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猪场消毒设施
猪场消毒池最好作在大门口,因为车辆出入可达到消毒作用。作消毒池要和门口大小决定,挖深30一40公分基槽长3米左右,然后用混凝土浇筑成凹槽型。
所选用的消毒药应具有强大的杀菌和杀病毒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杀灭入侵的病原体。广谱消毒药对多种病原都具有控制和杀灭作用,一方面可以控制多种疫病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不损害被消毒物品,不会在畜禽及其产品中残留。
2. 猪场消毒产品
(1)碘酊和碘甘油
5%碘酒又称碘酊。取碘50克,碘化钾10克,蒸馏水10毫升,将75%酒精加至1000毫升,充分溶解制成。本药用于猪手术部位和注射部位的消毒。用于小面积外伤消毒时,由中间向外周涂擦,然后用70%酒精脱碘。碘甘油溶液是用碘50克,碘化钾100克,加甘油200毫升,用蒸馏水加至1000毫升,溶解制成。用于创伤、黏膜炎症和溃疡部位的消毒。
(2)酒精
70%的酒精,消毒效果好。
70%酒精浸泡脱脂棉块,制成常用的酒精棉。酒精具有溶解皮脂、清洁皮肤、杀菌快、刺激性小的特点。用于注射针头、体温计、皮肤、手指和某些外科手术器械的消毒,是猪场必备的消毒药。
(3)来苏儿
来苏儿是煤酚溶于肥皂溶液中所制成的50%煤酚皂溶液。用时加水稀释成2%来苏儿,用于洗手、皮肤和外伤的消毒。
3%~5%来苏儿用于外科手术器械、猪舍地面、食槽、水槽、用具、场地等的消毒。因为毒副作用小,可以带猪消毒,也可用于内服治疗腹泻、便秘,猪一次内服2~3毫升,加水100~150毫升。
(4)火碱(氢氧化钠、烧碱、苛性钠)
3%溶液用于猪舍地面、食槽、水槽等消毒,可放入消毒池内作为消毒液,并可用于传染病污染的场地、环境的消毒。但不许带猪消毒,以防止烧坏皮肤。对猪舍消毒时,应先将猪赶出猪舍,间隔12小时后,用水冲洗槽、地面后,方可让猪进舍。
(5)生石灰
生石灰又称氧化钙,加水配制成10%~20%石灰乳,用于猪舍墙壁、栏杆和地面等的消毒。也可以将生石灰撒在阴湿地面(猪场大门处)、粪池周围和水沟处消毒。
(6)高锰酸钾
是一种强氧化剂,对细菌、病毒具有杀灭作用。常用0.1%高锰酸钾溶液用于猪乳房消毒,黏膜创伤、溃疡、深部化脓创的冲洗消毒。
(7)双氧水
即过氧化氢,常用3%溶液用于化脓创口、深部化脓疮及坏死灶等的消毒。
(8)新洁尔灭
是一种表面活性消毒剂,应用新洁尔灭时,不能与肥皂同用,因为抵消了消毒作用。常用0.1%溶液,用于手、皮肤、手术器械、黏膜及工作服的消毒。浸泡器械时,应加入0.5%亚硝酸钠,以防生锈。
(9)福尔马林
就是40%甲醛溶液,有极强的还原性,可使蛋白质变性,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用于猪舍熏蒸清毒,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25毫升、水12.5毫升、高锰酸钾25克。先把福尔马林和水放一个容器里,再加入高锰酸钾;甲醛蒸气迅速蒸发,人必须快速退出。消毒时间最好24小时以上。特别要注意的是先放福尔马林和水,后放高锰酸钾,按这个程序进行,不允许颠倒。
(10)龙胆紫
常用1%溶液,对组织毒性小,无刺激性,有收敛拔干作用。常用于皮肤和黏膜发炎感染、溃疡面及脓肿排出脓汁之后的消毒。
(11)漂白粉
本品是一种白色粉末,带有剧烈氯气味,有强的杀菌作用和除臭能力。
10%~20%漂白粉溶液,用于猪舍、运输猪的车船、环境、粪便、土壤、污水等的消毒。
1%~3%澄清液用于食槽、水槽、用具等消毒。
(12)草木灰
灰2千克、水10千克混合,煮沸2小时,用麻袋等物滤过,备用。用时加2倍热水稀释,用于喷洒或涂擦猪舍地面、栏杆、用具、污染场地等的消毒。本品是一种碱性溶液,杀菌力很强。
3. 猪场消毒方法
圈舍内用碘、氯等带猪消毒药,圈舍外用强酸或强碱。
养猪场消毒方法:
1、圈舍内带猪消毒。一般应用碘、氯、季铵盐等制剂的可带猪消毒药进行消毒,需要两到三种消毒药交叉使用,防止产生耐药性。
2、圈舍外环境消毒。一般应用过氧乙酸或者火碱等强酸强碱进行消毒,由于没有猪这样消毒效果好,需要注意个人防护。
4. 猪场消毒设施三
猪场最常用的环境消毒设备有2种:
1、地面冲洗喷雾消毒机。它是工厂化猪场较好的清洗消毒设备,其优点:清洗消毒效果彻底,可靠耐用;耗水耗药低;既可冲洗又可喷雾;便于携带,操作方便,效率高,省劳力。
2、火焰消毒器,它利用煤油高温雾化,剧烈燃烧产生高温火焰对舍内的猪栏、饲梢等设备及建筑物表面进行瞬间高温燃烧,达到杀灭细菌、病毒、虫卵等消毒净化目的。同药物消毒相比,它有两大优点:一是杀菌率高,多在956%以上,而药物消毒平均杀菌率只有84%;二是无残留,而药物消毒残留较多。
5. 猪场消毒设施有哪些
1、碱类消毒剂:高浓度的HO¯能水解菌体蛋白和核酸,使酶系和细胞结构受损,并能抑制代谢机能,分解菌体中的糖类,使细菌死亡。碱对病毒和细菌的杀灭作用均较强,高浓度溶液可杀灭芽胞。
2、醛类消毒剂:醛类杀灭微生物的机制主要是烷基化作用,如甲醛分子中的醛基可与微生物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中的氨基、羧基、羟基、巯基等发生反应,从而破坏了生物分子的活性,致死微生物。甲醛熏蒸时,甲醛气体在常温常压下穿透作用很弱,所以甲醛熏蒸难以达到灭菌要求。
3、酚类消毒剂:酚类一种表面活性物质,可损害菌体细胞膜,较高浓度时也是蛋白质变性剂,故有杀菌作用。此外,酚类还通过抑制细菌脱氢酶和氧化酶等活性,而产生抑菌活性。在适当浓度下,对大多数不产生芽胞的细菌和真菌均有杀灭作用,但对芽胞和病毒作用不强。
猪场常用消毒剂的分类及应用
4、季铵盐类消毒剂:季铵盐消毒剂可以吸附于菌体表面,其疏水基逐步渗入细胞的内脂层,改变细胞壁、膜的通透性,使胞内物质泄漏,酶或蛋白质变性,最后导致菌体死亡。其杀菌作用方式为: 破坏细胞的壁、膜结构,抑制酶或蛋白的活性,影响细胞代谢过程。季铵盐类消毒剂不能杀灭真菌、结核杆菌、亲水病毒和细菌芽孢。
5、卤素类消毒剂:最常用的为碘类消毒剂。碘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也可杀灭细菌芽胞、真菌、病毒、原虫。碘主要以分子(I2)形式发挥杀菌作用,其原理可能是碘化和氧化菌体蛋白的活性基团,并与蛋白的氨基结合而导致蛋白变性和抑制菌体的代谢酶系统。
6、过氧化物类消毒剂:该类药物与有机物相遇时,可释放新生态氧,使菌体内活性基团氧化而起杀灭作用。猪场常用该类药物如过氧乙酸,过氧乙酸属于高效消毒剂,其气体和溶液都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能杀灭细菌繁殖体、芽胞、真菌及病毒,也可以破坏细菌毒素。
6. 猪场消毒设施要求
1.消毒不彻底:一般情况下畜牧场的消毒方法有3种,即带畜(喷雾)消毒、饮水消毒和环境消毒。这3种消毒方法可分别切断不同病源的传播途径,相互不能代替。
带畜消毒:可杀灭空气中、畜体表面、地面及屋顶墙壁等处的病原体,对预防呼吸道疾病及控制飞沫、气流传播疾病有重要意义,还具有降低舍内氨气浓度和防暑降温的作用;常见的误区是根据畜体或设备的表面是否可见消毒液判定消毒操作的成败,而不是根据雾滴在舍内的悬浮时间,所选择消毒药杀灭病毒、细菌的有效时间来判定。
饮水消毒:可杀灭畜禽饮用水中的病原体并净化肠道,对预防消化道病有积极意义;常见误区是为了保证畜群没有腹泻,持续饮用消毒药,对消毒药饮水时的酸碱度很好的关注,以致于伤害到动物体内正常的微生物群。一般情况下,偏酸性环境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及饲料的消化吸收有积极作用。
环境消毒:包括对畜牧场地面、门口过道及运输车等的消毒;常见的误区是不能正确地更换消毒药,出现酸碱中和的问题;冬季时伺未能考虑环境温度对消毒药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而随意更换消毒药。
2.消毒液选择不当:选择消毒药时不是针对畜牧场面临问题的目标病原,而是过多地考虑成本因素,选择一些炒作概念、同药异名、价格低廉的消毒药。
3.忽视了影响消毒的因素:选择消毒药时未考虑消毒药对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有机物污染程度的要求,在寒冷的冬季选择了低温下无或很低消毒作用的火碱,在干燥、低温条件下使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等错误做法,不可能获得消毒效果的。
4.消毒液的浓度和剂量不准确:消毒液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浓度过高一是浪费,二会腐蚀设备,三还可能对畜群造成危害。另外,有些消毒药浓度过高反而会使消毒效果下降。消毒液用量方面,在喷雾消毒时按每立方米空间30毫升为宜,太大会导致舍内过湿,用量小又达不到消毒效果。
7. 猪场消毒设备
现代化猪场自动化设备 从设备大类上来讲,房舍设备包括定位栏、肥猪栏、分娩栏、保育栏、干湿喂料器、漏粉地板、饮水系统。喂料系统有料塔、料线。排粪设备水泡粪,排污阀、刮粪板。粪便干湿分离设备。发酵设备环境控制系统包括风机、水帘、锅炉取暖、房顶排气扇、帘、喷雾消毒降温系统、进场消毒通道、猪舍环境自动控制.母猪管理母猪定量饲喂料线、还包括其他的公猪设备,种猪测定站,化验设备,配种工具,妊娠检测工具,九川B超,猪只标示器件,猪场管理软件、猪场全场监控系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