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避雷针避雷针(避雷针避雷针长什么样子)

海潮机械 2023-01-16 01:11 编辑:admin 220阅读

1. 避雷针避雷针长什么样子

一般都认为发明避雷针的人是18世纪的罗蒙诺索夫和富兰克林。其实,最早认识避雷术的还是在我国。公元1688年,法国旅行家卡勃里欧列·戴马甘兰在游历中国后,写了一本《中国新事》的书,书中写道:“……,中国屋宇的屋脊两头,都有一个仰起的龙头,龙口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上天空,舌根连接着一根根细的铁丝,直通地下。这样奇妙的装置在发生雷电的时候就大显神通,若雷电击中了屋宇,电流就会从龙舌沿线下行地底,起不了丝毫破坏作用。”从这里看来,我国对避雷针的应用,比富兰克林作的雷电实验要早两个世纪以上。

  我国科学家经过科学论证,证实远在三国和南北朝时代的建筑物就有了“避雷室”装置。有关专家还认为:现在的广西真武阁四柱不落地,德庆县文庙四柱不顶天,都是古代建筑师为了使厅堂有人的地方避开雷击,消除电学上称为“跨步电压”的危险而设计的。 (来源于1990年6月11日《中国气象报》 作者:曾冒华)

2. 避雷针长什么样子图片

避雷针是一根园柱体的导体,看似-根针的放大版故称避雷针

3. 避雷针是什么做的

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在被保护物顶端安装一根接闪器,用符合规格导线与埋在地下的泄流地网连接起来。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已经放弃了这一称呼,而代之的是“接闪杆”。

根据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章节5“ 防雷装置”的要求,接闪器可以用铜、镀锡铜、铝、铝合金、热浸镀锌钢、不锈钢、外表面镀铜的钢等各种材料制成。大多数常见的金属材料都可以用来制作接闪器。

4. 避雷针什么样子的

避雷针引地线要16平方铜线。

     国标规定:16mm-50mm之间,根据楼层的高度和地势以及避雷…的具体设计要求来定。

      国标规定:16mm-50mm之间,根据楼层的高度和地势以及避雷…的具体设计要求来定。

     用钢绞线作引下线,其截面积不得小于25mm2。用有色金属导线做引下线时,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2的铜导线。

     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敷设,并应避免弯曲,经最短途径接地。

   采用多条引下线时,为了便于接地电袭阻和检查引下线、接地线的连接情况,宜在各引下线距地面高约1.8m处设断接卡。

   为了国家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国际所规定的来接。

5. 避雷针是长什么样的

电梯房的楼顶的话是向上凸起的,因为电梯的话基本上是要网更高一层。到顶楼的,不然的话他的顶楼的电梯是没有办法正常到顶楼的,所以说设计的时候还是比较有讲究的。顶楼凸起,那么就有利于电梯的更好运作。如果是没有这一部分的话,这个电梯很容易出现故障。

6. 避雷针是怎么样的

避雷针是用来保护建筑物等避免雷击的装置。由安装在高大建筑物顶端的一个金属棒和 用金属线连接的埋在地下的金属板组成,其避雷原理是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 电和地上的电中和。

  

避雷针是早期电学研究中的第一个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技术成果,它不仅使建筑物有效地躲 避了雷电的袭击,还直接推动了电学的发展。  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它使近代科学走进了人们 的日常生活。

  

在中国的汉代就有巫师将一种鱼尾状的瓦饰装在屋顶,用来防止雷电所引起的“天火”,这 可以看作是避雷针的雏形。

1752年,美国的富兰克林在成功地进行了捕捉雷电的风筝实验之后设想,如果能在高物上 安置一种尖状装置,就有可能把雷电引入地下。

    于是,富兰克林把一根数米长的细铁棒固定在 高大建筑物的顶端,把铁棒与建筑物用绝缘体隔开,然后将一根导线与铁棒底端连接再引入地 下。避雷针由此诞生。

在雷雨天气,高楼上空出现带电云层时,避雷针和高楼顶部都被感应上大量电荷,由于避雷 针针头是尖的,而静电感应时,导体尖端总是聚集了最多的电荷。

    这样,避雷针上就聚集了大部 分电荷。避雷针又与这些带电云层形成了一个电容器,由于它较尖,即这个电容器的两极板正

对面积很小,电容也就很小,也就是说它所能容纳的电荷很少。

  所以,当云层上电荷较多时,避 雷针与云层之间的空气就很容易被击穿,成为导体。这样,带电云层与避雷针形成通路,接地的 避雷针就可以把云层上的电荷导入大地。  

避雷针在引雷时,在导体中必然产生强大的瞬间电流,因此,仍会对室内的许多设备、精密 仪器或通讯信号等造成影晌。

  

中国防雷科技工作者在中国古塔自身半导体消雷效果的启发下,改进了富兰克林引雷入地 的传统理论。他们根据限流理论,成功研制了形似半球形辐射状的避雷器,将雷电消除在了周 围空间里。  这种利用国际领先技术制成的避雷器,被誉为“中国式的消雷器”。

  这种避雷器,在 引雷过程中产生的瞬间电流较小,不会对室内设备造成损坏,从而提高了避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