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换热器进出口温度计算表
由于您没有明确说出溶液的情况,以及允许的换热器阻力降数据,仅就以溶液为类水物质为考虑,阻力降设为50KPA时,初步估计我们可以提供的板式换热器在20平米左右. 所需冷却水81t/h.板式换热器由于市场上各家的技术差别比较大,特别是板片尺寸等,会使K值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在此项目中,由于您没有确定冷却水的流量,也会对K值有影响. 计算方法为:Q(总传热量)=CMΔT(流量*比热*温差)=KALMTD(K值*换热面积*对数平均温差);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出K值和LMTD与换热面积成反比.LMTD是由冷热侧的进出口温度有关的数值.K值受板型和两侧的流量及阻力降有关.在3000-8000W/m2*℃.
二、板式换热器进出口温度
原因:
1.冷侧温度较低,并且冷、热末端温度低。
2.换热器内部结垢严重。
3.一次侧介质流量不足,导致热侧温差大,压降小。
4.并联运行的多台换热器流量分配不均。
三、换热器参数计算
换热面积计算公式:F=Q/kK*△tm F 是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积;Q 是总的换热量 ;k 是污垢系数一般取0.8-0.9;K 是传热系数 ;△tm 是对数平均温差 设:空气的比热d[j/(kg*k)],密度p(kg/m^3),管厚h(m),铜的导热系数λ[j/(m*k)]。所求散热面积为S(m*2)。平均温差ΔT=(82+33)/2-29=28.5(k)则散热功率为:A=ΔT*12000*p*d/3600(j/s)。同时A=λ*S*ΔT/h,由此可以解得S。S为:1.6平方米。扩展资料:扩大传热面积是实现换热设备传热强化的一种有效途径,扩大传热面积不应该靠加大设备的外部尺寸来实现,应从设备内部结构来考虑,使换热设备高效而紧凑。在管壳式换热器中,一般采用以下措施:1、采用合适导流筒结构,最大限度地消除传热死区,高效利用换热面;2、采用小直径换热管,并选择合适的管间距或排列方式来合理地布置受热面,在加大传热面积的同时,还可以改善流动特性;3、采用扩展表面换热面,尽可能增大换热器的有效传热面积;4、改良传热表面性能,将管子内、外表面制成各种不同的表面形状。
四、换热器进出口温度计算表格
Q=qA=cm(t1-t2) 好像是这样的 A是面积,c是比热容吧,m是质量,t1,t2是进出口温度 都扔了2,3年了 找一些化工原理的书来看看就知道了,里面都有详细的介绍
五、换热器温度计算公式
换热面积计算公式:F=Q/kK*△tm
F 是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积;Q 是总的换热量 ;k 是污垢系数一般取0.8-0.9;K 是传热系数 ;△tm 是对数平均温差
设置:空气的比热d[j/(kg*k)],密度p(kg/m^3),管厚h(m),铜的导热系数λ[j/(m*k)]。所求散热面积为S(m*2)。
平均温差ΔT=(82+33)/2-29=28.5(k)
则散热功率为:A=ΔT*12000*p*d/3600(j/s)。
同时A=λ*S*ΔT/h,由此可以解得S。
扩展资料:
换热计算的重点是间壁式换热器的计算。或已知待冷却的热流体质量流量为m1,温度为T1,要求冷却后温度为T2,则所需换热面积的计算步骤为:
①计算热流量
②选择冷却剂及其进出口温度t2和t1,由热量衡算计算出冷却剂的质量流量
③选定冷热流体的流动条件,计算或测定传热分系数及传热系数K;
④由冷热两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及选定的两流体的流动方式,计算平均温度差 Δtm;
⑥根据传热基本方程式(见传热过程)算出传热面积:
A=Q/(KΔtm)
六、列管式换热器出口温度怎么算
答:列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计算如下:
一.假如管内通水,而管外通气进行热交换。
二.其换热面积=管子的直经Dⅹ3.14ⅹ管子的长度Lx管子的总根数N即3.14DL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