此外,有的家用电器,例如电视机本身会产生1万V以上的高压,人体一旦接触这样高的电压,发生触电,就会有生命危险。还有的家用电器中某些元器件存在着爆炸危险,如显 像管等。所谓安全性就是指人们在使用家用电器时免遭危害的程度。因此,安全性是衡量家用电器的首要质量指标。举个例子,在上述的国家标准GB 4706 1 1998《家用和类似用途 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中,要求家用电器必须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防护措施,以保护消费者使用的安全。如:规定了防触电保护,过载保护,防辐射、毒性和类似危害的措施。上述标 准还规定了家用电器的设计和制造,应保证在正常使用中安全可靠地运行,即使在使用中可能出现误操作,也不会给使用者和周围环境带来危害。
家用电器安全防护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按防触电保护方式分;另一类是按防水程度分。为阐 明家用电器5种防触电保护方式,先介绍几个基本概念: 1 基本绝缘 施加于带电部件对电击提供人基本防护的绝缘。是指在电器中的带电部件上 ,用绝缘物将带电部件封闭起来,对 防触电起基本保护作用的绝缘,如套有绝缘材料的铜、铝等金属导线。从结构上,这种绝缘都置于带电部件上,直接与带电部件接触。
2 附加绝缘 在基本绝缘万一损坏时,为对电击提供保护而另外施加于基本绝缘的独立绝 缘。如电热毯电热丝外包覆的塑料套管。
3 双重绝缘 由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构成的绝缘系统。同时具有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起防 触电保护作用的绝缘,一旦基本绝缘失效时,由附加绝缘起保护作用。如电视机电源线就采用双重绝缘。
4 加强绝缘 在GB 4706 1规定的条件下,提供与双重绝缘等效的防电击等级,而施加于 带 电部件的单一绝缘。它提供的防触电保护程度相当于双重绝缘,但它是一种单独的绝缘结构,可以由几个不能像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那样单独试验的绝缘层组成。
下面介绍五种防触电保护方式:
1. O类电器 依靠基本绝缘防止触电的电器。它没有接地保护,在容易接近的导电部分和设 备固定布线中的保护导体之间,没有连接措施。在基本绝缘损坏的情况下,便依赖于周围环境进行保护的设备。一般这种设备使用在工作环境良好的场合。近年来对家用电器的安全要 求日益严格,O类电器已日渐减少,老式单速拉线开关控制的吊扇是O类电器。
2. OⅠ类电器 至少整体具有基本绝缘和带有一个接地端子的电器,电源软线中没有接地导 线、插头上也没有接地保护插脚,不能插入带有接地端的电源插座。老式国产波动式电动洗衣机大多是OⅠ类电器。只备有接地端子,而没有将接地线接到接地端子上,使用时由用户 用接地线将机壳直接接地。
3. Ⅰ类电器 除依靠基本绝缘进行防触电保护外,还包括一项附加安全措施,方法是将易 触及导电部件和已安装在固定线路中的保护接地导线连接起来,使容易触及的导电部分在基本绝缘失效时,也不会成为带电体。例如,国产冰箱都是Ⅰ类电器—连接地线。
4. Ⅱ类电器 不仅仅依赖基本绝缘,而且还具有附加的安全预防措施。一般是采用双重绝 缘或加强绝缘结构,但对保护接地是否依赖安装条件,不作规定。例如,国产电热毯大多是Ⅱ类电器。Ⅱ类电器上标有特殊符号:“”
5. Ⅲ类电器 这类电器是依靠隔离变压器获得安全特低电压供电来进行防触电保护。同时 在电器内部的电路的任何部位,均不会产生比安全特低电压高的电压。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出版物中的安全特低电压,是指为防止触电事故而采用的特定电源供 电的电压系列。这个电压的上限值,在任何情况下,两个导体间或任一导体与地之间,均不得超过交流(50~500Hz)有效值50V。
我国规定安全特低电压额定值等级为42V、36V、24V、12V、6V,当电器设备采用了超过24V 的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目前使用的移动式照明灯多属Ⅲ 类电器。
家用电器安全防护按防水保护程度可分为4种:普通型器具、防滴型器具、防溅型器具、水 密型器具。家用电淋浴器、快速式电热水器。部分房间用空调器属于防溅型电器,吸尘器有普通型、防溅型电器两种,部分电热毯也有做成水密型电器,标志为IPX0~IPX7。
6. 双重绝缘属于
一类设备安全接地:比如家用电器里的三孔插头有个接地
二类设备双重绝缘保护:比如手持电动工具
三类设备采用安全电压:比如采用24V 12V的电器
一类电气设备事故停电或停运后,会造成人身或设备伤害的,二类电气设备事故停电或停运后,会造成设备损害的。三类设备事故停电或停运后不会造成人身或设备伤害的。
扩展资料:
工业企业电力负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不同,为使供配电系统达到技术上合理和经济上的节约,故将电力负荷分为三类。
第一类负荷:中断发电会造成人身伤亡危险或重大设备损坏且难以修复,或给政治上和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者。
第二类负荷:中断供电将长生大量废品,大量材料报废,大量减产,或将发生重大设备损坏事故,但采取适当措施能够避免者。
第三类负荷:所有不属于一类及二类的用电设备。
基础要素
(1)电气绝缘。保持配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绝缘良好,是保证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最基本要素。电气绝缘的性能是否良好,可通过测量其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等参数来衡量。
(2)安全距离。电气安全距离,是指人体、物体等接近带电体而不发生危险的安全可靠距离。如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和设备之间,均应保持一定距离。
通常,在配电线路和变、配电装置附近工作时,应考虑线路安全距离,变、配电装置安全距离,检修安全距离和操作安全距离等。
(3)安全载流量。导体的安全载流量,是指允许持续通过导体内部的电流量。持续通过导体的电流如果超过安全载流量,导体的发热将超过允许值,导致绝缘损坏,甚至引起漏电和发生火灾。因此,根据导体的安全载流量确定导体截面和选择设备是十分重要的。
(4)标志。明显、准确、统一的标志是保证用电安全的重要因素。标志一般有颜色标志、标示牌标志和型号标志等。颜色标示表示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导线;标示牌标志一般作为危险场所的标志;型号标志作为设备特殊结构的标志。
7. 基本绝缘双重绝缘强加绝缘
介质耐压检验又称抗电强度检验。它在连接器接触件与接触件之间、接触件与壳体之间,在规定时间内施加规定的电压,以此来确定连接器在额定电压下能否安全工作,能否耐受由于开关浪涌及其它类似现象所导致的过电位的能力,从而评定电连接器绝缘材料或绝缘间隙是否合适。 如果绝缘体内有缺陷,则在施加试验电压后,必然产生击穿放电或损坏。击穿放电表现为飞弧(表面放电)、火花放电(空气放电)或击穿(击穿放电)现象。过大漏电流可能引起电数或物理性能的改变。由于过电位,即使是在低于击穿电压时也可能有损于绝缘或降低其安全系数。所以应当慎重地进行介质耐压检验。在例行试验中如果需要连续施加试验电压时,最好在进行随后的试验时降低电位。 影响因素 主要受绝缘材料、洁净度、湿度、大气压力、接触件间距,爬电距离和耐压持续时间等因素影响。 1) 绝缘材料 设计必须选用恰当的工程塑料制作绝缘体,才能满足预定的耐压性能指标要求。如选用击穿电压为16KV/mm的PEJ(聚苯醚矾)特种工程塑料,能满足GJB598耐环境快速分离圆形电连接器YB系列Ⅱ产品标准大气压下耐压为1500V的要求。氟塑料(F4)具有比其它材料更高的介质耐压和绝缘电阻,广泛用于制作同轴射频电连接器绝缘体。 2) 洁净度 绝缘体内部和表面洁净度对介质耐压影响很大。作者在圆形连接器补充筛选时发现有一产品要求耐压1500V,实际测试施加电压至400V,即在二个接触件之间发生击穿现象。经与生产厂共同进行解剖分析后认为;击穿发生于绝缘体上、下两个绝缘安装板的胶接界面,是由于胶粘剂中混有杂质所致。 3) 湿度 增加湿度会降低介质耐压。如J36A矩形电连接器技术条件规定;正常条件下耐压为1000V,而经过40±2℃、93±3%,48h湿热试验后耐压降为500V。 4) 低气压 空气稀簿的高空,绝缘体材料会放出气体污染接触件,并使电量产生的趋势增加,耐压性能下降,使电路产生短路故障。故高空使用的非密封电连接器都必须降额使用。如Y27A图形电连接器技术条件规定;正常条件下耐压为1300V,而1。33Pa低气压条件下耐压降为200V。 5) 接触件间距 连接器的小型化和高密度的发展,具体体现在矩形电连接器和印制电路电连接器上,要求间距能达到0.635mm,甚至0.3mm,外形尺寸最关键的高度尺寸已减小到1~1.5mm,表面贴装技术(SMT)与小型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要求我们选用耐压性能更高的绝缘材料,才能满足设计尺寸小型化的要求。 6) 爬电距离 它是指接触件与接触件之间,或接触件与壳体之间沿绝缘体表面量得的最短距离。爬电距离短容易引起表面放电(飞弧)。故有部分连接器的绝缘安装板表面插针(孔)安装孔设计成带凹凸台阶形状,增加爬电距离,以提高抵抗表面放电的能力。 7) 耐压持续时间 一般电连接器技术条件均规定为电压施加到规定值后持续1分钟应无击穿、飞弧、放电现象。但许多电连接器生产厂在做成品交收试验时,为提高检测速度往往采用提高试验电压20%,缩短耐压持续时间为5秒或10秒的方法。作者认为,它们之间不存在某种函数关系。从交流耐压击穿机理来分析,击穿主要泄漏引起击穿,即泄漏电流大于规定值就认为击穿。另一种是热击穿,提高试验电压强加泄漏,是否易击穿与时间短有关。如军标GJB1217-91电连接器试验方法规定;试验电压加至规定值后应持续1分种。当有规定时,厂内质量一致性试验时的保持时间可降至最少5秒。作者在实践中发现按此规定检验合格出厂的产品,用户在进行100%补充筛选时,仍发现有个别产品因绝缘体内部存在缺陷而被击穿。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耐压持续时间缩短为5秒,在极短时间内对绝缘体电容充电,还不足以使泄漏电流大于规定值而引起击穿。 问题研讨 1) 测量方法的研究 为保证能在接触件之间或接触件与壳体间施加高电压保持1分种,故和测量绝缘电阻一样,必须采用相应的测试工装(头孔配座针或头针配座孔),测试工装可以和测量绝缘电阻的工装通用。 对一般接点点距较大的电连接器可采用两步测量法,即第一步将偶数排所有接点并联,将奇数排所有接点并联,然后测量两并联接点组之间的介质耐压。第二步将全部接点并联后测量并联点与“地”之间的介质耐压。如某矩形电连接器接点按正等边三角形排列,同排点距为2.8mm,排距为2.5mm,邻排点距为2.87mm。虽然两步测量法没有测量最小点距2.8mm,而是测量的2.87mm,但由于介质耐压很高为1000V左右,且裕度大,0.07mm的壁厚所增加的介质耐压微不足道。但两步测量法虽经济仍有不可靠的因素,它无法剔除同排接点间由于存在内部缺陷所引起的击穿隐患。故对于高密度、超小型电连接器而言,由于介质耐压规定值小,裕度也小,尽管接点是按正等边三角形排列,但由于其接点间距小,相邻两点之间的绝缘体壁厚很小,只要存在很微小的气泡、疏松、杂质等缺陷都将严重影响介质耐压,因此,必须采用三步测量法;即在前述二步测量法基础上再增加一步,将所有排的偶数点并联,然后测量两并联接点组之间的介质耐压。对于可靠性要求高,特别是接点间距≤1.5mm,接点间绝缘体壁厚≤0.4mm的电连接器应采用三步测量法,全部测量出每个接点与其所有相邻接点之间的介质耐压,才能确保安全可靠。 近年来,便携式的电子设备,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子记事本、数码相机及摄像机的日益普及。为适应这些电子设备小型化的趋势,连接器、线束及电路板等作为配套器材也必须朝小型化方向发展,新产品中将出现窄间距软质扁带电缆、柔性印刷电缆连接器等,电连接器间距降至0.3mm,甚至更小,最低高度将降至1.5mm以下。而且生产是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流水线。上述这些传统的手工检测绝缘和耐压方法,无论是检测速度与效率,还是测试精度和可靠性等方面都根本无法满足这些器件的在线检测要求。于是一种新型的专用于在线检测的高效率、智能化仪器诞生了, 现在,美国CIRRIS公司T0UCH1系列仪器、日本Nac公司30X系列仪器等已在我国某些生产连接器、线束及电路板的专业厂或个别重点军工企业获得了成功应用。这类仪器的特点是:快速、准确,一次插合即可完成导通、耐压、绝缘等常规电性能参数的自动检测。彻底改变了如上所述采用单参数测试仪(耐压测试仪、绝缘电阻测试仪和接触电阻测试仪等),需多次插拔变换仪器和需多次变换二至三副测试工装的传统操作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适用于在线检测。 仪器能在测试前进行自检和环境检测,判断仪器和环境条件是否正常。仪器用于器件品质检验的可靠性高。 能将被检的连接器、线束及电路板等互连器件与仪器的记忆内存(样线)信息进行比较后自动作出合格与否的判断。便于操作员掌握,不易出现差错。 仪器有内置电脑,能自动将检测结果打印输出,以便查询记录,使用十分方便。 仪器的液晶显示屏能直观显示各种设置参数条件和检测结果。美国CIRRIS公司的TOUCHI仪器用图形触摸显示屏作为操作面板,简单的菜单提示操作者进行各项设置。从电阻到电压的设置,到文件的命名,只需用手指轻轻一触。 仪器备有声光报警,用显示屏上出现醒目的绿色或红色符号,配上相应的声音提示合格与否。为方便操作,有的仪器后面有外接端子,可接脚踏控制开关。仪器可通过微带(排线)与探针检测台配套使用。如日本JSP弹簧探针株式会社生产各种形状探头的弹簧探针,其最小直径达0.2mm,最小间距达0.3mm,用其制作探针检测台与仪器配套使用,可十分有效地解决小型化、高密度的互连器件在线检测问题。有部分型号仪器不但能测绝缘高电阻,还能测低的导通阻抗,用四线模式可以把转接线的电阻归零,检查导通回路中有否工艺不良等因素引起的高电阻接点,电阻测量精度可达0.001Ω。 2) 漏电流的设定 在使用耐压测试仪进行介质耐压检验时,漏电流的设定很重要,应严格按产品技术条件所引用的试验方法设定漏电流阈值。如某矩形电连接器技术条件规定,耐压试验时漏电流不应超过1mA,而作者在实际仪器操作时将漏电流设定得太低为0.5 mA,结果造成仪器报警的“假击穿”现象。由于极大的泄漏电流对连接器或同轴接触件的电参数或物理特性会产生有害的影响,故试验时泄漏电流的最大值应限制在5 mA以内。通常产品技术条件规定耐压试验时的漏电流不应超过1 mA,也有部分连接器技术条件,如GB101-86小圆形快速分离耐环境电连接器总规范规定,耐压试验的最大漏电流不应超过2 mA。 3) 检验工装的影响 介质耐压检验工装和绝缘电阻检验工装是通用的,以保证在所有接触件之间和接触件与壳体间施加规定电压持续1分钟,检测有否放电、飞弧和击穿等现象。但目前有相当多的电连接器生产厂没有采用上述检验工装,而是用连接仪器的两根表棒随机进行点与点、点与壳体间的耐压检验,这种检验方法可靠性较差,极易产生错、漏检。 4)绝缘电阻检验不能替代介质耐压检验 有些人认为,绝缘电阻足够高的连接器再进行耐压检验是多此一举。而且耐压检验时电压很高,操作人员也较危险,对被检连接器也没好处。因此,有不少人不太愿意进行耐压试验。事实上,测量绝缘电阻与耐压检验之间的区别在于,测量绝缘电阻的电压是直流,而耐压检验是用交流电压。另外,测量绝缘电阻用的电源功率大大低于交流耐压检验的电源功率。因此,绝缘电阻高的连接器,不一定能承受较高的交流电压。因为目前测量绝缘电阻用的兆欧表,虽然测量电压很高,有的达几仟伏,但输出功率不大,即使测量端短路,也仅仅是10mA左右,不可能因使用兆欧表不当而引起触电死亡事故。而交流耐压检验功率往往高得多,必须重视人身及设备的安全,连接器绝缘体内部缺陷,只有在大功率、高电压情况下才能发现。绝缘和耐压是不能等同的。清洁干燥的绝缘体尽管有高的绝缘电阻,但能发生不能经受介质耐压检验的故障。反之,一个脏的损伤的绝缘体其绝缘电阻虽然低,但在高电压下也可能不会被击穿。
8. 双重绝缘是兼有什么的绝缘
1类工具它不仅依靠基本绝缘、双重绝缘、加强绝缘来防止触电,它还包括了一个附加的安全措施,把可触及的部件与地线连接在一起,以保证在基本绝缘万一失效的情况下可触及导体部件不会变成带电体。
2类工具它不仅依靠基本绝缘来防止触电,而且包括了一个附加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但不需要提供防护性接地或依靠安装条件。
说的通俗点就是,1类工具是带地线的。它的绝缘等级可以是基本、双重、加强绝缘,根据GB3883.1规定,只要是带地线的手持式电动工具都是1类工具。
2类工具就是防护等级至少有双重绝缘(基本+附加),或者加强绝缘。1类工具和2类工具的电器强度(高压测试)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