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产业(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条件是)

海潮机械 2023-01-03 17:59 编辑:admin 193阅读

1. 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条件是

人工智能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三个必要条件:

第一,领域封闭性,应用领域范围有限、边界明晰,就可以使影响性能的因素和每个因素的变化范围有限化;第二,失误非致命性,应用中不会出现致命性失误;第三,原理与场景符合性,相关智能技术的基本假设或原理与实际应用场景的根本特性相符合。

2. 下列不是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方向

工业机器人专业目前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在制造业结构升级以及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工业机器人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所以相关领域既会释放出大量的研发型岗位需求,也会释放出大量的技能型岗位需求,而大专教育主要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

  所以大专学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应用与维护)是不错的选择,就业前景也比较广阔

3. 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关键技术是

机器人运动程序编程这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机器人的硬件配置、与外部硬件的接口、通信方法等,PLC编程倒是要求不高,因为一般会另外使用一个PLC作主控,而不是使用机器人本身的PLC。

4. 概述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状况的三个阶段

虽然第一台机器人在美国诞生,但是晚于美国起步的日本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如今已成为全球机器人产销大国,并且赢得“机器人王国”的美称。目前,世界各国都争相投入资金以及人力进行机器人领域的开发,日本工业机器人产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呢?

日本在上个世纪60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生产规模扩张,但是劳动力却以每年不足1%的速度微增。当时,日本为满足政府所制定的年均GDP增长3%的目标,生产效率的提高及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经历两次石油危机后的日本企业为尽快摆脱能源价格上涨的不利局面,迫切需要高度节能且自动化的工业产品。而早在1954年美国人所研制的“工业机器人”给当时处于劳动力困境的日本产业界带来了一丝希望。

日本川崎重工业公司于1967年率先从美国引进机器人的相关技术及生产线,并在短短的一年后,研制出了日本第一台工业机器人“Unimate”。此后通过不断的技术消化与吸收,日本工业机器人很快从摇篮阶段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随着以机械、电子、汽车制造为代表的制造业的崛起,日本工业机器人在这些强势产业中大规模地推广。

直至80年代初,日本的工业机器人逐步从上述产业推广到其他制造业领域,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日本劳动力严重短缺的产业困境。

从第一代机器人的试制成功至20年代初,日本工业机器人至少经历了30年的爆发式增长,总体的产业技术及应用水平早已超越制造业高度空心化的美国。

5. 推动工业机器人发展的主要因素

你好。这个前景可以说是相当的不错。

工业机器人的前景是十分美好的,主要有一下原因:

1、人才需求最旺最热门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热点技术专业,专业以“国家高职高专精品专业、国家示范高职的重点建设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基础,凭藉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实验设施、紧密的校企合作企业,综合实力雄厚的软硬件,培养的毕业生将掌握工业机器人的核心生产技术,专业定位优势明显、就业平台起点高、职业发展选择广、技术成长空间大、职称薪资增长快。 

2、社会需求

2014年,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机器人发展也迎来了一次高潮。 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要强力的机器人技术支撑。 中国机器人市场在快速增长,机器人及其智能装备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工业机器人及其智能装备的集成设计、编程操作以及日常维护、修理等方面都需要各方面的专业人才,这就无形中带动了一大批与机器人相关的就业途径,产生的新岗位非常之多。

但机器人相关人才的培养却没有跟进,造成了专业人才的短缺,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正是为了满足社会对机器人专业人才的需求,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了工业机器人技术这个专业,并开始招生。

在200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仅为3500台,到2013年时,这个数据跃升为100000多台。 专家预计未来年均增速有望保持25%,两年内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25年基本达到自动化水平。

主要应用领域: 汽车、现代制造、电子生产企业、塑料制品、食品、饮料、医药、烟草、家政服务、电力设施、自动化办公等行业。 尤其在毛坯制造、冲压、压铸、锻造、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表面涂覆、上下料、装配、运输、检测及仓库堆垛等作业中,工业机器人更是标准设备得到广泛应用。

“工业时代的机器人战略”势必导致一批生产人员转行(一个机器人也可以替代2-4个熟练工人)。 例如,富士康科技集团启动了“百万机器人”上岗计划,已经在全国范围暂停招普工。但同时,大规模机器人的出现也会催生大量新岗位,包括机器人的研发、操控和维修等岗位。

机器人制造厂商及其集成商(制造和销售方)需求大量制造、设计集成、安装调试、销售及技术服务工程师和技术员。 使用工业机器人的客户(购买方)需求大量操作与维护、编程与调试、维修与保养等应用工程师。

本专业学生就业行业广泛、就业前景无忧、就业质量较高。

6. 中国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工业机器人的前景是十分美好的,主要有一下原因:

1、人才需求最旺最热门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热点技术专业,专业以“国家高职高专精品专业、国家示范高职的重点建设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基础,凭藉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实验设施、紧密的校企合作企业,综合实力雄厚的软硬件,培养的毕业生将掌握工业机器人的核心生产技术,专业定位优势明显、就业平台起点高、职业发展选择广、技术成长空间大、职称薪资增长快。

2、社会需求

2014年,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机器人发展也迎来了一次高潮。 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要强力的机器人技术支撑。 中国机器人市场在快速增长,机器人及其智能装备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工业机器人及其智能装备的集成设计、编程操作以及日常维护、修理等方面都需要各方面的专业人才,这就无形中带动了一大批与机器人相关的就业途径,产生的新岗位非常之多。

但机器人相关人才的培养却没有跟进,造成了专业人才的短缺,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正是为了满足社会对机器人专业人才的需求,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了工业机器人技术这个专业,并开始招生。

7. 工业机器人的工作领域包括

中国的机器人专家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

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

国际上的机器人学者,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也分为两类:制造环境下的工业机器人和非制造环境下的服务与仿人型机器人,这和中国的分类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