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比较好的显微镜多少钱
细菌的个体较小,大多数细菌需要在放大1000倍以上才能看到。一般中学的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大是600倍,所以是看不到的。
2. 显微镜有多少钱
一般的显微镜大概一千到二千元钱,常见的显微镜,如:LJ-TS01体视显微镜,LJ-SZM实体显微镜,三目显微镜LJ-ST03,LJ-CL01拍照测量显微镜,LJ-CLP03金相显微镜,LJ-HD01高清显微镜,LJ-HS01HDMI显微镜,LJ-DSX01电视显微镜,LJ-SPX01视频显微镜,LJ-DZF电子放大显微镜,LJ-DZX01数码显微镜等。可以跟专业的显微镜厂商购。
3. 最便宜的显微镜多少钱
国产显微镜片一般比较便宜,而进口的比较昂贵。其实在质量方面,国产的和进口的已经没有多大的差距。这些年我国在精密仪器方面发展迅速,所以说,性价比高的显微镜片还是买国产。
4. 比较好的显微镜多少钱一个
要看细菌的话光学显微镜能够看到的很少,大多都是真菌类的.电子的就不是普通家庭能够承受的了,比一台跑车便宜不了多少,光学显微镜极限就是1600,基本镜头都压在盖玻片上了,还要涂油很麻烦的,一般最大就用1000倍,方便.1600和1000看起来就是区别不是很大,正品江西凤凰1600倍的你要会买的话600多就买的到,当地价格贵的话就在网上买吧,我买了个杂牌440元的,帮别人买个江西凤凰的,江西凤凰是要好点,但440元的我觉得足够用了,最好连切片标本一起买,便宜,1块多一片.买个一套有90片.人体的,小虫小草的基本都有.比自己做的好的多(有些你也做不了),再买盒载玻片,买500片盖玻片(这个很容易烂),都很便宜,不到700元.完全够你挥霍很久了.全金属的,样子很专业,不是那些塑料货可以比的 要接电脑买个USB目镜,300块,不过效果很一般.淘宝上都有卖的.
5. 显微镜的价钱是多少
不同品牌价位都不一样。最普通的光学显微镜1000元左右,学生用的生物显微镜 加偏光的,带透射和反射的10000元左右
6. 最好显微镜价格是多少
显微镜的价格不一专业的高端实验用的话,一般要过万元甚至数万元,而一般学校教学实验室用的话大概三四千的样子。
7. 好的显微镜多少钱一台
肯定有用。
在学习生物时可以观察许多微小生物、标本、涂片等,增加感性知识。有利于理解细胞、原生动物、生物的组织等知识点。还可以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在学习物理时,也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对学习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有帮助。
学生用的显微镜,结构简单,不是很贵,可以购买一台的。
8. 比较好的显微镜多少钱一副
德国学者宾尼格和瑞士学者罗雷尔于1982年制造成功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
普通光学显微镜通过提高和改善透镜的性能,使放大率达到1000—1500倍左右,但一直末超过2000倍。这是由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放大能力受光的波长的限制。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光线来看物体,为了看到物体,物体的尺寸就必须大于光的波长,否则光就会“绕”过去。理论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本领不超过0。02微米,有人采用波长比可见光更短的紫外线,放大能力也不过再提高一倍左右。
要想看到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原子,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本领还差3—4个量级。为了从更高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结构,必须另辟蹊径,创造出功能更强的显微镜。
有人设想用波长比紫外线更短的X射线的透镜。
20世纪20年代法国科学家德布罗意发现电子流也具有波动性,其波长与能量有确定关系,能量越大波长越短,比如电子学1000伏特的电场加速后其波长是0.388埃,用10万伏电场加速后波长只有0.0387埃,于是科学家们就想到是否可以用电子束来代替光波?这是电子显微镜即将诞生的一个先兆。
用电子束来制造显微镜,关键是找到能使电子束聚焦的透镜,光学透镜是无法会聚电子束的。
1926年,德国科学家蒲许提出了关于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理论。他指出:“具有轴对称性的磁场对电子束来说起着透镜的作用。”这样,蒲许就从理论上解决了电子显微镜的透镜问题,因为电子束来说,磁场显示出透镜的作用,所以称为“磁透镜”。
德国柏林工科大学的年轻研究员卢斯卡,1932年制作了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它是一台经过改进的阴极射线示波器,成功地得到了铜网的放大像——第一次由电子束形成的图像,加速电压为7万,最初放大率仅为12倍。尽管放大率微不足道,但它却证实了使用电子束和电子透镜可形成与光学像相同的电子像。
经过不断地改进,1933年卢斯卡制成了二级放大的电子显微镜,获得了金属箔和纤维的1万倍的放大像。
1937年应西门子公司的邀请,卢斯理建立了超显微镜学实验室。1939年西门子公司制造出分辨本领达到30埃的世界上最早的实用电子显微镜,并投入批量生产。
电子显微镜的出现使人类的洞察能力提高了好几百倍,不仅看到了病毒,而且看见了一些大分子,即使经过特殊制备的某些类型材料样品里的原子,也能够被看到。
但是,受电子显微镜本身的设计原理和现代加工技术手段的限制,目前它的分辨本领已经接近极限。要进一步研究比原子尺度更小的微观世界必须要有概念和原理上的根本突破。
1978年,一种新的物理探测系统——“扫描隧道显微镜已被德国学者宾尼格和瑞士学者罗雷尔系统地论证了,并于1982年制造成功。这种新型的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最小可分辨的两点距离为原子直径的1/10,也就是说它的分辨率高达0.1埃。
扫描隧道显微镜采用了全新的工作原理,它利用一种电子隧道现象,将样品本身作为一具电极,另一个电极是一根非常尖锐的探针,把探针移近样品,并在两者之间加上电压,当探针和样品表面相距只有数十埃时,由于隧道效应在探针与样品表面之间就会产生隧穿电流,并保持不变,若表面有微小起伏,那怕只有原子大小的起伏,也将使穿电流发生成千上万倍的变化,这种携带原子结构的信息,输入电子计算机,经过处理即可在荧光屏上显示出一幅物体的三维图象。
鉴于卢斯卡发明电子显微镜的,宾尼格、罗雷尔设计制造扫描隧道显微镜的业绩,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1986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他们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