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轮发电机叶轮(水轮发电机叶片)

海潮机械 2023-01-31 23:56 编辑:admin 204阅读

1. 水轮发电机叶片

我们知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而对于固定轴水轮车上叶片的作用力又与力矩有关,水冲到叶片离轴远的地方产生的力矩大,所以水轮转动的就快。

2. 水轮发电机叶片怎么拆

你把水表的叶轮片剪掉几片,对水的流动没有任何影响,只会在水表里面减少你流动量的数据,你就可以投到更多的水了,水的流动不是靠水表里面的叶轮片而是靠水的压力,水表里面也能变,是为了计量你用水多少而设计的一个流量测定片,这个一片的旋转他就能算出你家里面用了多少水,水的流动是靠压力。

3. 水轮发电机叶片怎么安装

发电机接地碳刷的问题:

由于发电机定子磁场不可能绝对均匀分布的原因,在发电机转子上便会产生几伏或更高的电势差。由于发电机转子和轴承、大地所构成的回路阻抗很小,就可能形成很大的轴电流。为阻止该电流的形成,制造厂在发电机励磁机侧所有轴承下垫装了绝缘片,把轴电流通路隔断。同时,为了保证大轴与地等电位,应该在发电机汽轮机侧装设大轴接地碳刷。中国制造厂均提供一个接地碳刷装置(国外厂商有的提供两个),而设计部门在设计图纸上根据转子接地保护的要求,将二次保护接线经碳刷连接大轴,这样很多施工单位就把制造厂供给的接地碳刷作为转子接地保护的“接轴‘用了,而该碳刷没有接地。

发电机大轴处接地碳刷的作用:

1. 消除大轴对地的静电电压:发电机在运行中大轴受漏磁作用,产生悬浮电位,由于发电机中各轴承的绝缘不全,例如:立式水轮机仅靠推力轴承绝缘垫绝缘,其他轴承与大轴间只有不到1 mm的油膜间隙,在悬浮电位的作用下,必然对轴瓦击穿放电,对轴瓦造成电击侵蚀,同时使润滑油劣化进一步恶化轴瓦的运行环境;

2. 供转子接地保护装置用:如果转子发生绝缘损坏,同转子短接,如果没有接地碳刷的作用,很难检测转子的一点接地,更难避免发生多点接地的造成层间或相间短路;

3. 供测量转子线圈正,负极对地电压用

4. 水轮发电机叶片是什么材质

水力发电的涡轮是叶片涡轮,通过水的流动带动涡轮旋转发电。

5. 水轮发电机叶片长省力?

勉强回答一下:

风力发电只能利用风的水平方向动能,对于流体而言效率上有“理论极限”上限的限制,极限值为16/27(大约仅59.26%),风力发电机效率上限被限制很死。水轮机完全不同,水轮机同时利用水的势能(落差)和动能(速度),水的势能占发电的大头,且势能部分不受到“贝茨极限”的影响,所以效率高得多

风力发电中有一个概念叫做“贝茨极限”,是风能机捕获流体的动能的理论最高比例,可以使用相对较为简单的数学工具来证明:

我们可以假设通过风力发电机之前的风速为V,通过风能机之后的速度为λV,对于风能机而言,可以捕获的动能大致是:

其中, 代表流过风能机之前的动能, 为流过风能机之后的动能。我们同时知道,对于单位面积上的动能,可以有以下表达:

其中,m代表单位时间中流过风能机的流体(空气)的质量,我们还可以知道,位于叶片位置处,单位时间内流过的流体(空气)质量为:

流体的质量为密度(以ρ代表)和体积的乘积,体积则为流体切面积与平均流速的乘积,我们得到下列算式表达风能机捕获的动能:

将流体(空气)质量m的表达式,带入其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关于λ的三次方程:

其中S为截面积,为扇叶扫过的范围,可以用πr²代替,r为扇叶半径,为常量,ρ为空气在特定高度的密度,亦为常量,v为风速,在特定时间为固定值。我们需要判定的则是风经过风能机前后的速度比例(即λ),这规定了风能机的“效率”

。所以,很简单地,我们取:

这转换为一个简单的三次函数求导问题,我们可以很轻松的得到极限时λ的两个取值,分别是-1和1/3,两个极值点:

λ代表了风速和离开风能机的风速的比例,取值应该在(0,1]区间之内,所以1/3为我们寻找的极值点。即离开风能机的风速为原始风速的1/3,风能机的效率为最高,为:

我们将1/3的极值带入,可以得到:

这几乎就是每一个高中理科生都会做的“三次函数求导”问题,十分简单,然而,这就是风力发电领域赫赫有名的“贝茨极限”,59.26%是所有风力发电的“理论极限”,这是流体的性质限制的

。所以,风能机的最大的效率,不过不到60%,这是风能发电的原理限定的,也是理论上的上限,即使不到60%,实际操作上也根本达不到。

捕获的风中的动能之后,还有计算摩擦损耗,还有发电机中的效率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到各种传动,实际效率要比这个理论极限还低得多

如果讨论“效率”,那么风力发电,确实“上限不高”

,因为他只能捕获风的动能,而且只能捕获其中的一部分:

更不要说,实际之中,很多参数很难控制,极限的λ是否能够达到,以及高空风速变动的因素,效率不会太高。

水轮机从原理上则完全不同,它同时可以利用水的势能(落差)和动能(速度),这是相对风能机的巨大原理上的优势:

水轮机本身原理就是利用水的落差和动能,其中水轮机发电大头是势能

,流入水轮机和流出水轮机的流速上变化其实不是主要的发电能量源头,捕获的动能比例也不高(也同样受到限制),但是势能上几乎不受限制。

所以,实际上水轮机效率70%以上都是正常操作

。它的势能发电根本不受到流体的贝茨定律限制,也没有所谓的理论最高极限,自然高一些。风力发电机则完全不同,它只能捕获动能,所以有人和你说,风力发电机达到60%的效率或者以上,可以直接视为民科,完全违反物理学定律,本质上和点水成油、点石成金的江湖骗子区别不大

如有不妥之处,求轻喷,欢迎爱好者们一同讨论~

6. 水轮发电机叶片图片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机子都不同的。

一般火力发电厂的机组年利用小时大约为5500小时,机组年可利用小时数大约为7680小时。

水电站受蓄水情况制约,象三峡等大机组年利用小时数最少7000小时。象一般水库受枯水期制约,不好说。 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把水的势能(水位的高度差引起的)和水的动能(速度引起的)转换成电能的。水轮发电机组主要由水轮机和发电机构成,前者的作用是把水的势能和动能转化成旋转机械能,是原动机;后者的作用是把旋转机械能转换成电能。两者通过主轴连接。发电机输出功率的大小由水轮机决定,而水轮机的输出功率则与引入流量和水头(上下游水位的高程差)成正比,流量越大或是水头越大或是两者都大,水轮机的输出功率也就越大。

在工程实际中,不同的河流,不同的地区,流量或是水头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要么满足流量,要么满足水头,当然要兼顾二者。

当该地区河流落差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就只能尽量增加进入水轮机的流量来保证设计的输出功率了,这就要求水轮机的流道尺寸要大,单位时间进入水轮机的水要多,所以就产生了贯流式水轮机,顾名思义,水流的方向是沿着机组轴线方向贯穿其中的,又称为灯泡式机组。这类机型非常适合于水头很低(2~10米)的河床式电站,且单机容量一般在几万千瓦以下。

当水头在10~40米范围时,贯流式机组单机容量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了,这就产生了轴流式水轮机,即水轮机的外形长得像轮船的螺旋桨,这种水轮机的轴是竖直的,故称为立轴式水轮机,水流进入叶片和流出叶片的方向都是顺着主轴的轴线方向的,故称为轴流式。整个机组的布置形式也是立着的!根据桨叶能否转动,又分为轴流转浆式和轴流定浆式水轮机,目前,绝大多数是轴流转浆式水轮机,单机容量从几万千瓦到20万千万不等。

当水头范围在30~300米左右范围时,轴流式水轮机已经不实用了(机械强度等不能满足要求),水轮机就变成混流式或斜流式的了,水流在进入叶片前是沿着圆周方向,流出叶片后是沿着轴线方向的,故称为混流式。混流式水轮机的叶片是固定的。当机组功率小于5000kw(数值不确定)时,一般设计为卧轴形式,即主轴是水平的,这种一般适用于小水电。当机组功率大于500kw时(数值不确定),机组就要设计成立轴形式的,以满足强度及检修需要。立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从几千千瓦到80万千瓦(现在正在设计单机100万千瓦的)不等,是当今应用范围最广、技术条件最成熟的水轮机。

当水头达到200~500米或更高时,这时主要利用的是水的动能冲转水轮机,水流是从喷嘴喷出的,这叫做冲击式水轮机。这种水轮机单机容量一般在几万千瓦以下,布置形式。。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