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滤光片切割工艺流程
工艺:来料检验-投料检验-切割-摆片-滚圆/仿型-上篮-清洗-外观检验-镀膜-下片-检测指标-投料-擦拭-品保检验-出货。
所用的设备有:分光仪-切割机-研磨机-抛光机--仿型机-机床-镀膜机。滤光片用来选取所需辐射波段的光学器件。滤光片的一个共性,就是没有任何滤光片能让天体的成像变得更明亮,因为所有的滤光片都会吸收某些波长,从而使物体变得更暗。
2. 滤光片的镀膜 工艺
彩色滤光片并不是一片滤光片,它分为许多种如红色滤光片,绿色滤光片,紫色滤光片,蓝色滤光片,黄色滤光片,每种滤光片都能透过它本身的颜色。它们可以是长波通型也可以是带通型。
如果是长波通型,除了透过本身颜色的光波段外,还可以透过紧接着比这个波段更长的波段,甚至包括近红外波长。它们可以分为镀膜型 彩色滤光片和有色玻璃两种。
3. 滤光片生产流程图
谢邀,
其实在极米君之前的回答里有涉猎到这一块,
今天我就专门,详细的来聊聊液晶电视。
其实无论是液晶电视、OLED电视,还是现在市场大热的激光电视,其工作原理都是相似的,下图是一个视频信号输入电视后到最终电视机呈现画面的一个简易流程图。视频信号输入好理解,无论我们是看在线片源,还是通过HDMI或者USB观看本地片源,都属于视频信号输入,视频信号输入后电视机会对信号进行解码、比例模式缩放、画质处理等一些工作,最终转化成屏幕可以接收的信号,通过OLED屏、液晶屏或者是激光电视光机将画面呈现出来。
看到这里我们就知道了,无论是OLED电视、液晶电视、激光电视,其工作原理都是大同小异的,他们之间真正的区别就在成像原理上,所以了解液晶电视的工作原理,本质上是了解液晶面板的工作原理
液晶面板典型结构,是将设有透明电极的两块玻璃基板用环氧类黏合剂进行封合,并把液晶封入其中,与液晶相接的玻璃基板表面有一层取向膜,控制液晶的排列。由于液晶本身是不发光的,所以液晶面板还会有背光源以及彩色滤光片来最终实现彩色画面显示,通常液晶面板的每个像素有三个液晶单元格组成,分别对应红、绿、蓝三原色。而我们常说的假4K电视,实际上就是像素里增加了红、绿、蓝之外的颜色,如黄色、白色等。
液晶面板的结构知道了,我们就容易理解它的工作原理了,这里为了通俗易懂,极米君用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方法讲,大家可以配合上面的简易结构泡面图来理解。液晶面板显示彩色的光,其实就像我们拿一个白光手电筒,手电筒光线打过红色的半透明纸张时,我们所看到的就是红光(绿色、蓝色同理),手电筒就相当于背光源,红色透明纸就相当于彩色滤光片。那么液晶在液晶面板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液晶在通电时,排列会变的有序,背光源的光线便可以通过,屏幕就会发光;反之,不通电时排序就会变的混乱,背光源的光线就会被阻挡。
液晶电视工作原理了解了,其实我们也就不难发现,为什么现在各大电视厂商都在OLED电视、激光电视以及Micro LED上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力量。
亮度、对比度、色域低
液晶分子自身不会发光,,需要靠外界光源辅助发光,这使得液晶电视的亮度提升困难。由Dolby实验室、迪斯尼、环球影业、华纳兄弟、索尼、LG、Samsung等公司组成的超高清联盟(UHD Alliance)所推出的Ultra HD Premium标准规范,就明确表示对于 4K 电视而言,亮度必须达到 1000 nits 的最高亮度,以及小于0.05 nits的黑度。
但是而由于液晶分子本身不发光,需要依靠背光源才能发光,这使得液晶面板的亮度提升困难。同时由于背光源始终处于点亮的状态,为了要得到全黑的画面,液晶分子必须完全把来自背光源的光阻挡,但是从物理特性上来说,这是一个无法达到的理想状态,即使是顶级的液晶面板依然会有一些漏光现象,所以液晶面板的对比度也较难提升。
尽管屏幕厂商对液晶面板的背光源,滤光片等进行了大量的改良升级,推出了QLED、量子点等新技术,来提升亮度、对比度等关键指标,但是从大环境来看着更像是液晶技术在做的最后挣扎。OLED电视属于自发光,亮度较为容易提升,且可以做到全黑,所以对比度也会更高,Ultra HD Premium标准规范也明确表示,如果是 OLED 电视,最高亮度要达到 540 nits,黑度小于 0.0005 nits即可。
当然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大多数OLED电视都可以做到HDR显示,而绝大多数液晶电视只能实现HDR解码的原因之一。
色域低
Ultra HD Premium标准规范的另一个要求就是色域,它明确表示必须能够覆盖 90%以上的 DCI P3 色域标准。液晶面板显示彩色主要依靠的是滤光片,这就大大压低了液晶面板呈现色彩的天花板,液晶面板现在做的所有改良升级,其实都只是OLED和激光电视的开始,OLED电视的色域可以轻松实现90%以上DCI P3色域覆盖,极米激光电视皓LUEN 4K通过独有的原彩色轮更是实现了100%的DCI P3色域覆盖。
而之所以说这只是OLED电视和激光电视开始的原因,是双色激光电视则已经可以实现更高色域标准BT2020的82%覆盖,未来的三色激光电视更是可以实现100%的BT2020覆盖,这些都是液晶技术望尘莫及的。与自然光色域相比较,传统显示设备只能再现人眼所见颜色的30%,而激光显示方式可覆盖90%,达到90多万种颜色,这也是各大电视厂商在激光电视上不断发力布局的原因,因为激光显示代表着未来。
响应时间过慢
由于液晶的特性,其响应速度比较慢。当画面移动较快时,像素点对输入信号的反应速度跟不上,在信号输出时就会出现变形,这也就是为什么液晶电视即使是在小尺寸电视上播放球赛等高速运动画面时,也极易产生拖尾、掉帧现象的原因之一。
大屏成本高、光学污染、视觉舒适性差
液晶面板的材料一般采用玻璃,容易破碎,再加上每一个像素都十分细小,常常会造成个别的像素坏掉的现象,俗称“坏点”,这是无法维修补救的,所以大屏液晶电视的生产成本极高,百英寸的电视价格都在六位数以上。当然这对土豪玩家来说并不是大问题,真正的大问题是液晶大屏化后带来的光学污染。大尺寸液晶通常会存在炫光和高频蓝光的问题,长时间受这种光学污染的刺激,会导致视网膜水肿、模糊,严重的会破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甚至使视力受到影响,所以液晶电视越大所需要的安全观看距离就越大,常规来说,70英寸的液晶电视就需要七米以上的安全观看距离,而这也就失去了大屏所带来的视觉沉浸感,且大多数家庭都无法满足。而激光电视采用漫反射原理,光线进入人眼的方式更加柔和,近距离观看大屏可以带来更好的视觉舒适性,这也是为什么电影院始终采用投影作为显示设备的主要原因,这样可以更好的照顾到远近不同观看距离的观众。
4. 彩色滤光片的工艺流程
一、TFT-LCD的制造工艺流程有以下几部分
①、在TFT基板上形成 TFT 阵列;
②、在彩色滤光片基板上形成彩色滤光图案及 ITO 导电层;
③、用两块基板形成液晶盒;
④、安装外围电路、组装背光源等的模块组装。
二、在 TFT基板上形成TFT阵列的工艺
现已实现产业化的 TFT 类型包括:非晶硅 TFT ( a-Si TFT )、多晶硅 TFT ( p-Si TFT )、单晶硅 TFT(c-Si TFT) 几种。目前使用的仍是 a-Si TFT 。
a-Si TFT的制造工艺如下:
①、先在硼硅玻璃基板上溅射栅极材料膜,经掩膜曝光、显影、干法蚀刻后形成栅极布线图案。一般掩膜曝光用步进曝光机。
②、用 PECVD 法进行连续成膜,形成 SiNx 膜、非掺杂 a-Si 膜,掺磷 n+a-Si 膜。然后再进行掩膜曝光及干法蚀刻形成 TFT 部分的 a-Si 图案。
③、用溅射成膜法形成透明电极( ITO 膜),再经掩膜曝光及湿法蚀刻形成显示电极图案。
④、栅极端部绝缘膜的接触孔图案形成则是使用掩膜曝光及干法蚀刻法。
⑤、将 AL 等进行溅射成膜,用掩膜曝光、蚀刻形成 TFT 的源极、漏极以及信号线图案。用 PECVD 法形成保护绝缘膜,再用掩膜曝光及干法蚀刻进行绝缘膜的蚀刻成形, ( 该保护膜用于对栅极以及信号线电极端部和显示电极的保护 ) 。
TFT阵列工艺是 TFT-LCD制造工艺的关键 , 也是设备投资很多的部分,整个工艺要求在很高的净化条件(例如 10 级)下进行。
三、 在彩色滤光片( CF )基板上形成彩色滤光图案的工艺
彩色滤光片着色部分的形成方法有染料法、颜料分散法、印刷法、电解沉积法、喷墨法。目前以颜料分散法为主。
颜料分散法的是将颗粒均匀的微细颜料(平均粒径小于 0.1 μ m ) (R 、 G 、 B 三色 ) 分散在透明感光树脂中。然后将它们依次用涂敷、曝光、显影工艺方法,依次形成 R. G. B 三色图案。在制造中使用光蚀刻技术,所用装置主要是涂敷、曝光、显影装置。
为了防止漏光,在 RGB 三色交界处一般都要加黑矩阵( BM )。以往多用溅射法形成单层金属铬膜,现在也有改用金属铬和氧化铬复合型的 BM 膜或树脂混合碳的树脂型 BM 。
此外,还需要在 BM 上制作一层保护膜及形成 IT0 电极 , 由于带有彩色滤光片的基板是作为液晶屏的前基板与带有 TFT 的后基板一起构成液晶盒。所以必须关注好定位问题,使彩色滤光片的各单元与 TFT 基板各像素相对应。
5. 滤光片切割工艺流程视频
超宽动态摄像机是能够令摄像机逆光环境下也能清晰的拍摄出大量优秀的监控视频。
使得光线强的空间不会曝光,光线暗的空间也不会看不清楚。通俗点说,超宽动态摄像机就是能很好的适应统一场景中不同部分光线强弱差别较大的情况,并能够在最终的视频中淡化这种光线亮度差异,使整个画面每一个部分都能清晰可辨。ICR是可能是指彩转黑 还有一个和它相似的是IRC,全称是IR-cut,意为双滤光片功能即滤光片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