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凡尔登绞肉机在线观看中文版
凡尔登战役在世界战争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改变和扭转第一次世界大战重大战役之一。这当中经历了什么,阿贵写出一点自己了解的凡尔登战役,以供大家增添点茶余饭后的话题,由于篇幅有点长,读者可泡好茶以便慢慢看下去。
1915年4月,意大利突然脱离了他的盟友德国加入了协约国后,法军总司令霞飞认为,他们的作战计划可以改变。并制定了1916年由俄国和意大利首先在东线和南线发动攻势,在战略上牵制德国军队,然后由英法联军在西线大规模出击,一举歼灭西线的德军,从而彻底改变战争局面。 霞飞的建议也得到了其他几个协约国的支持,但是要命的是他们没有对何时发起进攻达成统一的共识,于是大家决定在来年三月再来商榷具体的日子。可是德军也没有慢下来,他们也在策划一个改变此次战局的一个时间点和支撑点。于是新任命的德军总参谋长法尔肯.海因登场了!1他对德军西线的僵局早就苦恼万分。由于1915年德军在西线所采取的攻势成效不大,本想着在东线一举击败俄军后再大规模挥师西进。可实际上英法军队的局面进攻看似效果虽然不大,但是却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了德军的战略力量。使德军在东线始终没法得到足够的兵力给俄军以致命的打击。于是法尔肯.海因反复斟酌和权衡后,立刻停止了在东线对俄军的进攻行动,把主要进攻方向对准了西线的英法联军。并在1915年圣诞节前夕,他向德皇威廉二世递交了一分《战略进攻备忘录》。
由于英国历来主张欧洲战略是一个均衡状态,所以它就和法国联合起来。在水面作战方向上,当时英国的作战力量,德国肯定是打不过的,于是德国就选择了水面下,大力的发展并使用潜艇,使用潜艇战术来对付英国。在双方僵持的情况下,法尔肯.海因认为,要快速削弱英军的作战力量,还得要先把它的盟友法国打败,也只有把法国打败,德国才可以获得在欧洲大陆上的优势地位,也可以使英国在欧洲的实力衰败下来。
消灭法国的有生力量,使法军的血流光,这是法尔肯.海因的目的。那这样就要选择一个战略进攻的地点,法尔肯.海英分析后认为,这个地点一定要是法国人眼里的一个特殊地区。它将使法国人为了防御这一地区,不得不投入其所有的力量,才可以使法国将每一滴血流尽。
最终经过军部商讨后选择了法国北部的边境小镇凡尔登作为进攻目标。
德国之所以选择凡尔登作为攻击点,法尔肯.海因认为如果法国不倾其所有拒德军于凡尔登之外,那就等于把法国北部的大门给德军打开了。所以也认定法国会倾尽军队主力和德军打一场进攻战,这恰恰是法尔肯.海因所想要的结果,从而在凡尔登一举歼灭法国人。 就在协约国首脑们还在为何时发起进攻而争论时,1916年2月21日法国小镇凡尔登已经响起了隆隆的炮声。德军抢先在协约国前面发起了进攻,协约国仓促应战,与德军在凡尔登小镇上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厮杀。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耗时最久,并且是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都有决定意义的“凡尔登战役”。
为了进攻凡尔登,德军从1915年冬天就开始着手准备,抽调了西线战场装备最好,作战力量最强的6个军,10个师共27万人。同时德军还采用了新的战术,既以强大的炮火摧毁敌方的阵地和兵员装备,然后再也士兵推进作为巩固和占领。这种炮兵摧毁,步兵占领的作战方式被后来众多国家军队屡屡采用。特别是日本对中国的侵华战争,多是采用这种战术。为了达到战略目的,德军集结了大量的火炮,把部署在俄国和巴尔干半岛前线和兵工厂的大炮全部投入到凡尔登战场之中。在其12公里长的战线上排列着1000门大炮,野心勃勃的德军想在世界战争史上添上炮击浓墨重彩的一笔。来达到彻底摧毁法国人的防御。
法国北部重镇凡尔登,它是法国最重要的堡垒之一,至1914年起,它就是一个配置有重炮和机枪林立的钢筋水泥的堡垒式迷宫。各个发射点之间可以相互支援,构成一个以城镇为核心的环形防御体系。可是法国总司令霞飞认为,从1914年到1915年之间所发生的战役中,好多要塞和堡垒在德军的炮击之下就快速沦陷。因此他认为固守要塞的时代已经过时了,防守应该用纵深的野战工事替代。为了遵照霞飞的指示,凡尔登那些坚固的堡垒在1915年8月就被大部分拆除和放弃,所谓的重炮也只不过被拆得只剩下300门而已。驻守凡尔登的部队也只有4个师共10万人,这样的兵力与德军的27万兵力相比之下着实悬殊太大。1916年2月21日清晨,德军炮弹以1小时10万发的速度倾泻而下,,并把炮弹射进堡垒,约3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落下了200万发炮弹。
经过12小时的猛烈炮击,凡尔登附近的战壕和堡垒已经完全被摧毁殆尽,整个法军防线都被浓烟烈火吞没。三天后法国统帅部决定凡尔登不能丢给德国人,否则会影响到整个战局。2月25日法军总司令霞飞紧急调令第二集团军司令贝当将军立即前往凡尔登指挥作战,并紧急征调预备队开赴前线。当时的贝当已经60岁了,以前也并没有指挥过大的军事战役。只是在一战开战前期指挥过几次作战,受到霞飞的赏识后官运亨通,在18个月内由旅长升至集团军司令。贝当接到霞飞的命令后于当天夜里就赶到了凡尔登,这时的凡尔登法军的士气特别低落,而对面德军的士气高涨,明显占据上风。到达凡尔登后他就组织了积极的防御,并在凡尔登方向组织起第一道防线,稳定住了军心。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贝当的到来也使得法国人从凡尔登战役整个战局中扭转了过来。
凡尔登战役打了那么长时间,双方共投入兵力200多万人,死伤极其惨烈,法军在士气低落的情况下能够顶住德军的进攻,能够把战争的被动变为主动,贝当在这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贝当到达凡尔登之后向全军提出的口号是“宁失三军,不让寸土”!在他的这个指导思想感染之下,法军士兵全都死守阵地,一寸也不后退,其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抵挡住了德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为了守住凡尔登,当时通向凡尔登的铁路和主要公路都被德军炮火切断,只有一条通往西南的二级公路可以通行。在路况和公路不够宽敞的情况下,贝当必须要在一个星期之内调集20万军力才能与德军相抗衡。另外还有两万多吨的军火物资,这就意味着一个星期内的每个昼夜要有6000辆卡车到达这里。为了前线几十万兵力的给养和输送,贝当在全国征用了4000辆卡车加上军队上的以每4辆为一个班,每天24小时源源不断地在这条65公里长的路上行进着。这条路后来被法国人奉为“圣路”在整个会战期间,还有50多万部队和17万头运送补给的骡马,也是沿着这条路输送到前线的,凡尔登战役因此也成为世界战争史上唯一完全靠汽车补给的大规模会战。 战事就这样在双方胶着的情况下一个月接着一个月的拖了下去,在此期间,双方都增加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直到12月18日止历时10个月之久的凡尔登战役最终结束。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德军从进攻转为防御的转折点;也是协约国联军从被动变为主动的转折点。在整个战役中法国战死,负伤,或被俘的人数合起来就有55万之上,德国的损失也超过了45万。法尔肯.海因原来的目的是把法国人的血流光,可他也没想到德国人的血也因此流光了,双方巨大的伤亡人数,可见都没有所谓的赢家!后来的人们把这场战役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战争就是一个嗜血的泥潭,我们人类需要的是和平,不要战争!
2. 凡尔纳绞肉机
初三历史上册有。
是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战场主要集中在欧洲。交战双方争相使用了各种新式武器,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1916年在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还有索姆河战役。索姆河战役是在凡尔纳战役未结束时,与1916年7月由英法联军发动的。在这次战役中,双方军队的伤亡人数高达一百二十多万。
3. 凡而登绞肉机电影
1、自由之城(Wolne miasto ,1958,波兰)
1939年,波兰城市格旦斯克沦陷,该市市民自发地拿起武器,以邮局为主要据点与德军进行了激烈巷战。本片是一部偏向于写实风格的战争电影,由于当年参加邮局保卫战的波方人员几乎全部牺牲,导演斯坦尼斯拉夫和编剧好不容易找到了当时唯一一名在世的幸存者——邮递员的妻子玛格丽特·皮普科夫——作为该片的历史顾问,并靠她的回忆还原起事件的全貌。
2、洛托纳 (Lotna,1959,波兰)
本片是波兰著名导演安杰·瓦依达的代表作,该片根据沃伊切赫·祖克罗夫斯基写于1945年的同名小说改编,以一匹二战中的波兰战马为主角,讲述它在波德战争初期的经历和所接触的四名不同主人的故事。影片中出现了地摊文学中广为流传的波兰骑兵砍德国坦克的场景,当然这其实是一个被小报以讹传讹的谣言,但导演瓦依达却信以为真,还把这个谣言拍进了电影里。
3、格莱维茨事件 (Der Fall Gleiwitz ,1961,东德)
1939年8月31日晚,一支身穿波兰军装的德国党卫军冒充波军,袭击了德国边境的格莱维茨电台,并发表对德国的侮辱性讲话。随后,全德各电台都广播了“德国遭到了波兰突然袭击”的消息,希特勒以此为借口下达了入侵波兰的命令。本片整体呈现出一种纪录片式的行事风格,同时又采取了很多先锋化的电影拍摄手法,影片配乐则有些诡异令人不安。
4、维斯特布拉德半岛战役(Westerplatte,1967,波兰)
维斯特布拉德半岛是旦泽中立港外的一个长条形半岛,1939年9月1日德军集中优势兵力进攻岛上只有200人防守的小据点,却花了一周时间才拿下,因此这里也被当年德国报界称为“波兰小凡尔登”。该片在展现波军将士英勇的同时,也向观众展示了作为胜利者的德国国防军军官的骑士风度,这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华约国家二战电影中算是比较难得的。
5、鸟儿,鸟儿 (Ptaki, ptakom... ,1977,波兰)
本片讲述1939年9月波兰西里西亚省的城市卡托维兹沦陷后,波军查尔斯中尉领导释放的囚犯发动反攻,在童子军和民众的配合下与德军展开了最后的巷战。影片的拍摄地点就在当年发生保卫战的降落伞塔和公园附近,当地的许多居民参与了该片的拍摄。不过由于是西里西亚地方电影公司拍摄,该片资源目前比较少见。
6、希姆莱行动(Operacja Himmler,1979,波兰)
希姆莱行动即1939年9月格莱维茨事件中的德军行动代号,本片是波兰电视电影版,与东德版不同的是,本片更像是还原事件前后几天原型的半纪录片,相比东德版更能方便观众了解波德战争发生的来龙去脉。影片拍摄地点同样选在这一事件的发生地,格莱维茨市,许多波兰知名影员曾在片中出演过配角
7、入侵者(Romans z intruzem ,1985,波兰)
本片改编自作家兼编剧瓦茨拉夫·比利恩斯基的小说《科涅克假日》1939年8月末,德军逃兵恩斯特·霍夫曼叛逃至波兰一方,透露8月26日德军将发动攻击,波兰情报官科索维奇通过内线调查出此人哥哥是纳粹高官,所以没对这个情报产生重视。结果直到9月1日德军才开始进攻,科索维奇落入德军之手后因为被德军特工认出而处决。
8、血战西盘岛(Tajemnica Westerplatte,2013,波兰)
该片是《维斯特布拉德半岛战役》的翻拍版,不过这次导演并没对战事做过多描写,而是将主要关注点放在了要塞里的两名指挥员之间关于何时该投降的矛盾冲突上,片中的波兰士兵也没有67版所表现的那么英勇,他们啜泣、业余甚至想当逃兵。虽然导演的目的是想探讨战争中的人性问题,不过很多观众对此并不买账,认为导演的表述过于晦涩,令人难以理解。
4. 凡尔登搅肉机
凡尔登战役德军指挥官是德军总参谋长埃里希·冯·法金汉。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1916年德意志帝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的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凡尔登是协约国军防线的突出部,对德军深入法国、比利时有很大威胁,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3月初,德军与法军在马斯河地区开展了大血战。最终这场战斗以法军成功守住凡尔登而告终,德军一举占领巴黎的企图落空。
5. 凡尔赛登绞肉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联军对德国,凡尔赛战役,每天有六万人死亡,被誉为“凡尔赛绞肉机”
6. 凡尔登绞肉机在线观看中文版下载
凡尔登战役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数最多且最惨烈的战役,德法两国的军力总共大约两百万左右,但是伤亡人数高达七十万多万。
其次,由于在战场中投入毒气,造成很多官兵疟疾横行,出现了大量非战斗伤亡;最后,由于是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利益争夺战,因此被称为绞肉机就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