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尖峰信号发生器(电压尖峰信号发生器接线图)

海潮机械 2023-01-24 21:39 编辑:admin 148阅读

1. 电压尖峰信号发生器接线图

bios改电压方法参考如下

  开机按DEL键进入BIOS(不同品牌进入BIOS有所不同)--【Advanced】--

  【CPU Voltage】进行调节合适电压即可。

bios怎么改电压

  相关知识:BIOS其它电压调节

  1)DRAM Voltage调节内存电压

  2)North Bridge Voltage北桥电压调节

  3)South Bridge Voltage南桥电压调节

  知识点延伸,不同品牌进BIOS

  不同的bios有不同的进入方法,通常会在开机画面有提示。按bios品牌: Award bios:按“Del”键,AMI bios:按“Del”或“esc”键,Phoenix bios:按“F2”键

  其它牌品进入bios设置方法:

  ibm(冷开机按f1,部分新型号可以在重新启动时启动按f1)

  hp(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

  sony(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

  dell(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

  acer(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

  toshiba(冷开机时按esc然后按f1)

  hp compaq(开机到右上角出现闪动光标时按f10,或者开机时按f10)

  fujitsu(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

  绝大多数国产和台湾品牌(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

  联想(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f10/f1)

  Spread Spectrum (频展)  当主板上的时钟震荡发生器工作时,脉冲的极值(尖峰)会产生EMI(电磁干扰)。频率范围设定功能可以降低脉冲发生器所产生的电磁干扰,所以脉冲波的尖峰会衰减为较为平滑的曲线。如果您没有遇到电磁干扰问题,将此项设定为Disabled ,这样可以优化系统的性能表现和稳定性。但是如果您被电磁干扰问题困扰,请将此项设定为Enabled,这样可以减少电磁干扰。注意,如果您超频使用,必须将此项禁用。因为峰值的抖动也会引入时钟速度的短暂突发,这样会导致您超频的处理器锁死。设定值为:+/-0.25%,+/-0.5%, +/-0.75%, Disabled。

  CPU FSB Clock (CPU前端系统总线时钟)

  此项用来设置CPU前端系统总线时钟频率(MHz),如果您打算超频处理器,可将此项设定为较高的频率。您可以在100~280之间选择需要的频率。

  CPU Ratio/Vcore (V) (CPU倍频/核心电压)

  此项设定用来调节CPU 时钟倍频(ratio) 和CPU 核心电压(Vcore)。此项功能是用户超频的工具。

  注意:  改变CPU倍频和核心电压会导致系统的不稳定;因此,我们不建议您长期地改变这些默认设置。

  DDR Voltage (V) (DDR电压)

  调节DDR电压可以提高DDR 速度。任何改变此项默认值的设定都可能会导致系统的不稳定。因此我们不建议您长期地改变这一默认设置。

  Termination Vol (V) (终止电压)

  此项是用来设定终止电压的。设定值有:Auto, 1.27, 1.29。

  AGP Voltage (V) (AGP电压)

  用户可在此项中调节AGP电压,允许您超频,以提升AGP显示卡的性能表现,但同样会造成稳定性的问题。设定值有:Auto, 1.6, 1.7, 1.8。

2. 电压尖峰信号发生器接线图片

12段均衡器从低到高有12个调整电位器。前边儿第一到第四基本上是低频段。第五到第八是中频段。第九到第十二是高频段。如果有信号发生器,调整起来就方便多了。高中低频基本均衡即可。实际试听,要用一张质量好,高低频兼顾,自己非常熟悉的CD片来试听。看看周围的环境有没有某个频段的缺陷。有尖峰的地方压缩一下。有缺陷的地方补充一下。一般没有什么特殊毛病的地方基本上U字型。中频段人耳比较敏感,所以增益可以稍放低一点,特意提高一下低频部分和高频部分。然后试听,看看效果怎么样。 反复调整,反复试听,直到满意为止

3. 高压发生器接线图

  高频逆变器的工作原理

  高频逆变器是一种DC to AC的变压器,它其实与转化器是一种电压逆变的过程。高频逆变器的工作原理,转换器是将电网的交流电压转变为稳定的12V直流输出,而逆变器是将Adapter输出的12V直流电压转变为高频的高压交流电;两个部分同样都采用了用得比较多的脉宽调制(PWM)技术。其核心部分都是一个PWM集成控制器,Adapter用的是UC3842,逆变器则采用TL5001芯片。

4. 电压尖峰信号发生器接线图解

一、主板故障的分类

  1.根据对微机系统的影响可分为非致命性故障和致命性故障非致命性故障也发生在系统上电自检期间,一般给出错误信息;致命性故障发生在系统上电自检期间,一般导致系统死机。

  2.根据影响范围不同可分为局部性故障和全局性故障局部性故障指系统某一个或几个功能运行不正常,如主板上打印控制芯片损坏,仅造成联机打印不正常,并不影响其它功能;全局性故障往往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使其丧失全部功能,例如时钟发生器损坏将使整个系统瘫痪。

  3.根据故障现象是否固定可分为稳定性故障和不稳定性故障

  稳定性故障是由于元器件功能失效、电路断路、短路引起,其故障现象稳定重复出现,而不稳定性故障往往是由于接触不良、元器件性能变差,使芯片逻辑功能处于时而正常、时而不正常的临界状态而引起。如由于I/O插槽变形,造成显示卡与该插槽接触不良,使显示呈变化不定的错误状态。

  4.根据影响程度不同可分为独立性故障和相关性故障

  独立性故障指完成单一功能的芯片损坏;相关性故障指一个故障与另外一些故障相关联,其故障现象为多方面功能不正常,而其故障实质为控制诸功能的共同部分出现故障引起(例如软、硬盘子系统工作均不正常,而软、硬盘控制卡上其功能控制较为分离,故障往往在主板上的外设数据传输控制即DMA控制电路)。

  5.根据故障产生源可分为电源故障、总线故障、元件故障等

  电源故障包括主板上+12V、+5V及+3.3V电源和Power Good信号故障;总线故障包括总线本身故障和总线控制权产生的故障;元件故障则包括电阻、电容、集成电路芯片及其它元部件的故障。

  二、引起主板故障的主要原因

  1.人为故障:带电插拨I/O卡,以及在装板卡及插头时用力不当造成对接口、芯片等的损害

  2.环境不良:静电常造成主板上芯片(特别是CMOS芯片)被击穿。另外,主板遇到电源损坏或电网电压瞬间产生的尖峰脉冲时,往往会损坏系统板供电插头附近的芯片。如果主板上布满了灰尘,也会造成信号短路等。

  3.器件质量问题:由于芯片和其它器件质量不良导致的损坏。

  三、主板故障检查维修的常用方法  

 主板故障往往表现为系统启动失败、屏幕无显示等难以直观判断的故障现象。下面列举的维修方法各有优势和局限性,往往结合使用。

  1.清洁法

  可用毛刷轻轻刷去主板上的灰尘,另外,主板上一些插卡、芯片采用插脚形式,常会因为引脚氧化而接触不良。可用橡皮擦去表面氧化层,重新插接。

  2.观察法

  反复查看待修的板子,看各插头、插座是否歪斜,电阻、电容引脚是否相碰,表面是否烧焦,芯片表面是否开裂,主板上的铜箔是否烧断。还要查看是否有异物掉进主板的元器件之间。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借助万用表量一下。触摸一些芯片的表面,如果异常发烫,可换一块芯片试试。

  3.电阻、电压测量法

  为防止出现意外,在加电之前应测量一下主板上电源+5V与地(GND)之间的电阻值。最简捷的方法是测芯片的电源引脚与地之间的电阻。未插入电源插头时,该电阻一般应为300Ω,最低也不应低于100Ω。再测一下反向电阻值,略有差异,但不能相差过大。若正反向阻值很小或接近导通,就说明有短路发生,应检查短的原因。产生这类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系统板上有被击穿的芯片。一般说此类故障较难排除。例如TTL芯片(LS系列)的+5V连在一起,可吸去+5V引脚上的焊锡,使其悬浮,逐个测量,从而找出故障片子。如果采用割线的方法,势必会影响主板的寿命。

  (2)板子上有损坏的电阻电容。

  (3)板子上存有导电杂物。

  当排除短路故障后,插上所有的I/O卡,测量+5V,+12V与地是否短路。特别是+12V与周围信号是否相碰。当手头上有一块好的同样型号的主板时,也可以用测量电阻值的方法测板上的疑点,通过对比,可以较快地发现芯片故障所在。

  当上述步骤均未见效时,可以将电源插上加电测量。一般测电源的+5V和+12V。当发现某一电压值偏离标准太远时,可以通过分隔法或割断某些引线或拔下某些芯片再测电压。当割断某条引线或拔下某块芯片时,若电压变为正常,则这条引线引出的元器件或拔下来的芯片就是故障所在。

5. 开关电源尖峰电压

开关管关断的时候,电感线圈的电流不能突变,产生瞬时高压形成电压尖峰,但很快被电容吸收。

6. 电压电流信号发生器接线

一、开启电源,开关指示灯显示。

二、选择合适的信号输出形式(方波或正弦波)。

三、选择所需信号的频率范围,按下相应的档级开关,适当调节微调器,此时微调器所指示数据同档级数据倍乘为实际输出信号频率。

四、调节信号的功率幅度,适当选择衰减档级开关,从而获得所需功率的信号。

五、从输出接线柱分清正负连接信号输出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