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施工升降机和物料提升机的停层平台应当编制专项
将下列7类情形列为建筑施工重大事故隐患:
一、违法违规建设行为
1.工程项目责任主体不明确的。
2.应纳入而未纳入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安全监督,主管部门已下达停工整改,仍强行擅自施工的。
3.无专项施工方案或专项施工方案审批手续不齐;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未经专家论证的。
4.使用未加盖施工图审查章的施工设计文件进行施工的。
5.对地下管线资料和毗邻建筑物、构筑物位置不清或无保护措施擅自施工的。
二、土方开挖、基坑支护
1.自然放坡的坡率、基坑支护结构不符合专项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存在坍塌危险的。
2.基坑变形观测未按专项方案实施,支护结构位移达到或超过设计预警值未采取有效安全控制措施的。
3.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的。
4.基坑边堆载过大,基坑边沿与周围建筑物、施工机械设备等的安全距离不符合设计要求,存在坍塌危险的。
5.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未达到设计强度提前开挖下层土方;未按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要求分层、分段开挖或开挖不均衡的。
6.不具备设计文件规定条件擅自提前拆除基坑内支撑的。
三、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1.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大模板、滑模、爬模、飞模等)不按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的。
2.模板支撑工程基础不坚实、平整,承载力不符合专项施工方案要求;支架设在楼面结构上时,未对楼面结构的承载力进行验算或楼面结构下方未采取加固措施的。
3.高大或特殊防护架和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未经验收合格投入使用的。
四、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
1.使用超过规定使用年限或未经过专业资质机构评估合格的建筑施工起重机械设备的。
2.未按要求办理建筑起重机械备案、安装拆卸告知和使用登记等手续;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电葫芦等起重机械设备未经验收合格投入使用的。
3.起重机械安装、拆卸人员及司机、指挥未持证上岗的。
4.起重机械未安装相应的安全装置、限位装置和保护装置等投入使用的。
5.起重机械安拆、顶升加节以及附着前,未对结构件、顶升机构和附着装置以及高强度螺栓、销轴、定位板等连接件安全性能进行检查的;安拆和顶升加节时未按规范及说明书要求作业的;安拆和顶升加节时环境因素不符合规范要求的。
6.起重机械基础或作业处地面承载力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或未采取有效加固措施;机械与架空线路安全距离不符合规范要求的。
7.起重机械应设置附墙措施而未设置,或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的。
8.起重吊装钢丝绳磨损、断丝、变形、锈蚀达到报废标准,规格不符合起重机产品说明书或连接不符合规范要求的。
9.起重吊装的吊钩、卷筒、滑轮磨损达到报废标准,未安装钢丝绳防脱装置;起重拔杆的缆风绳、地锚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的。
五、脚手架工程
1.落地式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平、不实,悬挑式型钢截面形式、高度、锚固长度及措施、斜拉钢丝绳的设置等影响造成架体基础承载力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
2.悬挑式脚手架悬挑梁搁置在悬挑构件上且未经设计单位验算通过;采用钢管做悬挑件的。
3.脚手架未按通过审批的专项施工方案设置连墙件、立杆、扫地杆、纵横向水平杆、剪刀撑或横向斜撑等,可能造成架体失稳的。
4.高处作业吊篮安全装置不齐全或失效;悬挂机构、配重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安全绳未独立设置或有效绑扎;吊篮内作业人员数量超过2人,未正确佩戴专用安全绳的。
5.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装置不齐全或失效;架体构造、附着支座以及架体安装不符合规范要求;脚手架上搭设物料平台或利用架体进行模板支撑的。
6.卸料平台组装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严重超载;支撑在脚手架上;搭设后未经验收合格投入使用的。
7.脚手架工程、高处作业吊篮等设施未经验收合格投入使用的。
8.脚手架拆除作业前未对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安全性能进行检查,未按专项施工方案和规范要求由上而下逐层拆除,提前拆除连墙件可能造成架体失稳的。
六、临时用电工程
1.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外电防护的。
2.未执行三项基本安全技术原则(三级配电、两级保护、TN-S接零保护系统)的。
3.配电线路及接头不能保证机械、绝缘强度;线路敷设不符合规范要求的。
4.三级配电总、末箱内未设置漏电保护的。
七、其他
1.建筑物、构筑物拆除工程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安全防护措施;不按专项拆除方案进行拆除的。
2.人工挖孔桩工程不按施工工艺随挖随支护;下井作业前不进行通风排气的。
3.幕墙安装工程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安全防护措施;不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吊运、安装的。
4.临建设施设置不符合消防规范要求,存在安全隐患的。
5.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危险品库房等施工作业区域安全防护措施的。
6.使用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明令禁止的设备、设施的。
7.《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中涉及到的其他符合重大事故隐患的。
8.严重违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技术标准规范的。
2. 施工升降机的停层平台设置应保证
1、安全装置
1)应安装起重量限制器,并应灵敏可靠;
2)应安装渐进式防坠安全器并应灵敏可靠,应在有效的标定期内使用;
3)对重钢丝绳应安装防松绳装置,并应灵敏可靠;
4)吊笼的控制装置应安装非自动复位型的急停开关,任何时候均可切断控制电路停止吊笼运行;
5)底架应安装吊笼和对重缓冲器,缓冲器应符合规范要求;
6)SC型施工升降机应安装一对以上安全钩。
2、限位装置
1)应安装非自动复位型极限开关并应灵敏可靠;
2)应安装自动复位型上、下限位开关并应灵敏可靠,上、下限位开关安装位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3)上极限开关与上限位开关之间的安全越程不应小于0.15m;
4)极限开关、限位开关应设置独立的触发元件;
5)吊笼门应安装机电联锁装置并应灵敏可靠;
6)吊笼顶窗应安装电气安全开关并应灵敏可靠。
3、防护设施
1)吊笼和对重升降通道周围应安装地面防护围栏,防护围栏的安装高度、强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围栏门应安装机电联锁装置并应灵敏可靠;
2)地面出入通道防护棚的搭设应符合规范要求;
3)停层平台两侧应设置防护栏杆、挡脚板,平台脚手板应铺满、铺平;
4)层门安装高度、强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并应定型化。
4、附墙架
1)附墙架应采用配套标准产品,当附墙架不能满足施工现场要求时,应对附墙架另行设计,附墙架的设计应满足构件刚度、强度、稳定性等要求,制作应满足设计要求;
2)附墙架与建筑结构连接方式、角度应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
3)附墙架间距、最高附着点以上导轨架的自由高度应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
5、钢丝绳、滑轮与对重
1)对重钢丝绳绳数不得少于2根且应相互独立;
2)钢丝绳磨损、变形、锈蚀应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3)钢丝绳的规格、固定应符合产品说明书及规范要求;
4)滑轮应安装钢丝绳防脱装置并应符合规范要求;
5)对重重量、固定应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
6)对重除导向轮、滑靴外应设有防脱轨保护装置。
3. 施工升降机和物料提升机的停层平台应设置
施工升降机导轨架安装时垂直度最大允许偏差可参考以下: 1、升降机导轨架高度小于等于70米,垂直偏差应不大于导轨架高度的千分之一。 2、导轨架高度大于70米小于等于100米,偏差小于等于70毫米。 3、导轨架大于100米小于等于150米,偏差小于等于90毫米。 4、导轨架大于150米小于等于200米,偏差小于等于110毫米。 5、导轨架大于200米,偏差小于等于130毫米。 升降机的发展正在处于一个高峰状态,由于大多数厂家或者个人为了提高场地的利用率,更多的选择了多层建筑,由此也需要一种装置来方便上下提升下降货物。由于普通电梯造价高,承载力较低,不适合装载几十吨或者几百吨的货物,所以开发出了高承载力的液压升降机来辅助生产和货物运输。 升降机即安全又具有超大的负载能力,而且维修方便,使得这一特殊产业有的更快的发展。
4. 施工升降机停层平台两侧应设置
水平距离为5公分
正常情况下,关闭的吊笼门与层门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200mm,此外,装载和卸载时,施工升降机的吊笼门外框边缘与登机平台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应小于50mm。
最后施工现场实际施工时需要搭设施工升降机楼层停层平台以控制以上第2项要求的间距,一般情况下一旦施工升降机竖直轨道建设好以后,施工升降机与楼层之间的距离就变为一个固定数值。
5. 施工升降机,龙门架和井架物料提升机等停层平台
叫物料提升机。
龙门架和井架统称物料提升机,是建筑工地常用的垂直运输机械。
特别是龙门架提升机,在我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应用得非常普遍,当时的垂直运输基本上靠它来完成。
七十年代以后,由于行走式塔机的出现,龙门架相对使用减少,特别是八、九十年代,由于塔机的普遍使用,龙门架就使用得愈来愈少。
6. 施工升降机卸料平台必须设
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技术内容有12部分:
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构配件性能;5、附着式升降脚手架;6、高处作业吊篮;
7、起升式外防护架;8 、导架爬升式工作平台;9 、附着式升降卸料平台;10、附着式提升步梯;11 、工具式悬挂步梯;12、附着式升降施工防护棚。(新补充、增加内容)
同现行标准《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JGJ202-2010)相比,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
删除部分:
1、删除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和高处作业吊篮产品设计方面的技术内容;
2、删除与技术要求无关的管理方面的内容。
补充增加部分:
1、补充起升式外防护架的类型及技术要求;
2、增加导架爬升式工作平台、附着式升降卸料平台、附着式提升步梯、工具式悬挂步梯、附着式升降防护棚等新型工具式脚手架的技术内容;
3、增加工具式脚手架的基本规定;
4、完善工具式脚手架安装、拆除、使用,以及现场检查验收等技术内容。
此次《征求意见稿》补充增加的部分内容如下:
3 基本规定
3.0.1 工具式脚手架安装、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订安全操作规程。
3.0.2 工具式脚手架的安装、拆除和使用应根据施工设施的种类、工程结构、施工环境等特点,以及产品使用说明书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相应的作业人员。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1 工程概况;
2 编制依据;
3 施工计划;
4 施工工艺技术;
5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6 劳动力计划;
7 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8 应急预案。
3.0.3 现场验收的技术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产品制造商、出厂日期、产品编号等信息;
2 产品型式试验报告或检验报告,尚无国家现行相关产品标准的应提供由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依据本标准进行检验,且检验结果符合本标准要求的检验报告;
3 产品合格证;
4 使用说明书,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架体构造、适用条件和范围、产品技术参数、组装与安装作业说明、升降操作说明、使用说明、拆除作业说明、维护保养说明;
5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6 主要设计文件,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构配件规格型号、材质,设计图纸及设计计算书;
7 其他必要的技术证明文件。
3.0.4 工具式脚手架及构配件经现场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当检验结果存在不合格项时,应进行整改,且重新进行验收。
3.0.5 工具式脚手架入场后应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
3.0.6 安装、升降、使用和拆除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形成交底记录。
3.0.7 工具式脚手架应按设计要求和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安装、升降、使用和拆除。
3.0.8 工具式脚手架应在白天进行安装、升降或拆除作业,当遇5级及以上大风或大雨、大雪、浓雾和雷雨等恶劣天气时,不得进行上述作业。
3.0.9 安装、升降、拆除的作业人员应按规定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3.0.10 安装、拆除、升降时,应有防止坠落物伤人的防护措施。架体下方应设有围栏或警戒标志,并应派专人看守,严禁人员入内。
3.0.11 除吊篮外,工具式脚手架应具备升降动作的声光提示功能。
3.0.12 除吊篮、升降作业平台外,工具式脚手架升降时,架体内不得站人。
3.0.13 工具式脚手架使用期间,不得随意拆除架体构件、附着支承及其他构配件。
3.0.14 当发现故障或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停止作业,由专业人员排除故障或安全隐患。整改后应由总包单位组织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3.0.15 工具式脚手架所使用的电气设施、线路及接地、避雷措施等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规定。
3.0.16 当停用超过1个月或遇6级及以上大风或大雨、大雪时,应提前采取加固措施。恢复使用前,应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3.0.17 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应对工具式脚手架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并归档。
……
7 起升式外防护架
7.1 一般规定
7.1.1 起升式外防护架由竖向桁架(或导轨)、架体构架、附着支承、连墙件和立面防护网等组成,可分为无轨起升式(图7.1.1 a)、导轨起升式2种。其中,导轨起升式包括桁架导轨起升式(图7.1.1 b)和型钢导轨起升式(图7.1.1 c)2类。
7.1.2 起升式外防护架仅作为建筑结构施工的操作平台和外防护使用,平台上不得停放设备和堆放物料。
7.1.3 起升式外防护架应以2榀竖向桁架组成单片结构,每片独立安装和固定。使用时,相邻单片之间应临时连接,但各片独立提升。
7.1.4 起升式外防护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竖向桁架应沿架体高度通长布置,不得间断;
2竖向桁架应为焊接或螺栓连接的定型构件,不应采用钢管扣件等临时组合;
3当导轨有足够刚度,能够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时,可以兼做竖向桁架;
4作业平台可采用架体构架形式或在竖向桁架之间直接搭设。作业平台自身应承受施工荷载;
5当作业平台采用架体构架搭设时,应采用双排脚手架形式并与竖向桁架连接。
6 当竖向桁架间采用横梁连接时,横梁最大间距应不大于2m。
7架体的高度应不大于13.5m;
8架体长度应不大于6m;
9架体的宽度应不大于0.8m;
10 单片架体竖向桁架的间距应在架体长度的40%~60%范围内,且宜对称布置;
11架体构架的步距应不大于2m;
12单片架体伸出竖向桁架的悬挑长度应不大于1.8m;
7.2 荷载
7.2.1 作用于起升式外防护架的荷载可分为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
1永久荷载应包括外防护架结构构件、外防护网和作业层脚手板、栏杆与挡脚板等的自重;
2可变荷载应包括施工荷载和风荷载。
7.2.2 荷载标准值应按照下列计算:
1 永久荷载标准值应根据架体的实际情况,按照自重计算;
2施工荷载的标准值应按照1个作业层,施工荷载不大于1.4kN/m2;
3 水平风荷载标准值应按本标准第5.1.2条计算。
7.2.3 架体外侧可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或金属防护网等,且应可靠固定在架体上。金属防护网应能承受1.0kN的偶然水平荷载。
7.2.4 起升式外防护架结构、构件和连接的承载力,应按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的要求,采用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计算采用荷载设计值,其值为荷载标准值乘以相应的荷载分项系数。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为1.2;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为1.4;活荷载的组合系数为0.7,风荷载的组合系数为0.6。
7.2.5 起升式外防护架结构、构件的变形,应采用荷载标准值进行验算。
7.2.6 起升式外防护架提升使用的钢丝绳、索具、吊具等,应按照容许应力法计算,采用荷载标准值,安全系数应不小于6。
7.3 设计计算
7.3.1 起升式外防护架的承重构件的设计,应根据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荷载,取最不利组合进行计算,荷载效应组合可按表7.3.1的规定采用。
7.3.2 起升式外防护架的设计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竖向桁架(或导轨)的强度、稳定性、刚度和连接;
2 架体构架立杆的强度、刚度和连接;
3 架体构架水平杆或作业平台的抗弯强度、变形和连接;
4 附着支承、连墙件的强度、稳定性和连接;
5 附着支承处结构的强度;
6 提升用钢丝绳、索具、吊具的强度;
7 动力设备提升能力。
8 动力设备支承处的强度计算。
7.3.3 结构和构件的强度、稳定性,连接的强度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规定,其中压弯构件可按照下式计算:
7.3.4 结构构件的容许长细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规定,受压构件的容许长细比[]≤150。
7.3.5 作业平台的挠度应不大于跨度的1/150。对于悬挑结构,跨度取悬挑长度的2倍。
7.3.6 附着支承处的强度计算应符合本标准第5.1.3~5.1.4条的规定。
7.3.7 附着支承应按照单根竖向桁架所受竖向荷载的设计值计算,并乘以荷载不均匀系数1.2。
7.3.8 起升动力设备的额定提升能力不应小于单片架体重量的1.2倍。7.3.9自备动力设备顶升处应按照单根竖向桁架(或导轨)所受单片架体重量的设计值计算,并乘以荷载不均匀系数1.5。
7.3.10 当架体构架采用钢管扣件等脚手架产品搭设时,其连接计算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7.4 构造规定
7.4.1 当作业平台采用脚手架材料搭设时,作业平台处的纵向水平杆应满足承载力要求。
7.4.2 防护架各构件之间应采用螺栓或扣件等可靠连接。
7.4.3 附着支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起升式外防护架的竖向桁架(或导轨)所覆盖的每个已建楼层处应设置附着支承或连墙件,竖向桁架(或导轨)上附着支承的数量应不少于2个,其余楼层可设置连墙件;
2附着支承应能够承受竖向桁架(或导轨)的荷载,并防止架体外倾或侧移。导轨起升式外防护架的附着支承应具有防倾和导向功能;
3 使用工况下,竖向桁架或导轨应固定于附着支承上;
4当采用螺栓固定附着支承时,应采用双螺栓。螺栓外露长度应不少于3倍螺距,且不得小于10mm。垫板尺寸应由设计确定,且不得小于100mm×100mm×10mm;当采用预埋件连接时,预埋件应与结构钢筋锚固可靠。
7.4.4 无轨起升式外防护架的三角臂在提升时应能旋离楼层,就位时应能旋回固定位置并锁定。
7.4.5 桁架导轨起升式外防护架的附着支承应准确定位,并与预埋件可靠固定。附着支承应能约束架体的倾斜。
7.4.6 单片架体外立面应沿全高设置剪刀撑,剪刀撑应与立杆或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扣牢。
7.4.7 单片架体外立面设有带网框的金属防护网时,网框和架体节点应紧固连接,经计算符合受力要求后,可兼作剪刀撑。
7.4.8 架体外立面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网或金属防护网等进行防护。密目式安全网的网目密度应不低于2000目/100mm2;金属防护网的孔径应不大于6mm。
7.4.9 顶层作业层上防护立网的高度应不小于1.8m。
7.4.10 当防护架作业层外侧采用密目式安全网时,应设1.2m高的防护拦杆和180mm高的挡脚板。
7.4.11 防护架最底层与建筑结构之间的空隙应采取全封闭措施。
7.4.12 使用状态下,防护架的悬臂高度应不大于架体高度的2/5;附着支承的间距,应不小于竖向桁架(或导轨)长度的1/4,且不小于2.8m。
7.4.13 当架体采用钢管扣件等脚手架材料搭设时,其构造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7.4.14 当遇到塔吊、施工电梯、物料平台等需断开或开洞时,断开处应设置栏杆和封闭措施,开口处应有可靠的防止人员及物料坠落的措施。
7.4.15 施工升降机、卸料平台等不应与防护架连接。
7.5 安装
7.5.1 附着支承位置误差应不大于15mm。
7.5.2 导轨起升式外防护架的导轨应竖直,其偏差应不大于5‰,且不得大于30mm。
7.5.3 起升式外防护架附着支承安装时的混凝土龄期抗压强度应由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15MPa。
7.5.4 当单片架体采用扣件钢管搭设时,每完成2步架后,应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7.5.5 单片架体的纵向水平杆不得搭接。
7.5.6 相邻单片架体的间距应不大于300mm,单片架体之间应有可靠的防止人员及物料坠落的措施。
7.5.7 导轨起升式外防护架的防坠和防倾装置应经调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7.5.8 防护架应在显著位置挂设标牌,明确使用参数和使用要求。
7.6 提升
7.6.1 防护架提升前,应进行下列准备工作:
1 检查单片架体结构是否完好,构件和连接是否有缺失、损坏,脚手板等附件是否固定牢固,发现问题应立即整改;
2 导轨起升式外防护架应检查导轨是否发生明显变形、润滑是否良好,发现异常,应立即整改;
3 无轨起升式外防护架应检查附着支承及连墙件处的固定是否易于解除,并进行处理;
4 清除架体上的所有杂物及影响提升的障碍物。
7.6.2 当采用外部动力设备提升单片架体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提升用钢丝绳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重要用途钢丝绳》GB 8918的规定,且公称直径不得小于12.5mm;
2 钢丝绳应与单片架体的二榀竖向桁架顶部的专设吊点可靠连接;
3 应保证单片架体在提升过程中处于平稳状态;
4 钢丝绳预紧后方可拆除单片架体与建筑物的连接;
5 信号工、操作工应由专人指挥、协调一致,不应缺岗;
6 起重设备起吊点应与单片架体起吊点在竖直方向对齐,严禁歪拉斜吊;
7 提升速度应采用外部动力设备的最低速度。
7.6.3 当采用液压设备提升架体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液压设备应安放稳固、连接可靠,并试运行合格;
2 液压系统应压力平稳、运行正常,无渗漏;
3 提升速度应不大于300mm/min;
4提升过程中,相邻提升点的高差不得大于20mm。
7.6.4 提升过程中如发现有任何可能阻碍提升的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提升,排除阻碍。
7.6.5 防护架提升应按照“提升1片、固定1片、封闭1片”的原则进行,单片架体提升到位后应立即固定。完成固定前,施工人员不得擅自停工或离岗。
7.6.6 严禁提前拆除防护架分片处的连接、立面及底部封闭设施。
7.6.7 每次提升后,应逐一检查主要受力节点处连接的紧固程度,并及时修整。
7.6.8 单片架体提升固定前,下方应设置安全区,并有专人警戒。架体固定后应立即完成下层的临边防护。
7.7 拆除
7.7.1 防护架应以单片架体为单元,解除与结构及相邻架体的连接后,吊运至地面放稳后方可进行解体。
7.7.2 防护架拆除之前的准备工作应符合本标准第7.6.1条第1、3、4款的规定。
7.7.3 单片架体拆除吊运,应符合本规范第7.6.2条规定。
7.7.4 防护架的解体场地应平整,解体时应保护构配件,拆除后的构配件应按品种、规格码放整齐。
7.8 检查与验收
7.8.1 起升式防护架检查与验收应包括首次安装完毕使用前验收、提升前检查和就位后投入使用前检查。
7.8.2 起升式外防护架首次安装完毕后应按附录C的表C.0.1进行验收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7.8.3 起升式外防护架提升前、就位后投入使用前应按附录C的表C.0.2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提升或使用。
7. 施工升降机停层平台设置高度不低于
升降机架子一般采用井式双排脚手架,与承重架相似。架子基础夯实坚固,架脚辅垫大模板,架子立杆间距1M,横杆间距1.2M,架子每层与结构锁扣住。架子垂直度不能误差在0.5厘米。还有升降机距结构保持2M左右。这就是升降机架子搭设基本要求和规范。
8. 施工升降机停层平台口应设置不低于
第一、防坠安全器是施工升降机上重要的一个部件,要依靠它来消除吊笼坠落事故的发生,保证乘员的生命安全。因此防坠安全器出厂试验非常严格的,出厂前由法定的检验单位对它进行转矩的测量,临界转速时测量,弹簧压缩量的测量,每台都附有测试报告,组装到施工升降机上后进行额定载荷下的坠落试验,而工地上使用中的升降机都必须每三个月就要进行一次坠落试验。对出厂两年的防坠安全器(防坠安全器上出厂日期),还必须送到法定的检验单位进行检测试验,以后每年检测一次。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人送检,有些工地甚至连每三个月检测一次坠落试验都不做,都认为自己的防坠安全器没有问题,可是一旦出了事故就后悔莫及。为什么不按制度定期试验和送检呢?使用单位盲目认为不坏就算好。实际上防坠安全器好坏只能通过试验和送检才能判断好坏,日常运行中是无法确定其是否好坏的,对那些超期服役的防坠安全器,建议还是早些送检和定期试验为好,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将恶性事故防患于未然。 第二、升降机的安全开关都是根据安全需要设计的,有围栏门限位、吊笼门限位、顶门限位、极限位开关、上下限位开关、对重防断绳保护开关等。一些工地上为了省事将一些限位开关人为取消和短接或损坏后不及时修复,就等于取消了这几道安全防线,种下了事故隐患。例:吊笼要装载长东西,吊笼内放不下需伸出吊笼外,而人为取消门限位或顶门限位,在上述安全设施不完善或不完好的情况下,照样载人载物,这种违章作业是拿人生命开玩笑的,为了避免事故隐患的发生,希望使用单位领导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升降机维护和操作人员定期检查各种安全开关的安全可靠性,杜绝事故的发生。 第三、工地上的施工,作业环境条件恶劣,水泥、砂浆、尘土不可能消除干净,齿轮与齿条的相互研磨,齿都磨尖了仍然还在使用,应当引起重视。众所周知,齿形应如同一个悬臂梁,当磨损到一定尺寸时,必须更换齿轮(或齿条)。磨损到什么程度就要停止使用更换新的呢?可以采用25-50mm公法线千分尺进行测量,当齿轮的公法线长度由37.1mm磨损到小于35.1mm尺寸时(2个齿)就必须要更换新齿轮。当齿条磨损后,由齿厚卡尺测量,弦高为8mm时齿厚从12.56mm磨损到小于10.6mm时,齿条一定要更换了,然而工地上很多“老掉牙”的齿轮、齿条的升降机仍然在超期服役使用,为了安全起见,必须更换新配件。 第四、工地上的升降机频繁作业,利用率高,但不得不考虑电机的间断工作制问题,也就是常说的暂载率的问题(有时叫负载持续率)它的定义是FC=工作周期时间/负载时间×100%,其中工作周期时间为负载时间和停机时间。有的工地上升降机是租赁公司租来的,总想充分利用,而电机的的暂载率(FC=40%或25%)就完全不顾,电机怎么不发热呢?有的甚至于冒出焦糊味还在使用,这是很不正常的操作使用。如果传动系统润滑不良或运行阻力过大,超载使用,或作频繁的启动,那就更是小马拉大车了。因此工地上的每个司机都必须明白暂载率的概念,按科学规律办事,这种电机本身就是按间断作业设计的。 第五、施工升降机上的缓冲器的施工升降机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第一,它必须设置,第二,它必须有一定的强度,能承受升降机额定载荷的冲击,且起到缓冲的作用。而现在很多工地,有的虽有设置,但不足以起到缓冲的作用,有地工地上就完全没有缓冲器,这是极端错误的,希望使用单位注意进行检查,不要轻视这最后一道防线。 第六、施工升降机各停靠层应设置停靠安全防护门。很明显如果不按要求设置,在高处等候的施工人员很容易发生意外坠落事故。在设置停靠安全防护门时,应保证安全防护门的高度不小于1.8m,且层门应有联锁装置,在吊笼未到停层位置,防护门无法打开,保证作业人员安全。而目前工地上普遍存在着等候施工电梯的人员随时可以打开安全防护门,这是十分危险的,应引起重视。 第七、根据GB10055之规定“基础围栏应装有机械联锁或电气联锁,机构联锁应使吊笼只能位于底部所规定的位置时,基础围栏门才能开启,电气联锁应使防护围栏开启后吊笼停车且不能起动”。有相当多施工升降机,在吊笼接近围栏门时,吊笼底部压住一根横梁向下运行,通过换向滑轮钢丝绳带动围栏门向上开启,这是不允许的,很容易给围栏外附近的人造成伤害。 第八、各部位的钢丝绳绳头应采用可靠连接方式,如浇注编织、锻造并采用楔形坚固件,如采用U型绳卡不得少于3个,绳卡数量和绳卡间距与钢丝绳直径有关,绳卡的间距不小于钢丝绳直径的6倍,绳头距最后一个绳卡的长度不小于140mm,并须用细钢丝捆扎,绳卡的滑轮放在钢丝绳工作时受力一侧,U型螺栓扣在钢丝绳的尾端,不得正反交错设置绳卡,钢丝绳受力前固定绳卡,受力后要再紧固。但很多工地由于安全意识淡薄,采用绳卡固定时,绳卡数量、卡距、绳间设置、尾端长度等随心所欲,不按标准,致使本来只有80%-85%固接强度的接头打折扣,留下安全隐患。 第九、吊笼顶部控制盒。GB10055之规定“吊笼顶部应设有检修或拆装时使用的控制盒,并具有在多种速度的情况下只允许以不高于0.65m/s的速度运行。在使用吊笼顶部控制盒时,其它操作装置均起不到作用。此时吊笼的安全装置仍起保护作用。吊笼顶部控制应采用恒定压力按钮或双稳态开关进行操作,吊笼顶部应安装非自行复位急停开关,任何时候均可切断电路,停止吊笼的动作”。这一条主要针对SC型施工升降机,很少企业的产品能同时满足该条的五项规定:包括一些有名的设计单位设计的产品。不满足这五项规定,有什么坏处呢?有可能由于安装、维护人员的误操作,而造成安全事故。希望有关使用单位对施工升降机进行对照检查,尤其是老产品,如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改造。 第十、过压、欠压、错断相保护装置是在当出现电压降、过电压、电气线路出现错相和断相故障时,保护装置动作,施工升降机停止运行。有些工地上施工升降机维修人员,不及时排除引起过欠压错断相保护装置动作的故障,而是把保护装置取消或短接,使其不起作用,给设备留下事故隐患,有一些早期产品根本没有该保护装置,建议应予以配备。施工升降机应在过欠压、错断相保护装置可靠有效的情况下方可载人运物。 起初,升降机停在地面上。这时物理学家观察到升降机中的一切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下的加速度g(即都具有重量),这是地球的引力场的特点。然后,将此升降机移到远离地球的无引力场的太空中去。先假定升降机是静止的。或在作匀速运动,因而升降机中是一个无引力场的惯性系。升降机中的物理学家将感到自己处于失重状态中。向在宇宙飞船中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