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制造工艺(橡胶制造工艺是什么)

海潮机械 2023-02-03 16:45 编辑:admin 176阅读

1. 橡胶制造工艺

工作职责和范围:

1. 掌握输送带的加工工艺,生产车间的工艺制定、优化和完善;

2. 现场生产工艺的监督与检查管理;

3. 及时发现生产质量问题,制定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4. 对工序产生的返工返修产品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

5. 负责新产品的工艺编制与实施;

6. 针对市场反馈的质量问题,提供相应的意见解决办法;

7. 负责新产品工艺流程的制订;

8. 参与新产品的设计研发;

9. 完成部门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2. 橡胶制造工艺是什么

  橡胶硫化按硫化条件可分为冷硫化、室温硫化和热硫化三类。

  1、冷硫化,制品在含有2%~5%氯化硫的二硫化碳溶液中浸渍。

  2、室温硫化时,使用室温硫化胶浆(混炼胶溶液)进行硫化。

  3、热硫化又可分为直接硫化、间接硫化和混气硫化三种方法。①直接硫化,在热水或蒸汽介质中硫化。②间接硫化,在热空气中硫化。③混气硫化,先用空气硫化,而后用直接蒸汽硫化。

  4、天然橡胶制品用硫磺作交联剂进行交联而得名‘’硫化“,现在有多种非硫磺交联剂进行交联。

  5、在热硫化工艺中,一般温度高10℃,硫化时间约缩短一半。橡胶是不良导热体,此举很容易造成硫化不均。

  6、影响硫化过程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硫化交联剂的用量、硫化温度及硫化时间。

3. 橡胶加工基本工艺

橡胶模具根据模具结构和制品生产工艺的不同分为:压制成型模具、压铸成型模具、注射成型模具、挤出成型模具四大常用模具,以及一些生产特种橡胶制品的特种橡胶模具,如充气模具、浸胶模具等。这些模具大多都是用硫化机,油压机,成型机或液压机等机械加工的!

4. 橡胶 工艺

工艺简述:橡胶首先经炼胶机切片,切片后送溶胶缸与汽油混合溶胶。溶胶再经乳化、调制后由泵送乳胶中间罐。溶于汽油的橡胶溶液从蒸馏塔的顶部送入,经蒸汽加热蒸馏,轻组分汽油受热成气相,汽油气体在油气冷却器被冷水混合并冷却。油水混合物再至油水分离器,油水分层。上层汽油回收,下部水再经水泵送至凉水塔冷却,冷却后再冷却蒸馏塔的气体汽油;蒸馏塔釜乳胶依自身压力送乳胶搅拌缸搅拌、调制后至离心机分离出手套原料乳胶,再经调色、过滤后待用。

手套模型先经酸碱清洁、水清洗,洗净的模型先浸入热水加热后至浸凝固剂并干燥进行浸胶。浸胶后送烘箱初步烘干、加纤维内套、冲热水再送至烘箱硫化、烘干成型。手套脱模后充气检查、低温定型、中温干燥、水洗、脱水、烘干后再包装送成品仓库。污染物主要有:

(1)各生产线水洗工序产生的洗模具废水、含胶废水;

(2)生产过程产生少量的氨气;

(3)干燥工序产生的粉尘;

(4)锅炉运行时产生的SO2、NOx、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

(5)备用柴油发电机组运行时产生的SO2、NOx、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

(6)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料;

(7)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等。水处理工艺采用物化、生物接触氧化法及活性碳吸附。

工艺流程由机械格栅、调节池、气浮池、生物接触氧化池、沉淀池、砂滤及活性碳过滤器、风机房等构成。3废气处理工艺经文丘里麻石除尘器除尘,再与含碱的水反应,脱硫除尘医用手套生产线特点:

•核心部件——选用滚动轴承作为传动链条的支撑,并直接在轨道盒中运行,特点是支撑点宽,保证了链条运行过程中的平稳性。

摩擦力小,传动负荷低,节省能耗。

•手模夹具采用加强型尼龙,或者全不锈钢,大大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干燥烘箱内百分之百配置热风,干燥效率高,温度均匀。

•洗模设计科学、有效,洗模周期大大延长,提高了工作效率。•生产检查手套能做到免检,即不用人工充气检验。

•生产医用手套合格率达98%以上。

•生产线长度有100米、70米、58米三种机型。

5. 橡胶生产工艺

乳胶是胶乳由橡胶树割胶流出的(见天然橡胶),呈乳白色。胶乳 latex 旧称乳胶,是聚合物微粒分散于水中形成的胶体乳液的总称。 通常将橡胶微粒的水分散体系称为胶乳;树脂微粒的水分散体系称为乳液。

可直接作表面涂层、制造薄膜和胶粘剂等,经加工可制成生橡胶、胶乳制品(如海绵、手套、气球、避孕套、医用胶管等),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可分为天然胶乳、合成胶乳和人造胶乳三类。

胶乳制品的生产工艺与干橡胶的加工完全不同,不需庞大的重型机械及繁多的工序,配合剂均以水分散体形式加入胶乳中制成配料胶乳,然后在凝固剂的作用下胶凝,湿凝胶经过沥滤、干燥、硫化后制得产品。

扩展资料

乳胶的用途主要用于胶乳浸渍制品:(气象,节日,玩具)气球、(医用,家用,工业)手套、守门员手套、奶嘴、避孕套。海绵制品:海绵(床垫、枕头、鞋材中底垫)。注模制品:胶乳玩具、防毒面具、化妆用具、鞋类。压模制品:胶乳胶丝、医疗用品;其它应用:(毛,棕,动植物及人工合成纤维,人造皮革)的粘合、植绒、不织布、地毯、纺织、造纸、和胶粘剂等

6. 橡胶制造工艺流程图

Labview是美国NI公司开发的一种编程语言,被称为G语言,G是英文“图形”的首字母,意即图形编程语言。LabVIEW可以用流程图方式编程。编程方式直观易懂,易于学习掌握,可以给非软件专业的人员提供一种简单易用强大的编程环境

虽然名义上LabVIEW是一种通用型编程语言,可以和C++或Delphi等语言一样适用于任何任务的编程,但是实际上LabVIEW主要应用于量测系统,大量应用于汽车制造、化工、发电、水处理、元器件生产、制药、橡胶等等行业进行自动检测和控制。

7. 橡胶制品制作工艺

炼胶,包括塑炼、混炼、热炼、回炼等等,主要采用开炼机、密炼机进行。

NR、CR通常采用开炼机窄辊距薄通适当次数获得符合要求的可塑度(范围 ),满足后续工序对混炼胶流动性,以及成品物机性能的要求。NR引入“促M”或“塑解剂”,CR采用“糊精水浊液(自制)”喷入,皆可加快塑炼过程。(注意:CR塑炼有 “构型转化”过程,控制的好便利于塑炼效果。)

混炼,人们都说是橡胶制品生产过程最关键的加工工序,对开炼机、密炼机影响混炼质量的因素以及评价混炼加工性的诸多因素,教科书或者相关专著已有相当的论述,对于关键而又复杂、千变万化的“加料顺序”,教科书之类常常简化地作一般性的介绍,文献资料中也相对“迷糊”,经常显现“人云亦云”,“照抄可也”的色彩,换个角度看,或者“加料顺序”有时恰恰是“保密成分”。

实践中,许多配方对“加料顺序”相对不必“严谨”,“无招胜有招”,“迷糊炼胶”也可获得“合格产品”,也有不少配方,炼法不同,性能差异大,若不注重“加料顺序”,便炼不出符合要求的混炼胶,有损后续工序的加工,生产不出合格产品(废品率奇高!),其实就要认真思辨、斟酌、试验、比对,提炼出最佳的“加料顺序”,包括加料时机与时间,加料量与批次等等。要探索、拟定、确认恰当的加料顺序,不仅要认识橡胶、配合剂各自的特性,更要好好着力认识橡胶之间(并用胶),橡胶/配合剂之间,配合剂不同类别与品种之间的相互(加和、协同、对抗)作用,亲和性、物理与化学反应的能力与程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