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筒连续变倍显微镜(显微镜镜筒倍数)

海潮机械 2023-01-04 21:59 编辑:admin 245阅读

1. 显微镜镜筒倍数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

(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4)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5)物镜转换器(旋转器)简称“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

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转换物镜后,不允许使用粗调节器,只能用细调节器,使像清晰。

(6)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7)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粗调节器(粗准焦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细调节器(细准焦螺旋):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2、照明部分

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1)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2)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①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

②光圈(虹彩光圈):在聚光镜下方,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其外侧伸出一柄,推动它可调节其开孔的大小,以调节光量。

3、光学部分

(1)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

(2)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最长的刻有“100×”符号的为油镜,此外,在高倍镜和油镜上还常加有一圈不同颜色的线,以示区别。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如物镜为10×,目镜为10×,其放大倍数就为10×10=100。

显微镜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呈负相关,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呈正相关。即目镜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低;物镜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高。

光学显微镜成像原理:

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和反光镜组成。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焦距不同。物镜的凸透镜焦距小于目镜的凸透镜的焦距。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目镜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该实像又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经显微镜到人眼的物体都成倒立放大的虚像。反光镜用来反射,照亮被观察的物体。反光镜一般有两个反射面:一个是平面镜,在光线较强时使用;一个是凹面镜,在光线较弱时使用,可会聚光线。

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1、搬动显微镜时,要一手握镜臂,一手扶镜座,两上臂紧靠胸壁。切勿一手斜提,前后摆动,以防镜头或其他零件跌落。

2、观察标本时,显微镜离实验台边缘应保持一定距离(5cm),以免显微镜翻倒落地。镜柱与镜臂间的倾斜角度不得超过45度,用完立即还原。

3、使用时要严格按步骤操作,熟悉显微镜各部件性能,掌握粗、细调节钮的转动方向与镜筒升降关系。转动粗调节钮向下时,眼睛必须注视物镜头。

4、观察带有液体的临时标本时要加盖片,不能使用倾斜关节,以免液体污染镜头和显微镜。

5、粗、细调节钮要配合使用,细调节钮不能单方向过度旋转,调节焦距时,要从侧面注视镜筒下降,以免压坏标本和镜头。

2. 显微镜倍数有多少

普通光学显微镜通过提高和改善透镜的性能,使放大率达到1000—1500倍左右,但一直末超过2000倍。

电子显微镜最大放大倍率超过300万倍,而光学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率约为2000倍,所以通过电子显微镜就能直接观察到某些重金属的原子和晶体中排列整齐的原子点阵。

光学显微镜不仅有能放大千余倍的光学显微镜,而且有放大几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使我们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普通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中,大部分要通过显微镜来完成,因此,显微镜性能的好坏是做好观察实验的关键。

3. 显微镜 目镜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与长度成正比,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看得越清;目镜放大倍数与长度成反比,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看的越不清。

4. 显微镜物镜倍数

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的整体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目镜的功能是把物镜所成的实像放大成虚像。

例子:你可以自己画一个标准点的光路图,看看一倍焦距以内的物体在与光心距离不同时的像的大小规律。

5. 普通显微镜物镜倍数

很多人在使用显微镜,但对显微镜的相关专业知识并不了解,只是知道怎么去操作,但对于一些基本常识可能都不怎么清楚,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有关显微镜的放大倍率是如何计算的?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很简单的问题嘛,但实际还是有点小复杂的。

首先我们来举个例子来说:当体视显微镜目镜的倍率为10倍,变倍体变倍范围是:0.7X-4.5X,附加物镜为:2X。那它的光学放大倍率为:10乘0.7乘2得到这款显微镜的最低倍率为:14倍,那最大倍数为:10乘4.5乘2等于90倍,那这款体视显微镜的光学总放大倍率就是14倍到90倍。当然这只是显微镜主机的实际放大倍率。接下来是显微镜数码放大倍率。比如显示器的尺寸为17寸,用的是1/3的显微镜摄像头,那对照下面的表显微镜摄像头的数字放大倍率是:72倍。那显微镜的数码放大倍率安计算公式计法是:以上面体视显微镜的配置算,变倍体是0.7X-4.5X,附加物镜是2X。摄像目镜为1(如摄像目镜无倍数不用加入计算)。按照公式:物镜X摄像目镜放大率X数字放大率,数码放大最小倍率为:0.7乘2乘1乘72等于:100.8倍,数码放大最大倍率为:4.5乘2乘1乘72等于:648倍.那数码放大倍数范围就是100.8倍到648倍. 这样的话就会出现两个公式:1、光学总放大倍率=目镜的倍率X物镜放大倍率 2、数字总放大倍率=物镜X摄像目镜放大率X数字放大率 这公式对于任何一台显微镜都合适,无论是金相显微镜,生物显微镜等等。

6. 一般显微镜倍数

电子显微镜应该可以放大到几十万倍。显微镜是人们探索微观世界的有力工具。一般食盐实验室使用的显微镜能够放大几十到几百倍,高级点的可以放大到上千或几千倍,要求再高,光学显微镜就无能为力了。显微镜由物镜(靠近物体)和目镜组成,它们是两组具有放大作用的透镜组,目镜和物镜的纺大率的成绩,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以通过搭配得到不同的纺大率,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7. 显微镜 倍数

显微镜放大倍数有两种概念,一种是光学放大倍数,一种是数码放大倍数(只有连接成像设备时才会涉及到数码放大倍数)。

光学放大倍数:是指我们从显微镜目镜中观测到物体被放大后的倍数。光学放大倍数的计算方式比较简单,即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数码放大倍数:数码放大是指外接设备后,显示到图像上的放大倍数,目前市场上较多的是用三目显微镜,通过CCD设备连接至电脑、监视器或者电视机上进行成像观察,以减轻眼睛的疲劳,同时也便于与他人分享。

显微镜的倍数是相对而言的,没有完全的低倍与高倍,一般显微镜,转换的是物镜,目镜一般不变,所以用10倍物镜如果是低倍则40倍物镜就是高倍,没有明确的界限,低倍镜倍数小,看到的细胞数目多,高倍镜倍数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多,但视野较暗。 反而不清楚。

现在的教学实验室中的大多是光学显微镜,一般目镜为10倍和20倍,物镜有4倍、10倍、40倍、100倍(油镜),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所以,一般也就是40-2000倍.

8. 显微镜镜筒倍数怎么算

如果你的目镜是10×的,物镜是40×,那就是: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10×40=400倍

如果目镜是10×的,物镜是10×的,那就是放大100倍

如果目镜是10×的,物镜是100×的,那就是放大1000倍

9. 显微镜倍数与镜筒长短关系

望远镜的倍数是指目镜把物镜所成的像放大的倍数,与显微镜的倍数含义不同,与照相机的倍数含义是一样的。原理:物近像远像变大。倍数越大,镜筒要越长。变焦范围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