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径千分尺的分度值为(外径千分尺的分度原理)

海潮机械 2023-01-15 17:31 编辑:admin 50阅读

1. 外径千分尺的分度原理

普通外径千分尺读数比较简单,微分套筒一周均匀刻有50的分度,微分螺丝的螺距一般为0.5mm,所以其分度值为0.01mm。

毫米刻度在固定套筒上,每0.5mm一个刻度。因此,大于0.5mm的整个数(大数)在固定套筒上读取,小于0.5mm的读数(小数),在微分筒上读出:如微分筒转过了34个分度数,(小于0.5mm)即读数为34*0.01mm=0.34mm.

2. 外径千分尺的分度原理是什么

数字千分尺可在公制和英制间转换,公制是mm,英制是英寸,直接读数即可,而且它显示读数单位。

千分尺的读数原理是将螺杆的角位移变成直线位移(水平位移)来进行长度测量,是依据螺旋放大的原理制成的,即螺杆在螺母中旋转一周,螺杆便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的距离。因此,沿轴线方向移动的微小距离,就能用圆周上的读数表示出来。螺旋测微器的精密螺纹的螺距是0.5mm,可动刻度有50个等分刻度,可动刻度旋转一周,测微螺杆可前进或后退0.5mm,因此旋转每个小分度,相当于测微螺杆前进或推后0.5/50=0.01mm。

3. 千分尺量外径方法

测齿数为奇数的外径方法如下:

单数齿轮的齿顶圆和偶数齿的测量方法不同,齿顶圆直径等于轮毂孔径加内孔壁到齿顶距离的2倍。

知道齿顶圆直径可查表求跨棒距,也可用一下方法:

测量跨棒距首先要选择量棒,量棒直径精度很高一般在0.001mm,直径的选择一般是让量棒和齿轮齿面接触点在节圆附近,并且量棒要高出齿顶,经验为模数的1.732倍(如果内齿1.414倍)可以在此尺寸附近用已有的量棒。

如果偶数齿,对半均分齿数,奇数齿一边多一个齿,另一边少一个齿。

然后用外径千分尺测量量棒最高点之间的距离即可

4. 外径千分尺介绍

(1)检查:拿出外径干分尺,进行外观、刻度、锁紧装置、微分筒等进行基本检查;(2)清洁:进行外径千分尺的表面+测砧+测微螺杆进行清洁;

(3)校零:使用标准校零块进行校零(注意如果有误差,进行读取误差值,在最终结果上进行加或者减),最好不要用校零手柄旋转固定套筒进行校零,这样会降低外径千分尺精度。

(4)读数:微分筒+固定套筒;(5)记录:最好测量一个结果,测两次,可以更好的保证数据的精确性;

(6)清洁;

(7)归位;

5. 内径千分尺原理

1、外观三爪内径千分尺及校对环规的测量面上不应有影响使用性能的锈蚀、碰伤、划痕、裂测量面上不应有影响使用性能的锈蚀、碰伤、划痕、裂纹等缺陷。测量面上不应有影响使用性能的锈蚀、碰伤、划痕、裂纹等缺陷。

2、材料测量爪、塔形阿基米德螺旋体或移动锥体应选择合金工具钢或其他类似性能的材料制造,其测量面宜镶硬质合金或其他耐磨材料。

3、测量面测量爪的测量面应为圆弧形,其圆弧形的曲率半径应小于测量下限的1/2。合金工具钢测量面的硬度不应小于760HV1(或62HRC),不锈钢测量面的硬度不应小于575HV5(或53HRC)。测量面的边缘应倒钝,其表面粗糙度Ra值不应大于0.20μm。

6. 外径千分尺工作原理

根据螺旋运动原理,当微分筒(又称可动刻度筒)旋转一周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0.5毫米。

这样,当微分筒旋转一个分度后,它转过了1/50周,这时螺杆沿轴线移动了1/50×0.5毫米=0.01毫米,因此,使用千分尺可以准确读出0.01毫米的数值。

7. 外径千分尺原理及使用方法

先粗测被测物的尺寸,根据粗测的尺寸选择外径千分尺,然后用标准杆把基本尺寸调好,再拿去测量被测物的外径,通过微调螺丝调节来测量被测物的精确尺寸。

8. 外径千分尺的测量原理

1.1、用游标卡尺测量大外径

这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测量公差等级高于IT10的工件。为减少测量误差,卡尺的测量臂不能太长,因而测量范围常在1000mm以下,且只适用于所测直径靠近工件端面的情形。

1.2、用外径千分尺和卡规测量大外径

这也是目前生产车间广泛采用的计量器具,可测量的大尺寸一般在500〜2000mm之间。部分测量表式卡规可测量6 000mm以上的大尺。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为:量块和校棒的误差、千分尺测量时测头偏移引起的误差、温度产生的误差、千分尺受力变形引起的误差和测量面平行度产生的误差等。

1.3、用线尺测量大内径

所谓基线尺就是采用低线胀系数材料制成的一段钢丝,原大地测量中的一中基准测量器具,具有非常高的精度,而且温度特性好。

通过上面三种直接测量仪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测量原理决定这类计量器具必然存在大尺寸测量弱点,如计量器具体积大、重量大难以操作;同时受力变形也大,受温度影响大,测量精度低和计量器具的制造成本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