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搅拌机器(强制性拌合机)

海潮机械 2023-01-16 15:20 编辑:admin 70阅读

1. 强制性拌合机

  间歇式拌合,即间歇式拌合设备,是加料、搅拌、出料反复进行,不是不停地搅拌的设备。目前我国常用的规格有:HZS25、HZS35、HZS50、HZS60、HZS75、HZS90、HZS120、HZS150、HZS180、HZS240等。如:HZS25是指每小时生产能力为25立方米的搅拌站,主机为双卧轴强制搅拌机。  间歇式拌合特点:  1)主机工作平稳:原材料在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均匀进入搅拌机。无间歇式突发投料过程。2)成品进车平稳:混凝土在较长时间段均匀进车,无间歇式突发卸料过程。  3)空间占用较少:减少了大成品斗及骨料中储斗,高度低、占地面积小。  4)耐磨件磨损低:无冲击平稳搅拌、同时搅拌量少。  5)能耗低:装机功率小、同时搅拌量少、原材料少量均匀进入搅拌机而极易混合均匀。  6)使用及维护费用低:结构环节少、皮带短、工作平稳。

2. 强制式搅拌机

用2个平方的电箱,一般50搅拌机功率为37KW左右,全套设备的功率大概在100KW左右。50混凝土搅拌站是60搅拌站的简易配置,采用的是爬斗上料方式,并配合供料、配料、搅拌、电气控制及刚结构部件组成半自动混凝土搅拌站的配置方式,比60搅拌站占用资金少,占地面积小、配置的设备少,理论生产率为50m³/h,是桥梁建设、道路工程、建筑工地、构件公司的理想建站设备。

3. 间歇式拌合机和强制式拌合机

与连续式相比,间歇式有以下优点:

1)主机工作平稳:原材料在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均匀进入搅拌机。无间歇式突发投料过程。

2)成品进车平稳:混凝土在较长时间段均匀进车,无间歇式突发卸料过程。

3)空间占用较少:减少了大成品斗及骨料中储斗,高度低、占地面积小。

4)耐磨件磨损低:无冲击平稳搅拌、同时搅拌量少。

5)能耗低:装机功率小、同时搅拌量少、原材料少量均匀进入搅拌机而极易混合均匀。

6)使用及维护费用低:结构环节少、皮带短、工作平稳

4. 强制性拌合机一般适用于

路面基层,是在路基(或垫层)表面上用单一材料按照一定的技术措施分层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其材料与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路面的质量和使用性能。基层是整个道路的承重层。起稳定路面的作用。路面基层分为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和碎、砾石基层。

一、道路基层分类

基层分为柔性基层和半刚性基层

二、道路基层特点

1、基层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并把面层下传的应力扩散到路基。且为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沉降变形对面层产生的不利影响。未设垫层且路基填料为细粒土、粘土质砂或级配不良砂,承受特种或重交通;或为细粒土,承受中等交通时,应设置底基层。

2、基层在水泥混凝土道路的作用是:可以防止或减轻由于唧泥导致的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为水泥混凝土面层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基础。

3、湿润和多雨地区,宜采用排水基层。排水基层下应设置不透水底基层。

4、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根据面层施工方式不同,每侧比面层至少宽出300mm(小型机具)、500mm(轨模式摊铺机)、650mm(滑模式摊铺机)。

5、碾压混凝土基层应设置与混凝土面层相对应的接缝。

三、道路垫层

道路在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的环境下,应设垫层,以改善路面的使用性能。

1、垫层的设置

在季节性冰冻地区的中湿或潮湿路段,道路结构设计总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要求时,根据路基干湿类型和填料的特点设置防冻垫层,其差值即是垫层的厚度; 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或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基土湿度较大时,宜设置排水垫层;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宜加设半刚性垫层。

2、垫层材料

防冻和排水垫层宜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半刚性垫层宜用低剂量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稳定料或稳定土类材料。

3、排水垫层应与边缘水系统相连接,

厚度宜大于150mm,

宽度不宜小于基层底面的宽度。

五、基层常用材料

1、无机结合料稳定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料基层属于半刚性基层,包括石灰、石灰工业废渣(粉煤灰、钢渣)、水泥稳定土类材料。

2、嵌锁型和级配型材料

级配砂砾及级配砾石基层属于柔性基层,可用于城市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基层。

为防止冻胀和湿软,天然砂砾应质地坚硬,含泥量不应大于砂质量的10%,砾石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的含量不应超过20%。

用作快速路、主干路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7.5mm。级配砾石用作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上基层时,级配中最大粒径宜小于37.5mm;级配砾石用作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底基层时,级配中最大粒径宜小于53mm。

3、特重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重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中、轻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宜选用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

4、底基层可采用级配粒料、水泥稳定粒料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等粒料。为了防止下渗水影响路基,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

六、城镇道路基层施工技术

1、材料与拌和 原材料应进行质量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材料配合比设计,使其符合设计与检验标准的要求;城区施工应采用厂拌(异地集中拌合)方式,强制式拌合机拌制,配料应准确,拌合应均匀,且达到文明施工要求;应根据原材料含水量、集料颗粒组成、施工温度的变化和运输距离及时调整拌合用水量,混合料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含水量;稳定土拌合前,应先筛除集料中不符合要求的粗颗粒;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碎石)基层应先将石灰、粉煤灰拌合均匀,再加入砂砾(碎石)和水均匀拌合。

2、运输与摊铺 拌成的稳定土类混合料应及时运送到铺筑现场。水泥稳定土材料自搅拌至摊铺完成,不应超过3小时;运输中应覆盖,防止水分蒸发和遗撒、扬尘;宜在春末和气温较高季节施工,最低施工温度在5℃以上;厂拌混合料摊铺时路床应湿润;雨期施工应防止石灰、水泥和混合料淋雨;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已摊铺的应尽快碾压密实;根据试验确定的松铺系数控制虚铺厚度;采用机械摊铺,摊铺应均匀一致,发生粗、细集料离析现象时,应及时翻拌均匀。

5. 什么叫强制式拌和机

搅拌机分为强制式和自落式,强制式就是搅拌机的搅拌叶强制将物料拌合均匀。自落式的搅拌机是将物料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让他自由下落,达到拌合的目的。区分起来很简单,就是有没有强制搅拌物料,有就是强制式无就是自落式。

6. 强制式搅拌站

凝土搅拌站主要由搅拌主机、物料称量系统、物料输送系统、物料贮存系统和控制系统等5大系统和其他附属设施组成。

作用:混凝土搅拌站是用来集中搅拌混凝土的联合装置,又称混凝土预制场。由于它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所以生产率也很高,并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节省水泥,常用于混凝土工程量大、工期长、工地集中的大、中型水利、电力、桥梁等工程。随着市政建设的发展,采用集中搅拌、提供商品混凝土的搅拌站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因而得到迅速发展,并为推广混凝土泵送施工,实现搅拌、输送、浇筑机械联合作业创造条件。

基本简介:混凝土搅拌站主要由搅拌主机、物料称量系统、物料输送系统、物料贮存系统和控制系统等5大系统和其他附属设施组成。

1, 搅拌主机

搅拌主机按其搅拌方式分为强制式搅拌和自落式搅拌。强制式搅拌机是目前国内外搅拌站使用的主流,它可以搅拌流动性、半干硬性和干硬性等多种混凝土。自落式搅拌主机主要搅拌流动性混凝土,目前在搅拌站中很少使用。

强制式搅拌机按结构形式分为主轴行星搅拌机、单卧轴搅拌机和双卧轴搅拌机。而其中尤以双卧轴强制式搅拌机的综合使用性能最好。 

2.物料称量系统

物料称量系统是影响混凝土质量和混凝土生产成本的关键部件,主要分为骨料称量、粉料称量和液体称量三部分。一般情况下,每小时20立方米以下的搅拌站采用叠加称量方式,即骨料(砂、石)用一把秤,水泥和粉煤灰用一把秤,水和液体外加剂分别称量,然后将液体外加剂投放到水称斗内预先混合。而在每小时50立方米以上的搅拌站中,多采用各称物料独立称量的方式,所有称量都采用电子秤及微机控制。骨料称量精度≤2%,水泥、粉料、水及外加剂的称量精度均达到≤1%.

3. 物料输送系统

物料输送由三个部分组成:

一、骨料输送;目前搅拌站输送有料斗输送和皮带输送两种方式。料斗提升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皮带输送的优点是输送距离大、效率高、故障率低。皮带输送主要适用于有骨料暂存仓的搅拌站,从而提高搅拌站的生产率。

二、粉料输送;混凝土可用的粉料主要是水泥、粉煤灰和矿粉。目前普遍采用的粉料输送方式是[1]输送,大型搅拌楼有采用气动输送和的。螺旋输送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可靠。

三、液体输送主要指水和液体外加剂,它们是分别由水泵输送的。

4. 物料贮存系统 

混凝土可用的物料贮存方式基本相同。骨料露天堆放(也有城市大型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用封闭料仓);粉料用全封闭钢结构筒仓贮存;外加剂用钢结构容器贮存。

5.控制系统

搅拌站的控制系统是整套设备的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根据用户不同要求和搅拌站的大小而有不同的功能和配制,一般情况下施工现场可用的小型搅拌站控制系统简单一些,而大型搅拌站的系统相对复杂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