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刷机械基础
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这一项发明成为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北宋庆历间(1041年-1048年)中国的毕昇(970年—1051年)发明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的铅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
自从汉朝发明纸以后,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多了,但是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的,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至迟到东汉末年的熹平年间(公元172-178年),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
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的唐朝,人们从刻印章中得到启发,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笔划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和字体凹入的碑石阴文截然不同。
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
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业发展到全盛时期。雕版印刷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显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
北宋发明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改进了’雕版印刷这些缺点。
他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毕升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
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
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
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
毕升还试验过木活字印刷,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所以毕升没有采用。
毕升的胶泥活字版印书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千份,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
现代的凸版铅印,虽然在设备和技术条件上是宋朝毕升的活字印刷所无法比拟的,但是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完全相同的。活字印刷的发明,为人类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可是关于毕升的生平事迹,人们却一无所知,幸亏毕升创造活字印刷的事迹,比较完整地记录在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的名著《梦溪笔谈》里。
1965年,浙江温州出土一件印本残页《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有关专家考证认定为是毕升之后大约50年(1103)北宋时期的泥活字印本,应是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活字制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
用活字印刷的这种思想,很早就有了,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
但是,他的发明并未受到当时统治者和社会的重视,他死后,他创造的胶泥活字并没有保留下来,但是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却流传下去了。
2. 印刷机械基础知识
如果只看名称,可能会不太清楚的。
举个例子:传统照相机和数码相机,估计就有点明白意思了。
印刷机器不同:传统印刷是通过印刷机组来完成纸张等物品的印刷的。
数码印刷是直接通过数码印刷机来完成的。
虽然都是印刷机,但却有本质的区别。
印刷原理不同:现在的传统印刷主要以胶印为主,目前通过胶片输出或直接制版等工艺进行文稿的输出。
数码印刷则无需这一步骤。
可以直接经由电脑发送印刷数据至服务器再由印刷系列生产出。
印刷油墨不同:传统主要运用油墨,数码则大多数运用墨粉或电子油墨。
还有其他的区别,以上只是比较主要的。
3. 印刷设备概论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包装概论、印刷色彩、包装工艺、包装印刷、包装材料与加工、包装印刷设备、平面设计、包装装潢设计、包装结构设计、包装测试、包装设计、包装印刷实训等,以及各校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包装设计、平面设计、设计策划、排版输出、美工制作、书籍装帧等相关平面设计工作。 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主要培养了解包装设计领域的一般设计规律,具备包装设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掌握比较扎实的绘画能力和较高的文字、图形创意能力,同时具有高雅的审美情操,既懂设计又懂印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4. 现代印刷机械原理与设计
我的答案是这样的
印刷术有中国有阿拉伯商人传向西方,促进了西方文化事业和进步思想的传播。
但是,中国的印刷术只用木质和泥质的活字块,而西方人根据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发明了钢质活字块的印刷,是印刷更加工整严密,质量更高;后来,欧洲人有发明了机械印刷术,其原理是中国的活字印刷,但是远远优于中国的印刷术。
总的来说,中国人发明了最早的活字印刷术,而西方人加以改进并发扬光大。
5. 印刷机技术基础知识
1.开机前的准备工作。 开机前首先应检查一下机器,尤其是在操作长时间未开的机器或接开别人的机器时,更应注意这一点。主要检查的地方是滚筒与滚筒中间的接合处、滚筒的缺口部位等,如果有杂物应及时清除。水斗和墨斗辊也是检查的一个重点,一是检查中间是否有杂物,二是检查墨斗辊和墨斗刀片之间是否过紧,空转机器时需把墨斗打开。此外再检查一下一些重要部件(如递纸牙,收纸链条等)是否有松动现象。另外也不能忘记着油标,尤其是那些不带油压检测的设备,更应把住这一关。输纸板上、墨路两边的墙板上、收纸部位的盖板上、脚踏板上等如有不安全的物品应及时清除。 经过上述检查后,用手盘车,如在一周内受力不均匀,则应详细检查有关部位,然后点动机器,如有异常则应停机检查。待这些工作做好后,则可开机运转。
2.开机运转。 开机之前应首先按铃,以便机器周围的人提取做好准备。如果人员比较多,铃声时间应长一些,为了确保安全,还应周围观察一下。按运转开关之前,另一只手应放在紧急停镇开关上,如有异常,则应紧急停车(此判断通常是以机器的声音为依据)。通常上版、上橡皮布或清洗滚筒表面时都应先空转机器,其目的是使轴承、齿轮、凸轮、链轮等表面有足够的润滑油存在。
3.上水、上墨。 上水、上墨量依据具体印品而定,一般应使水量和墨量比实际需要略大一些(通过经验估计,也可通过近似计算给出所需要的量)。上水时应注意不要把水倒在水箱或水斗的外面,以免水滴到机器上,造成机器部件表面生锈。上墨时应使墨尽量靠在墨斗刀片和墨斗辊之间的最下部,不宜弄得整个墨斗上到处都是。上水、上墨一般都应在停车时进行。如果是开机时进行操作一定要注意安全。另外上墨时应将墨桶里的墨皮及杂质清除掉。
4.上版、上橡皮布。 橡皮布一般都应事先安装好。橡皮布安装的是否合适,可通过手弹听其声音来判断。用手指上中部弹橡皮布,如果声音比较清脆,则表明橡皮布比较紧;声音沉闷,表明橡皮布比较松。左右都应仔细检查。 印版的安装应在合压状态下进行,这样可使印版紧靠在滚筒上。对干不带上版合压的设备,可放下靠版水辊。上版前应对印版进行详细检查,具体检查方法参前所述。
5.匀水、匀墨。 开动机器,使水、墨进入水、墨路,并打匀。如果墨量上的不足,可采用压墨斗的办法使其快速上墨。待水、墨全部打匀后,再把靠版水辊靠到印版上,使印版表面先上水,基本上匀后(通过表面反光可观察上水状况),再放下靠版墨辊。这时印版表面的理想状况应是看不见水的反光,同时也无糊版现象。如果有水的反光,表明水大,则应减小水量;如果有糊版,则表明水小,应加大水量。总之应使水、墨处于平衡状态。
6.对规矩线。 这时用的纸应是找规矩用的纸,通常的办法是在废印张里找一些白纸。注意过轮纸应和待印的白纸基本上一致(幅面、定量、类别),直到规矩对准为止。如果规矩不准,可通过拉版、借滚筒、借规矩等措施使规矩准确。 找规矩时有两点要注意:①版动时,纸不动,即将版向前拉,则图文在纸张上的位置向前移动(方向一致);②纸动时(规矩动),版不动,即纸张向前运动时,图文向纸张的后面移动(方向相反)。 规矩的准确指的是图文与纸张的前口及纸张的侧口(拉规边)平行,而且整个图文在纸张表 面上都能印出来,左右基本上处于居中位置。 判断规矩线与前四是否平行有两种办法:一是将纸张对折,令其规矩线重合,看纸张前口的相差程度;二是将纸张的前口对齐,看规矩线的相关程度。初学者把纸张折好后,可用按钉将纸的两边口按在一起 判断图文与纸张的前口是否一致,可通过规矩线的相差程度来观察。通常做法是把一打纸以叼口边为基准闯起,然后将其向一侧捻开,目测其相差量。如果基本上看不出差别,则可认为合格;如有明显差别,则需详细分析原因(这种问题多半是由规矩调节不当造成的)。 判断侧规矩是否准确多半采用划线的办法。根据印张上图文距纸张边缘的位置,在印版上(拉规边),用划针划出两条线(相距1mm左,使这两条线在印张上刚好能印出来,其中造边上的第一条线正好印在纸张的边缘上。如果这条互没有印上,则说明侧规没有拉到位,且通过第二条线大概能估计出误差的大小。如果不划线,也可采用点点的方法,但这种记号不易观察。要注意的是:划完线后应圈一下墨(即用墨涂在划线处,然后用油布将多余的墨擦去),正常印刷时应经常察看规矩线,如果规矩不准,将给后续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对于单色套印来说,可以完全按上面所述进行。对于多色套印来说,应从各色的规矩线中首先选一个基准,使调节量最少,又不会带来其它问题。选定基准后,再拉动其它印版,使其规矩线与基准的规矩线重合,然后通过借前规使规矩达到规定的要求。不过比较规范化的做法是首先将所有的规矩线都达到单色套印的要求,然后通过印版滚筒整体的周向和轴向移动使各色版的规矩线重合。这种方法在实际过程中是这样进行的:先进一个最接近单色规矩线要求的色版为基准,通过拉版使其达到规定的要求,然后拉动其它色版与此规矩线靠近。如果规矩线中有与基准规矩线平行的,则可通过滚筒的整体移动使规矩线重合。双面套印也应按此方法找正,即以一面为基准,另一面和基准面套印。
7.套印精度分析。 套印精度是评价印品质量的一个最重要套印精度受到机器精度、原材料的性能、操作人员的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要达到理想的套印是不可能的。通常以人们所能接受的套印精度为准,粗糙的活,套印度代一些;普通的活,套印精度中等;精美产品,套印精度高一些;证卷等产品,套印精度最高。双面套印比单面套印要低一些。整个版面的套印精度也不是完全一样的,有的地方高,如人的眼睛;有的地方低,如背景色等。因此找规矩时应首先保证版面的重点部位套准,同样兼顾次要部位,当然如都能套准是最好的。
8.找墨色。 墨色要均匀一致,调整墨色的常用办法是改变给墨量。规范化的做法是首先按照样张上的油墨分布调整墨斗和墨斗辊之间的间隙,使印张上的油墨和样张上的油墨分布规律基本一致,然后增大墨斗辊的转角,使墨层厚度达到规定的要求,当然通过两次调墨就满足要求,那是不可能的,通常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修修补补。
9.正式印刷。 正式印刷时应首先校对样张,并把印出的样张交给有关责任人审查,如同意则开机印刷。印正品之前,还要放一些过轮纸,这些过轮纸的作用主要是打匀墨色。进入正品印刷时,应经常抽取样张,观察水、墨的平衡状况。如有墨皮,应用刮板刮或停机用古布将墨皮清除掉。如发现有糊版的,应加大水量;对于花版的,应减小水量。但应防止出现“水大墨大”的恶性循环。糊版容易出现在暗高部位,花版则容易出现在高光部位,但五成点处对糊版和花版最敏感。 要勤搅墨斗,因为油墨时间长了会硬化,造成上墨量不足。如发现上墨量少时应快速压墨斗。要勤看水斗,如局部出现水量过大,则用刮板向下刮水。如发现整个版面墨量过大,可关掉传墨辊,即使其停止上墨;如墨量太大,则可用刮墨器刮墨或用纸张把墨路里面多余的墨去除掉。 如果整个版面的水量过大,则可暂停传水辊的摆,使其不传水,待水量减小到合适的程度后,再使传水辊恢复摆动。 印刷时还应经常观察水、墨辊的转动状况,如果其内外圈同时转,则应停机检查。如有异常声音,应停车检查。 喷粉装置的使用主要根据印品表面油墨的分布状况而定。一般是暗调部位用粉量多,高光部位用粉量少。判断粉量用的是否合适通常采取如下做法:用手在抽出的样张上轻轻地按一下,如果手上基本无墨,则粉量合适;如果手上墨量较大,则应加大喷粉量。如果手上都是粉子,说明喷粉量太大,应减小喷粉量。为了促使印品快速干燥,通常是把印品分打存放。 刚印完的印张不宜用手翻动,因为油墨未干,容易蹭脏。当干燥两个小时左右时,可用手翻动,使印品内部因油墨氧化,而产生的热量扩散出去。翻面印刷时应关闭平纸器,否则有可能使已印完的那面蹭脏。 注意走正品时应打开计数器。为了避免纸张数量不够,上纸前应先数一下纸张(如果可能的话),不够应及时补上。印废的纸也应整理好,印完后可以核对印张的数目。中途走过轮纸时应停止计数,待过轮纸走完后,再重新计数。每次印新产品前,应将计数器清零。如印品数量比较大,则每班应把计数器开始的数和最终的数计当下来。 10.配墨。 配墨是操作人员经常要做的一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配墨技术,但相当一部分人还是靠经验配墨。因而有经验的人就干得快、干得好,无经验的人就干得慢、干得差。那么能不能找到一种快速通用的配墨方法呢?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掌握配墨的规讹操作工艺。 首先看一下墨色的叠加规律: 黄+品红=红 品红+青=蓝 青+黄=绿 黄+品红+青=黑(灰) 墨色越混合,颜色就越深,所以深色墨各种成分都多,而浅色墨各种成分都少。由于墨色存在着色偏,所以等量的三原色墨混合后并不能得到理想的中性灰。通常是黄墨和品红墨差不多,而青墨要大一些。一般来说应按中性发曲线配墨,但实际过程中难以实现,因而通用的标准做法是按色谱配墨。色谱上每一色块都是按网点面积的百分比给定的,但由于油墨的比重基本上一致,所以可把每种油墨网点的百分比划成油墨重量的百分比,这给投色谱配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实际上可用天平称量每一份油墨,然后将其混合到一起,均匀搅拌,即能得到所需要的墨色。如金红墨为百分之百的黄和百分之百的品红混合而成,通过比例可以看出黄墨和品红墨的比例为1∶1,即1kg黄墨+1kg品红墨=2kg金红墨。假如配置一种由20%的黄墨,40%的红墨,40%的青墨组成的专色墨10kg,可以看出其墨量的比例为2∶4∶4,则每份墨量应为: 黄墨 20% × 10=2kg 品红墨 40% × 10=4kg 青墨 40% × 10=4kg 配墨时有几点要注意的是: (1)所选用的色谱应和油墨的型号一致,一般都直选用油墨厂家提供的色谱。 (2)不同厂家的墨不宜混用,因为每一厂家的墨都有其自己的特色。 (3)选色块时,应把待印色块放在一起,这样便于比较观察。 (4)取少许配完的墨放在和色谱(或样张)接近的纸张上。用刀片轻轻利一下,然后和色谱(或样张)上的色块进行比较,如果不一致,看和那个色块相近,通过色块下面的标注可看出哪种墨不足。 (5)把混合在一起的墨分开是不可能的,所以配墨时墨量不宜过大,只要略有节余即可,墨的用量可通过经验或近似计算估计出来。每次配的墨应把其比例记住,以防墨量不够时,
4 重新补墨用。 (6)注意纸张对墨色的影响。 (7)浅色墨的配置可使用添加撤淡剂的方法对原墨进行稀释。 (8)要控制燥油,调墨油,亮油等辅助材料的用量。 (9)配墨应在光滑的平板上进行,如PS版等。 11.晾纸。 晾纸是消除纸张上机遇水产生的纸张变形,减小因纸张所造成的套印不准。铜版纸一般无需晾,通常需要晾的都是1009以下的胶版纸。晾纸时每一打纸不要夹得太多,以免风吹不开。晾纸机应装在印刷车间内,这样可与环境的温、湿度基本上一致。 12.补墨色。 有时印品会出现某些色印得不足,如果不补印的话,印品的质量将受到影响。出现这种现象应再印刷一次,即把所缺的墨补上。缺一色,补一色;缺两色,补两色。补墨时,墨斗应重新调节。 13.印实地。 印刷机上要印出高质量的实地是比较困难的,通常的做法是印两次,这样可使实地密度有较大的提高。这时实地应是单独的,如果实地和图文连在一起,则不宜这样做。 上面几节详叙了机器规范化操作的一般方法,但是对不同的机器来说,其操作方法是有所差别的,尽管如此,它们操作的指导思想则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只要掌握了上述这些规范化操作的基本思想,经过短期的培训,对绝大多数印刷机都能够直接进行操作。 要掌握印刷设备的规范化操作,必须详细阅读随机带来的说明书。随机说明书一般都能够较详细阐述日常操作的必备知识。所以在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应尽量把说明书吃透。当然,单靠机器说明书不能够完全掌握机器的规范化操作,如有可能的话,应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岗位培训。操作人员的身边也应备有印刷方面的有关资料,以便业余时间自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6. 印刷机械基础教程
做好印刷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印刷顺利进行的必不可少的一种工作。在印刷生产前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准备工作。
①清理印刷场地,保证印刷台或印刷机四周有一定操作活动空间,避免其他物体妨碍工作。保持场地清洁,避免灰尘等影响印刷质量。
②注意调整印刷车间湿度和温度,以适应印刷要求。
③准备好适合的刮板,并检查刮板是否有碰伤,如果有碰伤要进行研磨,以防刮伤印版影响印刷质量。
④检查丝网印版是否完好,发现问题及时修正,保证丝网印版图文四周封网,避免非图文部分有漏墨现象。用湿润的布轻搽版面,去除版面上的灰尘。
⑤根据承印物特点,调整丝网印版与承印物之间合适的间隙。
⑥检查所用油墨的颜色及粘度是否符合要求。
⑦根据承印物尺寸大小,确定其在印刷台上的位置。固定好印刷辅助设备的规矩。
⑧做好晾纸架等烘干机,要预先调整好烘干温度。做好以上检查的准备工作,既可开始印刷。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实际需要,注意其它有关联的各项准备工作。 查看原帖>>
7. 印刷机械设计
01数字化产品开发与制造 02光电子制造工艺与装备 03仿生制造与医疗修复工程 04快速成形与快速模具 05高速精密机床,高能束金属直接快速制造 06网络化数字制造与e-制造技术 07机电设备动态信号处理与有限元分析 08基于网络技术的设备监测、诊断、管理系统研究 09复杂齿面成形及智能制造设备研究 10微型机械电子系统(MEMS)与微米纳米技术 11精密、超精密机床与加工技术 12微纳米检测技术 13现代数字控制技术 14机械产品质量保证及控制 15机械运行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16机器视觉和光电检测智能化 17测试信息系统计算机处理及自动控制技术 18光电测试系统自动控制技术及信息化处理 19工程结构动态分析与结构控制 20智能材料及结构应用技术 21微机电系统及生物制造 22机床数字控制技术;印刷机械及控制技术;超精密机床结构设计;数字化改造及多轴加工;机床动态特性测试分析;高能束激光的精密加工 23机电系统的集散式控制与网络技术 24电子与自动控制技术 25面向机电产品的网络化监测与智能诊断技术;机电设备运行可靠性评估与智能维护 还有好多。。大约有41个。
8. 印刷设备机械
印刷厂印书不是用打印机的。印刷书一般有一定的数量会用印刷机,而打印机可以做量少的和打样板。
印书工序先把印刷资料整理好排版,再把纸切成规定尺寸上机印刷,到过油分切内页和封面加工,接着需要把切好的内页和封面钉装好,最后上切纸机把三面切整齐即完成。
9. 什么是印刷机械
世界有三大印刷机品牌,这三大品牌分布在德国和日本,分别是:
德国的海德堡、罗兰及日本的三菱。
回顾历史,这两个国家挑起并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而作为百废待兴的战败国,他们凭借实力挤身发达国家之列。德国、日本似乎成了一流印刷机械基地的代名词。