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白腐病新加坡产杀菌剂(葡萄防治白腐病的药剂)

海潮机械 2023-01-05 04:47 编辑:admin 139阅读

1. 葡萄防治白腐病的药剂

戊唑醇具有较强的生长调节能力,不建议在临近开花至果实停止膨大之前使用。对于长势比较旺的篱架,可以在套袋后使用,一般不会抑制果实膨大,还可以协同控旺。

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有效稀释倍数3000-4000倍,多在临近上色期,喷雾防治炭疽病、房枯病等晚期病害,加大浓度使用对促进上色有所帮助。

对于露天不套袋葡萄,可在硬核期以后,使用戊唑醇防治白腐病。

2. 葡萄白腐病用药

①杀菌广谱,具有内吸性和极强的渗透性,还具有向上、向下、双向输导作用,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作用,长期使用不产生抗性。

②对真菌、细菌、病毒性病害一次完成,对半知、担子、鞭毛、子囊等四个亚门类真菌、细菌、病毒的杀灭率均在98%以上,对葡萄上的的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黑痘病、灰霉病等高等真菌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辛菌胺在葡萄种植上的应用

③辛菌胺其杀菌机理是在水溶液中能产生电离,其亲水基部分含有强烈的正电性,吸附通常呈负电的各类细菌、病毒从而抑制了细菌、病毒的繁殖,凝固病菌蛋白质,从而达到最佳的杀菌效果。

④辛菌胺可以促作物生长。

⑤缺点是持续时间短,在发病初期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在防病方面效果不好。

3. 葡萄防治白腐病的药剂是什么

代森锰锌属于广谱预防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喷施后形成致密保护膜,抑制病菌萌发和侵入,主要防治霜霉病、疫病等霉菌纲的真菌性病害,持效期长,耐雨水冲刷,对多种病害都有防治效果,白腐病也属于霉菌纲病害,所以代森锰锌可以预防白腐病,但是治疗效果一般,不能杀死白腐病。

4. 防治葡萄白腐病的特效药是什么

葡萄落花后3~5天

  防治重点:落花后是防治葡萄灰霉病、穗轴褐枯病、炭疽病、盲蝽、蓟马最佳时期。对于多雨地区和年份,霜霉病也要重点防治;对于干旱地区,白粉病、红蜘蛛是防治关键期。

  防治方案:一般情况下用40%咯菌腈4000倍+唑醚·甲硫灵1000倍+40%咪鲜胺1500倍+噻虫嗪进行防治,如果雨水较多时加入40%烯酰吗啉1500倍;白粉病较多时可用40%咯菌腈4000倍+唑醚·30%乙嘧酚1500倍+噻虫嗪进行防治。

  时间选择:葡萄落花之后的3-5天,是预防适期。需要无核和保果处理的最好加上40%咯菌腈悬浮剂4000倍,预防葡萄灰霉病和穗轴褐枯病,并且一定要在处理后3天以上再喷药,要避免调节剂和农药的叠加效应引起果面灼烧。

5. 葡萄树白腐病防治

葡萄腐烂病也叫葡萄白腐病,是葡萄生长期间常见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了葡萄的产量,给农户们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葡萄的腐烂病该怎么治?

①加强栽培管理

(1)增强树势,施有机肥料,提高树体抗病力。(2)提高结果部位,距地面50厘米以上留第1道铁丝,抹去铁丝下果穗,保留上部果穗,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3)合理修剪,及时夏修和绑缚新梢,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防止负载过多,削弱抗病力。(4)降低地面湿度,雨后及时排水,减少病害发生机率。(5)保护果穗,花后套袋,避免病菌入侵。

②消除茵源,降低发病机率

(1)彻底清园,及时剪除病枝、病果穗、扫净地面的枯枝、病果,集中起来挖坑深埋或烧毁,减少越冬菌源。(2)铺地膜,春天浇透水后,于葡萄植株两侧铺地膜,可以隔离土壤中的病菌,减少病菌侵染,同时还可以起到保温、保水、保肥和灭除杂草的作用。

③选择抗病品种

葡萄不同的种和品种对腐烂病的感病程度不同,一般欧亚种易感病,欧美杂交种较抗病。所以我们在新建园和改良时,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那些抗病品种,从源头上控制病害。

④药剂防治

(1)土壤消毒对重病果园,在发病前对地面进行喷药灭菌。可以用:0.3%五氯酚钠+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200倍五氯酚钠;或200倍福美双,仔细喷洒地面,可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2)生长期的喷药防治发病期前l周左右开始喷第1次药,以后每隔10~15天喷1次。每次喷药前要剪除病果、病枝蔓。可以喷:50%退菌特600-800倍液;50%多菌灵;苯莱特800-1000倍液;50%福美双800倍液;70%代森锰锌700倍液;64%杀毒矾700倍液;77%可杀得600~800倍液均有良好的效果。交替使用以上杀菌剂,可以避免单一使用一种药剂而产生抗药性。

雨季,可以在药液中加入2000倍皮胶或其它黏着剂。每公顷用药量3750~4500千克。喷药要做到严密、周到、均匀,全年喷药8~12次。雨后要注意及时补喷,便可控制葡萄腐烂病的发生蔓延。

6. 预防葡萄白腐病的药物

优点:具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

戊菌唑是一种兼具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可由作物根、茎、叶等组织吸收,并向上传导,经室内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葡萄白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缺点:有毒性,量要控制得当。

7. 葡萄白腐病专用药

是葡萄白腐病,亦称腐烂病,

主要为害果穗(包括穗轴、果梗及果粒)、亦可危害叶片及新梢。果穗感病,一般先从接近地面果穗的尖端开始,穗轴和小果梗最易感病,发病初期,产生水浸状、淡褐色、不规则的腐烂病斑,后病部逐渐失水干缩并向果粒蔓延,果蒂部分变为淡褐色,后逐渐扩大呈软腐状,最后全果粒变褐腐烂,果粒形状不变,穗轴果梗常干枯缢缩;病后一周左右,果面密生一层灰白色小点粒,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发病严重时经常整穗腐烂,受震动时,病穗与病粒极易脱落。病果潮湿时能释放出一种特殊的霉烂味。若在果实上浆前发病,因其糖分含量低,果粒易失水干枯,形成深褐色的僵果,往往挂在树上长久不落。易和房枯病混淆。

新梢发病,多在摘心处和其他受损部位先发生,特别是由土壤中萌发的萌蘖枝最易发病。发病初期,病斑呈水浸状、污绿色或淡褐色的椭圆形斑,后病斑向两端扩展,逐渐变暗褐色,病斑凹陷,表面密生灰白色小点粒。有时表皮变褐干枯翘起,与木质部组织分离,纵裂呈乱麻状。病害严重时,可使枝蔓枯死或折断,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

叶片发病,多在叶缘、叶尖和受损部位发生,先是在叶片边缘或叶尖产生污绿色至黄褐色、不规则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呈水浸状,后逐渐向叶片中部蔓延,并形成深浅相间的同心轮纹,天气潮湿时亦可形成分生孢子器,多产生在叶脉两侧。病叶易破碎。

在露地栽培条件下,降雨后分生孢子借助雨溅、风吹和昆虫等传播到当年生枝蔓和果穗上,在有雨水或露水的情况下,分生孢子萌发,通过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组织内部,进行初次侵染。以后病斑又产生分生孢子器,散射分生孢子,反复进行再次侵染。

发病率的高低与温度、降雨强度、降雨频率关系密切,降雨次数越多,雨量越大发病率越高,危害越严重。病菌发育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3—40℃。在24—27℃的环境条件下,分生孢子萌发迅速,空气相对湿度在92%以上时,病斑扩展快。空气湿度低于92%时,温度低于23℃高于36℃时,病斑扩展缓慢。

8. 葡萄白腐病的治疗及预防

药剂防治。重病园在发病前用福美双l份、硫磺粉1份、碳酸钙2份混匀撒于果园地面,进行土壤消毒,每亩撒1-2公斤。一般园病害始发期开始喷药,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3-5次,常用药剂有:10%戊菌唑(专门防治葡萄白腐病)或者氟硅唑、巴斯夫健达、戊唑醇+铜制剂(松脂酸铜、喹啉铜等)。雨季在上述药剂中加入展着剂,可提高药液粘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