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h齿条哪里产的(日本khk齿条)

海潮机械 2023-01-17 00:42 编辑:admin 127阅读

1. 日本khk齿条

计算公式:

分度圆直径 d d = mz

齿厚 s s = m(π/2 + 2xtgα)

啮合角 α' invα'= invα+2tgα(x1+x2)/(z1+z2) 或cosα'=a/a'cosα

节圆直径 d' d'= dcosα/cosα'

中心距变动系数 y

齿高变动系数 σ σ= x1+x2-y

齿顶高 ha ha=(ha*+x-σ)m

齿根高 hf hf=(ha*+c*-x)m

齿全高 h h=(2ha*+c*-σ)m

齿顶圆直径 da da=d+2ha

齿根圆直径 df df=d-2hf

中心距 a' a'=(d1'+d2')/2

公法线长度 Wk Wk = mcosα[(k-0.5)π+ zinvα]+2xmsinα

分度圆齿厚、齿槽宽和公法线长度的计算

s = m(π/2 + 2xtgα)

e = m(π/2 –2xtgα)

Wk = mcosα[(k-0.5)π+ zinvα]+2xmsinα

k=αmz/1800+0.5

αm-----半径为rm=r+xm的圆周上的压力角。

啮合角α'与总变位系数x1+x2的关系

invα'=2tgα(x1+x2)/(z1+z2) + invα

齿轮的变位系数是变位系数x径向变位系数,加工标准齿轮时,齿条形刀具中线与齿轮分度圆相切。加工变位齿轮时齿条形刀具中线与齿轮分度圆相切位置偏移距离xm,外移x为正,内移x为负。

除了圆锥齿轮有时采用切向变位xt外,圆柱齿轮一般只采用径向变位。变位系数x的选择不仅仅是为了凑中心距,而主要是为了提高强度和改善传动质量。

2. khk齿轮齿条

齿条几个尺寸的计算公式:齿距 P=πm 齿厚 s=πm/

2 齿槽宽 e=πm/

2 齿顶高 ha= ha*

m 齿根高 hf= ha+c=( ha*+c*)

m 全齿高 h= ha+ hf=(2 ha*+c*)m

3. 日本KHK齿条规格

齿条模数即齿轮模数,是人为设定的一个参数,是指分度圆直径与齿数的比值,它的大小主要是用来衡量齿轮的大小和精度,一般情况下,模数越小,说明齿轮越精密,但相对强度也更低,因此在实际的齿轮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合适的齿轮模数,从而选择恰当的型号规格。

4. 日本khk齿轮

德系车早就放弃CVT了,技术上没多大区别。

缺点优点

1、由于没有了一般自动挡变速箱的传动齿轮,也就没有了自动挡变速箱的换挡过程,由此带来的换档顿挫感也随之消失,因此CVT变速箱的动力输出是线性的,在实际驾驶中非常平顺。

2、CVT的传动系统理论上挡位可以无限多,挡位设定更为自由,传统传动系统中的齿轮比、速比以及性能、耗油、废气排放的平衡,都更容易达到。

3、CVT传动的机械效率、省油性大大优于普通的自动挡变速箱,仅次于手动挡变速箱,燃油经济性要好很多 。

4、相比传统自动挡变速箱而言,它的成本要略高;而且操作不当的话,出问题的概率更高。

5、CVT变速箱本身还有它的缺点,就是传动的钢带能够承受的力量有限,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钢带承受能力的问题正在解决,很快我们就可以看到大排量高扭矩车型会装备CVT变速箱了。

5. khk齿条官网

齿轮6级精度是精度等级。第Ⅱ公差组、第Ⅲ公差组精度为6级,齿厚上偏差的代号为H,齿厚下偏差的代号为K。

齿轮精度的选择原则是工作线速度、要求的承载能力和公司设备的可能。对硬齿面齿轮,经磨削后的齿轮精度一般选6级精度。线速度特别高时选4-5级,对振动、噪音有特别要求时,目前最高可达3级精度。

硬齿面齿轮模数增大后,或调质齿轮直径增大后,如不提高齿轮精度,则模数,直径增大带来的强度的提高将被动负荷的增大所抵消。这点以前的国内调质齿轮传动装置在水泥、冶金行业中的使用发生失效的经验和教训可以证明提高齿轮加工精度的必要。

6. 日本KHK齿轮组多少钱

齿轮6级精度是精度等级。第Ⅱ公差组、第Ⅲ公差组精度为6级,齿厚上偏差的代号为H,齿厚下偏差的代号为K。齿轮精度的选择原则是工作线速度、要求的承载能力和公司设备的可能。对硬齿面齿轮,经磨削后的齿轮精度一般选6级精度。线速度特别高时选4-5级,对振动、噪音有特别要求时,目前最高可达3级精度。硬齿面齿轮模数增大后,或调质齿轮直径增大后,如不提高齿轮精度,则模数,直径增大带来的强度的提高将被动负荷的增大所抵消。这点以前的国内调质齿轮传动装置在水泥、冶金行业中的使用发生失效的经验和教训可以证明提高齿轮加工精度的必要。扩展资料:齿厚偏差与最小侧隙之间的关系齿轮副的侧隙是为保证齿轮转动灵活,齿轮润滑以及补偿齿轮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和热变形等造成的误差,必须在非工作面上留有的侧隙。为满足不同的侧隙要求,可以只规定一种中心距极限偏差,而通过规定多种齿厚极限偏差来得到多种相应的齿轮副侧隙。反之,也可以只规定一种齿厚极限偏差,而规定多种中心距极限偏差来得到多种齿轮副侧隙。如同孔、轴配合的基准制一样,前者称为基中心距制,后者称为基齿厚制。由于切齿中削薄齿厚较方便,因此,标准采用基中心距制。在基中心距制中,齿厚就相当于基孔制中间隙配合的轴,所以齿厚上偏差多为负值。所有相啮合的齿轮必定都有这些侧隙,必须保证非工作齿面不会相互接触。在一个已定的啮合中,在齿轮传动中侧隙会随着速度、温度、负载等的变化而变化。在静态可测量的条件下,必须有足够的侧隙,才能保证在带负载运行于最不利的工作条件下仍有足够的侧隙。需要的侧隙量与齿轮的大小、精度、安装和应用情况有关。最大齿厚即假定齿轮在最小中心距时与一个理想的相配齿轮啮合,这种情况下存在的所需的最小侧隙。常常以减小齿厚来实现侧隙。齿厚偏差将齿厚最大值减小,从而增大了侧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