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分光光度计价格(超微量分光光度计价格)

海潮机械 2023-01-04 00:55 编辑:admin 69阅读

1. 超微量分光光度计价格

紫外/可见光谱两个一般可以连起来,价格相对便宜,10万以内;近红外光谱仪分根据波长范围价格不一样,700-1100nm的价格最便宜,10万内;900-1700价格较贵10-20万;400-2400全波段一般要20-50万,根据各个厂家的型号和功能有价格区别,傅里叶最贵。;光谱仪的价格相差较大,主要由两个因素:分光元件和检测器。

2. 微光分光光度计

视亮度是指从黑色表面到白色表面的感觉连续体。光度是恒星的发光能力,既恒星单位时间辐射的总能量,视亮度就是这些恒星辐射的能量到观察者时单位面积的能量,它是观察者所接受到的能量。

简介明视觉、暗视觉和中间视觉光度学光度测量中视亮度可加性的必要条件视亮度匹配和闪烁光度测量

定义

视亮度是指亦称“主观亮度”,物体亮度的主观感觉,在白天给定亮度的月标看起来视亮度就低一些,夜晚,同样光亮度的目标视亮度就高一些。为了知道恒星真正的光亮程度,需要把它们放到同一个位置上来比较。绝对星等就是设想把恒星都放在 32.6 光年 (10秒差距 ) 的地方所得出的亮度。太阳的视亮度是绝对冠军,但是太阳的绝对星等只有 4.8等,这意味着如果把太阳放到离地球 10 秒差距的地方,它的亮度只有 4.8等,仅仅是一颗肉眼看起来相当暗的星。有些恒星实际上相当亮,可以比太阳亮成千上万倍,但由于它们离我们太遥远了, 所以看上去并不怎么亮。

对于一个固定光谱成分的光,在不同适应亮度条件下,其感觉亮度与实际亮度不同,或者在同一亮度条件下,不同光谱成份的光,其亮度感觉也不同,即客观的(计量)亮度与感觉到的亮度之间有差异

3. 超微量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

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含量的原理:

在pH=2~9的溶液中,邻二氮菲与2价亚铁离子(Fe2+)发生显色反应,该反应的选择性很高,而且生成的橙红色络合物非常稳定,lgK稳=21.3(20℃),其溶液在510nm(可见光)有最大吸收峰,利用此显色反应,可以用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物质与光作用,具有选择吸收的特性。有色物质的颜色是该物质与光作用产生的。即有色溶液所呈现的颜色是由于溶液中的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所致。由于不同的物质其分子结构不同,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也不同,因此具有特征结构的结构集团,存在选择吸收特性的最大实收波长,形成最大吸收峰,而产生特有的吸收光谱。

该法测得的铁含量为试样中的亚铁的含量。因为只有2价铁与邻菲啰啉形成橘红色的络合物。而3价铁不发生这个显色反应,但能生成浅蓝的络合物。

扩展资料:

邻菲啰啉的性质:

1、邻菲啰啉指示剂可通过将1.485g一水合邻二氮菲和0.695gFeSO4·7H2O溶于100mL水中来配制。用于硫酸高铈滴定铁盐的指示剂。一个相关的配体是红菲绕啉(BPT),4,7-二苯基-1,10-邻二氮菲。

2、邻菲啰啉也可用于烷基锂化合物含量的分析。使样品与少量(约1mg)的邻二氮菲作用,呈深色,再用醇类滴定,直到达到无色的滴定终点。

3、虽然显色反应的适宜pH值范围很宽(pH=2~9),但测定时,通常在pH=5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测定。

参考资料:

4. 超微量分光光度仪

1、打开仪器电源开关,开启比色皿暗箱盖,调节“0”电位器旋纽,使电表指针处于透光率(T)“0”位,预热约20分钟。

2、调节波长(λ)调节旋纽,选择需用的单色光波长。

3、调节灵敏度开关,选择适当的灵敏度。再用调“0”旋纽复校电表透光率“0”位。

4、将比色皿暗箱盖合上,将参比溶液(空白)推入光路,顺时针旋转“100%”电位器调节旋纽使电表指针处于透光率“100%”处。

5、按上述方式连续几次调整透光率“0”及“100”,直至不变,即可进行测定工作。

6、将校准溶液和待测溶液推入光路,读取校准溶液吸光度(A)值。

7、将待测溶液推入光路,读取待测溶液吸光度值。

8、根据校准溶液和待测溶液吸光度值及校准溶液浓度计算待测物浓度。

5. 超微量分光度计使用方法

A=ECL C=A/EL

A为吸收度;T为透光率;E为吸收系数,采用的表示方法是(E1%1cm),其物理意义为当溶液浓度为1%(g/ml),液层厚度为1cm时的吸收度数值;C为100ml溶液中所含被测物质的重量(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计算),g;L为液层厚度,cm。

在给定波长,溶剂和温度等条件下,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单位液层厚度时的吸收度称为吸收系数。

根据比尔定律,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和吸收池光程长b的乘积成正比。当c的单位为g/L,b的单位为cm时,则A=abc,比例系数a称为吸收系数,单位为L/g.cm-1;当c的单位为mol/L,b的单位为cm时,则A=εbc,比例系数ε称为摩尔吸收系数,单位为L/mol.cm-1,数值上ε等于a与吸光物质的摩尔质量的乘积。

它的物理意义是:当吸光物质的浓度为1mol/L,吸收池厚为1cm,以一定波长的光通过时,所引起的吸光度值A。ε值取决于入射光的波长和吸光物质的吸光特性,亦受溶剂和温度的影响。显然,显色反应产物的ε值愈大,基于该显色反应的光度测定法的灵敏度就愈高。

扩展资料: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根据物质分子对波长为200nm-400nm这一范围的电磁波的吸收特性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重视性好。波长长(频率小)的光线能量小,波长短(频率大)的光线能量大。分光光度测定是关于物质分子对不同波长和特定波长处的辐射吸收程度的测量。

吸收系数可由光度法测量。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对光吸收的特征及吸收的程度而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一类分析方法。根据测定时所用的光源不同,分光光度法可分为可见先分光光度法、紫外先分光光度法及红外光谱法等。

分光光度法灵敏度高,特别适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目前对微量组分的测定已能达到1~10μg/L的数量级,若事先经分离、富集,可测定含量更少的物质。分光光度法测量的相对误差一般为2~5%,精密的仪器可减至1~2%,完全能满足测定微量组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