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芯弯管机防皱模(弯管机防皱模安装的最佳位置)

海潮机械 2023-01-17 00:51 编辑:admin 293阅读

1. 弯管机防皱模安装的最佳位置

常见原因一:弯管芯棒太靠前

若芯棒太靠前,芯棒此时起不到任何的防皱作用,反而会导致工件的断裂。一般芯棒的端头在中心线靠后1-2mm。

常见原因二:芯棒缝隙过小

一般是指芯棒与工件之间的缝隙过小,导致工件的拉伸不够,从而出现断裂,一般芯棒与工件之间的缝隙宜在0.1mm以上,具体视工件半径、材料而定。

2. 弯管防皱模加工方法

AMPCO® 18挤出与拉制棒料的细密晶粒结构与良好的物理性能源自于适当的金相分布与热挤压工艺。这些特性使AMPCO® 18在许多条件苛刻的应用中同样表现出色。AMPCO® 18具有良好的耐磨性与抗疲劳性能,是一种极佳的支承材料。

AMPCO® 18具有合适的α相和β相双相金相结构,因而表现出优异的耐磨性与抗疲劳性能。

AMPCO® 18还具有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延展性与韧性。

通过热处理可以改变合金的物理性能(AMPCO® 18.22,18.23,18.136)。

非常好的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并具有高硬度和良好的延展率,自润滑性能极佳,高抗机械磨损性能与抗腐蚀性能。

应用:

AMPCO® 18棒料具有良好的表面光洁度,其尺寸满足普通公差要求,在大批量生产中使用能显现良好经济性。AMPCO® 18是满足所有要求高强度高硬度且耐磨和抗疲劳应用的理想用材。

主要应用包括:衬套,齿轮,轴承,涡轮,阀门座,导轨,液压阀门部件,水泵杆,导套,凹字形楔,滑块,弯曲工具,耐磨板,螺母,弯管防皱板等。

AMPCO® 18适合用于齿轮,涡轮,衬套和轴承。

机械刀具行业已经把AMPCO® 18作为标准材料应用于所有要求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抗磨损性能、抗疲劳性能、韧性与载荷条件下的抗变形性能的部件。

AMPCO® 18广泛应用于钢厂,作为加工钢材时的拧紧螺母,滑块(多数为按需铸造),齿轮,楔块,过负载易损件。AMPCO® 18具有极佳的抗腐蚀性能,可用于酸洗操作时吊装用的钩子,分箱筘与撑板等

3. 弯管机模具设计技巧

液压弯管机工作原理:由电动油泵输出的高压油,经高压油管送入工作油缸内,高压油推动工作油缸内柱塞,产生推力,通过弯管部件弯曲管子。

优点:

1、弯管机采用触荧幕加数控模组,对话式操作,程式设定简便容易;

2、床身结构稳固,不易变形;

3、每一档可设定16个弯管角度,记忆体可储放16组档案;

4、俱慢速定位功能,弯管角度稳定,重复精度达±0.1°;

5、错误讯息在屏幕上显示,帮助操作者立即排除;

6、提供自行研发之座标转换弯管加工值,软体可选购装在桌上型电脑编辑计算。

缺点:

1、大管径的管子不能一次成型,速度也较慢;

2、不同管径的管子要不同的尺寸的模具。

4. 弯管机防皱模安装的最佳位置图片

1、90°弯管尺寸的计算

一般90°弯管在管道的工程中应用的最为广泛,其弯曲的半径月因制作的方法不同而异。而对于冷煨弯管,常取值R=(4~6)D;热煨弯管取值R=4D;冲压弯头或者是焊接弯头,常取值为R=(1~1.5)D。当弯曲的半径在确定以后,即可以计算出弯曲部分的下料长度,并且还能够确定热煨时的加热长度。

2、任意弯管尺寸的计算

而任意弯管则是指任意弯曲的角度和任意弯曲半径的这种弯管。这种弯管其弯曲部分的展开长度则可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

L=πaR/180=0.01745aR式中L——其弯曲部分的展开长度(mm);

a——弯曲角度(°);

p——圆周率;

R——弯曲半径(MM)。

二、速解弯管器使用注意事项?

1、当我们在操作之前首先就要检查好设备联接铰块否会缺油,运动机构是否会出现松动,安全防护装置是否是可靠的,等到在确认以后方可操作。

2、起动设备的油泵,系统的压力是否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如果比较高的话,那么就会损伤液压元件从而浪费电源,如果过低就会影响到工作。

3、一定要调整好需要进行加工管件所需的角度。

4、调整夹管座到适当的位置,同时要使夹管油缸夹紧夹头还要能够夹住管件。

5、调整压条座到适当的位置,从而使压条油缸压紧还要能够压住管件,并要使压条的高度与轮模进行对齐。

6、要注意调整防皱板到适当的位置,其高度与弯管轮模进行对齐,前后与压条一定要平行,底部与弯管轮模底部要成一条直线,而且前端位置要到弯管轮模中心线的切点位。

7、在操作弯管机时,禁止将手或者是其他物品放入到工作区,如遇到了紧急情况,那么就要按下急停的按钮,然后再将转扭开关转至手动的位置,用手动进行复位,如果发生了故障,一定要及时进行报修。

5. 弯管机的防皱板修复技巧

顺着纤维方向弯折就不容易起皱,在下料的时候要注意纤维方向。朝内弯折会更明显,正确的方向弯折后基本不明显纹理,展开后纹理复原。

大部分工艺问题,都可以从书中找到答案,结合自己实践尝试才是真知。

一直建议新的皮友先看书如《皮革工艺》系列,虽然可能开始看的时候会一头雾水,但看完再做,做了再翻,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