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传热温差(换热器传热温差计算)

海潮机械 2023-01-25 23:20 编辑:admin 289阅读

1. 换热器传热温差计算

换热器的设计目的主要是确定换热器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以及总体换热面积,温度应该是设计前的必备条件;

一般常规来说,在设计换热器之前,我们首先要给定热流体的换热温差,即入口多少度,经过换热后要求冷却到多少度(反之亦然)。而换热冷媒的温差主要看楼主所选的制冷机组,一般我们现在用的制冷机组为模块式制冷机组,出水温度为最低6℃,回水温度视换热量而定,最高不会超过12℃。

通过热流体的温差,质量流量以及定压比热可以计算出热流体的总换热量即:Q=Cp*qm*△t,用这个换热量通过反推来求得冷流体的出口温度,具体过程比较繁琐,楼主可以参考传热学,或者换热器设计手册。

以上是我个人在工作中积累的一些只是,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2. 换热器传热温差计算方法

公式:Kcal/h=流量*温差*比热

3. 换热器一般的传热温度差

换热器器内部结垢。换热效率降低,表现出来就是换热效果差。 建议定期清洗除垢。可以在当地找专业清洗公司完成这项作业。 一般清洗除垢之后,能够恢复到新设备的换热效能的90%以上。

4. 换热器传热面积计算

加热盘管换热面积计算方法

F=Q/kK*△tm F 是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积Q 是总的换热量 k 是污垢系数一般取0.8-0.9K 是传热系数 △tm 是对数平均温差

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半片进行热量交换。它与常规的管壳式换热器相比,在相同的流动阻力和泵功率消耗情况下,其传热系数要高出很多,在适用的范围内有取代管壳式换热器的趋势。

板式换热器的型式主要有框架式(可拆卸式)和钎焊式两大类,板片形式主要有人字形波纹板、水平平直波纹板和瘤形板片三种

5. 换热器换热温差如何计算

换热器热端温差是指:正流加工介质在进入换热器时的温度与返流的介质出换热器时的温度之差。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扩展资料:

造成主换热器温差偏大的原因可能有3个:

1、没有膨胀机进口空气温度调节,且主换热器中间抽口位置设计不合理。之前采用的主换热器增压空气抽口都有上、下两个,进膨胀机温度可根据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调节,还从未采用过这种不带温度调节的主换热器。

2、换热器设计余量不足。因为通过计算发现,以前主换热器所留设计余量普遍偏大,故此主换热器设计时作了适当的减小,尽管理论上亦留了足够的余量,但与以前同规格主换热器相比偏小。

3、操作时工艺参数调节不当

根据现场实际操作记录:增压空气进主换热器温度比正流空气进主换热器温度低78℃。因此主换热器热端温差偏大的原因非常明确:由于操作人员主观认为只要是热流体,其进主换热器的温度就越低越好,未对空气预冷系统进行优化调整,导致主换热器热端发生温度交叉,使热端温差变大。

需要指出的是,此时反映的热端温差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热端温差,真正意义上的热端温差指的是返流气和正流气(含正流空气和正流增压空气)的平均温差。实际的热端温差应比所反映的44℃~5℃略小一些。

6. 换热器传热温差计算公式

换热面积计算公式:F=Q/kK*△tm F 是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积;Q 是总的换热量 ;k 是污垢系数一般取0.8-0.9;K 是传热系数 ;△tm 是对数平均温差 设置:空气的比热d[j/(kg*k)],密度p(kg/m^3),管厚h(m),铜的导热系数λ[j/(m*k)]。所求散热面积为S(m*2)。平均温差ΔT=(82+33)/2-29=28.5(k)则散热功率为:A=ΔT*12000*p*d/3600(j/s)。同时A=λ*S*ΔT/h,由此可以解得S。换热计算的重点是间壁式换热器的计算。或已知待冷却的热流体质量流量为m1,温度为T1,要求冷却后温度为T2,则所需换热面积的计算步骤为:①计算热流量②选择冷却剂及其进出口温度t2和t1,由热量衡算计算出冷却剂的质量流量③选定冷热流体的流动条件,计算或测定传热分系数及传热系数K;④由冷热两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及选定的两流体的流动方式,计算平均温度差 Δtm;⑥根据传热基本方程式(见传热过程)算出传热面积:A=Q/(KΔ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