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钢化炉结构
钢化玻璃锅盖属于组合结构。
2. 钢化炉结构原理
热钢化原理,通过介质急速冷却,内层和表层产生了巨大的温差,形成温度阶梯。由此产生的应力由于玻璃还处于粘滞流动状态而被松弛。
当玻璃的温度梯度逐渐消失,原松弛的应力逐步转为永久应造成了玻璃表面有一层均匀分布的压应力层。当退火玻璃受载弯曲时,受力面为压应力。当钢化玻璃受载弯曲,退火玻璃强度低于钢化玻璃。同理,当钢化玻璃骤冷时,表面产生的张应力与钢化玻璃表面原先存在的压应力相抵偿,因而钢化玻璃的热稳定性大大提高。
3. 钢化炉结构简图
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1、炉本身的调整。在小型钢化炉内要遵从上部设定温度高于下部5℃-10℃,中间设定温度低于两端5℃-10℃的温度设定模式,可保障在有效加热区域内出炉玻璃温差在5℃左右,基本保证了玻璃加热的均匀性。
另外,根据小型钢化炉现状并结合自身的经验,要细化了钢化炉维修保护项目与周期。一般来说,实行每半年维修一次,一年全面检修一次的做法,实施效果良好。
2、不同厂家原片,实施不同工艺参数。不同原片在设定炉温、淬冷风压、冷却风压、传动速率、淬冷时间、冷却时间等工艺条件下,要获得相同的产品钢化强度、质量与出炉玻璃表温,所需加热时间存在差异。
4. 钢化炉结构图
一、玻璃钢化炉物理钢化方法
玻璃钢化炉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在玻璃表面形成压应力层、内部形成拉应力层;当玻璃受到外力作用时,压应力层可将部分拉应力抵消,避免玻璃破碎,从而达到提高玻璃强度的目的。不仅如此,玻璃表面的微裂纹在这种压应力下变得更加细微,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玻璃的强度。
目前普遍采用的物理钢化法是将玻璃加热到软化点附(650℃左右),这时玻璃仍能保持原来的形状,但玻璃中粒子已有一定的迁移能力,进行结构调整,以使内部存在的应力很快清理,然后将玻璃钢化炉钢化玻璃进行吹风骤冷,当温度平衡后,玻璃表面产生了压应力,内层产生了张应力,即玻璃产生了一种均匀而有规律分布的内应力,提高了玻璃作为脆性材料的抗张强度,从而使玻璃抗弯曲和抗冲击强度得到提高。同时,由于玻璃内部均匀应力的存在,一旦玻璃局部受到超过其强度能承受的冲击发生破裂时,在内部应力的作用下爆开为小颗粒,提高了其安全性。因此,钢化玻璃亦可称为预应力玻璃或安全玻璃。
玻璃钢化炉在钢化的过程中,一般都会产生风斑和应力斑,风斑是在冷却过程中,由于受冷不均而导致玻璃应力不均而形成的,其在某种特殊角度下观察会看到玻璃表面呈明暗相间的条纹。应力斑也是因为应力不均造成的,比如在加热过程中,炉边部和中部存在温差而导致应力不均。应力斑目前还没有办法完全避免,但设计良好的钢化设备可以更大程度的减少应力斑的可见性。
5. 钢化炉作用
钢化玻璃移位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钢化炉内的位移;二是钢化风栅内的位移。
钢化炉内的位移:原因是玻璃进炉后,由于玻璃下表面与陶瓷辊直接接触,下表面的加热较快,导致玻璃向上弯曲,在不规则版面情况下,玻璃板的矩心不在中心点,在惯性的作用下,导致玻璃板出现旋转和位移。深弯薄板玻璃生产时较明显。解决的方法:批量生产时,注意观察位移量,进炉时旋转玻璃板,预留位移,降低出炉时玻璃加工轴线偏差。
钢化风栅内的位移:受三种情况影响,一、辊道石棉绳受损缠绕修复后,石棉绳的缠绕方向反、表面不平整等,导致玻璃在风栅内移动吹风时的局部摩擦力不一,造成玻璃移位;
二、异形深弯玻璃生产时,由于重量分布不均,在重力作用下造成玻璃移位;
三、异形深弯玻璃生产时,由于辊道有一定的间距,导致玻璃移动时前沿局部顶到辊道,造成玻璃移位。解决的办法:1.加强石棉辊道修复,力求缠绕角度及力度一致;2、深弯异形玻璃生产时,预留位移量;3、适量缩短成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