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有机肥造粒机(有机肥造粒技术)

海潮机械 2023-01-22 04:55 编辑:admin 217阅读

1. 有机肥造粒技术

将硝尿磷钾熔体从造粒塔顶喷出,在塔内降落过程中边冷却边聚会成粒,这叫溶液造粒法。

2. 有机肥造粒技术要求

1) 将部分尿素连续加入至尿素熔融器中,通过蒸汽(导热油)锅炉提供热量,将尿素熔融成为液体状态。

2) 经由专用泵加压后将尿素料浆雾化并喷射到转鼓造粒机内的料幕上。

3) 同时部分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填充料等合格原料运送至各相关称重设备。

4) 称重后的粉状原料输送至混合机强力搅拌均匀。

5) 输送至转鼓造粒机内,与来自尿素熔融器熔化后的料浆充分接触,同时通入饱和蒸汽,物料借助转鼓造粒机旋转时产生的摩擦作用形成一滚动料床;滚动所产生的挤压力及尿素料浆提供的粘结力使物料粘聚成球。

6) 输送至回转式烘干机中,与来自热风炉中的热量进行热交换。

7) 输送至热筛分中分选颗粒,细小颗粒直接返回转鼓造粒机中,作为核心继续参与颗粒的粘聚成球。

8) 筛选后的半成品颗粒输送至回转式冷却机中,通过自然冷风或强制冷风冷却肥料。大颗粒经粉碎机粉碎后返回转鼓造粒机中继续参与成球。

9) 筛选后的合格产品输送至包膜机涂膜处理。

10) 输送至全自动包装秤称重、包装、入库。

11) 烘干、冷却及车间粉尘经旋风除尘器、迷宫式除尘室、湿法洗涤三级处理后排空排放。

3. 有机肥造粒技术视频

果生产线糖果生产线是生产糖果的流水线。制作糖果过程:调配糖浆,加热,倒入模具冷却成型(

真空熬糖设备糖果成型设备糖果包装机包装主要作用质量要求

硬糖制作特点‘硬糖制作的基本材料是砂糖,占硬糖的60%~75%。硬糖制造要解决的是,怎样将结晶的砂糖变成无定形的固体。

砂糖在水中溶解后从晶体状态变成无定形状态,需经脱水浓缩,当纯砂糖溶液经脱水浓缩后最终得到的还是结晶体,为了获得无定形既非晶体物质,必须加入某种能抑制结晶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砂糖溶液的溶解度,使砂糖溶液在过饱和时不出现结晶。

另一方面,通过提高糖溶液的粘度,也能减缓砂糖溶液从新排列成晶体体式的分子运动。缤纷水果味 糖 果特性硬糖属于无定形结构,没有固定的溶点,在70°以上逐渐溶化为半固体的可塑性糖体,在100°以上逐渐变为粘度较高的糖膏,在150°以上又转变为流动性很大的液体。使糖的主要成分是结晶的蔗糖。水分是硬糖区别其他类型糖果的明显标志,是构成硬糖坚硬脆裂的主要原因。水分低说明硬糖的干固物含量高,糖的浓度高。

要制造合格的硬糖,水分含量以控制在2%以下为佳、否则出来的硬糖,糖体的透明度差。由于含水高不硬不脆,在保质期内还容易返砂。

影响糖果的平衡相对湿度的因素有:①、糖果基本组成中结晶蔗糖、非结晶糖和水分的百分比。②、糖类以外其他物质(如酸、盐等)的存在。③、各种可溶性干固物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工艺流程真空熬煮硬糖生产工艺流程砂糖 淀粉 糖浆 配料 熔化 过滤 色素 香料 调味 料预 热蒸发 真空浓缩 冷却 调和 成形 冷却 挑选 包装 成品1、配料1)

物料平衡:物料平衡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干固物平衡,第二是还原糖平衡。硬糖的生产过程中物料因受热而发生化学变化,有的物质增加,有的物质减少,同时也必然引起物质的机械损耗,这一变化既放映了工艺的技术水平,也产生了技术的技术的经济后果。两个平衡的关系式可表示如下:产品收获干固物=各物料干固物+加工损耗干固物产品总还原糖=加入还原糖+生成还原糖2)

配料计算:①从糖果配方计算近似的组成,从已知的糖果配方进而了解其化学组成,可通过化验分析方法测定,也可通过计算来求得近似的组成,用两种方法来进行验证,在生产中是必要的。②从化验分析结果确定产品组成的原始配方。

3)、糖果生产所用主要原辅材料:①、甜味原料②、酸味剂③、胶体物质④、乳化剂和发泡剂⑤、着色剂和香味剂⑥、乳品及油脂⑦其他物质2、化糖化糖时加水量一般随着糖果产品的类型所具有的特征而异,就硬糖而言,加水量不足,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砂糖晶粒全部溶化,晶粒的存在有可能给生成过程和保藏过程带来“返砂”的危险,反之,加水过量,则将延长加热蒸发的周期,促使糖的过量转化并浪费能源。无疑,这两种结果都是生产上力求避免的。

硬糖生产中的加水量一般为配方物料总干固物的30%~35%。在实际生产中,加水量往往低于这个比例,而以提高糖液的温度来加快糖的溶化,这样,其结果常常带来溶化不完全的现象。产品透明度降低甚至混浊,严重的后果是,在加工过程中由于蔗糖微笑晶粒的存在,因而造成大面积返砂。

化糖操作应同时考虑溶化速度和溶化方式,溶化速度要求糖在溶化完全后的20min内及时将物料传递给下一个工序,溶化方式则要求设备能保证物料在最短时间内溶化完全。

3、糖的熬煮1)熬糖的作用:熬糖是硬糖工艺中的关键工序,熬糖的全部过程是要把溶液内的达部分水重新蒸发除去,使最终的硬糖膏达到很高的浓度和保留较低的残留水分。但是,糖液的蒸发和浓缩不同于其他视频,

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①当糖液达到较高浓度时,其粘度迅速提高,采用一般的加热蒸发方法很难去除糖膏中最后的多余水分。②硬糖最终要求产生一种玻璃状的无定型物态体系,这种特殊的质构也要求糖液的蒸发浓缩在一个持续的热过程中完成。

2)真空熬糖:为避免熬糖过程在较高温下进行而引起的化学变化,采用真空熬糖可降低糖液的沸点,减少受热。

真空熬糖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预热、真空蒸发和真空浓缩

4、成形熬到规定浓度的糖膏经过适度冷却,添加色素、调味料,混合均匀,即可成形。连续浇模成形:连续浇模成形的工艺特点是当熬好的糖膏还处于流变状态的液体时将液态糖浆定量地浇注入连续运行的模型盘内,然后迅速冷却和定形,最后从模盘内脱落分离。

5、包装熬煮糖果是一类含水量低并很容易吸收外界水汽的糖果。吸湿后产品发烊,返砂。因而降低或丧失了商品价值。因此,包装对于糖果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保护手段,包装的作用在于防止或延缓质变现象。合理的方法是给予熬煮糖果以密封包装,当硬糖处于与外界空气完全隔离的状态下,虽经长达数年的保藏,也不易察觉品质的变化。

主要设备1、真空熬糖设备。2、糖果成型设备。3、糖果包装机。

4. 有机肥造粒技术要领

简要说明

腐熟的有机肥一般需要两个阶段,即第一次高温堆肥腐熟发酵阶段和第二次陈化阶段。不稳定的有机物通过腐熟过程,通过微生物作用下,转化成稳定的腐殖质。其温度变化可以界定是否腐熟。

先说说第一阶段:通过配比原料基质,肥堆高氧吸收,产生高温,可降解挥发性固体大量减少,臭味逐渐降低,肥堆颜色逐渐变化,需保持良好的曝气和水分控制。

二次堆肥:温度初见降低,氧气吸收率降低,臭味完全消失。

相对于第一次堆肥腐熟来说,不能没有第二次堆肥,因为二次堆肥可以降解难降解的有机物,嗜温微生物菌落重新建立,从而有助于有机肥腐熟、减少植物毒性物质和抑制病原菌。

详细说明

温度升高阶段:有机肥腐熟温度上升到45℃,主要以放线菌、真菌和细菌为主,主要分解糖类和淀粉。甚至有源生物动物和动物参与。

高温阶段:腐熟温度达到45℃以上,嗜温微生物被抑制,嗜热主导。可溶解的有机物继续被氧化分解,复杂的有机物(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木质素)也开始被分解。50℃左右(嗜热真菌和放线菌);60℃左右(嗜热细菌和放线菌);70℃左右(大多微生物已经不能适应)。

最佳腐熟温度为55℃,这是因为大多微生物在该温度最活跃,最易分解有机物,病菌、虫卵、杂草种子大多数会被杀死。

降温降低阶段:嗜温微生物又开始大量繁殖,占据优势,对残余难分解的有机物作进一步分解。此时微生物活性下降,堆肥腐熟需氧量降低,温度下降,肥堆逐渐趋于稳定。

5. 肥料造粒技术

我国是肥料生产与消费大国,也是肥料创新与发展的大国。近年来,随着科技及市场的发展,新型肥料已经在肥料市场上占据很大的位置,推动了我国市场的发展。新型肥料的使用的前提是要得到大量的推广,但是推广时也要注意找对方法。

一、测土配方施肥带动肥料科技创新高潮

新型肥料是在传统肥料基础上的改进完善和创新突破,是肥料行业科技进步的集中体现。自农业部2004年在全国启动测土配方施肥行动10年来,我国的新型肥料大量涌现,成为农资行业创新发展最为活跃的一族。

新型肥料大量出现的核心内容是肥料科技的创新,其中包括:原材料的创新(比如大、中、微量元素的组配;有机与无机的结合;功能性成分与助剂的添加等)、工艺技术创新(譬如高塔造粒、化学合成、发酵制备等)、产品设计创新(譬如采用不同材料分层包被的缓控释肥、适应渠道灌溉的冲施肥、全溶速溶的滴灌肥、还有兼具防虫抗病的药肥等),最关键的是我国大规模推行的测土配方施肥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和理念的创新。

市场需求是新型肥料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近年来,我国传统的大宗化肥产能过剩,尤其在测土配方施肥缺啥补啥、需求多样化的今天,养分单一、配比固定、批量化生产,致使大化肥企业的批量化生产与农民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成了一对矛盾,过去畅通无阻的物流渠道出现了梗阻,成了大宗化肥的软筋和弱势。

依方配肥、二次加工,将过去直接进入农田的大宗肥料变成了原料用肥,便成为肥料行业发展的趋势。去年农业部发布了大区配方,某种程度上兼顾了大企业的肥料质量与农业生产的技术需求,供求矛盾有所缓解。即使如此,附加了多种功能的新型肥料,由于针对性强,仍然是深受农民用户欢迎的销售热点。

二、新型肥料推广要注重方式方法

推广新型肥料要注重宣传综合效益,不能以肥料价格为评判标准。新型肥料多因工艺复杂、科技含量高、开发生产的成本投入也相对较高,致使肥料价格也自然高于传统肥料,成为农民自发接受和推广应用的不利因素。

前些年,缓控释肥因其价格高,被农民称之为“贵族肥料”,是用不起的肥料,不予接受,阻力很大。对此,全国农技中心在推广策略上注重于宣传“肥料价格高,用后效益更高”和“高投入,高产出”的理念,并帮助农民算了两笔帐:一是一次施肥,全程有效,省工、省力、省心、省成本;二是肥效缓慢释放,提高了肥料利用率,等于节省了肥料,减少了浪费。

尤其在东北习惯于“一炮轰”施肥的地区,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算总账比用其他肥料更划算。全国农技中心每年组织一次全国现场交流会,经过三四年的努力,缓控释肥逐渐被农民接受,成了深受欢迎的平民肥料。

高价肥要首先用于高效作物上。缓控释肥、水溶肥和水肥一体化的推广初期,都是走了这条路子。大棚蔬菜、果树园艺等因其收入高,效益好,农民舍得投入,不怕肥料价格高,只求肥料质量好。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把高效作物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之前的初始示范基地,这是新型肥料进入推广领域的必经之地,也是组织推广应用的最佳切入点。

新型肥料的推广也要从最适宜的地区起步。为了充分体现新型肥料的功能优势,水溶肥要尽量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结合;缓控释肥要尽量应用于高秆作物和不便于追肥作物的主产区;具有松土、保水、耐寒功能的肥料应首选干旱、半干旱和水浇条件不足的地区。因此,选对区域是推广成功的一半。

要尽量与目前大面积、大规模推广实施的重大项目结合。譬如与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结合,与粮食高产创建结合,与高标准农田和标准园建设结合,与东北节水增粮工程等项目结合,融入国家重大项目就等于进入了推广应用的高速路。

要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示范用户、推广骨干和服务重点。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种植业合作社的共同特点是,生产规模较大、有文化有经验,懂技术会管理,主动接受新科技,在当地有较强的影响带动力,能起到良好的示范推广作用,所以应是新型肥料投放和服务的重点。

三、对新型肥料试验示范不能简单化

正确理解和认识试验、示范、推广的“三步曲”。这是一个不应成为问题的问题,日常遇到的现实提醒我们,仍有必要引起重视。

一些肥料企业,大多对新型肥料进入推广领域需要的三部曲在理解和认识上还有很大的偏差。

尤其是与其讨论安排试验时,遇到不少回绝,说是不需要了,已经搞过试验,有了结果。

但当详细追问在哪些地区、哪些作物上、由谁搞的试验时问题就出来了。

一是有的把推广工作简单化、程式化,试验作物单一,以为在玉米上搞了试验,就可以在小麦等其他作物上推广。

二是试验地点不具代表性,以为在一个县搞了试验就可以在全省甚至全国推广,并且有的不设小区重复,对照也没有可比性。

三是承试单位不具备资格,要么是村组或农户,要么是企业试验方案不专业,试验报告不规范,甚至有的试验结果报告连个公章都没有,根本就不能作为示范和推广的科技依据。

应用性试验是步入推广的第一步,有了不同作物的试验还要有不同品种的试验,即使是同一作物的同一品种还需要不同产量指标、不同土质条件、不同区域类型和不同施肥方法等的试验,推广中遇到了问题还要试验,所以说试验不是一蹴而就,它要伴随推广行为的全过程。

应用性示范是在规范试验的基础上对成熟技术的展示,同时也是对配套技术的验证和完善。犹如工业上的中试阶段,成功之后才能进入推广。所以说试验、示范、推广既要讲求先后顺序,又是一个前后相互依照、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应科学认识,正确理解,规范实施。

肥料使用效果的评价有待规范。多年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成为科技兴农的主力军。

然而,与推广工作配套的推广成效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和得到普遍应用,致使肥料和技术的应用效果缺乏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和管理办法,成为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推广的薄弱环节。

尤其是一些成果开发单位,在对外宣传上往往喜欢翻一些极端数据,以点代全,其结果适得其反,降低了诚信,影响了推广。

企业应担当物化技术推广的主体角色。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一主多元模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形势的发展变化,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主导作用必将进一步加强。

然而更多从事一线实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行为的主体角色应是企业,尤其是物化技术的推广与服务。

所以,企业在肥料与技术的推广中应特别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注重诚信建设,更多公益氛围,淡化商业色彩,跟踪售后效果,全心为农服务,这是新形势下企业生存与发展必尽的义务。

6. 生物有机肥造粒机

我国有机肥造粒大至分五类:圆盘造粒成本最低,滚筒造粒与之差不多,但是生产成本要稍高一些,对辊造粒适合生物发酵后的干粉造粒,是椭圆型的,挤压拋圆一体机是生产成本较高的一类,但是颗粒硬度和外观较好,还有一种就是喷浆造粒,成本要高的多,但是外观很不错。

高塔造粒等前期投资比较高,少则几十万元,不太合适刚建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