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的选择(换热器的选择计算)

海潮机械 2023-01-06 12:20 编辑:admin 287阅读

1. 换热器的选择计算

换热器热流量计算公式pt/F

2. 换热器换热计算

供热量=KF*温差K换热器材质的传热系数,可查F ,温差 已知道供热量=4.19*流量(t/和)/3.6*被加热水温差可以求出流量

3. 换热器设备选型计算书

一般汽水换热时,我们让高温气体走壳程,低温冷媒走管程。那么对于高温气体来讲,它的流动属于横掠管束流动,在这里我仅给出计算对流传热系数的公式:

Nu=C*Re^m,其中Nu为努赛尔特数,m是根据管径、管间距查表得出的修正系数;Re是表征流体流态的状态参数,雷诺数,Re=v*L/a(v为介质流速,L为特征长度,a为介质的导热系数)

而同时Nu=ht*L/a→ht=Nu*a/L,其中hc即为我们需要求的高温气体对流换热系数,W/(㎡K),其中a为气体的导热系数,根据设计的实际定性温度查表得出;L为特征长度,当流体横掠圆管时,我们一般取管外径。那么,通过上述计算步骤就可以求出高温气体的对流换热系数ht。

对于低温冷媒而言,它的流动可以认为是管内湍流,一般换热器我们设计的时候是选用直径16或者18的管子,当然这个是根据实际情况比如管材,流量,流体品质等等来决定。

管内湍流的传热模型较多,传热学史上也是众说纷纭,各有所长,我们一般推荐采用:

Nu=0.023*Re^0.8*Pr^n,其中Pr为流体的普朗特数,可根据定性温度查表,n为特征系数,流体被加热时n=0.4,流体被冷却时n=0.3;其余参数与上述相同,不再重复。

同样Nu=hc*L/a→hc=Nu*a/L,从而计算得出冷媒的对流传热系数,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特征长度L为管内径。

换热器传热系数K的整合:

有了ht和hc以后,K=1/{(1/ht+Ro)/f +Rw+Ri(Ao/Ai)+(Ao/Ai)/hc}

其中,Ri和Ro分别为管内和管外的污垢热阻,根据你实际的流体性质可查表;

RW为管壁的导热热阻,与管子本身的材质有关304和CS的就截然不同;

Ao/Ai为管热管的瓦表面积与内表面积之比,如果管子没有进行翅化,也可以简化为外径与内径之比;

f为肋面总效率,如果外表面没有进行翅化,则f=1

4. 换热器的设计和计算

在标准换热器型号中,已经表示出了换热器的公称换热面积。

我不知道你的换热器是什么类型的。

如固定管板式换热器BEM700-2.5/1.6-200-9/25-4I,表示的意义为:封头管箱,公称直径700mm,管程设计压力2.5MPa,壳程设计压力1.6MPa,公称换热面积200平方米,换热管外径25mm,管长9m,4管程,单壳程。

5. 换热器计算书

计算公式:基管有效表面积+翅片露出部分的全部外表面积。计算换热面面积,首先要看你选用的散热器的材质(是钢铝的,还是其它的)根据这一切综合因素帮你计算出比较准确的换热面积。

冷热流体的流量,进出口温度,其中的五个值就可以,如果设计相变还得有介质压力。换热面积的计算比较复杂,一般都有专业软件进行模拟计算。

6. 换热器的热计算方法有两种

热负荷计算公式:Q=cm△t=KA△tm

其中:Q——热负荷(Kcal/h)

C——介质比热(Kcal/Kg℃)

M——介质质量流量(Kg/h)

△t——介质进出口温度差(℃)

K——传热系数(Kcal/m2℃)

A——换热面积(m2)

△tm——对数平均温差(℃)(△tm=(△tmax-△tmin)/(ln△tmax/△tmin)

c,m,△t都为同侧参数

所以,现在不知道你是何种液体和板换的传热系数,无法计算出换热面积,请提供。

传热系数按SUS304材质计算,K=3800Kcal/m2℃,则Q=cm△t=1*80*1000*(60-50)=3800*A*(30-10)/ln30/10求得A=11.58m2

7. 换热器选型计算过程

换热器大小首先要看一次侧及二次侧的介质。是水水换热,还是汽水换热,或者是空气换热器,使用热水还是用蒸汽等等。

其次,要根据二次侧的进出口温度及流量,计算总的热负荷。

然后,根据一次侧介质,计算出合适的进出口温度或者蒸汽压力,及其流量。

根据实际提供的两侧进出口温度,计算出平均温差,然后根据换热器的换热系数,计算出最小的换热面积。再考虑安全系数,允许压损等,选出合适的换热器。

换热器选型如果偏小,将会导致二次侧温度达不到等,不能满足热负荷的影响。

如果偏大,首先是成本增高,两侧的管道及控制等成本都将增大。

其次压损可能较大,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总之,合理计算加上正确的选型,就没错了。然后就是,考虑换热器质量,安装,维护等成本问题了。

8. 板式换热器选择计算

选用板式换热器就是要选择板片的面积,它的选择主要有两种方法,但这两种都比较难理解,最简单的是套用公式Q=K×F×Δt,Q——热负荷K——传热系数F——换热面积Δt——传热温差(一般用对数温差)传热系数取决于换热器自身的结构,每个不同流道的板片,都有自身的经验公式,如果不严格的话,可以取2000~3000。最后算出的板换的面积要乘以一定的系数如1.2。

9. 换热器的选择计算规则

手工简易算法 板式换热器选型

计算公式: F=Wq/(K*△T)

式中 F —换热面积 m2

Wq—换热量       W

K —传热系数 W/m2·℃

△T—平均对数温差 ℃

根据选定换热系统的有关参数,计算换热量、平均对数温差,设定传热系数,求出换热面积。选定厂家及换热器型号,计算板间流速,通过厂家样本提供的传热特性曲线及流阻特性曲线,查出实际传热系数及压降。若实际传热系数小于设定传热系数,则应降低设定传热系数,重新计算。若实际传热系数大于设定传热系数,而实际压降大于设定压降,则应进一步降低设定传热系数,增大换热面积,重新计算。经过反复校核,直到计算结果满足换热系统的要求,最终确定换热器型号及换热面积大小。这种算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步骤少,时间短;缺点是结果不准确,应用范围窄。造成结果不准确的原因主要是样本所提供的传热特性曲线及流阻特性曲线是一定工况条件下的曲线,而设计工况可能与之不符。此外样本所提供的传热特性曲线及流阻特性曲线仅为水―水换热系统,在使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