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犁双铧犁(耕地双铧犁)

海潮机械 2023-01-05 08:54 编辑:admin 154阅读

1. 耕地双铧犁

骆驼分单峰驼、双峰驼。材质有陶、瓷、玉、铜,神态各异,惟妙惟肖。双峰驼产于中国西北部、蒙古包头阿塔山及中亚,单峰骆驼生长于阿拉伯、印度及北非。骆驼役用性能为骑乘、驮运、拉车、犁地等。

双峰驼每小时可行走10-15公里,长距离骑乘时,每天可行程30-35公里;短途运输可驮重250-300公斤。单峰骆驼每小时骑乘、驮运速度约2-3公里,负重165-220公斤。双峰驼挽车2驮1车,可拉1.5—1.8吨;单套步犁日耕地5小时,可耕地5亩;双套双铧犁日可耕地7亩,最高可达14亩。

2. 四轮耕地的双铧犁

704四轮拖拉机在我们中国的规定中,他是一款中型农用拖拉机。该车发动机额定输出功率是70匹马力,该车还是一款四轮驱动的农用拖拉机。该车犁地时带一架435型3铧犁作业,犁幅在80厘米到1米之间,犁深按犁地技术要求在28厘米到30厘米之间。

3. 深耕双铧犁

南方玉米种植时间,一般可以分为两季进行。春玉米一般在三月底四月初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播种,到了夏天的七月份就可以进行收获,而第二季度可以在夏天的五六月份进行播种,这样到了秋天的十月份就可以进行收获。玉米播种时期比较长,地温15度以上均可。

1.杂交玉米种植方式

1.1单行种植方式

要改变之前的双行种植方式,实行单行种植方式,这样既可以增加玉米的通透性,又可以扩大玉米的光照面积,让玉米接受到充足的阳光。而玉米的根系比较发达,需要吸收充足的营养才能良好生长。因此阳光对于玉米生长来说非常重要,有利于增加产量。

1.2大垄单行覆膜技术

在保持玉米垄地原状的基础上,实行大垄单行的方式,采用小轮耕种的方式,可以发挥出边行的优势,让玉米垄的采光和通风等条件达到最好,促进玉米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再加上覆膜技术,可以达到保肥、增湿和早熟等效用,以提高玉米产量。

2.杂交玉米栽培技术

2.1选种

种子是种植玉米的基础种子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市场上有多种杂交玉米品种,需要根据种植区域的地势土壤条件和自然环境等因素来合理选择品种。据相关研究报道,杂交玉米先玉420产量比较高,适用范围较广颗粒饱满。买好种子以后还要选种,先用冷水浸泡种子,一段时间后坏粒和秕粒就会漂浮在水面上,可以用工具将这些无用的种子捞出来。然后将水倒掉,将种子置于太阳下晾晒9h左右,以提高种子的吸湿能力,也可以对种子进行包衣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2.2耕地松土

玉米需要在疏松透气、结构深厚和保水保肥的土壤条件下生长。因此,播种前需要用机械耕整土地,以提高土壤的保湿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确保玉米能够健壮整齐地生长,这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前提条件。深耕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然后将农家肥撒到田地里开始耕地,让土壤拥有充足的熟化时间,这样可以增强土壤的抗风雪能力,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一般耕地深度在23cm左右为佳,早春时期耕深最好不要超过原有的耕层深度,耕地完成后应保持土壤细碎、表面平整、土层松软并有紧实感,这样有利于提高土地墒情。耕地的作业方式以翻地为主,就是用铧犁和磨盘组合进行作业,即先翻地,然后耙地、喷洒草药,再磨平土壤给玉米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2.3密植播种

适合种植玉米的地区大多早晚气温较低,因此可以提前育苗,以确保玉米能够正常生长。种植玉米需要在适宜的温度和土壤条件下进行,结合点播方式进行密植播种,行距在60cm左右,每株玉米应间隔28cm左右,667m土地种植4000~4500株玉米为宜[2]。

2.4生长期管理

2.4.1病虫害防治

农作物在播种后都需要经过精心护理才能迎来良好的收获期,在玉米长苗期间就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以防治玉米螟、玉米叶螨和玉米蚜虫为主。玉米螟是主要的玉米虫害之一,可以危害玉米的各个部位,还会借助风力危害临株玉米;玉米叶螨主要是影响玉米灌浆导致减产;玉米蚜虫是在苗期危害玉米心叶,然后抽穗危害穗部,妨碍玉米正常生长发育,还会传播多种禾本类病毒,导致不同程度的减产。这些病虫害大多采用施药的方式来解决,可选用施得乐喷施玉米茎基部;或者采用除虫和药剂结合的方式防治虫害,如饲养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若在玉米抽穗前发现玉米螟,可以在晴天使用杀虫剂进行防治。

2.4.2适时浇灌

根据对种植环境的观察,确定浇灌次数,一般在10次左右。在拔节期和抽穗期灌水比较重要,可以适当增加灌水量,并施好底肥,以确保玉米能够正常分化雄穗,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在拔节期间,植株大喇叭口期不能缺水,要确保地表湿润,满足玉米生长所需的水分,保持田间持水量在75%左右。玉米抽穗则是最需要水分的时期,这时玉米叶面积最大,光合作用反应最迅速,因此要及时为玉米灌水。

2.4.3合理施肥

玉米产量较高,所需的肥量也相应较多。因此在玉米生长期间需要合理施肥,才能满足玉米的生长需求。玉米在每个生长阶段所需的肥料数量不一样,拔节期是肥量需求的顶峰时期。施肥必须做到合理施肥,这样才能完全发挥出肥料的作用,要将底肥、种肥和追肥相结合,并且搭配壮穗灵以增加玉米颗粒的质量和饱和度达到增产的目的。首先要确保底肥的分量充足,1hm土地大概需要1.5万kg腐熟有机肥。当种肥和底肥施入水平不高时,可以在玉米6叶期进行追肥,追深15cm左右,1hm追施225kg尿素,以确保化肥完全发挥出效用;对于种肥和底肥施入水平较高的地块,1hm追施150kg尿素。

2.4.4追施方法主要有追肥后进行趟地,并及时为玉米地灌水;用镐在田地里刨坑,挖深15cm左右,追肥的肥料需由化肥和生物肥结合而成,以确保玉米根系得到良好发育促进玉米早熟。然后用尿素兑水喷施叶面,以防止出现缺粒和秃尖等情况提高玉米产量。如果种植的是有机玉米,就不能使用化肥,而是使用有机肥作为底肥;追肥需要换成饼肥,而且饼肥的效果要优于化肥,但是追肥时要避免触碰到幼苗,以免饼肥发酵烧伤幼苗。

4. 两铧犁犁地技术

在一般情况下,国内生产的50马力四轮拖拉机能拉两铧犁作业,如配套华龙1LF-235翻转犁作业,该型铧犁外形尺寸(长×宽×高)1800×1150×1200mm,犁铧数 2个,整机质量300kg,配套动力≥35kw,耕深20-28cm,总耕幅70cm,生产效率0.4~0.8hm²/h,作业速度≥5km/h。

5. 新型双铧犁

前犁深。

双铧犁有两种耕深调节方式:一种是位调节,就是有限深轮控制耕深,限深轮向上调节,耕地深度就深,限深轮向下调节,耕地深度就浅。一种是力调节,也就是靠犁尖入土角度和犁体阻力控制耕深的。由调整螺丝调整犁体角度控制耕地深度。耕地深浅也受土质松紧影响,同样的调整方法,土质松软地方耕的就深,土质硬的地方耕的就浅。

6. 小型耕地铧犁

安拖厂,是合肥人对安徽拖拉机厂的简称。有人曾这样说,一部安拖厂成长史,就是合肥工业发展史的浓缩。而翻开历史档案,我们发现这话的确不假。

从1954年建厂开始,安拖厂曾多次易名,但几乎在每个阶段,安拖厂的产品都能创造当时的“第一”或者行业代表。1954年始建时,安拖厂名称为安徽省合肥农具厂,当时主要生产人民急需的双轮双铧犁、山芋切片机等小型农机具。1956年9月,又称安徽省合肥农业机械厂,并且在两年后研制成功安徽省第一台8马力轮式小型拖拉机,创造了一个历史。后为适应当时火热的纺织行业机械的需要,在短暂地改称为地方国营合肥市纺织机械厂后,于1959年9月改称安徽省纺织机械厂,生产细纱机和梳棉机等纺织机械。

时间到了1960年9月,安拖厂再次更名为安徽省农业机械厂,当时规划为年产3000台拖拉机,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先后试制生产了仿英福格森-35型、仿匈GS-35型、仿苏德特-20型系列和跃进-25型等中、小型拖拉机,其中仿匈JGS—35型拖拉机三年共生产近百台。在这之后根据需要,曾短暂转产手动和机动喷粉喷雾机以及揉茶机等农机产品,数据表明光1966年就生产手动喷雾器11万多架。在这样的基础上,1969年4月安拖厂在试制出江淮-40型轮式拖拉机后,被列为国家重点投资的扩建单位,并最终确定产品沿着拖拉机生产系列化方向发展。1973年定名为安徽拖拉机厂。

7. 双轮双铧犁

1.手扶拖拉机牵引单向双铧犁作业时.一侧驱动轮在未耕地上.另一侧驱动轮在犁沟内.两轮与地面间的附着系数不同,打滑率各异,致使机组常向一个方向偏驶。对于东风一12型手扶拖拉机可进行以下的调整加以解决:调整牵引架上左右两个调整螺钉与中间连接架之间的间隙值(摆动间隙),681型单向双铧犁调到1.5mm左右,1LS一220型和701型单向双铧犁则调到5mm左右。在犁耕过程中,如发现拖拉机仍向右偏驶,可将两个紧固螺钉松开,旋短左调整螺钉的伸出部分,旋长右螺钉的伸出部分。直到放开扶手架机组能沿沟壁正常行驶为止。

2.旋耕作业中产生偏驶的可能原因:尾轮又变形、尾轮轴在叉内装配不到位等使尾轮偏斜:尾轮轴上的轴承损坏或严重磨损:犁刀装错或断裂、掉落。当旋耕作业发生跑偏现象时,应针对具体情况对相关零件进行矫正、修复、重装或更换。在问题解决前,应尽量不使用转向离合器纠偏,而是用推拉扶手架的方法纠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