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电缆绞盘(放电缆专用电动绞盘)

海潮机械 2023-01-19 14:35 编辑:admin 297阅读

1. 放电缆专用电动绞盘

电动葫芦和绞盘在操作上非常相似,但这两种工具之间存在一些重要的差异。

最大的区别在于每个设备的制动系统如何运行。大多数绞车采用动态制动系统,该系统利用绞盘齿轮中的阻力来保持负载。这种类型的制动不适用于悬挂载荷,并且使用绞盘可能导致齿轮滑动或剥落,从而导致负载下降。

与绞车不同,电动葫芦采用机械制动装置,其中物理制动器 (而不是起重机齿轮) 将悬挂的有效载荷锁定到位。这既保护了提升齿轮又防止了线路损坏。

另一个区别是电动葫芦不提供自由卷轴机构。绞盘则需要自由卷轴机构,以便操作员无需按住按钮来延长绞车线,从而更容易卷绕和连接电缆。另一方面,绞盘放弃了自由卷绕,消除了操作员意外跌落自由落体的风险。许多电动葫芦都配有一个开关,如果它试图提升重量超过设备额定值的有效载荷,则会切断电动葫芦电源。

有些绞盘也可以作为起重机使用。但必须取消自由阀芯功能,并添加一个不使用齿轮锁定的制动系统。除非被特别标记为多功能起重机,否则不应该尝试使用它,因为这样做是很危险的。

2. 放电缆专用电动绞盘怎么用

纵横牵拉式。纵横牵拉并纵横绳交汇处采用牵拉式绷紧。配置绞盘拉紧。

第一步逐个电缆盘横向固定,防止其左右移位,第二步,纵向固定,防止前后移位。车行驶10千米后再紧一次。

3. 电动绞盘接线

海竿鱼轮上的绞盘也就是线杯,要往线杯上缠满线,首先把线轴拽出一个头,打上一个扣线从扣中穿出,行程一个套,把轮子压线盖掀开,线套套上线杯,把压线盖盖上,线轴根快子穿到眼里,因定一个地方,这时可以握住眺把缠线了。

4. 放电缆专用电动绞盘图片

  拖曳声纳(towed sonar)是将换能器基阵拖曳在运载平台尾后水中探侧目标的声纳。装备在反潜舰艇、反潜直升机和监视船上。优点是;基阵入水较深,通过控制拖缆 长度可调节基阵入水深度,以工作于有利水层;基阵远离平台,受平台噪声干扰小,作用距离远;基阵可随时收回,维修方便。缺点是:基阵、拖缆和收放装置占用运载平台的空间大;拖体放人水中工作时,对运载平台的机动有一定影响。  拖曳声纳按基阵结构特点,分拖曳式拖体声纳和拖曳式线列阵声纳两类。  拖曳式拖体声纳,又称变深声纳或拖体声纳。主要以主动方式工作。由拖体、拖缆、收放装置和电子设备组成。拖体,由拖缆拖曳于水中,外形呈流线型,内装圆柱形换能器基阵以及温度、深度传感器等。拖缆,长数百米,由电缆和钢缆组合而成,除用于拖曳拖体外,还用于保证拖体内的基阵和各种传感器与运载平台上电子设备的连接。收放装置,包括机械绞盘、传动装置和液压动力装置,用于收放拖体和控制拖体人水深度。舰艇拖体声纳的拖体,平时放置在舰尾专用平台上。电子设备,可与舰壳声纳合用,也有单独使用的。合用一套电子设备的,称为舰壳/变深声纳,两部声纳不能同时使用。单独自备一套电子设备的,称为独立变深声纳,它可独立工作,也可与舰壳声纳协同工作。拖体声纳基阵最大工作深度200米,最大探测距离10余海里,拖体的最大拖曳航速可达28节。  拖曳式线列阵声纳(towed array sonar),简称拖曳阵声纳。仅用于被动工作方式。由线列阵、拖缆、收放装置和电子设备组成。线列阵包括前导段、仪器段、基阵段、后导段和尾段。 前导段,对拖缆和基阵起缓冲、隔振作用。仪器段,安装温度、深度等传感器和接收。基阵段,是拖曳线列阵的主要部分,由上百个水听器沿拖缆按一定间隔安装,长达一百到上千米。后导段,也为隔振段。尾段,用来增加阻力以保持基阵的直线状态。拖缆、收放装置和电子设备的组成和作用,与拖曳式拖体声纳基本相同,但拖缆更长,电子设备以接收处理舰艇噪声为主。拖曳阵声纳在使用很低的工作频率时,仍能保持很高的指向性,获得大的空间增益;线列阵横断面直径小,能有效地防止动水噪声的影响,对运载平台的航速影响小;基阵工作深度更深(几百至千余米),有利于利用会聚区效应和深海声道进行远程探测。拖曳阵声纳工作于被动接收方式,按使用目的分战术型和监视型两种。战术型阵长100米左右,供战术反潜使用,拖曳最大航速可达30节;监视型阵长1000米左右,拖曳速度较低,用于远距离监视。20世纪50年代末,有的国家开始在水面舰艇上加装拖曳式拖体声纳,它与舰壳声纳联合使用,显著提高了对潜探测距离和搜索效率。此后,有的国家海军在反潜直升机上装备拖曳式拖体声纳。60年代初,随着潜艇辐射噪声降低和低频检测技术的发展,开始研制拖曳式线列阵声纳。70年代开始装备使用,作用距离,战术型为上百海里,监视型达数百海里,是实现远程、超远程监视水下潜艇的重要设备。至80年代,除装备于反潜水面舰艇和监视船外,还装备于潜艇、反潜直升机和飞艇。  拖曳声纳发展趋势:发展具有主动工作功能的拖曳列阵,实现主动探测远程目标和远程水声通信;运用线谱检测技术,检测潜艇低频线谱,进一步增大作用距离和提高对目标的被动识别能力;合理选择基阵尺度,以减少拖曳时的动水噪声;设计良好的控制装置,使长线列阵在被拖曳过程中保持直线,并稳定在设定的深度上;进一步发展光纤拖缆和光纤水听器拖曳线列阵。

5. 收放电缆绞盘

1,绞盘负载不同,电流也不一样。以沃恩ZEON 12为例,空载(收放绳子时)电流为55安培,2000磅,4000磅,6000磅,8000磅,10000磅,12000磅负载时电流依次为141,209,272,336,401和469安培。一般情况下需要用到最大拉力的机会并不多,所以并不是一直都需要400安培电流。需要注意的是,空载时电流也不小,所以放绳的时候尽量使用离合器空挡手动拉绳。

6. 放电缆专用电动绞盘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通信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老的通信 施工技术开始被新的施工技术所取代。1995年以前,我国的长途干线还是采用直埋敷缆方式,利用人拉肩扛将光缆敷入光缆沟内。1995年,瑞士波立门特公司开始和原中国邮电部,邮电设计院以及中国通信建设总公司合作将气吹敷缆技术引进中国,成功地完成了福州至雄江 72KM试验段的山区气吹敷缆项目。1996 年高速公路开始使用气吹敷缆技术,1998 年该项技术又被用于沪-金-南-穗长途干线工程 ,2000年,由于网通长途干线网大范围的使用气吹敷缆技术,使这项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气吹敷缆技术已经被中国各大通信运营商所认可,并认为气吹敷缆是目前最安全可靠的敷缆方式。21 世纪,波 立门特公司开始和荷兰 KPN以及其它世界技术领先的管道和光缆生产商和网络设计公司合作, 一种新型的微管微缆技术诞生了,该方法可以避免现行技术的不足,解决了目前网络通信扩容难,初期费用高,投资回报慢的问题,是一种敷设光纤网络的新概念。

  1.牵引法和气吹敷缆法的比较

  牵引法是一种传统的施工方法,一般通过人力或机械将光缆或电缆拉入管道,牵引法是一种线缆端头受力的牵引方式,必须在线缆的端头施加一个拉力。由于缆的结构不同,因此牵引力就有了限制,如果牵引力大于缆的额定张力,就会造成光缆或电缆的损坏。我们知道:

  线缆在直线路由上的牵引力是:

  F=W×L×μ (1)

  F:牵引力

  W:表示缆单位重量

  L:表示敷缆长度

  μ:表示摩擦系数

  线缆在转弯处形成的牵引力为幂指数函数:

  F2/F1=e μθ (2)

  F2:表示转弯出口处光缆的牵引张力

  F1:表示转弯入口处光缆的牵引张力

  θ:表示转弯角度

  μ:表示摩擦系数

  这种呈指数的牵引力通常被称为"绞盘效应"。该效应是限制一次牵引长度的主要因素。 因此,我们在计算直线路由的牵引长度时往往和实际施工有较大的误差,其误差也是由该效应引起的。因为管道在敷设时不可能是笔直的,地理条件,障碍物,沟槽质量和回填土都可能导致管道弯曲,根据公式(2),转弯点可以造成拉力快速上升。为了提高敷缆效率,人们开始采用推进器(辅助牵引机),安置在线缆的管道入口处、线路的中间或转弯点来降低光(电)缆在进入转弯时的张力,增加牵引长度。象这种一台牵引机和数台推进器联合敷缆的方法被称为"推-拉技术"。但这种方法在长途管道牵引中需要多处开口,需要较多的设备并且牵引机和中间推进器需要保持同步。如果线缆较软,同时推进器的速度高于牵引速度, 管道内的光缆就会弯曲,由于光缆自身的内在弯曲度,光缆在管道内呈螺旋状,将缆紧压在管壁上,于是额外的摩擦力就产生了,如果推进器继续将线缆送进管道,线缆就会象弹簧一样被压缩,最终导致敷缆失败或使线缆损坏。相反,如果牵引速度高于推缆速度,推缆机相当于增加了牵引机的牵引张力,造成牵引力快速上升。为了避免不同步带来的诸多问题,人们也常常采用一种缓冲技术人为的保持牵引同步。因此上述方法较多用于城市的管道系统,以及无法采用气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