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阻力降(换热器阻力降低的原因)

海潮机械 2023-01-16 18:34 编辑:admin 300阅读

1. 换热器阻力降

确切的说压降是肯定有的,压降大小需要计算或有经验的可以大概估计一下,因为换热器肯定有阻力的。

至于阻力大小就看换热器的设计工艺,制造工艺等等。

2. 换热器阻力降低的原因

原因:

1、压力表误差。(二次网回水还能热)

2、管路上有阀门失灵。(二次网回水不能热)

3、管路损失较小。(二次网回水还能较热)

换热站回水压力和补水压力有关,因为补水就是补到回水系统的,补水压力高则回水压力跟着增加,回水压力还和水暖系统的泄露有关,泄漏量越大,回水压力越低。

换热站回水压力突然过高:

1、热用户入口装置处送回水管上的循环阀门没关闭或者关闭不严,此时应检查各入口装置,关严循环阀。   

2、系统热负荷小,循环水量大,提供的热量大,这时应调整总进、回水阀门,增加系统阻力,从而减少循环流量。   

3、锅炉供热能力过大,采暖系统的消耗量小,产生供回水温度过高,这时应控制送水温度上限。当送水温度达到一定值时,在锅炉房采取相应措施,如用停开鼓、引风机的方法处理。

扩展资料:

换热站设计计算数据:

1、准确的热负荷,或供热总面积。

2、一次侧介质及供回水的温度,压力。

3、二次侧的供回水温度及压力。

4、换热站设备与系统最高点的高压,流量大小。

5、换热机组的配置要求:如板换的数量,循环水泵的数量。

3. 如何降低换热器阻力损失

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低的原因:

1、热侧的温度降低。

2、换热器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出现结垢的情况会导致换热效果降低。

3、如果是短时间内换热效果不好,有可能是由于换热器堵塞了。

4、两侧的流量发生了变化导致换热效果降低。

5、发生了外漏。 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板式换热器是液-液、液-汽进行热交换的理想设备。它具有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安装清洗方便、应用广泛、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相同压力损失情况下,其传热系数比管式换热器高3-5倍,占地面积为管式换热器的三分之一,热回收率可高达90%以上。

4. 换热器阻力降到多少

流体在流动中只有克服阻力才能前进流速越大,阻力也越大。不同的板型或者统一板型不同板片 结构参数,其阻力也不 相同,阻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输送流体的泵或者风机的动力消耗和设备的投资费用。

如果将热侧允许压降设为Q.05MPa,则可以减少 近10%的面积。因此,压降是影响 换热器传热面积的影响因素之一。较大的集中供热项目一次网的压力损失基本确定在0.IMPa左右是比较经 济合理的。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换热面积既可以满足运行工 况的要求,也是最节约 投资的。由计算结果 可以看出,允许压降适当计算面积可以减少近30%。

5. 换热器压力降

换热器检修后试水压的目的是检查换热器是否有具有安全的承受设计压力的能力(即耐压强度),严密性,接口或接头的质量,焊接质量和密封结构的紧密程度。

此外还可以观测受压后容器和管道的母材焊缝的残余变形量,及时发现材料存在的问题。

6. 换热器阻力系数

U型管

换热器

具有下列特点:1、结构紧凑,体形小,节省站房

用地面积

和建筑高度(占地面积为一般

管壳式换热器

的1/2左右,高度可降30~40%)。节省建筑投资,便于设计布置,同时运行操作方便。2、换热性能好,

热媒

出口温度低,

热能

利用率

高,节能效果好。3、

传热系数

高,节省换热面积(TQN、TQK)汽水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值)比板式汽水换热器的实际使用传热系数大一倍左右,换热面积可减少40~60%。4、

水力

特性

好,热媒和被加

热水

流动阻力

小,节能效果好。5、U型管汽水换热器排出的凝结水温度低(TQK)系列在65℃以下,(TQN)系列在80℃以下,既无

漏汽损失

,也不需要装

疏水器

管道

系统简单,

散热损失

小。6、U型管汽水换热器的管间

间距

比一般管壳式换热器的管间间距大,每个换热

单元

尺寸

重量

较小,便于维护清洗。

7. 换热器热阻

一般汽水换热时,我们让高温气体走壳程,低温冷媒走管程。那么对于高温气体来讲,它的流动属于横掠管束流动,在这里我仅给出计算对流传热系数的公式:

Nu=C*Re^m,其中Nu为努赛尔特数,m是根据管径、管间距查表得出的修正系数;Re是表征流体流态的状态参数,雷诺数,Re=v*L/a(v为介质流速,L为特征长度,a为介质的导热系数)

而同时Nu=ht*L/a→ht=Nu*a/L,其中hc即为我们需要求的高温气体对流换热系数,W/(㎡K),其中a为气体的导热系数,根据设计的实际定性温度查表得出;L为特征长度,当流体横掠圆管时,我们一般取管外径。那么,通过上述计算步骤就可以求出高温气体的对流换热系数ht。

对于低温冷媒而言,它的流动可以认为是管内湍流,一般换热器我们设计的时候是选用直径16或者18的管子,当然这个是根据实际情况比如管材,流量,流体品质等等来决定。

管内湍流的传热模型较多,传热学史上也是众说纷纭,各有所长,我们一般推荐采用:

Nu=0.023*Re^0.8*Pr^n,其中Pr为流体的普朗特数,可根据定性温度查表,n为特征系数,流体被加热时n=0.4,流体被冷却时n=0.3;其余参数与上述相同,不再重复。

同样Nu=hc*L/a→hc=Nu*a/L,从而计算得出冷媒的对流传热系数,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特征长度L为管内径。

换热器传热系数K的整合:

有了ht和hc以后,K=1/{(1/ht+Ro)/f +Rw+Ri(Ao/Ai)+(Ao/Ai)/hc}

其中,Ri和Ro分别为管内和管外的污垢热阻,根据你实际的流体性质可查表;

RW为管壁的导热热阻,与管子本身的材质有关304和CS的就截然不同;

Ao/Ai为管热管的瓦表面积与内表面积之比,如果管子没有进行翅化,也可以简化为外径与内径之比;

f为肋面总效率,如果外表面没有进行翅化,则f=1

8. 减小换热器的传热热阻

热阻就是传热过程中的阻力,如果要强化换热器整体的传热效果,必须强化阻力最大的部分,只有将这个部分的热阻减小,提升整个换热器的传热效果才是最高的。

9. 板式换热器阻力损失

板式换热器选型时应注意的问题:1.、板型选择板片型式或波纹式应根据换热场合的实际需要而定。对流量大允许压降小的情况,应选用阻力小的板型,反之选用阻力大的板型。根据流体压力和温度的情况,确定选择可拆卸式,还是钎焊式。确定板型时不宜选择单板面积太小的板片,以免板片数量过多,板间流速偏小,传热系数过低,对较大的换热器更应注意这个问题。2、流程和流道的选择流程指板式换热器内一种介质同一流动方向的一组并联流道,而流道指板式换热器内,相邻两板片组成的介质流动通道。一般情况下,将若干个流道按并联或串联的费那个是连接起来,以形成冷、热介质通道的不同组合。流程组合形式应根据换热和流体阻力计算,在满足工艺条件要求下确定。尽量使冷、热水流道内的对流换热系数相等或接近,从而得到最佳的传热效果。因为在传热表面两侧对流换热系数相等或接近时传热系数获得较大值。虽然板式换热器各板间流速不等,但在换热和流体阻力计算时,仍以平均流速进行计算。由于“u”形单流程的接管都固定在压紧板上,拆装方便。电站阀门3、压降校核在板式换热器的设计选型使,一般对压降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应对其进行校核。如果校核压降超过允许压降,需重新进行设计选型计算,直到满足工艺要求为止。

回答:共 0 条

我来回答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