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发展历史(农药发展历史的三个阶段)

海潮机械 2023-01-06 12:49 编辑:admin 214阅读

1. 农药发展历史的三个阶段

农民解放思想从历史讲,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分田分地真忙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都以农民土地改革为基础的,也就是将土地以革命手段分给农民,极大激发贫下中农雇农的生活热情,拥有新分土地给农民带来生活新希望。

第二个阶段:组织起来就是好

分得田地的小农经济很快产生不可克服的弊病,就是一家一户劳力有限,三四个劳动力家庭无法抗御旱灾涝灾风灾虫灾,土地越种越贫瘠,田地亩产丰年时二三百斤,荒年甚至有些地方颗粒无收。这种情况延续到1957年,农民发现只有组织起来互相结成一定生产关系,才能对付各种自然灾害。所以,农民自动组织起来,成立互助组,合作社,初级社,人民公社。走集体化道路。同时,国家动用工业力量与科学力量,给农民送来电力,送来拖拉机抽水机等农机设备,送来化肥解决肥料问题,送来农药解决病虫害问题,导致农业产量稳定上升。

第三个阶段:打血印再解放思想分田单干

在农业产量上升时期,农民忘记了小农经济弊病,觉得为集体经济劳动不值,出现出工不出力吃大锅饭现象,不如自己单干,自己劳动自下腰包来得实在。于是要求以承包土地经营权为形式的分田单干,各人顾各人,自己做自己得,肥水不流外人田,我不想他或国家的,但国家与他人也别想我分文好处。国家给我免税,给我补贴,这是最实惠的生活。

第四个阶段:农业成副业,农民职业多栖化

分田单干的弊病又重现了,特别是农民不再生七八个孩子,多在二三个孩子,所以小农经济壮劳力产生危机,这是第一,第二是土地较少,人均只有三五亩地,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温饱,想富裕发大财仅靠小农经济很难。当此之时,考虑农民生活,国家大开城门,允许几亿农民进城从事几百种职业工作,同时严禁城市人下乡分田分山林分宅基地,严禁城市人下乡买房,保护农民利益。所以全国农民出现两种现象:山区贫瘠土地农民干脆抛荒不种田,整村人进城,安徽甘肃内蒙都出现无人村。而一些平原地区农民进行分化,或儿女进城工作,老父母留守【因机械化作业,农耕不再需要壮劳力】,或土地出租给大户种植养殖,坐享地租,自己从事其他职业。全国直接从事农业人口从五六亿下降为几千万。

2. 农药发展的第一阶段

人类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和发展了使用化学药品——农药与农 作物病虫草鼠害作斗争的丰富经验。虽然远在3 000年前人们就知道用草木灰杀 虫;1851年用硫酸铜消毒种子;1882年发现波尔多液的防病活性。

但是农药的真 正大量生产和使用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 在这100多年间世界农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天然植物农药和无机农药时期(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40年 代)。

这一时期的农药主要以天然植物或矿物为原料,经过简单加工制造出来。 大多数是无机化合物,也叫第一代农药。它的特点是:①杀虫、防病或除草的作 用都很单一;②药效低,单位面积的使用量大;③多数农药对哺乳动物的急性口服毒性大,对禽鸟和鱼类也有毒害。

但是这类农药的诞生,对当时农作物、果 树、蔬菜等病虫草害的防治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品种,如硫酸铜、石硫合 剂、波尔多液等,由于使用安全,防治效果好,基本上没有残毒污染,至今仍作 为重要的农药在大量应用。

第二阶段,有机合成农药初级时期(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 在这时期无论是杀虫剂、杀菌剂、还是除草剂,皆出现了一大批活性很高的有 机化合物品种,逐步取代了过去使用的无机化合物,使化学农药进入了一个新的 发展阶段。

人们把这个时期的农药称为第二代农药,又叫“高效”农药。其特点 是:①作用多样化;②药效高,单位面积用量约是无机农药的十分之一;③化学 性质稳定,容易产生残毒毒性,长期大量使用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有些杀虫剂高 毒,在生产和使用上不安全;有些化合物具有杀虫广谱性,严重地伤害了病虫 草、鼠害的天敌,导致了害虫的再猖撅。在这期间《寂静的春天》唤起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关注,迫使不少国 家停止或限制使用了六六六、滴滴涕。

同时人们提出要寻找和开发高效、低毒、 低残毒的农药新品种。 第三阶段,有机合成农药高级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1975年前 后,人们从植物体中提取出杀虫活性成分,经过化学结构测定,然后人工合成出 药效很高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同时,在杀菌剂和除草剂中,也出现了一些超 高效的有机合成化合物。这些农药单位面积的用量约是第二代农药的六分之一至 二十分之一,药效却高出五至几十倍。 故有人称它们为“超高效”农药,又叫 第三代农药。

目前,农药的发展已经进人到“超高效”时代。由于这类农药在农 田中的用量很小,其毒性、残留、污染等问题大大地减轻了。但是它们既然对病 菌、害虫、杂草等有更高的杀伤作用,故对哺乳动物仍然或多或少地会造成伤 害,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它们对人畜的毒害和环境污染问题。

由此看来,以上农 药的三个发展阶段都是以农药对有害生物杀伤力的高低来划分的。虽然在药效上有 低效、高效或“超高效”之分,但实质上没有本质的差异一-皆属于杀生性农药。

3. 农药发展历史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一阶段:乡村生活时代,1900-1929

本世纪前几十年的计划集中在农场生活,那个时代被看成是农村生活。尽管改善农村生活的动机主要源于“农村问题”的反对建议,但是双方观点都是乡村运动的一部分,一种主要基于城市对乡村生活条件的日益关切的表现。

二阶段:新政,1930-1945

在30年代的新政期间,农业发展政策是联邦政府应对大萧条的反应之一。但仍主要以农场和农民为中心。此间主要的农业计划包括《农业调整法案》(1933)和《土壤保护和国内分配法案》(1936)管理下的那些计划,成为此后整个世纪农业政策的核心。

这些计划通过直接支付生产者,土壤保护技术支持和成本共享实现了面积削减。

三阶段:战后时期,1945-1960

战后早期,在总统杜鲁门和农业部长Charles Brannan的管理下,贷款和技术支持计划仍致力于解决农村贫困和工业发展。比起新政时期更加注重联邦和当地政府的结合,与那些导致更直接的联邦农业支持计划的批评保持一致。

艾森豪威尔政府实施了一项新计划,专注于向当地社区发布经济发展信息。为数不多的得到联邦资助的计划被设计成示范试点,为当地领导依据自身资源和需要去学习和采纳树立了榜样。

美国农业部视当地政府积极性和草根阶层的控制为农业发展工作的关键。

4. 农药发展历史的三个阶段是

  农药的“三致”作用指的致畸、致突变和致癌。  致畸是指农药干扰胚胎或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器官形态结构的异常而形成畸胎或畸形儿的毒性。广义的致畸还应包括生理功能或精神活动的发育缺陷,为了保护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妇女在孕期、哺乳期应避免接触具有致畸作用的农药。  致突变是指农药损伤生物遗传物质造成不可逆诱变的作用。这种诱变如发生在体细胞则影响个体本身,如发生在生殖细胞则可遗传给下一代。化学物(包括农药)诱发突变的机理还未完全阐明,因为脱痒核糖核酸(DNA)复制和基因表达的每一阶段都可能受到化学物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致癌是指农药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生恶性肿瘤的作用,可表现为发癌率增高、发癌时间缩短,或两者均有。  由于加强了农药的 毒理安全性评价研究,目前使用的农药品种基本上不存在“三致”问题。

5. 农药的发展历史分为几个时期

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至收获农作物前的时期,即自喷药到残留量降至允许残留量所需的时间,称为安全间隔期。安全间隔期因农药、作物种类等不同而不同。最后一次喷药与收获之间的时间必须大于安全间隔期,不允许在安全间隔期内收获作物,以防人畜中毒。下列是柑橘生产中一些常用农药安全间隔期:炔螨特,30天;双甲脒,21天;毒死蜱,21天;杀螟丹,21天;机油乳剂,15天;哒螨灵,30天;氟虫脲,30天;溴螨酯,21天;阿维菌素,21天;辛硫磷,15天;敌百虫,28天;敌敌畏,21天;噻嗪酮,35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