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区别)

海潮机械 2023-01-17 21:28 编辑:admin 280阅读

1. 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区别

当前,农业信息技术不断飞速发展,现代农业向着规模化、集约化、精准化发展,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出现。

以可信云等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服务无疑将为农业农村领域创新发展带来变革,推动我国农业向“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稳步迈进。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信息化发展,相关政策陆续出台。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数字农业领域一批重点研究中心、实验室和创新联盟相继成立,农业物联网、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在高等院校普遍设立,农业物联网、传感设备等标准陆续出台,相关技术日臻成熟。

2. 智慧农业和智能农业的区别

智慧农业其实也是自动化种植,通过在农田中应用自动化的设备,从而节省人力,比如自动化灌溉施肥、自动化杀虫等。

智慧种植对于灌溉和施肥,是整个系统控制的,系统可以监测土壤的湿度和氮磷钾含量,比如土壤湿度低于标准值,系统就自动打开灌溉设备,当土壤湿度达到标准,系统就自动关闭灌溉。同样的原理,系统通过土壤氮磷钾数据,控制施肥。

3. 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区别与联系

1、 智慧农业的概念由电脑农业、精准农业、数字农业、智能农业等名词演化而来,其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和农业云平台等三个方面。  

2、智慧农业的出现,对比传统农业生产,产量可达常规种植的3-5倍,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精准完成,比大田漫灌节水70%-80%,种植空间不只限于平面还可垂直立体,土地节约高达80%,耕地、收割、晒谷、大米加工全程机械化。  

3、能够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将农田、畜牧养殖场、水产养殖基地和周边的生态环境视为整体,并通过对其物质交换和能量循环关系进行系统、精密运算,保障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在可承受范围内。

4、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精准的农业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进行多层次分析,控制设备进行联动完成农业生产、管理,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风险的应对能力,使弱势的传统农业成为具有高效率的现代产业。  

5、能够彻底转变农业生产者、消费者观念和组织体系结构,完善的农业科技和电子商务网络服务体系,使农业相关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够远程学习农业知识,获取各种科技和农产品供求信息。

4. 智慧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

智慧农业专业学习的课程主要有作物生产学、作物育种学、植物保护学、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大数据框架与模式、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生物统计学、机器学习、生物信息学、模式识别、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农业遥感、农业生产机械化、物联网工程、电气控制基础与可编程控制器、农业推广学。

智慧农业专业简介:

智慧农业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使得农业生产过程更为科学高效,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5. 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相互关系

1、冠农股份:

      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3987万,同比上年增长率为-29.03%。

      2020年5月5日公司在互动平台称:冠农数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将通过建设冠农一体化农业智慧平台,提供包括种植订单、农资方案、种植技术、土壤改良、农机装备、农业金融、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销售等在内的线上线下结合的农业综合解决方案。该项目有利于促进公司三大主业所需原料质量提升和产品安全,有效降低产品加工成本,推动解决“三农”服务短板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富邦股份: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009万,同比上年增长率为-41.52%。

     公司为国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包括农业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个性化服务的农业服务方案。公司控股子公司加拿大SoilOptix、武汉搜土和参股子公司武汉盘古分别提供快速土壤检测服务和实验室土壤检测服务;参股子公司以色列Saturas提供精准灌溉服务;控股子公司武汉科迈提供智能配肥服务。公司于2020年4月28日披露2020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8753.91万股,募集不超过43990万元用于数字农业智能终端设备生产及云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数字农业产业园建设及产品服务推广项目、土壤改良剂项目、补充流动资金。数字农业智能终端设备生产及云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总投资20615.64万元,主要投资内容包括数字农业智能终端罐体生产车间建设、数字农业智能终端设备集成车间建设、云服务平台建设(包含数字化种植管理平台、数字化运营调度平台和大数据决策预警平台三个子平台)以及数字化农场云服务平台控制中心建设;数字农业产业园建设及产品服务推广项目总投资10898.75万元,主要投资内容包括新建苗圃1万平方米、新建连栋温室大棚6万平方米、新建水培温室大棚1.5万平方米、新建隧道式温室大棚1.5万平方米、新建示范推广中心及配套建筑5350平方米、对照组温室大棚3000平方米。

6. 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区别是什么

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以人力和畜力为代表的传统农业、以机械化为主的小型规模化农业、以信息技术和自动化配备为主的自动化农业以及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主的智慧化农业。这农业四个阶段分别说为农业1.0、农业2.0、农业3.0和农业4.0。

一、农业1.0阶段

农业1.0阶段是人力与畜力为主的传统农业,农业1.0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在农业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最重要的劳动工具是用以开发土地资源的各种简单手工工具和畜力,它们是对人类体力劳动的有限缓解,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把人类的生产活动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二、农业2.0阶段

农业2.0阶段是以机械化为主,同时伴跟着一些农场的呈现,农业开始呈现种养殖等大户。通过运用机械机器而替代了传统农人的部分作业,也改善了部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状况。我国现在强调的农业产业化,很大部分的内容都是指农业2.0时代的产业化拉长产业链,虽然能够带来一些收益,但是即使是在美国,这个收益能留在农民手里的也不到10%,而在中国,农业产业链中,农民得到的收益恐怕连8%都不到。

此外,2.0的农业产业化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生产过剩。我国农业大宗产品的产量很多都是世界第一,生产全球70%左右的淡水产品,67%的蔬菜,51%的生猪,40%的大宗果品,这些产品都过剩。我们现在的粮食产量占世界的21%,人口占世界的19%,即使粮食不再增产,只要节约,就足够养活未来的新增人口。2.0的农业产业化能够拉长产业链,产生收益,但农业劳动力的收入并不会同步增长,农村存款来源不足,并没有产生现代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金融工具的条件。同时,它又对资源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三、农业3.0阶段

农业3.0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局部生产作业自动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农业。通过加强农村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计算机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构建信息服务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使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农业装备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实现普及应用。与机械化农业相比,自动化程度更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更大。

四、农业4.0阶段

农业4.0是资源整合、数据驱动的智慧化农业时代。跟着土地流转,农业土地规模化程度加深,资源集中于少部分专业的农人手中,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完结无人化的管理。农业4.0是现代农业的最高阶段。农业4.0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仅体现在农业生产环节,它会渗透到农业经营、管理及服务等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是整个农业产业链的智能化,农业生产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都将由信息流把控,形成高度融合、产业化和低成本化的新的农业形态,是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7. 智慧农业和数字农业

就业前景较为理想。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智慧农业已经在全国各地逐步兴起。智慧农业的兴起可以充分的利用互联网与物联网进行管理,为农业生产提供较大的帮助。

但是,目前这方面的人才较为短缺,因此智慧农业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十分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