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屏蔽泵(进口屏蔽泵)

海潮机械 2023-01-20 23:55 编辑:admin 262阅读

1. 进口屏蔽泵

各家的型号中的字母所代表的意思都不相同,如果是大连帝国产的泵,B是高温分离型。

A是卧式代连接体,8是1Cr18Ni9,1是1Mpa。216是1.1-2.2kw,J是C级或H级带冷水夹套。4是380V,B是直接起动,M是有TRG表。02是进口口径DN25,04是出口口径DN40,T是设计直径200的叶轮。1是放射状叶片的叶轮。B是低Ns用。1是单级。给个邮箱我可以发给你个帝国样本。

2. 进口屏蔽泵品牌有哪些

屏蔽泵为单级离心式电机,电动机转子带动诱导轮和叶轮,将介质有屏蔽泵的进口输送至屏蔽泵的出口。

3. 工业屏蔽泵

【屏蔽氨泵电流超高的原因】

1、绝缘不良:检查绝缘电阻值并干燥电机内部;

2、叶轮和壳体接触:检查各有关部件,清除起因;

3、转子卡住:检查轴承是否烧坏或各部件是否正常;

4、轴向推力平衡不良:清除起因;

5、异物混入:检查管道系统及粗滤器清除堵塞;

6、工艺技术指标不符:重新调整。 【屏蔽氨泵】普通离心泵的驱动是通过联轴器将泵的叶轮轴与电动轴相连接,使叶轮与电动机一起旋转而工作,而屏蔽泵是一种无密封泵,泵和驱动电机都被密封在一个被泵送介质充满的压力容器内,此压力容器只有静密封,并由一个电线组来提供旋转磁场并驱动转子。这种结构取消了传统离心泵具有的旋转轴密封装置,故能做到完全无泄漏。产品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学工业,医药、纺织、核电、军工及城市给排水,消防增压,高层建筑增压送水,园林喷灌,暖通制冷,等冷暖水循环增压。特别是对振动、噪音要求高的场所,如重点工程、泵房、中央空调等等。其中用来输送氨水的屏蔽泵,称为屏蔽氨泵。

4. 进口屏蔽泵维修

原因

①泵启动前未灌满液体。②传输介质温度过高、介质组分过轻或储罐备压过低造成汽蚀。③气相回流阀未开造成汽蚀。④冷却水未投用或冷却水量过低、管路堵塞、冷却水温度高造成泵内温度过高,造成介质汽化或产生汽蚀。⑤罐底阀、泵人口阀开度过小;泵人口管线堵塞、泄漏。⑥杂物堵塞叶轮。⑦叶轮腐蚀损坏。⑧电机或供电系统故障,机栗转速不够。

处理方法

①按操作规程进行灌栗操作。②调节生产操作,消除形成汽蚀的因素。③打开气相回流阀。④增加冷却水量;如因管路堵塞影响水量时,需要停泵处理。⑤消除限量因素,如有泄漏停机处理。⑥停泵,联系维修处理。⑦更换叶轮。⑧联系电工处理。

5. 大型屏蔽泵

屏蔽泵主要构件是离心泵的叶轮和蜗壳.但由于泵的主体和驱动机都封闭在一个被水泵送介质所充满的压力容器内,该压力容器有静密封.但却没有传统的旋转泵动密封.而静密封比动密封更容易实现完全密封.所以屏蔽泵可以实现完全无泄漏.

屏蔽泵主要被选用为输送易燃、易爆、具有剧毒等石油化工液体,以便提高石油化工装置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屏蔽泵是用同一根轴将电机的转子和泵的叶轮固定在一起,然后用屏蔽套将这一组转子屏蔽住.而电机的定子围绕在屏蔽套的四周,屏蔽套是由金属制成的,因此动力可以通过磁力场传递给转子.而整个转子都在被泵送液体中运转.而屏蔽的端部靠法兰或焊接的结构实现静密封.屏蔽套实际上是一个压力容器.

除了屏蔽套之外,还有一个部件是循环管.利用泵送液体对轴承润滑与冷却,有时也对电机冷却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定子的内表面和转子的外表面装有耐腐蚀金属薄板制造的定子屏蔽套和转子屏蔽套.各自端面用耐腐蚀金属薄板与它们焊接.与被输送液体分隔,使定子绕组铁芯和转子铁芯不受浸蚀.

循环管一般是从泵排出口引入少部分被输送液体(约1%~3%总流量),经过滤后,通过循环管,先润滑冷却后轴承,然后再通过定子屏蔽套与转子屏蔽套之间的间隙进行冷却,

然后再润滑冷却前轴承,最后经叶轮平衡孔回流到叶轮进口眼.

屏蔽泵的屏蔽套,即定子屏蔽套与转子屏蔽套,用来防止输送介质浸人定子绕组和转子铁芯.但由于屏蔽套的存在,使电机定子和转子之间的间隙加大,造成屏蔽套中产生涡流,造成电机性能下降,功率损耗加大.

为了减少功率损耗,屏蔽电机定子内径通常比较小,屏蔽套壁厚尽可能薄,屏蔽套材料选用非导磁材料.所以屏蔽电机通常是细长式结构.屏蔽套材料多为304、304L、316,316L不锈钢.哈氏C、钛材料虽然涡流损失小,但成本高,因此较少被选用.屏蔽套厚度一般为0.2~1mm.

6. 进口屏蔽泵什么品牌最好

渝乐水泵质量比较好,非常稳定。因为该品牌的水泵是国内水泵生产的老品牌,他们的水泵生产历史非常悠久,有着非常深厚的企业文化跟生产技术,该品牌水泵的特点就是款式新颖,结构紧凑。同时排水压力非常大。在市场定价方面也非常合理。

7. 进口屏蔽泵品牌

德国ATMOS医疗科技集团创始于1888年柏林,是专业研发生产医疗设备的德国家族企业,专注于三大业务领域:耳鼻喉、医用吸引和OEM。公司注重研发创新,1926年研发生产全球第一台医用吸引器,1969年研发生产全球第一台耳鼻喉诊疗台。2008年荣获德国百强企业创新科技奖的殊荣,并因在耳鼻喉领域的杰出贡献于2013年荣获德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协会颁发的杰出企业贡献奖。医用LED光源以及显微镜光学科技获得德国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