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已成为第几次工业革命)

海潮机械 2023-01-04 01:05 编辑:admin 262阅读

1.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已成为第几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化 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时间中期(大概是1760年至1850年) 特点: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从而开创了以机器代替人工的工业浪潮。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用的机器都是以蒸汽或者水力作为动力驱动,首次用机器代替人工,具有非常重要的划时代的意义。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织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工厂出现,成为工业化生产的最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试航成功。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汽车”。 1825年,史蒂芬孙亲自驾驶着一列托有34节小车厢的火车试车成功。从此人类的交通运输业进入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 1840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 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大概是1870年到1900年) 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使用蒸汽和水力的机器满足不了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新的能源动力和机器引导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得益于内燃机的发明和电的应用,电器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此时的机器有着足够的动力,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得到了飞速发展,机器的功能也变得更加多样化。由于电话机的发展,人类之间的通讯变得简单快捷,信息在人类之间的传播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到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电气时代,三轮汽车、四轮汽车、电灯、自动电报记录机、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相继出现。 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生产。1870年至1900年,作为新能源的石油,产量从80万吨大幅增长至2000万吨。   第三次工业革命:自动化 时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大概是1950年到今天) 特点:第三次工业革命相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了更加巨大的变化。不再局限于简单机械,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人工材料、遗传工程等具有高度科技含量的产品和技术得到了日益精进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几乎把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联系了起来,工业中的生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人类在这个时代的“野心”不再局限于放眼所及的地球,而是星辰大海,并且在航天技术的高速发展下得到了实现。 (空间技术的利用和发展)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纪元。 1958年,美国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 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2号卫星成为最先把物体送上月球的卫星。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飞船率先进入太空。 1969年,美国人尼尔·阿姆斯特朗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70年代以来,空间活动由近地空间为主转向飞出太阳系。 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宇航空间技术迅速发展,现已跻身于世界宇航大国之列。 1981年,美国第一个可以连续使用的哥伦比亚航天飞机试飞成功,并于2天后安全降落。它身兼火箭、飞船、飞机等3种特性,是宇航事业的重大突破。 (原子能技术的利用和发展) 1945年,美国成功试制原子弹。 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个原子能电站。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利用和发展) 1946年,出现第一代计算机为电子管计算机。 1959年,出现第二代计算机为晶体管计算机。 1964年,出现第三代计算机为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0年,发展为第四代计算机为大规模集成电路机。 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 时间: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比较模糊,2010年7月,德国政府通过了《高技术战略2020》,把工业确定为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到今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并没有覆盖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规模。我们现如今应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的过渡期。 特点:在《高技术战略2020》中,德国政府希望在未来10-15年的时间里,最大程度地实现生产的自动化。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承担核心技术支持,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会代替人工,甚至是完全替代,实现“无人工厂”。虽然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人工的解放做到了极致,但是有关于高度智能的机器人在具有“思维”后会对人类产生不利企图的担忧也随之而来。 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家电、人机交互、3D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物联网、资源整合、移动互联网、数字化制造、大数据革命、机器自组织、云计算、高度数字化

2. 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阶段是

工业机器人专业就业前景好。我国现在对工业机器人专业这方面人才需求缺口非常大。目前正处于第一个十年规划实施阶段;我国相对发达国家,其这方面的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为此工信部组织指定了我国机器人技术路线图及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到明年2020,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100台/万人以上。这样对工业机器人市场将高倍数增长。但应用人才严重缺失的问题清晰地摆在国人面前,这也是推行工业机器人技术的最大瓶颈。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了解和统计数据,当前机器人应用人才缺口大约20万人,并且会以每年需求量的20%~30%速度递增。

3. 工业机器人在现代工业中的典型应用

【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工业自动化领域:汽车制造、电子行业、机械加工、食品工业、木材家具加工等 医疗领域:远程医疗协助机器人,微纳米机器人、微创手术机器人等 军事领域:单兵机器人,拆弹机器人,小型侦查机器人,多用途负重机器人(美国大狗)等 科研勘探领域:水下勘探机器人,地震废墟等的用于搜查的机器人,煤矿利用的机器人等 娱乐领域:乒乓球机器人、足球机器人等 【机器人最新研究成果】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三业并举、协调发展的局面,在深浅机器人、太空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教育娱乐机器人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突破。“数据显示,全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连续五年以35%的平均速度增长。2015年已经达到6.8万台,较上一年增长看了20%,约占全球市场总销量的四分之一,连续三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4.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已成为第几次工业革命之一

所谓第四次工业革命,即以智能化为核心,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在其著作《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把无人交通工具(自动驾驶汽车和无人机)、3D打印、高级机器人、新材料、物联网与基因工程列为核心推动技术。

5.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起步于20世纪

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于70年代初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开发期和90年代的适用化期。

1、70年代是世界科技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登上了月球,实现了金星、火星的软着陆。我国也发射了人造卫星。世界上工业机器人应用掀起一个高潮,尤其在日本发展更为迅猛,它补充了日益短缺的劳动力。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于1972年开始研制自己的工业机器人。

2、进入80年代后,在高技术浪潮的冲击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机器人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七五”期间,国家投入资金,对工业机器人及其零部件进行攻关,完成了示教再现式工业机器人成套技术的开发,研制出了喷涂、点焊、弧焊和搬运机器人。

1986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开始实施,智能机器人主题跟踪世界机器人技术的前沿,经过几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成功地研制出了一批特种机器人。

3、从90年代初期起,我国的国民经济进入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时期,掀起了新一轮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技术进步热潮,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又在实践中迈进一大步,先后研制出了点焊、弧焊、装配、喷漆、切割、搬运、包装码垛等各种用途的工业机器人;

并实施了一批机器人应用工程,形成了一批机器人产业化基地,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6. 前三次工业革命是机器人代替

1、第一次工业革命:

是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

是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

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4、第四次科技革命:

是继蒸汽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的又一次科技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石墨烯,基因,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为技术突破口的工业革命。

7.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是第几次工业革命

已经有四次:

第一次,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代表。

第二次,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以电的广泛使用为代表。

第三次,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为代表。

第四次,二十一世纪初开始,以智能机器人的发明和使用为代表。

8. 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关键技术是

首先,工业机器人本身就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工业机器人本身也集成了大量人工智能技术,其中计算机视觉、自动推理和机器学习这几大方面有更为明显的体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将集成更多人工智能相关技术。

工业机器人在生产领域已经有了比较广泛的应用,比如当前在汽车制造领域、物流领域就有大量的工业机器人。随着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逐渐开始替代一些规则清晰的重复性劳动岗位,而且工业机器人的功能边界也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拓展,其中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对于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涉及到多个学科,工业机器人也是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应用的重要场景之一,同时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对于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也有一定的要求,工业机器人对于场景的要求目前还是相对比较高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目前人工智能领域有六大研究方向,其中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这三个领域的热度相对比较高,其中自然语言处理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应用还有一定的壁垒,这主要与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有直接的关系。实际上,在很多生产环境下,自然语言处理对于工业机器人的意义并不大。

最后,在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下,未来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大的,产业规模也会逐渐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