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换热管长度(换热器管间距)

海潮机械 2023-02-04 14:42 编辑:admin 295阅读

1. 换热器管间距

有台换热器ID500,按照规范,拉杆的直径用12mm就够了,那么拉杆上的定距管外径用多少比较合适呢,另换热管的外径32mm,

如果用与直径32mm的换热管做定距管的话,总觉得其与拉杆的间隙太大了,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定距管偏心的话,其外表面有可能接触其他换热管。

2. 换热器管间距怎么算

换热面积计算公式:F=Q/kK*△tm F 是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积;Q 是总的换热量 ;k 是污垢系数一般取0.8-0.9;K 是传热系数 ;△tm 是对数平均温差 设:空气的比热d[j/(kg*k)],密度p(kg/m^3),管厚h(m),铜的导热系数λ[j/(m*k)]。所求散热面积为S(m*2)。平均温差ΔT=(82+33)/2-29=28.5(k)则散热功率为:A=ΔT*12000*p*d/3600(j/s)。同时A=λ*S*ΔT/h,由此可以解得S。S为:1.6平方米。扩展资料:扩大传热面积是实现换热设备传热强化的一种有效途径,扩大传热面积不应该靠加大设备的外部尺寸来实现,应从设备内部结构来考虑,使换热设备高效而紧凑。在管壳式换热器中,一般采用以下措施:1、采用合适导流筒结构,最大限度地消除传热死区,高效利用换热面;2、采用小直径换热管,并选择合适的管间距或排列方式来合理地布置受热面,在加大传热面积的同时,还可以改善流动特性;3、采用扩展表面换热面,尽可能增大换热器的有效传热面积;4、改良传热表面性能,将管子内、外表面制成各种不同的表面形状。

3. 换热器管间距怎么确定

一般汽水换热时,我们让高温气体走壳程,低温冷媒走管程。那么对于高温气体来讲,它的流动属于横掠管束流动,在这里我仅给出计算对流传热系数的公式:

Nu=C*Re^m,其中Nu为努赛尔特数,m是根据管径、管间距查表得出的修正系数;Re是表征流体流态的状态参数,雷诺数,Re=v*L/a(v为介质流速,L为特征长度,a为介质的导热系数)

而同时Nu=ht*L/a→ht=Nu*a/L,其中hc即为我们需要求的高温气体对流换热系数,W/(㎡K),其中a为气体的导热系数,根据设计的实际定性温度查表得出;L为特征长度,当流体横掠圆管时,我们一般取管外径。那么,通过上述计算步骤就可以求出高温气体的对流换热系数ht。

对于低温冷媒而言,它的流动可以认为是管内湍流,一般换热器我们设计的时候是选用直径16或者18的管子,当然这个是根据实际情况比如管材,流量,流体品质等等来决定。

管内湍流的传热模型较多,传热学史上也是众说纷纭,各有所长,我们一般推荐采用:

Nu=0.023*Re^0.8*Pr^n,其中Pr为流体的普朗特数,可根据定性温度查表,n为特征系数,流体被加热时n=0.4,流体被冷却时n=0.3;其余参数与上述相同,不再重复。

同样Nu=hc*L/a→hc=Nu*a/L,从而计算得出冷媒的对流传热系数,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特征长度L为管内径。

换热器传热系数K的整合:

有了ht和hc以后,K=1/{(1/ht+Ro)/f +Rw+Ri(Ao/Ai)+(Ao/Ai)/hc}

其中,Ri和Ro分别为管内和管外的污垢热阻,根据你实际的流体性质可查表;

RW为管壁的导热热阻,与管子本身的材质有关304和CS的就截然不同;

Ao/Ai为管热管的瓦表面积与内表面积之比,如果管子没有进行翅化,也可以简化为外径与内径之比;

f为肋面总效率,如果外表面没有进行翅化,则f=1

4. 换热器管间距设计原则

U型管

换热器

具有下列特点:1、结构紧凑,体形小,节省站房

用地面积

和建筑高度(占地面积为一般

管壳式换热器

的1/2左右,高度可降30~40%)。节省建筑投资,便于设计布置,同时运行操作方便。2、换热性能好,

热媒

出口温度低,

热能

利用率

高,节能效果好。3、

传热系数

高,节省换热面积(TQN、TQK)汽水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值)比板式汽水换热器的实际使用传热系数大一倍左右,换热面积可减少40~60%。4、

水力

特性

好,热媒和被加

热水

流动阻力

小,节能效果好。5、U型管汽水换热器排出的凝结水温度低(TQK)系列在65℃以下,(TQN)系列在80℃以下,既无

漏汽损失

,也不需要装

疏水器

管道

系统简单,

散热损失

小。6、U型管汽水换热器的管间

间距

比一般管壳式换热器的管间间距大,每个换热

单元

尺寸

重量

较小,便于维护清洗。

5. 换热器管间距的计算

答:塔与塔之间或塔与其他相邻设备之间的距离,除应满足管道、平台、仪表和小型设备等布置和安装的要求外,尚应满足操作、维修通道和基础布置的需耍。两塔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2.5m。

6. 换热器管间距一般是什么

       连续换热式的合成塔优点:合成塔内各个部件空间紧凑,催化剂筐与换热器之间间距较小,这种结构使得合成塔有效利用率较高,能耗较低。

       缺点:总体结构不够牢固,升气管、冷管焊缝相对比较容易裂开。导致合成塔的寿命相对较短,故障率也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