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物料搬运系统(物料搬运系统设计)

海潮机械 2023-02-02 19:49 编辑:admin 169阅读

1.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步骤和实施规划步骤之间的异同点在于物料搬运涉及到点对点的实施运作。而设施规划则是对系统的一个执行。两者也密不可分,

2.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的程序

搬运的方法大致可区分为:

1.人工搬运 全部使用人力,不借用其他方法,此种做法既不安全,又不经济,更浪费体力及时间,在非不得已的情况下应尽量少用。

2.工具搬运 如推车、液压叉车,可大幅增加工作效率,并可使厂房整齐、清洁 ,提升工作士气。

3.机器搬运 在物料或产品体积过大、搬运距离长、方向固定的情况下,可使用机械方法搬运,如卡车、输送带等,节省人力及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案例

1.铲车

叉车是一种工业搬运车辆,是指用于装载、卸载、堆放和短途运输托盘货物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它通常用于运输储存中的大型物体,通常由燃油发动机或电池驱动;叉车在企业物流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物料搬运设备的主力军。广泛应用于港口、站场、货场、工厂车间、仓库、流通中心、配送中心等。它是托盘运输和集装箱运输的必备设备。

4.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的一般目标

1、人工搬运:全部使用人力,不借用其他方法。此种做法不安全,不经济,浪费体力时间,在非不得已的情况下尽量少用;

2、工具搬运:如推车、液压叉车。此种方法可大幅增加工作效率,使厂房整齐、清洁,提升工作士气;

3、机器搬运:在物料或产品体积过大、搬运距离长、方向固定的情况下,可使用机械方法搬运,如卡车、输送带等。此种方法节省人力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5.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的要素包括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和土地三大类,但长期以来我们只强调劳动在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中的作用,而其他生产要素的作用及其对国民收入的分割则要么被忽视了,要么重视不够,因而一直只强调劳动参与收入分配的问题。我们今天讨论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要在继续凸显劳动作用的同时,给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以足够的重视,使它们也合理合法地得到回报。这其中特别要强调两种要素的作用和回报。

  一是人力资本。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种形式。各国的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人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大,教育对于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贡献正在大幅攀升,人的素质和知识、才能等对经济发展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如何使人力资本得到足够的回报,对于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国民收入的分配变得非常重要。

  二是土地以及资源性财产。它们对于财富生产的作用早已为人们所认识,但对于它们参与收入分配的必要性却一直存在模糊认识,这表现在我国的土地和自然资源在很多情况下是被免费或低价使用的。在我国,土地和自然资源属于国有或集体所有,它们的免费或低价使用,意味着它们的收益被少数人侵占了。这也是我国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土地和资源性要素如何参与分配,是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时应认真加以考虑的问题。

6.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报告

1、规划原则:规划全部的物料搬运和储存活动以达成最大的整体操作效率。

2、系统原则:将各种搬运活动整合到涵盖供货商、进货、储存、生产、检验、包装、仓储管理、出货、运输、和顾客的整体操作系统。

3、物料流程原则:提供一种最佳化物料流程的作业顺序与设备布置。

4、简化原则(精简原则):利用减少、消除、或合并不必要之搬移和设备来简化搬运。

5、重力原则:尽量利用重力来搬移物料。

6、空间利用原则:尽量使建物容积之使用最佳化。

7、单元尺次原则:增加单元载重之数量、大小、或重量。

8、机械化原则:将搬运作业机械化。

9、自动化原则:提供生产、搬运和储存等功能自动化。

10、设备选择原则:在选择搬运设备时应考虑所要搬运物料的各种要素,包括所使用的搬移与方法。

11、标准化原则:将搬运方法及搬运设备种类和尺次标准化。

12、适应性原则(灵活性原则):采用可以适应各种工作和应用的方法与设备,除非是必须使用某种特殊目地的设备。

13、减轻自重原则:减少移动式搬运设备空重与载重之比率。

14、使用率原则:规划搬运设备与人力之使用率为最佳化。

15、维修保养原则:规划所有搬运设备之定期保养和维修。

16、过时作废原则:当发现有更有效率的搬运方法和设备时,应取代过时的方法和设备。

17、管制(控制)原则:使用物料搬运活动来改善生产、存货和订单处理的管制(控制)。

18、生产能力原则:使用搬运设备来改善生产能力。

19、搬运作业效能原则:采用单位搬运的费用来决定搬运的绩效。

20、安全原则:提供合适的方法和设备来加强搬运安全。

7.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原则

1、应包括哪些经济活动单元

这个问题取决于企业的产品、工艺设计要求、企业规模、企业的生产专业化水平与协作化水平等多种因素。反过来,经济活动单元的构成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生产率。例如,有些情况下一个厂集中有一个工具库就可以,但另一些情况下,也许每个车间或每个工段都应有一个工具库。

2、每个单元需要多大空间

空间太小,可能会影响到生产率,影响到工作人员的活动,有时甚至会容易引起人身事故;空间太大,是一种浪费,同样会影响生产率,并且使工作人员之间相互隔离,产生不必要的疏远感。

3、每个单元空间的形状如何

每个单元的空间大小、形状如何以及应包含哪些单元,这几个问题实际上相互关联。例如,一个加工单元,应包含几台机器,这几台机器应如何排列,因而占用多大空间,需要综合考虑。如空间已限定,只能在限定的空间内考虑是一字排开,还是三角形排列等;若根据加工工艺的需要,必须是一字排开或三角形排列,则必须在此条件下考虑需多大空间以及所需空间的形状。在办公室设计中,办公桌的排列也是类似的问题。

4、每个单元在设施范围内的位置

这个问题应包括两个含义:单元的绝对位置与相对位置。有时,几个单元的绝对位置变了,但相对位置没变。相对位置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关系到物料搬运路线是否合理,是否节省运费与时间,以及通讯联络是否便利。此外,如内部相对位置影响不大时,还应考虑与外部的联系,例如,将有出入口的单元设置于靠近路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