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绝缘子爬电距离(35kV爬电距离)

海潮机械 2023-01-05 20:24 编辑:admin 290阅读

1. 35kV爬电距离

根据国家规范,爬电距离与空气温度、湿度、污浊度、含盐量等因素有关。一般正常情况下,理论上的爬电距离为“2毫米/千伏”。电压为220/380时的峰值电压为540伏,则爬电距离为1.1毫米。

1.电气间隙

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2.爬电距离

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电气间隙的决定: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即可决定距离一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3及表4二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5但通常: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PE(大地)≥2.5mm,保险丝装置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2.5mm(一次侧浮接地对大地)一次侧部分对二次侧部分≥4.0mm,跨接于一二次侧之间之元器件二次侧部分之电隙间隙≥0.5mm即可二次侧地对大地≥1.0mm即可附注:决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内部零件应先施于10N力,外壳施以30N力,以减少其距离,使确认为最糟情况下,空间距离仍符合规定。爬电距离的决定:根据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查表6可决定其爬电距离。

3.在电气上,对最小爬电距离的要求,和两导电部件间的电压有关,和绝缘材料的耐泄痕指数有关,和电器所处环境的污染等级有关。

对最小爬电距离做出限制,是为了防止在两导电体之间,通过绝缘材料表面可能出现的污染物出现爬电现象。

爬电距离在运用中,所要安装的带电两导体之间的最短绝缘距离要大于允许的最小爬电距离.

在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时,应考虑额定电压、污染状况、绝缘材料、表面形状、位置方向、承受电压时间长短等多种使用条件和环境因素,在先进的设备与产品标准中均有此规定值。

具体来说就是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爬电距离。爬电距离的大小和工作电压、绝缘材料等直接相关,同时注意不同的使用环境也会有所影响,如气压、污染等.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两个概念,在进行判断时必须同时满足,不可以相互替代.

电气间隙的大小取决于工作电压的峰值,电网的过电压等级对其影响较大,

爬电距离取决于工作电压的有效值,绝缘材料的CTI值对其影响较大.

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所以根据定义,爬电距离任何时候不可以小于电气间隙.当然对于两个带电体,是无法设计出爬电距离小于电气间隙来的。

爬电距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器件之间或导电器件与设备界面之间的最短距离。UL、CSA和VDE安全标准强调了爬电距离的安全要求,这是为了防止器件间或器件和地之间打火从而威胁到人身安全。

2. 35KV爬电距离

因为搞电力的设计的时候考虑了足够的电气距离与爬电距离的,加上雨水均是点状的,下最密最大的雨点都是不连续的。

不会象你眼睛看到的一样是雨线一样从电线上挂到地面的。另外雨都是从上降下的,就算有风,雨水也不会从四面八方上下左右全部把绝缘件给全部淋湿的。就算有最坏的打算、漏电了,搞电力的还设好了接地装置没见农村很多电杆旁边都拉着一根线接到地上去了,所以我们平常不要拿着那根地线好玩,那是有用的。那些文学里面说的雨丝、雨帘,雨柱、什么的,只能归接一个原因,那些文学家没学多少工程技术的东东,让思想超乎了实际。

3. 35kv爬电距离标准

爬电距离是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绝缘子爬电距离是指绝缘子正常承载运行电压的两部件间沿绝缘表面的最短距离或最短距离的和。

4. 20kv爬电距离

公称爬距(Creepage Distance)指的是电力设备外绝缘的爬电距离与设备最高工作电压有效值之比,单位为mm/kV。绝缘子的爬电比距定义为绝缘子的爬电距离与该绝缘子上承载的最高运行电压的方均根值之比。

爬距=表面距离/系统最高电压.根据污秽程度不同。

5. 35kv爬电比距是多少

预防措施 (1) 开关柜下边的电缆沟、电缆隧道出人口严密封闭,防止进水。

(2) 结合落实防火、防小动物措施,密闭开关柜出线室底板。(3) 开关柜下面的电缆沟、电缆隧道加装排潮设施。(4) 在变电站基建前期,严把设备选型关。选用的开关柜内支柱绝缘子的 爬电比距,必须符合有关规程规定。(5)高压室装设自然通风设施或安装除湿机。(6) 利用停电机会清擦设备。对于已经出现凝露状况,并且比较严重的话,建议使用SPR-NL防凝露装置或SEPRI-CS-DZ顶置除湿系统就可以解决此类问题。

6. 35kv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具体来说就是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爬电距离。爬电距离的大小,和两导电部件间的电压有关,和绝缘材料的耐泄痕指数有关,和电器所处环境的污染等级有关。

爬电距离的计算,首先要确定爬电比距,根据所处环境污秽等级不同,分为0~4级。三级污秽的时候,发电厂变电站内设备的爬电比距是2.88cm/kv(基于额定电压)其次需要设备的额定电压。比如是220kv那么,爬电距离就是2.88cm/kvx220kv=6336mm。也就是说,我们要求这个设备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爬电距离应大于6336mm。

楼要的是不是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两个概念,爬电距离任何时候不可以小于电气间隙。

7. 35kv爬电距离是多少

35KV线下对地的最小垂直安全距离是4m。

对跨越公路交通通道的安全距离不小于10m。

高压输电线路发生断线故障落地时,如果有人在断线地点附近行走,就会遭受到跨步电压而触电。断落导线接地点与大地构成回路时,电流会经过导线入地。

向大地作半球形散开,距导线接地点越远的地方电阻越大,所以其流散电阻越小,电位就会越低,其等电位线为围绕导线接地点的无数个同心圆,一般在20米处电位才逐渐的为零。

8. 35kv爬电距离国家标准

大概是125*Ka mm;Ka为高海拔时修正系数,3000米大概是1.3;一般的开关选择手册上有图可查;其公式为Ka=e 的m(H-1000)/8150次方(无法打出来,见谅)。

具体内容见GB16935

9. 35千伏爬电距离

爬电距离: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或一个导电部件与设备及易接触表面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测量的最短空间距离.沿绝缘表面放电的距离即泄漏距离也称爬电距离,简称爬距。 电气间隙: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实际控制中,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是与污染等级,海拔高度、电压及频率、电场条件、绝缘类型等相关的,可以查电工手册来确定。

10. 35KV爬电距离3000米

铜排制作虽简单,但是因为成本原因,很多新人被限制接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有些人员虽然有机会接触,但是应为没有一个好师傅的带,很难动手。铜排制作需要动脑筋的,没有千篇一律,但是多做就能孰能生巧。

安全距离

在做铜排之前,我们应了解各种柜型安全爬电距离,才能有一个合理构思。低压柜相间和相对地必须有20毫米以上,虽然3ccc标准为0.8毫米,行业中要求20毫米主要还是从安全用电出发的,所以必须做到20毫米以上。高压10KV安全距离125毫米以上,有些公司标准是130毫米。高压35KV安全距离为300毫米,有些公司规定280毫米左右。

铜牌大小

一般铜排使用大小根据各公司的自己的载流量标准来的,不过行业中通用的铜排使用情况基本相同。额定电流125A用15*3的,200A用20*3,400A用30*4的,630A用40*6或者50*5的,800用40*10的或者50*8,1000A用60*8的,1600A用100*8的,2000A用100*10的,2500A用100*8双排,3000A用100*10双,3500A用120*10双,4000A用120*10的3排。刀开关上面的铜排:600刀40*5的,1000刀60*6的,1500的刀80*8的,2000的刀100*10的等等,当然各个公司标准不一样,按实际情况选用。

测量

测量是铜排制作的难点,一时半会说不清,但最主要的还是找对参照物或者基点,以GGD出线柜为例:在测量刀开关上触头到母线高度时,可以在母线夹处侧身梁上方一根横梁,首先以横梁为基点,测出横梁到母线上侧边的高度,再测出横梁到刀开关上触头的高度,两个数值相加就得出铜排的高度,铜排折弯角度测量可以用立柱最为基点,测出立柱到ABC三相母排的距离,再测出立柱到刀开关上触头的距离,这样三更铜排的尺寸都出来了。其他地方的铜排测量方法相同即可

制作

根据测量出来的尺寸制作铜排,注意铜排之间搭接处应按国际标准开孔,禁锢螺栓应该按先关规定安装。40宽的铜排一个M12的螺丝,50宽的两个M10的螺丝或者1个M16的螺丝,60宽的铜排4个M10的螺丝,80宽的4个M12的螺丝,100宽的铜排4个M16的螺丝,120宽的4个M18的螺丝。还有铜排搭接处应做压花处理,及电镀处理。完成后用黄绿红蓝分色热缩管套上。

安装

在安装铜排时应该注意搭接处对齐,不能有突出菱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