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纯分离设备(分离提纯常用方法)

海潮机械 2023-01-23 19:20 编辑:admin 202阅读

1. 分离提纯常用方法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

(1)样品处理:包括洗涤红细胞;血红蛋白稀释;离心等操作收集到的血红蛋白溶液。

(2)粗分离:透析除去分子较小的杂质。

(3)纯化:通过凝胶色谱法将分子量较大的杂质蛋白质除去。

(4)纯度鉴定: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

2. 常见分离提纯方法

对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常采用的方法有:

①过滤②蒸发结晶③蒸馏④萃取⑤洗气⑥加热分解等。根据不同分离方法的分离原理分析:

①过滤用于分离固液混合物;

②蒸发结晶用于分离易溶物质与水的分离;

③蒸馏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混合物;

④萃取用于分离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物质;

⑤洗气用于分离性质不同的两种气体;

⑥加热分解用于分离难分解和易分解的物质。

3. 分离提纯的方法及适用范围

A 混合物的分离提纯⒈固体与固体混和物,若杂质易分解,易升华时用加热法;若一种易溶,另一种难溶,可用溶解过滤法;若二者均易溶,但其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用重结晶法。 ⒉液体与液体混和物,若沸点相差较大时,用分馏法;若互不混溶时,用分液法;若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时,用萃取法。 ⒊气体与气体混和物:一般可用洗气法。⒋若不具备上述条件的混和物,可先选用化学方法处理,待符合上述条件时,再选用适当的方法。 该类题目的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选取适当的试剂及分离的方法除去被提纯物中指定含有的杂质;二是确定除去被提纯物质中多种杂质时所需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三是将分离提纯与物质的制备,混和物成分的确定等内容融为一体,形成综合实验题。 B 物质的鉴别⒈不用任何外加试剂鉴别多种物质主要有如下四种形式:  ⑴顺序型:通过观察,加热焰色反应或两两混合等方法,先确定某种物质,再用这种物质作为试剂,依次鉴别本组内各物质。  ⑵一次型:用某种方法鉴别出一种物质后,这种物质能与其它几种物质分别反应呈现不同的现象,一次性地鉴别本组物质。  ⑶分组型:用某方法将原物质组分成若干组(如现象不同),再对各小组内物质进行鉴别。  ⑷综合型:以上几种类型的组合。 ⒉任选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题目往往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回答时要掌握以下要领:  ⑴选取试剂要最佳:选取的试剂对待检物质组中的各物质反应现象要有明显差异。  ⑵不许原瓶操作。  ⑶不许“指名道姓”:结论的得出来自实验现象,在加入试剂之前,该物质是未知的,叙述时不可出现取某某物质加入某某试剂……的字样,一般简答顺序为:各取少许→溶解→加入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4. 分离提纯常用方法及目的

萃取的目的是把目标产品从一个不易分离的溶剂中,转移到另一个易于分离的溶剂中。

或者是使目标产品富集。

我以四氯化碳萃取碘为例,目标产品是碘单质。

碘在水中溶解度较低,那么我要从水中分离碘,蒸发水,我是不是要浪费很多能量?四氯化碳中碘的溶解度大,我能获得高浓度的碘-四氯化碳溶液,这样富集之后,降低了成本。

另外由于水的沸点高,蒸发过程中,碘会升华,会损失一部分目标产品。

这就属于不易分离。

所谓的提纯【解释】除去某种物质所含的杂质,使变得纯净。

例:提纯金属。

提纯酒精。

【化工】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萃取和提纯是有区别的。

萃取简单的说就是富集之后再分离。

提纯相当于除杂。

提纯的目的是要尽可能的除杂,及时损失一部分目标产品也没有关系,只要杂质除得干净就好。

另外楼主最后的问题,是没错,原溶剂中是会有残留的溶质,不过含量很低而已。

跟提纯并不矛盾。

5. 分离提纯常用方法是什么

从结晶液中分离结晶和母液,除了减压抽滤以外,还有什么方法

重结晶(recrystallization)(chóngjiéjīng)是将晶体溶于溶剂或熔融以后,又重新从溶液或熔体中结晶的过程。重结晶可以使不纯净的物质获得纯化,或使混合在一起的盐类彼此分离。其中它是物理化学作用的结果。

提纯法

实验目的

1、学习重结晶法提纯固体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抽滤、热过滤操作和菊花形滤纸的折叠方法。

实验原理

意义:从有机合成反应分离出来的固体粗产物往往含有未反应的原料、副产物及杂质,必须加以分离纯化,重结晶是分离提纯纯固体化合物的一种重要的、常用的分离方法之一。

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不同或在同一溶剂中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它们相互分离。

固体有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易改变,通常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反之,则溶解度降低。对于前一种常见的情况,加热使溶质溶解于溶剂中,当温度降低,其溶解度下降,溶液变成过饱和,从而析出结晶。由于被提纯化合物及杂质的溶解度的不同,可以分离纯化所需物质。

适用范围:它适用于产品与杂质性质差别较大、产品中杂质含量小于5%的体系。

仪器和药品

仪器:布氏漏斗、吸滤瓶、抽气管、安全瓶、锥形瓶、短颈漏斗、循环水真空泵、热水保温漏斗、玻璃漏斗、玻璃棒、表面皿、酒精灯、滤纸、量筒、刮刀

药品:乙酰苯胺

一般过程

重结晶提纯法的一般过程:

选择溶剂溶解固体趁热过滤去除杂质晶体的析出

晶体的收集与洗涤晶体的干燥

1、溶剂选择

在进行重结晶时,选择理想的溶剂是一个关键,理想的溶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不与被提纯物质起化学反应。

(2)在较高温度时能溶解多量的被提纯物质;而在室温或更低温度时,只能溶解很少量的该种物质。

(3)对杂质溶解非常大或者非常小(前一种情况是要使杂质留在母液中不随被提纯物晶体一同析出;后一种情况是使杂质在热过滤的时候被滤去)。

(4)容易挥发(溶剂的沸点较低),易与结晶分离除去。

(5)能结出较好的晶体。

(6)无毒或毒性很小,便于操作。

(7)价廉易得。

经常采用以下试验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溶剂:

取0.1g目标物质于一小试管中,滴加约1mL溶剂,加热至沸。若完全溶解,且冷却后能析出大量晶体,这种溶剂一般认为可以使用。如样品在冷时或热时,都能溶于1mL溶剂中,则这种溶剂不可以使用。若样品不溶于1mL沸腾溶剂中,再分批加入溶剂,每次加入0.5mL,并加热至沸。总共用3mL热溶剂,而样品仍未溶解,这种溶剂也不可以使用。若样品溶于3mL以内的热溶剂中,冷却后仍无结晶析出,这种溶剂也不可以使用。

2、固体物质的溶解

原则上为减少目标物遗留在母液中造成的损失,在溶剂的沸腾温度下溶解混合物,并使之饱和。为此将混合物置于烧瓶中,滴加溶剂,加热到沸腾。不断滴加溶剂并保持微沸,直到混合物恰好溶解。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混合物中可能有不溶物,如为脱色加入的活性炭、纸纤维等,防止误加过多的溶剂。

溶剂应尽可能不过量,但这样在热过滤时,会因冷却而在漏斗中出现结晶,引起很大的麻烦和损失。综合考虑,一般可比需要量多加20%甚至更多的溶剂。

3、杂质的除去

热溶液中若还含有不溶物,应在热水漏斗中使用短而粗的玻璃漏斗趁热过滤。过滤使用菊花形滤纸。溶液若有不应出现的颜色,待溶液稍冷后加入活性炭,煮沸5分钟左右脱色,然后趁热过滤。活性炭的用量一般为固体粗产物的1%-5%。

4、晶体的析出

将收集的热滤液静置缓缓冷却(一般要几小时后才能完全),不要急冷滤液,因为这样形成的结晶会很细、表面积大、吸附的杂质多。有时晶体不易析出,则可用玻棒磨擦器壁或加入少量该溶质的结晶,引入晶核,不得已也可放置冰箱中促使晶体较快地析出。

5、晶体的收集和洗涤

把结晶通过抽气过滤从母液中分离出来。滤纸的直径应小于布氏漏斗内径!!抽滤后打开安全瓶活塞停止抽滤,以免倒吸。用少量溶剂润湿晶体,继续抽滤,干燥。

6、晶体的干燥

纯化后的晶体,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自然晾干,或烘箱烘干。

6. 分离提纯常用方法是

  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方法有离子交换色谱、亲和色谱、电泳、疏水色谱等等离子交换色谱:蛋白质和氨基酸一样会两性解离,所带电荷决定于溶液pH。pH小于pI时蛋白质带正电,pH大于pI时蛋白质带负电。不同蛋白质等电点的蛋白质在同一个溶液中,表面电荷情况不同。离子交换就是利用不同蛋白质在同一溶液中表面电荷的差异来实现分离的。亲和色谱:生物大分子有一个特性,某些分子或基因对它们有特异性很强的吸附作用。如镍柱中Ni可以与His标签的蛋白结合,这种只针对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吸附就是亲和色谱的原理。电泳: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破坏蛋白质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强还原剂能使半胱氨酸之间的二硫键断裂,蛋白质在一定浓度的含有强还原剂的SDS溶液中,与SDS分子按比例结合,形成带负电荷的SDS-蛋白质复合物,这种复合物由于结合大量的SDS,使蛋白质丧失了原有的电荷状态形成仅保持原有分子大小为特征的负离子团块,从而降低或消除了各种蛋白质分子之间天然的电荷差异,由于SDS与蛋白质的结合是按重量成比例的,因此在进行电泳时,蛋白质分子的迁移速度取决于分子大小。疏水色谱:疏水色谱基于蛋白质表面的疏水区与介质疏水配体间的相互作用,在高浓度盐作用下,蛋白质的疏水区表面上有序排列的水分子通过盐离子的破坏被释放,裸露的疏水区与疏水配体相互作用而被吸附。疏水色谱就是利用样品中各组分在色谱填料上配基相互作用的差异,在洗脱时各组分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随着盐离子浓度的降低,疏水作用降低,蛋白质的水化层又形成,蛋白质被解吸附。

7. 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

     思维抽象分离思维抽象分离和提纯的区别,提纯是指在思维中排除那些模糊的基本过程,以及忽略非本质因素,在纯粹状态下对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进行考察。

     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具体地说,抽象就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于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