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度计如何(硬度计如何做msa)

海潮机械 2023-01-14 03:15 编辑:admin 294阅读

1. 硬度计如何做msa

方差分析是检验若干个均值相等的比较好的方法,在统计推断领域中作为最重要的方法。尤其在只研究一个因子的情况时,也被叫做单因子方差分析(ANOVA)。ANOVA原理的前提条件是:1.正态假定:假定因子有K个水平,每一个水平下服从正态分布,i=1,2,3,4…,k,每一水平下的指标便构成一个整体。

2.方差相等:因子在每一水平下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3.数据相对独立:对于第i个水平下收集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在满足上述三个前提条件下,在做出H0零假设和H1备择假设。

方差分析这一名称来源于把总变异性分解为它的分量。即SSt(总校正平方和)=SSa(处理平方和)+SSe(误差平方和)。数理上可证明上式,并有自由度的定义。之后对应的平方和除以对应的自由度后,得到MSa和MSe,MSa/MSe=F,此时该比值为F统计量,满足F分布,求得P,来进行原先H0和H1的假设检验。————————————分割线下是具体例子——————————————————————————————已知实验,试件在不同温度下的硬度,单因子,水平有四个,分别300℃,500℃,750℃,800℃。以下分析在minitab中进行,我用截图的形式说明。上图是实验数据。上图说明数据满足正态分布ANOVA分析结果生成。上面的结果详细说明方差分析的具体过程,自由度,以及F统计量。P=0.008<0.05,表明备择假设成立,拒绝零假设。

因此分析表明,温度变化时,至少有一组试件硬度会受温度影响。

温度对硬度有显著影响。————————————————————————————————————————————补充多因子的析因设计结果方差分析。C5,C6,C7为因子,都为二水平。响应为蚀刻率。上述为项目报表。———————————————————分割线下讲述回归方法—————————————————————————————————————————————方差分析常常对应因子是离散的,响应为连续的模型分析,而回归则是因子和响应都是连续的模型描述。

这种拟合数据方程的一般方法称为回归分析。

我们主要是拟合线性回归模型,而且回归分析常用于分析无计划实验所得的数据。

假如我们现在做一个实验,建立聚合物的黏度与温度和催化剂进料速度之间的经验模型。

我们可以用方程y=β0+β1X1+β2X2+ε来描述,y表示黏度,X1表示温度,X2表示催化剂进料速度。

这个类型的模型称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当然可以再考虑X1与X2的交互作用,及对应参数β12,但是我们在线性回归中,常把这种交互作用重新定义为β3X3,这里我们不考虑响应曲面的形状。

β参数的计算由最小二乘法可以得到其无偏估计。以下是上面例子的具体回归分析。

把数据输入,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且检验正确。由于中间的最小二乘法计算并没有列出,因此我自己动手算了一遍,方便大家理解中间计算。结合这些实例,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很清楚了。

2. 硬度计怎么操作

1)校正前

    ①检查硬度计是否影响测量精度的外观缺陷。

②检查硬度计指示表指针是否归零。

(2)校正中

    ①将待测硬度计与校正合格的硬度计分别对三种不同硬度的材料进行比较校正,其两者的示值差即为误差值。

    ②检验中受力方向要与被测面垂直,且均匀用力。

③硬度计取用时要小心轻放,不可掉落地上。

(3)校正后

    ①硬度计出现异常时,转校验单位判定是否暂停使用,重新校验或报废处理。

    ②严格按照硬度计的测量范围进行相关材料的测量,使用后应放回包装盒中。

3. 硬度计作用

标准硬度块

标准硬度块主要是用于检定硬度计工作时的误差是否在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中规定的误差范围内。每个

标准 硬度块上均刻有序列号,可保证其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追溯性。标准块均采用材料制成,可保证硬度 计硬度值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 硬度计操作

首先需要安装布氏硬度计的压头与试台,而设备的压头部分需要用无酸的汽油进行清洗,从而防止生锈,在擦拭过程中要用质地较软的纱布来进行,然后把压头装入主轴内,通过螺钉轻轻压入压头之内,接下来就是把要测定的试样平稳而密合的放在仪器的试台上,通过转动手轮使得试样在压头与固定杆之间,此时,就可以进行试验力的选择,以及试验力保持时间的选择,在选择之前,需要先打开电源开关,然后按动保持时间按钮。

这时就开始了正式的测定,通过启动按钮布氏硬度计可以自动完成一人工作的循环,等待试验结束之后,可以取下试样,然后在显微镜下面对测量试样进行表面压痕的取数,一般在中午的自然光线下比较好,这样取数比较准确。

5. 硬度计原理及使用

硬度扫描仪工作原理:

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经过扩束透镜和光束整形镜,变成一束直径较大的平行光束,长通分色反射镜使光束偏转90度,经过物镜会聚在物镜的焦点上,样品中的荧光物质在激光的激发下发射沿各个方向的荧光,一部分荧光经过物镜、长通分色反射镜、聚焦透镜、会聚在聚焦物镜的焦点处,再通过焦点处的针孔,由检测器接收。 

只有在物镜的焦平面上发出的荧光才够到达检测器,其它位置发出的光均不能过针孔。由于物镜和会聚透镜的焦点在同一光轴上,因而称这种方式成像的硬度计为共聚焦硬度计为共聚硬度计。

6. 硬度计如何做测量系统分析

HL手提式硬度计(里氏硬度计),测量方便,利用冲击球头冲击硬度表面后,产生弹跳;利用冲头在距试样表面1mm处的回弹速度与冲击速度的比值计算硬度,公式:里氏硬度HL=1000×VB(回弹速度)/ VA(冲击速度)。

7. 硬度计的操作方法

)实验时将试样放在工作台5上,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手轮2,使工作台上升至试样与压头12接触(注意:靠近压头时应缓慢上升工作台,不得冲击压头);

2)继续转动手轮,带动指示器表盘9的指针转动,小指针从黑点对准红点后停止转动手轮,随后转动指示器表盘使大针对准“0”;

3)向前搬动加卸试验力手柄1,加载荷,停留5-7秒;

4)扳回搬动加卸试验力手柄1,卸载,这时指示器指针所指示的读数即为所求的硬度值。

8. 硬度计使用方法图解

1、打开硬度计的电源,旋转试验力变换手轮,选择试验力。

2、硬度计按方向键移选择表, 1适用于有色金属, 2适用于黑色金属,按ENTER键确认,主屏幕弹出转换表,按ENTER键确认,主屏幕状态显示出所选硬度值转换标尺。

3、按方向键,弹出DWELL保荷时间菜单,选择加荷时间。

4、按方向键,弹出FUNCTION菜单。选择**个选项Single, 按ENTER键确认,硬度计开始进入工作状态。

5、转动压头与物镜转换罩壳,使10×物镜位于主体正前方位置。

6、转动升降丝杆使试验台上升,直至试样表面清晰成像。硬度计如果在目镜中观察到的像模糊,可转动目镜前部镜头,直至清晰为止。

7、转动转换罩壳,使压头位于主体前方,按面板START键,硬度计开始加载、保载、卸载。

8、转动转换罩壳,使10×物镜位于主体正前方位置,观察目镜中的压痕成像。

9、移动目镜的刻线,使其逐步靠拢,当刻线内侧无限接近时,两刻线内侧之间位于无光隙的临界状态时,按面板CLR键,这时主屏幕上的d1的值为零。

10、移动右边手轮使刻线分开,移动目镜左侧鼓轮,使左边的刻线移动与压痕左边外形交点相切,移动右边刻线内侧与压痕外形交点相切,按下目镜上测量按钮,对角线d1测量完成,目镜转动90度,测量对角线d2,按下测量按钮,主屏幕显示本次测量的值和所转换的的硬度值。一次试验结束。

11.如果认为测量有误差,可重复上述程序再次测量。

9. 硬度计是什么

洛氏硬度计

(1) 将丝杠顶面及工作台上下端面擦净,将工作台置于丝杠台上;

(2) 将试件支撑面擦净置于工作台上,旋转手轮使工作台缓慢上升并顶起压头,至小指针指向红点,大指针旋转3圈垂直向上为止;

(3) 旋转指示器外壳,使C、B之间长刻线与大指针对正;

(4) 拉动加荷手柄,施加主试验力,指示器的大指针按逆时针方向转动;

(5) 当指示针转动停止下来后,即可将卸荷手柄推回,卸除主试验力;

(6) 从指示器上相应的标尺读数;

(7) 转动手轮使试件下降,再移动试件,按以上(2)-(6)步骤进行新的试验;

(8) 试验结束后用防尘罩将机器盖好。

橡胶硬度计

日本得乐或ASKER手持式橡胶硬度计使用方法

(1)手持橡胶硬度计计测量橡胶硬度时,手握硬度计,使硬度计的底面平行于被测工件,以一定的速度垂直压下,使硬度计与工件表面贴合。根据标准规定,作用一定时间后,读取表盘读数、即为硬度。

(2)将硬度计装在测试台测量硬度,测量速度不超过3.2mm/sec,加载力(A、E型为1kgf,D型为5kgf),A/D型受压面直径为φ18mm。

(3)工件的测量点应距离工件边缘12mm以上,每个测量点间隔应大于6mm,正常情况下,被测量工件要求厚度超过6mm,E型的要求厚度超过10mm。

(4)测量环境:温度23°C±2,湿度50±5%,测量时,应取平均值,如果用A型测量,数值在50,则表示为A50。

里氏硬度计

里氏硬度计测试曲面工件的使用方法

(1)将被检测物体平放于地面,必须保证绝对平稳,不得有任何晃动,被检测位置不得有悬空状态,必要时需加支撑块;

(2)打开硬度计→物体的材料设置→硬度值设置(HRC\HRB\HB)→硬度检测方向设置→开始硬度检测;

(3)将冲击装置压紧在被测表面并向下按一下,1s后再按硬度计上面凸出的小圆柱,硬度值就会自动显示出来,在这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将冲击装置放稳,方向也应与被测面保持垂直状态;

(4)每个检测部位应至少测试3个点,两测试点之间距离应≥3mm,测试完后取平均值做为该部位硬度,并记录,然后进入下一个部位检测;

(5)里氏硬度计测试结果与物体的要求进行比较,达到要求为合格,转入下一道工序;不合格则转入隔离区,记录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